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043|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交流课《钓鱼的启示》听课心得体会评课记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7:17: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公开课《钓鱼的启示》听课有感  
王老师执教的《钓鱼的启示》总体来说不错,文本理解的准确,教师有扶有放,引导学生突破难点,从学生谈的收获中不难看出,孩子们的感受还是很大的。

一、紧抓争议点,引发讨论。课文的难点是父亲语重心长的一段话,而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还应从“该不该放这条鱼”入手。王老师引导学生讨论“该不该放这条鱼”可以说,抓的非常好,真理越辩越明,只有学生在发言中能做到有理有据,我想就能体会到父亲一席话的含义。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就要你应该寻找这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语句,引发学生讨论的焦点,从而突破文本的难点。如刘玉凤老师执教的《普罗米修斯》,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这样很容易打开学生的思维。

二、给学生一个空间,收获一份精彩。王老师在学生充分理解了父亲的话后,并没有戛然而止,而是引发学生再次升华自己的读书所得。“从一件小事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格。如果你是文中的作者,你想对父亲说点什么?”让学生变换角色,练习说话。课上到这里,以为文本理解的可以了,也可以理解为是对整节课的总结。没想到王老师,又打出了一段字幕“衡量一个人真正的品德,是在他在知道没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法国思想家”的一段名言。这句名言恰到好处地揭示了父亲话语的真谛,以为老师又一次升华了中心,正为老师叫好呢,王老师又说:“你学完课文后,对道德有什么新的认识?或者你学完课文后有什么收获?也把它写下来,这就是你的名言了。”孩子们的创造力真的是让我们惊讶,他们在短短的几分钟内,也能谈自己对道德的认识,真的让人佩服,同时也为王老师精彩的设计叫好。这也是学生自主创新的一次成功见证。

建议:

之所以说是建议而不是不足,是因为自己是在王老师的设计之上受到的启发。如果王老师的教学上再改进一点,那么是否会更完美一点。

上课伊始抓“焦点”。上课伊始,王老师在学生回顾整体后就应该抛出“焦点”——该不该放鱼。在王老师的课上,文本处理了一半多,老师才让学生小组讨论“该不该放鱼”,这时的学生已经有了前面的“熏陶”,答案当然只有一个——放!那这样的讨论就虚同摆设,没意义了。学生的理解也就仅仅局限在为什么放了。而且思维形成定势,再让学生谈为什么放,学生的答案就只停留在“鱼要产卵,会影响许许多多的鱼”,而忽略了道德的问题。(如果这时教师引导——不产卵就可以不放吗?也能进行及时的补救)如果上课伊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放?不放?并且,教师有意识侧向于不放也有道理,减少学生口是心非的答案。那样教学中,再让学生找出不放的理由:没有人看见;鱼又大又美,那么诱人;钓的时间长;还以几分钟就到开钓的时间了等,在适机的引导学生读文字,品读这些理由,真的是不舍得放,同时明白这是多么大的诱惑呀!再让同学们找出放的理由:你现在留下的是一条普通的鱼,如果你不遵守道德的话,将来你留下的将是一条更加诱惑的“鱼”——他可能是什么?让学生猜想,进而理解父亲的话中“像钓到的大鲈鱼那样”的是什么。

这样的设计,就没有了教学中教师的一问一答,牵着学生走的现象,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加得以体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7:17:53 | 只看该作者
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

执教:游彩云

第一课时

一、导入环节:

教师:请同学们默读第四单元的导读并思考:本组课文的专题是什么?目标是什么?

学生1:本组课文的专题是:生活的启示

学生2:本组课文的目标:概括主要内容;体会词句的含义。

【点评:老师引导学生整体了解本单元的专题和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要求,注意单元与课文的整合,学习有的放矢。】

二、学习《钓鱼的启示》,初读课文环节:

1、教师:请同学来范读课文,谁愿意?

学生:教师给学生分段落读课文:1-2;3;4-6;7-8;9;10;11(共7个学生)

教师:要求同学们听得仔细,读得自信。

2、学生读书。

3、汇报。

教师:听得仔细的同学发现了什么?

学生1:“实践”的读音不准确

学生2:“湖里”读成了“湖中”

教师:根据同学的评价提出建议:不要增加字

4、学习生字。

教师:学生进行生字自学,要求待会向其他学生做提醒

2个学生互相问问题并回答

教师1:应读一个词

学生2:请问另1个同学字的第10画是什么?

