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237|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听课心得感想笔记评课稿资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7:48: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评课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是一篇富有哲理、引导人生、让人终身受益的文章。
        执教教师教学过程思路清晰,在教学时采用了层层递进式的引导体会法,让学生概括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事,来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的含义。
        教师对于学生的朗读指导的层次性还不够明显;局限于学生的年龄特点,针对课文教学的重、难点“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挖掘深度还不够,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帮助学生加深思想上的认识以达到领会其深刻含义的目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7:49:35 | 只看该作者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评课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一课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宋红丽老师这节课上得大气,浑然天成、人课合一,让人感受到她对教育深深的挚爱和对学生真诚的关爱!

一、丰富的人文内涵。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 ,教育即生活”宋老师这节课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和人文性。

1、宋老师首先从生活走进文本,请学生思考“从家到学校可走哪几条路?”两名学生均说出不同的路线,这时老师巧妙引出课题《路不止一条》,然后出示通往广场密密麻麻的路线图,让学生上台指出通往广场的路,完善课题《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带领学生正式走进文本。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宋老师在理解课文的要求上把握比较准确,即只抓重难点精美品读,用心感悟,帮学生大体理解课文内容。方法上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表格,然后顺学而教,以学定教,在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语句时适时出示中心句反复品读,一唱三叹,让学生领悟到“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初步懂得面对挫折,应选择多种方式克服困难,树立积极奋进的学习、生活态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武凤霞老师说:“课堂上不必要求学生把什么都说出来,这正是需要老师发挥作用的”,在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语句时,其中“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一句是宋老师提醒孩子的,这恰恰是老师传道授业的价值体现。

学完课文,宋老师在精练的总结后引导学生回到多彩的现实,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越来越近”的人生哲理。总之,这种从生活到文本,又从文本回归生活的教学设计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和人文特点。

2、汇报预习情况这一环节是宋老师常态课的一种展示,老师指导有序、点拨精当,学生积极主动,精神饱满,展示了课堂上良好的生命状态。

3、宋老师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批划,给足了自由思考、讨论的时间。汇报交流时,老师作为一个参与者融入学生的讨论,指导条理地汇报讨论结果,在疑难处相机指导,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4、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教学中,宋老师重视个性化阅读,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同时也很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二、大量的信息交汇

   小学语文课标指出:语文课应植根于现实,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节课中,宋老师“小试牛刀”“智慧冲浪”、给课题换词、诗歌激情朗诵、播放同唱《真心英雄》等多元多向教学设计源源不断地激活学生思维,掀起一个又一个小小的高潮,使得学生情感得到熏陶,智慧得到启迪,使教学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是一节高品味的语文课,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有品词析句、潜心会文的过程、有听说读写的训练,同时,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如春风化雨,点点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有巧妙的点拨,由衷的赞美,热情的鼓励,这就是语文课。课堂意境的渲染更是独具匠心,整节课亦诗亦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达到一次又一次的情感高潮,以至于下课铃响大家仍然意犹未尽,余音绕梁。

  【 商榷之处】

1、叶澜教授曾说过:“新的课堂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如果宋老师的课堂能够围绕细节组织学生在多元对话中生成问题将会点燃更多的亮点,增添更多美丽的风景。因为那是学生们思维活跃起来的标志,也是同学们内在深层次的发展需求。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价值。,学生各抒己见,各执一词,在生生交流中使信息联系和信息反馈在多层面、多方面展开,或唤起认同,或触动联想,或产生争议,或激发疑虑……就会不断撞碰出思维的火花,交流的内容就会“增值”,就会更趋于丰富、生动、全面、准确和深刻。

