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用户名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172|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初中美术课教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 学习培训心得体会集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2:20: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早上,我们教研组仔细地学习了教育部2011年新颁布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分为四部分:

一、面向全体学生: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课程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三、关注文化与生活

通过美术课程,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从而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

四、注重创新精神

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

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理解了新标准的理念,对我今后更好的、准确地把握教材起到了帮助。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认真学习新标准,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2:20:24 | 只看该作者
《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的实施的执行,需要我们从教学全体出发,共同营造这个崭新的平台。

美术课是素质教育阶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使之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不仅有利于人的长远发展,同时也是功在千秋的教育,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以形象的可塑性、动手操作性、非语言的物质造型性和形象表达感情性,对学生的观察力、形象感受力、记忆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的培养和提高,发挥重大的作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发学生的艺术冲动和最基本的造型的能力。

一、学生方面因素  

(一)学习活动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师生关系首先是人与人的关系,要遵循人际关系的原则。传统的教学,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是非常有权威的,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存在,新课改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应该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既要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还要尊重每一个求知的心灵,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在与教师平等、民主的交往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发展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传统的学习模式是传授-接受式,课堂教学专制、僵化、始终以教师为中心,这样,即便教师付出很多的艰辛也是事倍功半,这种模式无形中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用发展的教育观来摆正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的前提。以往,我们往往偏重于“填鸭式”教育,忽视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去点燃学生渴求知识的火花。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由于学校、家长过于重视文化课,导致对美术课的忽视,使得有些美术教师在自身文化修养方面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课堂上存在糊弄学生的情况。新课改之后,美术课地位的提高使得我们美术老师对自己的要求也严格起来,给教师的个性发展、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使教师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三)改变学习方式,发挥主体作用,树立自信心

现代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中增加了“人文性”,强调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学习的主体,如何在教学中应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新课标要求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要改变过去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要让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去主动学习,并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投入情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愉悦,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从而增强自信心。而自信心的树立是培养学生美术学习情感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教师方面因素

在构成美术教育系统的诸多因素中,教师和学生是最活跃、最基本的因素。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成了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学内容的研发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学生知识构建的促进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有驾驭知识的能力,还要有驾驭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情感的能力。要想调动学生的情感,我们就要学会分析学生的情感心理,指导学生情感实践,从这些方面看,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情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首先,教师自身要具备丰富的情感

情感教育是建立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之上。提高个人的情感素质,丰富个人的情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条件。那么我们怎样丰富自己的情感?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要加强理论方面学习,加强智力、道德与情感的整合,树立当代教育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要保持良好的心理气氛,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这样在教学时,我们才能利用自己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会。

其次,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情感目标及相关的评价方式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教师不仅要知道他自己的科学,而且还要精通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细节。”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爱好和才能、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再根据这些情况制定相应的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时接受情感教育。例如在学习《我们的奥运》这一课时,我根据教学内容,结合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设置了这样的情感目标:为什么我们的奥运会标要用中国印?当你看到它时,有什么感受?学生在讨论时纷纷表达了自己奥运情、中国心,这样就达到了情感教育目的。
  作为当代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价值和品味,为自身积累财富,我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积累更多经验,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回复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2:20:39 | 只看该作者
美术课程标准培训学习心得(范思凤)
回复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2:20:50 | 只看该作者
5月7—10号期间,我有幸参加了在烟台蓬莱市举办的“山东省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培训”活动,非常感谢领导们给我参加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让我增长了见识,深刻学习了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认识了许多美术教育界的朋友。感谢教委办及学校领导的重视,我也非常珍惜并把握了这次学习的机会,以下是我参加这次学习的几点感想。

在几天的培训中我是满怀希望而来,满载梦想而归。现场公开课生动活泼,形式多样,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专家教授的报告讲解精彩,并与到会的老师们现场交流,我深深的被他们所触动,坚定了自己的脚步,要做一个有价值的教师。