本环节:学生互相出题考生字

教师:找出14个生字中,有哪些形声字?让学生一个一个找,对照。

教师:形声字很多,请大家关注

【点评:老师放手让学生学习生字词语,指导学生学会评价。注重学法的指导,感觉与众不同。】

三、学习课文环节:

1、齐读课题。

教师:从课题看讲了2个:钓鱼   启示

2、请学生找分界线:从哪分界?(读出有关段落)过渡句:“转眼间-----”分成两部分

3、课文写了什么事?概括主要内容。应注意什么?自己想。

4、你们用什么方法概括?(学生:起因)学生自言自语,学生、教师互相听

(师:经过呢?)学生自言自语,学生、教师互相听

个别:只说了经过。师评价:要完整

个别:说得详细。  师评价:只概括主要内容,不要说启示

个别:-----   师评价:只概括这一件事。结果是:学生应答

师点拨:还可以借用另一条线索来概括,课后第2题

回到课文中,哪些词语体现了我的情感变化?

得意——(急切)——(争辩)——(乞求)——(依依不舍)

教师:起因是:得意  那经过呢:(急切)——(争辩)——(乞求)  结果:依依不舍

5、组织教学:坐端正

(1)怎样概括经过呢?眼睛告诉我:谁在思考?安静地想(1分钟)

(2)汇报:-----  教师:点拨,3个词该怎样连在一起:

学生:起初,后来,最后

教师:我又……又……又……(难度大,学生说不到)

教师:又是不解,又是争辩,又是乞求,

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

(3)再三争辩,多番争辩,(教师发散学生的思维,将概括主要内容用最简洁的语言完成)

安静地回到课文,思考:为什么争辩?怎么那么不舍得放?

拿起笔,在文章中找,并标好序号。不可以的就用自己的语言来写。

学生1:罕见

教师:从哪里找到的?

学生:(“从来没见------”)

教师:可以这样回答:我从第几个自然段的哪里看出来的?注意说话的完整。

学生2:时间长

教师:概括(来之不易)

学生2:小心翼翼

教师板书:翼,请学生看,并一起写(写字教学)

学生3:“……看不见人……”

教师:没人发现

教师:只有读的进去书的才能找到原因

学生4:概括了黑板上的原因

学生5:再次说鱼的难钓

教师:还是来之不易

学生6:等了很久

教师:“来之不易”的原因还真的有很多

学生7:天黑

教师组织教学,眼睛告诉我了。

教师:再说了没人发现的理由了。

教师:为什么会非常诱人?(指导学生读读课文的有关语句))与学生商榷:是否把诱人与罕见相合在一起?)

【点评:老师教会学生学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不但让学生学会语文,而且学到了方法。老师的语言驾驭能力特好,非常注重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

板书设计:



13   钓鱼的启示

得意——急切——争辩——乞求——依依不舍           罕见

来之不易:时间长   小心翼翼

没人发现:

非常诱人:大  漂亮   鲜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7:18:10 | 只看该作者
《钓鱼的启示》听课、评课记录

东郊希望小学  陈垂明  13号



一、复习导入  。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钓鱼的启示》,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

2、师:谁能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生说,师板书:钓鱼、放鱼、获得启示。

二、学习课文

1、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将“我”获得的启示划出来。

(生读启示,提出疑问。)

2、解疑:理解道德的“是”与“非”。就“钓鱼”这件事来说,什么是“是”,什么是“非”?

3、师: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我”做起来却觉得很困难呢?

1)师:现在请同学们默读3-9自然段,找出让“我”觉得做起来难的原因。

2)学生先默读、自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3)生汇报交流,(师引导学生从三方面说理由,再读有关句子。)

(1)这条鱼是我好不容易钓到的

(2)这条鲈鱼很大、很美。

(3)当他钓到鱼的时候,周围没有人。

师:鱼的极大的诱惑,周围的环境,都让我难以下决心把鱼放回湖中,但最终“我”还是作出了“放鱼”的选择。

师:是谁让我作出了这样一个正确的选择

4、师:“我”虽然在爸爸的严格教育之下,无可奈何地放了鱼,但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非常艰难的心理斗争。让我们再来读3-9自然段,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1)生用喜欢的方式去读文,去体会。

2)汇报交流。生说,师板:

得意—急切、不理解—委屈、难受—乞求—无可奈何、恋恋不舍、遗憾……

(师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朗读并理解)

师:你们看,“我”把鱼放回湖中,经历了一个多么艰难的过程。所以说

(引读“道德只是个……却很难。”这句话)

4)分角色读对话。

5、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父亲要求“我”把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用意的理解。

6、师:34年前,父亲的严格教育让我作出了道德的选择,那么,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读最后10、11节,找出相关句子,读读,谈谈体会。

1)出示句子:“但是,在人生的旅途汇总,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1)齐读

(2)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生说,师补充

(3)想想“我”可能会遇到哪些诱惑人的鱼,会怎样对待这些诱惑?