2、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精美品读时,老师说:“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标记出来”不如改成“把深有感触的语句”或“能引起你深入思考的语句”更富于启发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7:50:11 | 只看该作者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评课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7:50:17 | 只看该作者
听了黎老师的语文课,感触颇深。与其说是评课,还不如说是学习,我是带着汲取别人的长处以弥补自身不足的心态来学习的,黎老师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为文中的人和事所感动,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然后,带领学生走出文本,回到现实中,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待人真诚、诚实做人的重要,师生共同努力,一起为生活这本书增添新的美好篇章。最后,再回到文本:对于课文中给人深刻启示的重点语句,能够熟读成诵,自觉用这些富有哲理的指导和激励人们的斗志,做一个诚实善良、乐观向上、有益于社会的人。

     黎老师的这堂课指导有序、点拨精当。大胆让学生自主阅读,让其阅读个性发挥淋漓尽致。自读批划,给足了学生自由思考、讨论的时间,而老师是一个参与者,融入学生的讨论中,了解学生想法。学生汇报交流时,教师的作用就是指导学生有条理地汇报讨论结果,在学生争论处或者疑难处相机点拨。此时,教师只是引领者,给予学生鼓励启发,及时给学生铺路搭桥,使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7:50:35 | 只看该作者
评《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一课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为略读课文,是一篇富有哲理,引导人生,使人终身受益的文章。文章从“我”回忆小时候,有一次随父亲登上高高的塔顶,看蛛网般通往城市广场的街道,父亲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给了我一把开启心扉的钥匙切入,随后记叙了我人生道路上两次身陷困境、面临挑战的时候,就是父亲的教诲使我得到了“走另一条路试试”的灵感和勇气,最后走出困境,取得成功的事实,让人从中感悟到: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险阻、经历了苦难之后,通往广场的路就又多了一条

一、课文中心句导入方法新颖

上课伊始,李老师以检查预习情况为名,出示词义让学生说词语。抓住“终身受益”一词引到课文阅读提示,进而提问:“有终身受益的句子找到了吗?”课前认真预习过的学生不免马上知道就是我们今天的课题——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接着让学生齐读这句话,进一步明确课文中心。

二、从大问题出发,让学生自主品味重点句子

李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出示表格:
指名交流后,提出本节课的第一个大问题:从这两个实例中,你觉得哪些句子,特别值得我们品味一下?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第4—13自然段。根据学生交流学习课文的重点句子。如: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那多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

学完这些重点句子后,李老师提出本节课的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我”能从挫折和困难中获得成功呢?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又让学生回到课文。师生共同小结:作者受到父亲这句话的启示,那是父亲的教导。接着,李老师追问:“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理解后,又引导学生体会前后两次的不同点。此外,李老师又让学生举一举我们中国和这个意思相同一些俗语和名言。学生也积极地进行思考,所以才有“车到山前必有路”,“天无绝人之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等丰富的语言。

三、简明扼要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板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配合语言、媒体等,运用文字、符号、图表向学生传播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板书是教师必备的基本教学技能。好的板书有利于知识传授,有利于学生智力开发、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情操陶冶,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记忆知识。而李老师的板书更是让我望而兴叹,是那样的简洁明了,既能高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又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确是一句让人终生受益的话,尽管学生年纪还小,但生活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可适当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或所了解的事),以加深对“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理解,从中切实受到教益。李老师的这堂课指导有序、点拨精当。李老师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阅读个性发挥淋漓尽致。自读批划,给足了学生自由思考、讨论的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7:51:17 | 只看该作者
评《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瓯海区实验小学 周圣晓

今天下午,听了詹谢芳老师的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让我收获很多,感悟也很多。。《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一篇略读课文,这是一篇富有哲理,引导人生,让人终身受益的文章。文章从“我”回忆小时候,有一次随父亲登上高高的塔顶,看蛛网般通往城市广场的街道,父亲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给了我一把开启心扉的钥匙切入;随后记叙了“我”人生道路上两次身陷困境,面临挑战的时候,就是父亲从小的教诲使“我”得到了“走另一条路试试”的灵感和勇气,最后走出困境取得成功的事实,让人从中感悟到: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险阻,经历了苦难后,通往广场的路就会又多了一条。

下面就谈谈我对这节课的看法。

一、本堂课的目标明确,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首先,目标的制定能关注学生的实际,着眼学生的发展,抓住教材的重难点,来设定本课的认知目标和情意目标,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始终围绕父亲的话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触摸文本语言的过程中获得言语智慧的滋养,享受学习语文所带来的快乐!