首先我们听了六节现场公开课,其中包括三节小学课程,三节初中课程。本以为小学的课和我们关系不大,大致听听吧。到中学的课时再认真听。但是,一开始各位小学教师静心准备的课就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从那一刻起,我对小学的课程有了新的认识,改变了我原本对小学课程的不成熟看法。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有更大的动力去学习。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教师却一味地强迫学生学习,这样不仅教师的教学效果差,而且学生也感到厌烦,最终导致整个教学活动的失败,所以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小学课程运用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对我触动最深的是每位教师的语气和神情,这也是小学课程和中学课程的区别。小学教师所面对的群体是儿童,需要由儿童的世界为着眼点,教学方式要贴近儿童的心灵。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特别的熟悉和亲切。这使我懂得,作为教师这一角色,要想真正走进儿童美术,就要有一颗童心,用儿童的思维去思考才能更吸引学生。如在《香甜的水果》一课中,老师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生动有趣的讲课吸引了在座的老师和学生们。老师用橡皮泥做各种水果,在讲课老师的手里是那么简单。用手团一团,捏一捏再贴一贴,一个漂亮的大樱桃做好了,香蕉、西瓜、葡萄等一一在大屏幕上展示出来。他的展示把我们带入了水果的海洋,感染着在座的每一个人,别说学生了,老师都想亲自试一试。欣赏图片时,教师还给水果加入了表情,赋予水果 “生命”,更加拓宽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和创作思维。因此,学生作品也精彩异常。另外一节《漫画与动漫欣赏》,也有声有色。动漫欣赏本来就受广大儿童欢迎,教师抓住学生这一心理,以大家熟悉的动漫《奥特曼》导入,非常迅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漫画学习做好了铺垫。接着夸张手法在漫画中的运用,漫画的肖像练习就变得顺理成章了。本节课结束之际,教师选择自己和五岁女儿相互画的肖像画展示给大家,课堂变的生活化,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降低了绘画难度。教师通过较高的动手示范能力,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中学生脱去了稚嫩的外衣,逐渐走向成熟,由儿童过渡到青少年。课程的设计也出现了一些转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中学阶段的学生所具有的好奇心,恰恰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源泉,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变得重要起来。例如:在《线材人物、动物造型》一课中,我们首先欣赏到一段线转变成各种形象的动画,动画变化速度很快,很精彩。此种动画恰恰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其次,教师把许多用线材做好的动物和人物形象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动手拆,观察拆之前和拆之后的区别,拆的过程中仔细研究所用到的制作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尝试线材造型。立刻吸引了学生,他们不仅自己能归纳出变化形式,而且打开了思路,创作了多种生动的线材造型。

每节课都非常精彩,每位老师都有闪光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美术课的上课方法非常多,有的课程需要边讲解边演示,靠的是基本功。有的课在上课过程中还可以发现更有效的方式,需要我们多思考。有的课需要有生活化教学,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但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因为美术知识太过广泛,每节课的时间有限,想要表现一个亮点,就要舍弃很多。

其次, 与会期间我还听了两个专家教授报告,非常有针对性的探讨了我们上课中经常出现的许多问题,如:“怎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小组讨论是每堂课必须的吗”“粉笔多余还是必须”等,在这里我简单介绍这几条。针对“怎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让我们知道评价不是单一的。不能单纯因为老师的表演非常精彩或者课件做的美观就断定是一节好课。好课的评价要以学生的表现、教师的讲授、学生作业质量等多重标准进行评价。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组讨论”受到青睐,小组讨论几乎每节课中都用到。小组讨论真的这么重要吗?很多情况下,小组讨论流于形式,没什么效果。甚至非常简单的问题也要讨论一下,除了浪费时间,没其他作用。因此,小组讨论并不一定每堂课都进行,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灵活安排。引导我们学会如何上课及在上课前认真处理出现的问题。传统教学中粉笔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堂上少了粉笔基本无法进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技术水平的提高,新课程的实施,粉笔反而面临被“淘汰”的境地。有的老师因为字写得难看,怕露怯不板书;有的老师感觉浪费时间不板书;有的老师担心粉尘污染不板书;有的老师认为用粉笔板书太落后干脆用大屏幕显示也不板书。现代教学中粉笔板书还有必要吗?发人深思,也希望各位同仁也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可能每个人的意见不一。但是粉笔板书具有“瞬息而就,机动修改”的简便性、即时性,确保了交流过程中思维的延续性和连贯性。它能积极有效地激发起师生的感情共鸣,我认为粉笔板书不能被“淘汰”。

以上种种,都提示着我们需要多学习,多思考。我们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是有丰富感情的人,我们投入大量的感情不就是希望别人也有感情的回应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人”也是把自己的知识、优点、美德、思想在另一群人身上得到体现、延续、发展,这不又把我们的职业提升到另一个境界了吗?还是那句话,我们非圣非贤,但我们却一步步地离他们越来越近了。


回复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2:21:17 | 只看该作者
感悟美术课程标准新稿
今天是学习的第一天,主讲老师是师大的教授李力加老师,一直关注着李老师的教育博客,并经常向李老师留言请教一些困惑,而李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一一作答指导我们,所以见到李老师倍感亲切和感激。

课程内容被李老师安排得满满的,除了中间一次休息时间,我们全班学员都聚精会神地聆听着李老师对新出台的课标的解读以及一系列我们小学美术课堂需要注意的问题,笔记是顾不上记了,直接用相机拍摄一些资料。课一直延续到了下午的5点半,天色渐暮,大家才意犹未尽结束了这高强度的一天。

回到宿舍,静下来开始整理记录的资料,细细咀嚼李老师白天的讲课。一些感悟渐渐清晰地从脑海中凸显出来,简单做一个整理,如下:

1、即将出台的美术课程标准修订稿突出了美术学科的四个特点:(1)凸显视觉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2)具有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3)追求人文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4)强调愉悦性。这是新增的,是学科审议组的艺术家们极力倡导的特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2、教师要重新构建课堂上的美术学科知识。美术学科知识泛指学校中一切能够构成学生美术学习的教育经验或学习经验。“课堂教学中的美术学科知识”和“美术学科知识”分属于不同领域,其内涵、主体、意义、内容构成与表现形式均布相同。这里,李老师强调了教材的呈现形式绝对不是教学的顺序,不要完全按照教材,要利用教材主题,重构成自己的课堂,建构自己的美术课堂学科知识。因为教材里的一些学习内容和表述,离学生比较远,学生有时根本不理解,所以,课堂教学中的美术学科知识与美术学科知识有了根本的分野。因此,教师不能成为美术学科专家的依附者,而应是有独立人格和美术教育专业自主权的存在,不能作学科知识的单纯消费者,而是课堂教学中复杂会话情境里积极的参与者。

3、让学生从幼儿时期建立起来的固有型中破立出来,教会学生用艺术家的独特眼光去看事物,学习各种美术语言,学会用美术语言去说话。这里,李老师例举了毕加索与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中正面、侧面人脸结合的相似点,鼓励我们要让学生大胆地在常态中学习审美,不要束缚于科学的基础和美术,一味追求形似,要用特殊的思维角度去看和表达。

4、示范的最佳状态是局部引领性示范。一直来,教师的示范是我们课堂中一个困惑的问题,这里,李老师清晰地点明了教师示范度的把握。提出教师不要在教学现场直接画出表现主题,而是在这个主题的表现中,局部引领某个细节的表现。这样由小见大式的引领,可以给学生带来整体思考与整体表现的空间。

       李老师的讲授精准而充满激情,切中了许多我们教学中的困惑和未知,给了我们全体学员一种恍然震撼的感觉。只是一天的时间太短了,老师还讲到的其他方面的一些相关知识还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研究中慢慢消化和提升。


回复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2:21:39 | 只看该作者
初中美术课程标准学习感受
回复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2:21:47 | 只看该作者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网上组织的课程标准远程学习,虽然学习还没有结束,但是我真的收获很大。通过学习,交流、研讨、评论等对这次课程培训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之前的一些疑惑和迷茫有了一些理解和体会。
新的课程改革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把握这次美术课程改革的动向,如何把课改中的新的教学特点以及教学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如何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如何成为多面手,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需要思考的问题。而作为美术教师的我们急需做的是改变思维和行为方式,以适应教育的新要求,在对比了新老教材以及通过这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活动后,我有了一些的浅显的认识和感悟:
   美术新课程标准,强调美术课程性质的动手、讨论和交流,强调艺术教育的个性化,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美术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等等。这就要求美术教师构建超越学科的生态型知识结构,学习与美术相关的其它新技术、新知识,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发展的教育方法。所以学科间的整合或统整,是现代教育理念,亦是现代美术教学趋势之一。我们教师除了应具备基本的美术知识,同时还需要了解相关的“姐妹艺术”。例如:体育、音乐、电影、舞蹈等等,从学生熟悉的或已经掌握的知识切入,让学生随老师设计的思维潜移默化地进入美术欣赏的学科知识,顺理成章逐渐深入。
   以往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都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在教学方法上,重视讲授法、谈话法,师生交流是单向的,缺乏师生互动交流过程。教师在上课时都设计了周密的教学步骤,围绕教材安排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滔滔不绝,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洗耳恭听。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机会少,在课堂上充当配角,教学效果是预设的,往往教师感觉良好,学生却没有兴趣。要彻底扭转这种被动状况,我们美术教师必须转变形象,由知识“传授者”变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教师积极参与交往互动的教学方式将不断促使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成为新课程的开拓者和创造者,凸显美术教育教学的多样化和选择性,接近学生生活,使学生学习美术感觉很容易、有趣味,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自信心。
   通过培训,不仅使我更系统的把握新课程,让我仿佛身临其境,专题学习,互相评论,互相讨论,集众师之见,使我的眼界得以开阔,并且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有重大的突破和认识,当然对我思想上的冲击更是不可估量。我再一次感受到了“行胜于言”的作风,体会到老师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的力量。培训过程中,授课的老师也让我见到了许多教学上的创意。在教学技能的学习上,我的收获很大。规范的教学流程,巧妙的课程设置,让我感觉到那些原本在我大脑里模糊不清的概念马上就清晰了,除了教学技能的学习,更让我受到震撼的是一种严谨的作风,无疑将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我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加强师德修养建设,不做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要做点燃孩子学习、生活、交往的明灯。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尝试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观念,去适应新时代的学习。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 15:2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