7、小结:真因为这样,所以——(引读:“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
三、总结全文

1、师: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遇到过诱惑吗?你是怎样对待的?2、学习了课文,你要怎样做?

3、生再读启示,铭记在心。

四、作业 。

1、根据文章内容,写一句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2、摘抄文中描写月色的优美词句。

板书设计 :
29 钓鱼的启示



钓鱼   得意
急切
委屈
放鱼 乞求
无可奈何、恋恋不舍
获得启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7:18:20 | 只看该作者
评课:

2011年10月份,听了我校韩老师讲的《钓鱼的启示》一课,我收获颇多。      这篇精读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内心情感经受了一次道德的洗礼,使“我”从中获得终生的启示一事,从而说明一个人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的,钓鱼过程中有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启示部分的句子比较难懂又包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我觉得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教师讲起来也比较费力。可是,韩老师处理的却比较好。
    本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地方:

一、首先在设计上有所创新。抛开了以往逐段阅读的教学设计,努力建构了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直接从学生学习的难点出发,以“我”获得的启示为突破口,开门见山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去探究、感悟、解决。

二、突出了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突显学生的认识活动。默读自学、小组合作、用喜欢的方式交流、进行超文本解读,这些丰富的形式使学生的认识活动不断深入,认识结果不断完善。
     三、强调独立阅读、探究性阅读。在教学中,韩老师能结合学生学习的难点,启发学生就“启示”提出疑问、发现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解读文本来解决问题。逐步解决学生的问题“放鱼是对的,不放就是错的,这么简单的道理我们都懂,可为什么我做起来却很难呢?”“为什么说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呢?”
    四、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在引导学生体会“我”的心理活动时,韩老师鼓励学生在有关的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进而在师生的交流、讨论中完善体验。可以看出,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例如对“‘可是再也不能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这句话的理解,学生体会到了难受、伤心、委屈等,这些都是很有见解的体验。再如引导学生就“我”和“父亲”还会说什么进行想象续说时,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进行争论。
     同时,在教学中,也不免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

一是课文中难点的处理问题。在课文中,学生理解起来最难的是“什么是诱惑人的‘鱼’”。在学生讨论后,还是不能说出个所以然,由于时间关系,还省去了联系实际这一环节,就让学生带着半生不熟的理解走出课堂。应该说,学生对这个问题是很含糊的,教师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讲授。

二是引导学生朗读的问题。当学生找出了有关的句子,用怎样的方式使学生的朗读质量得以提高?怎样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如何实现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目标?如何评价朗读的结果?韩老师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不够深刻,还有待思考、探索。

三是学生情感的激发问题。这是一篇能提升人的品格修养的文章,如何让学生受到一次道德的洗礼,受到一次熏陶和感染,情感上产生一种震撼,这在课堂上显得薄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7:18:48 | 只看该作者
《钓鱼的启示》的听课反思

听罢汪智星主任执教的《钓鱼的启示》一课后,我才真正知道什么叫名师,什么叫大师。汪主任的课如行云流水一般,过渡巧妙自然,语言简洁生动,让人叹为观止。他的课堂教学是带着学生走进了“自助餐”,是学生自己在文章中理解、感悟,找到解决自己心中疑问相关语句。他的整个课堂教学中无一个明显的提问环节,没一个我问你答的教学过程。有的只是带领学生解决自己想解决的问题;有的只是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揣摩;有的只是老师迎合着学生,而不是学生迎合老师。整个课堂教学是那么浑圆、柔和,那么惬意、祥和。于是乎我又想起了在哪篇文章中的观点与同仁们共享:阅读教学的根本,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在读书的实践中学会读书,提高阅读能力。而不是不断提问,不断寻求答案,让课堂变得忙忙碌碌、疲惫不堪。在教学中,原来准备提问的地方,要多想想,看是否能用其他的语文手段来代替。如用语文训练代替,用发言争辩代替,用欣赏玩味代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7:19:36 | 只看该作者
   一课三听

                            -------听于红老师《钓鱼的启示》有感

在两天的时间内,我听了于红老师在我们四年级组三个班执教的三节风格不同的《钓鱼的启示》,脑子里想法很多,但是却又不成体系,看到同事们的评课,我也结合三节课的听课,谈谈自己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听——辩论让学生脱离了文本

