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交流课《钓鱼的启示》听课心得体会评课记录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7:20:27 | 只看该作者
《钓鱼的启示》听课有感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文质兼美,蕴含着很深人文道德的文章,而且很深奥。今天有幸到庄头小学参加庄头点八校联动听王老师执教的《钓鱼的启示》一课后,收获很大,觉得有这些地方值得我学习:
      1、抓心理变化,感悟人物情感。
      本课是一篇比较深奥的课文。虽然写的是一件小事,但其中包含的道理却不是一下子就能体会到的。王老师在处理文本时,以“我”的心理活动,情感线索为主线,让学生找到“我”不肯放鱼的句子,接着思考“我”为什么不肯放鱼,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学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尝试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学习,深刻感受“我”钓到大鱼兴奋、被迫放掉大鱼的心痛和无奈,以及三十四年后,“我”为之骄傲的情感变化,从而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故事到理论,从感性到理性,层层上升,真正地理解到作者通过钓鱼所获得的启示。另外,王老师又以父亲的态度线索为辅线进行教学,想让孩子通过对“父亲”心里的犹豫,到最后坚定的语气这一过程的了解,加深学生的认识——规矩,无论任何情况下都是必须遵守的。
     2、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做人道理
      王老师很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如读“启示”片段中,引导学生说话:作者可能遇到哪些“诱惑人的鱼”?你们在生活中可能遇到哪些“诱惑人的鱼”?学生通过想象,交流。从而领悟“父亲”告诫中深刻的做人道理。。
      最后,读是语文教学永远不变的一剂良方,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生情,读中也在积累内化语言。课堂上,教师重在引导学生交流 讨论 谈体会,重在对学生进行道德的教育,学生潜心读文的时间不多,语文课堂上听不到琅琅的读书声,觉得“语文味”不够浓。如果将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反复地、多形式地引导学生品读重点段落,重点词句,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语文味”就出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7:20:51 | 只看该作者
[原]《钓鱼的启示》听课体会
本文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启示”,而不是单纯的“钓鱼”和“放鱼”。把钓鱼和放鱼过程中“我”的心情变化的语句作为教学的重点,既要求感受体验,也要求读出情感,把“启示”作为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以小詹姆斯的心理活动、情感线索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地学习、理解、品味,深刻感受詹姆斯钓到大鱼时的兴奋、被迫放掉大鱼的痛苦、悲哀和无奈,以及三十四年后,詹姆斯为之骄傲的情感变化,从启示(理论)——到故事(钓鱼、放鱼)——再到启示,层层剖开,真正地理解到作者通过钓鱼所获得的启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7:21:24 | 只看该作者
《钓鱼的启示》听课有感
昨天下午第一节课,我们听了我校吴惠茹老师教《钓鱼的启示》这节课,我的感觉是清新自然,教学流程一目了然。

在教学过程中,吴老师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读为主,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本节课,吴老师从学生的质疑入手,引出所教内容,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围绕“鱼”与鱼的含义,抓住“我”的心理变化这一主线,引导孩子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我”的心情变化,理解父亲的内心感受,其间教师一步步、扎扎实实地引导体会,所用的方法有:分角色体会读、换位感受等,激励孩子很有方法,训练孩子照顾全体,理解文本以读为主,其中令我难忘的一个环节是:为了引导学生们理解当时父亲复杂的内心世界,吴老师扮演那个钓到鱼的孩子,让同学们当“父亲”,师生展开角色对白:“父亲,没有人看到我们,我们还是留下这条鱼吧!”“钓鱼的时间没有到,这是规定,不遵守规定就是不道德的行为,跟别人有没有看到没关系”……吴老师用这种巧妙的设计引导孩子突破了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学生们的积极性也非常高涨,较深刻地体会到了那位父亲的用心良苦,这虽是一个简单的小环节,却体现着吴惠茹老师教学的智慧,令我赞叹不已!


总之,吴老师在本课教学中的部分环节设计的独到之处和教学实施中的亮点,都值得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学习,对我们平常的教学也有很大的启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7:22:00 | 只看该作者
《钓鱼的启示》反思


              刘新楠


<< 钓鱼的启示 >>是一篇比较深奥的课文,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这篇课文的教学,是一篇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哲理的课文,如何让孩子既学得懂,又学得有趣呢?根据班上孩子的实际情况,许老师采用了优选组合,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


感悟体验方法的引导力求符合文本特点。一是运用整体感受法。课文中父亲和“我”的人物形象丰满、意境悠远、意象丰富,初读时引导学生整体感受父亲和“我”的形象。二是角色体验法。课文对“我”的角色着墨多,形象鲜明;父亲的角色着墨虽然不多,但对于子女严格进行道德教育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朗读与感悟中体验。三是想象体验法。对“我”再次向父亲投去乞求的目光,引导学生想象:儿子向父亲“乞求”,会怎么说?四是移情体验法。父亲的“不容争辩”,引导学生移情体验:你就是父亲,当你儿子投来乞求的目光时,你会“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


    阅读的本质是思维,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解决问题。在这一课的教学中以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


问题一: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抓住主要词句感悟放弃已经到手的大鲈鱼有多难?


问题二: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爱“我”吗?他做得对不对?也是抓住主要词句感悟,体会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


问题三,“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引导联系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启示,并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说当自己遇到道德难题的时候,如捡到了别人的钱包时;营业员多找你钱时;马路上没人看到,你捡到钱时……都会怎么做。学生的思想进行了洗礼,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一定的训练。通过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而加深了对“启示”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受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读的少,大多数学生上课不发言,不思考,学生想象能力差,自主学习能力差,没有养成好的自学习惯,对于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还是理解的不透彻,不会联系生活实际来谈,学的内容死板,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把问题解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文中,学生理解起来最难的是“什么是诱惑人的‘鱼’”。在学生讨论后,还是不能说出个所以然,由于时间关系,还省去了联系实际这一环节,就让学生带着半生不熟的理解走出课堂。应该说,学生对这个问题是很含糊的,教师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讲授。三是学生情感的激发问题。这是一篇能提升人的品格修养的文章,如何让学生受到一次道德的洗礼,受到一次熏陶和感染,情感上产生一种震撼,这在课堂上显得薄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9 21:0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