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板
楼主 |
发表于 2012-7-17 12:20:50
|
只看该作者
5月7—10号期间,我有幸参加了在烟台蓬莱市举办的“山东省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培训”活动,非常感谢领导们给我参加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让我增长了见识,深刻学习了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认识了许多美术教育界的朋友。感谢教委办及学校领导的重视,我也非常珍惜并把握了这次学习的机会,以下是我参加这次学习的几点感想。
在几天的培训中我是满怀希望而来,满载梦想而归。现场公开课生动活泼,形式多样,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专家教授的报告讲解精彩,并与到会的老师们现场交流,我深深的被他们所触动,坚定了自己的脚步,要做一个有价值的教师。
首先我们听了六节现场公开课,其中包括三节小学课程,三节初中课程。本以为小学的课和我们关系不大,大致听听吧。到中学的课时再认真听。但是,一开始各位小学教师静心准备的课就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从那一刻起,我对小学的课程有了新的认识,改变了我原本对小学课程的不成熟看法。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有更大的动力去学习。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教师却一味地强迫学生学习,这样不仅教师的教学效果差,而且学生也感到厌烦,最终导致整个教学活动的失败,所以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小学课程运用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对我触动最深的是每位教师的语气和神情,这也是小学课程和中学课程的区别。小学教师所面对的群体是儿童,需要由儿童的世界为着眼点,教学方式要贴近儿童的心灵。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特别的熟悉和亲切。这使我懂得,作为教师这一角色,要想真正走进儿童美术,就要有一颗童心,用儿童的思维去思考才能更吸引学生。如在《香甜的水果》一课中,老师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生动有趣的讲课吸引了在座的老师和学生们。老师用橡皮泥做各种水果,在讲课老师的手里是那么简单。用手团一团,捏一捏再贴一贴,一个漂亮的大樱桃做好了,香蕉、西瓜、葡萄等一一在大屏幕上展示出来。他的展示把我们带入了水果的海洋,感染着在座的每一个人,别说学生了,老师都想亲自试一试。欣赏图片时,教师还给水果加入了表情,赋予水果 “生命”,更加拓宽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和创作思维。因此,学生作品也精彩异常。另外一节《漫画与动漫欣赏》,也有声有色。动漫欣赏本来就受广大儿童欢迎,教师抓住学生这一心理,以大家熟悉的动漫《奥特曼》导入,非常迅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漫画学习做好了铺垫。接着夸张手法在漫画中的运用,漫画的肖像练习就变得顺理成章了。本节课结束之际,教师选择自己和五岁女儿相互画的肖像画展示给大家,课堂变的生活化,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降低了绘画难度。教师通过较高的动手示范能力,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中学生脱去了稚嫩的外衣,逐渐走向成熟,由儿童过渡到青少年。课程的设计也出现了一些转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中学阶段的学生所具有的好奇心,恰恰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源泉,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变得重要起来。例如:在《线材人物、动物造型》一课中,我们首先欣赏到一段线转变成各种形象的动画,动画变化速度很快,很精彩。此种动画恰恰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其次,教师把许多用线材做好的动物和人物形象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动手拆,观察拆之前和拆之后的区别,拆的过程中仔细研究所用到的制作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尝试线材造型。立刻吸引了学生,他们不仅自己能归纳出变化形式,而且打开了思路,创作了多种生动的线材造型。
每节课都非常精彩,每位老师都有闪光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美术课的上课方法非常多,有的课程需要边讲解边演示,靠的是基本功。有的课在上课过程中还可以发现更有效的方式,需要我们多思考。有的课需要有生活化教学,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但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因为美术知识太过广泛,每节课的时间有限,想要表现一个亮点,就要舍弃很多。
其次, 与会期间我还听了两个专家教授报告,非常有针对性的探讨了我们上课中经常出现的许多问题,如:“怎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小组讨论是每堂课必须的吗”“粉笔多余还是必须”等,在这里我简单介绍这几条。针对“怎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让我们知道评价不是单一的。不能单纯因为老师的表演非常精彩或者课件做的美观就断定是一节好课。好课的评价要以学生的表现、教师的讲授、学生作业质量等多重标准进行评价。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组讨论”受到青睐,小组讨论几乎每节课中都用到。小组讨论真的这么重要吗?很多情况下,小组讨论流于形式,没什么效果。甚至非常简单的问题也要讨论一下,除了浪费时间,没其他作用。因此,小组讨论并不一定每堂课都进行,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灵活安排。引导我们学会如何上课及在上课前认真处理出现的问题。传统教学中粉笔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堂上少了粉笔基本无法进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技术水平的提高,新课程的实施,粉笔反而面临被“淘汰”的境地。有的老师因为字写得难看,怕露怯不板书;有的老师感觉浪费时间不板书;有的老师担心粉尘污染不板书;有的老师认为用粉笔板书太落后干脆用大屏幕显示也不板书。现代教学中粉笔板书还有必要吗?发人深思,也希望各位同仁也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可能每个人的意见不一。但是粉笔板书具有“瞬息而就,机动修改”的简便性、即时性,确保了交流过程中思维的延续性和连贯性。它能积极有效地激发起师生的感情共鸣,我认为粉笔板书不能被“淘汰”。
以上种种,都提示着我们需要多学习,多思考。我们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是有丰富感情的人,我们投入大量的感情不就是希望别人也有感情的回应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人”也是把自己的知识、优点、美德、思想在另一群人身上得到体现、延续、发展,这不又把我们的职业提升到另一个境界了吗?还是那句话,我们非圣非贤,但我们却一步步地离他们越来越近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