在课前的讨论中,我建议于老师以“应该放鱼”和“不应该放鱼”分成两组进行辩论赛。因为我觉得学生有了第一节课的充分预习,应该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通过辩论,可以让学生的思维灵动起来。

但是在课堂上,只有杨韵琳、唐靖杰、王凯冰等七个同学站在“坚持不应该放鱼”的一边,其他多数同学都似乎都站在“正义”的一边,坚持应该放鱼。老师采取了一攻一守式的争辩,结果,多数同学争来争去,完全脱离了文本,进入了“口水大战”,语文课堂似乎成了道德法庭,失去了最本真的语文味。

回来以后,于红老师、晓丽主任、志香老师和我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我们不知道问题是出在辩论赛上还是出在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上,总之,我们都意识到讲读课上的辩论赛不能滥用,要注意与文本紧密结合。

           二听——回归师生问答式

于红老师在很短的时间内,又大胆地修改了教学思路,确定在课件上出示重要段落,引导学生以课文问题为引子,交流自己的预习所得。

在课堂上,学生思维严谨了,读得多了,谈得多了,但是我们又觉得学生的自主探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问题出在哪里呢?第一节课学生预习过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巧引妙导,对于关键性问题我们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自我预习的基础上更上一个台阶呢?

        三听——课堂还要大胆放手

在第三节课上,应该说比第一节增加了不少有感情朗读以及学生做练习的环节,比第二节也增加了一些思维灵动的空间,但是还是感觉课堂教师放手仍不够大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没有真正完全得以体现。我想,一节优质的课最需要的还是教师理念的更新,要实现和谐高效,就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研读文本的主角,深入思辩的主角。

看爱华老师的评课,才知道于老师一节课提了25个问题,真是不数不知道,一数吓一跳。我对语文课堂教学也是理论看得多,实践感悟得少。上得满意的课几乎不曾有过。我的课堂上,问的问题也是过多过碎。

谈几点收获:

1、学习于老师自我挑战的勇气。于老师为了这节课,数易其稿,其精益求精的态度让我看在眼里,佩服在心里。我想,每一次自我更新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是想到于校长所说的我们应该过“痛而后快”的教育生活,我又很羡慕于老师有这种磨课的机会。

2、学习孩子们真实坦荡地做人。在我们班的争辩赛上,唐靖杰、杨韵琳等同学力主要把鱼带回家。其中杨韵琳大声向郝洁质问的声音掷地有声:“郝洁,你说得好听,什么要遵守道德法规,但是如何你在现场,你能做到真正地到手的一条大鱼放走吗?”是呀,试问我们学校的老师,又有几人能够做到道德认知与道德行动相一致呢?我们都知道保持校园整洁人人有责,但是如果真的发现操场上有一片脏兮兮的杂物,有勇气弯腰捡起,亲自送到垃圾箱的,又能有几人?唯其如此,课文中心句“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因为这个过程需要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也就是“本我”和“善我”之间的角逐。善之为善,是因为有恶的存在,美之为美,是因为有丑的存在。我为那些有勇气当众承认自己不舍得放鱼的孩子而喝彩,因为他们真实得一尘不染。

3、师生平等的课堂,才有希望搭建和谐高效的课堂。

于老师平易近人,我觉得同学们在她的课堂上很放松,敢说敢问,这一点很值得我学习。当我们蹲下身子后,就能够发现孩子们的可爱和伟大之处。

4、和谐高效的课堂距离我们越来越近。

听了于老师的几节一步一个台阶的课,我感觉自己对什么是和谐高效的课堂的感性认识越来越多,对建构一个理想的高效课堂充满了信心和向往。姐妹们,加油干吧!团结就是力量!集体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锲而不舍,我们都能成为站在讲台上,心中充满幸福感的快乐教师。

不当之处,敬请于红老师和其他老师斧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7:20:08 | 只看该作者
《钓鱼的启示》听课反思
   听了王传贤老师执教的《钓鱼的启示》一课,深深地被课堂教学所吸引,真切地感受到教学是精妙的艺术。王传贤老师的教学体现出阅读教学是在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对话中进行的,学生在多维平等的对话中感受与体验真情,同时语文素养得到提高,达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王传贤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品读文本的同时,能与文本进行对话,学生学的自然,教师引得恰当,促进了学生阅读实践,在学生自主寻找、批注、汇报过程中,体验父亲说的话,,同时又提高了阅读能力。



    在整节棵的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确实在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7 15:4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