|
8#
楼主 |
发表于 2012-7-17 17:51:48
|
只看该作者
谈评价语文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丹东市站前小学 焉玲)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一篇富有哲理,引导人生,让人终生受益的文章。文章通过回忆小时侯父亲带“我”登上高高的塔顶,看蛛网般通往广场的街道,让我知道“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懂得生活中的路也是如此。随后通过“我”的两次人生经历,让人感悟到: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经历苦难后,脚下的路就会多一条。从本节课教学目标制订来看,教师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确定;体现高年段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课堂上教师尽快的地让孩子接触重点内容,而且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了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也得到巩固和强化。
从教学思路设计上看, 本课的教学思路符合教学内容实际,也符合学生实际;而且有一定的独创性,能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脉络清晰。这节课的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在教学时,教师先从“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一问题设疑,通过看图片,收集资料,阅读,分组讨论,在文中寻找答案。在学生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激活他们探究问题的能力。在老师稍做点拨后,学生们基本上能理清文章的叙事思路,给文章分段,对文章内涵有了大致的认识。
中心句“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理解,教师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第一环节:由作者遇到的两次困难导入,初步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按文章的叙事线索来品读课文。在阅读作者“小时候与父亲在罗马的一座教堂塔顶上看底下的道路”这件事时,先让学生想象“登高望远”的情景与感受,再联系课文中父亲的教导谈认识,再结合生活中自己看到或者听到的一些现象发表看法。这样,学生对文章所要阐述的道理进一步加深了理解。当学生读过理解后,再让学生谈谈通往站前小学的路不止一条,帮助加深理解中心句的意思。但很多的感悟还是需要通过课文的两个故事中的一些重点句子来理解获得。
第二个环节,了解和研读“我”的两次人生经历。课文中写作者长大后的两件遭遇挫折但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而最终取得成功的事例,通过事实进一步证实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一道理。当作者另劈蹊径取得订货商的信赖时,却发现自己无法完成加工时装的任务。她突然发现“那幸福的云消失了”,这时作者应该怎么办?学生通过阅读发现出她具有迎难而上、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最终她渴望成为时装设计师的梦想得以实现。后来,因为另家时装店老板的挑拨,作者又遭遇了工人集体跳槽的沉重打击,由于她积极面对困境,最后终于举办标新立异的不是成衣的时装布样展。在教学中,教师安排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作者现在的这种豁达乐观心态与父亲在她小时侯对她的教育熏陶有没有巨大的影响?学生通过品味,感悟出:人只要有顽强的意志,就可以不断战胜困难。为了加深并且拓展学生的思想认识,在品味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还有意让学生想象:如果,你长大后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如何面对失败?如果你长大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而你的好朋友却遭遇了失败,你如何劝慰他?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广泛讨论,学生对“条条道路通罗马”这一道理有了直观的理解。再通过“我”的心情变化和取得成功的重点句子的分析,采取让孩子们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孩子一定的学习空间,在小组内让他们拿好笔划划、写写,自己去摸索,自己去思考,然后交流。通过抓关键词语,句子的品读,学生也的确在阅读过程中体现出了对文本的感悟,并在朗读中表达了出来。明白生活的路不止一条。
第三环节是学生找到课文最后一句话读,学生深层次的理解了中心句的意思,了解了课题的含义,再让学生谈自己的生活故事,联系生活说说自己的感受,升华了主题。最后恰当地进行了习作的指导,学生自学到了选材恰当、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后让学生写写自己遭遇困难时的故事。再一次的深化了主题。在结束课程前,教师送给了学生两个富有哲理的小故事,并告诉孩子们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梦想,都渴望成功,都想找到一条成功的捷径。其实,捷径就在你的身边,那就是勤于积累,脚踏实地,积极肯干。目的在于让学生做面对挫折,战胜困难获取成功的人。总之,这节课教师既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能够在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富有艺术性。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做得很到位。教师还适时、适当地用了多媒体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板书设计科学合理,依纲扣本,字迹工整美观。
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教师的讲解不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法指导目的明确,帮助学生认识学习规律,端正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学习能力,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还注意挖掘学生内在的因素,并加以引导、鼓励;培养学生敢于独立思考、敢于探索、敢于质疑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和心理品质;教师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努力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把教学重点确定在布置学生“自学课文”上,通过老师的引导,独立思考问题,然后互相交流意见,讨论自己的体会,老师只是对他们不完善的答案进行补充。整个教学流程凸现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比较深刻。最后,教师语言富有艺术性、条理性强,教态明朗、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融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