二、本堂课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在引题中,老师通过多角度、多层面引导学生观察罗马广场,让学生在观察中解读“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的含义,同时又以父亲的这句话来引领学生读懂课文的两个事例,整个教学流程中能立足语文,把握文本,既突出了语文的工具性,又彰显了语文的人文性。教师让学生在读中质疑、在读中思考、在读中领悟的方法,让句式训练贯穿在读之中,同时也引导学生延伸到文本之外,使学生懂得作者碰到的两个困难几乎都到了难以解决的绝境,但当他一想到父亲的话,便又有了“柳暗花明”喜悦感,于是学生也联想到学习和生活中,套用了假如-----------------------就----------------------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读书中感悟、体验、内化文本,获得言语智慧的滋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

三、本堂课能体现略读课文的特点。如开头引入后,让学生读自学提示,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去学习,两个事例中,采用前一事例重点讲,后一事例略讲的处理方法,同时在设计中重视引发矛盾,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但既然作为略读课文,第一事例在教学时是否更略些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7:51:29 | 只看该作者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评课稿

任永芳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课文。文章通过回忆小时侯父亲带“我”登上高高的塔顶,看蛛网般通往广场的街道,让我知道“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懂得生活中的路也是如此。随后通过“我”的两次人生经历,让人感悟到: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经历苦难后,脚下的路就会多一条。这是一篇富有哲理,引导人生,让人终生受益的文章。

教学目标是:

 1.认识4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挑”。能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借助成语辞典,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

 3.联系课文内容,再结合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说说自己以后对困难挫折应该如何去面对,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从中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生活中的含义。  

教学方法:自渎自悟

我认为有以下亮点:

1、导入能联系,步步深入。开课伊始,就让学生说通往本班的路有哪些?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老师小结板书路不止一条。然后又进一步引导说越是通往城市中心的路越多。比如说广场,然后板书通往广场。

2、注重字词的教学。一般上这样的课,怕时间不够而不查字词,但这是必须要掌握的。上得扎实。她许多课都有这一特点。学生在后面说话时用上了与众不同等词。

3、能抓住重点及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本文的教学目标是: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以作者为榜样,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围绕中心句“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在学完每件事情之后都回归到爸爸说得话上,让学生齐读,从形式上构成一种循环往复的美,从内容上强化了学生对这句话的强化理解以及记忆。深化了主题。我想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们肯定把这句话根深蒂固地印在了心中,指导今后的人生。遇到困难,就会以作者为榜样,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4、以课文为基准,让学生学通学透了文本,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上次出去学习,许多专家都讲到,教语文 一是教内容,二是教形式,也就是把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我认为,一篇课文上完,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并且有再探索的欲望,就说明上好了,成功了。我觉得黄老师这节课就特别成功。

5、拓展思维

课上完以后,又以“小试牛刀,智慧冲浪”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学以致用,联系实际好。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把“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如此。”渗透到实际的生活。

不足之处:

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老师的讲解不宜过多。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教学重点确定在布置学生“自学课文”上,通过老师的引导,独立思考问题,然后互相交流意见,讨论自己的体会,老师只是对他们不完善的答案进行补充。整个教学流程凸现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比较深刻。我老是认为,上课正如写文章,结构要完整,详略要得当,起承转合要自然,逻辑要严密。刚开始既然给了学生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那么,在学生读完课文之后,就让学生自己或小组解决这些问题。解决不了时,教师再给学生搭搭桥,引引路,使学生顺利通过那个坎。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见解,有不到之处敬请谅解。

2012年 4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7 15:4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