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评课稿
周三上午,师父为我们几位徒弟,上了一节家常课——说明文《鲸》。本堂课有诸多地方,值得我学习和借鉴。近期我正努力在课堂中落实“10分钟读书”,因此我对这节课的关注点也放在此部分。在《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建议》第13条中指出“要重视和加强读的训练,力求在课堂内达到读通、读懂、读好三个层次的要求。每堂课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般应达到10分钟左右。朗读与默读并重,能根据教学需要并结合教学情境指导学生的朗读、默读、诵读和背诵”进行方法指导。本堂课,师生就共同演绎了“读”的精彩。 一、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课堂伊始,钱老师请学生来说说对鲸有什么了解,学生纷纷说出了不同途径了解到的关于鲸的知识,之后,钱老师请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谈读完后,对鲸又有何新了解。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注重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钱老师明确了自读要求,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学生自读之后,回归文本,概况文中介绍了鲸的四个方面:特别大、进化过程、种类、生长习性。 二、潜心文本,扎实地读 1、重视阅读习惯培养 在理解第一自然段时,学生通过自读第一自然段,划出写了鲸特别大的句子。钱老师边巡视边评价语:“xxx同学采用了默读的方法”“xxx同学用了边读边画的方法,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不露痕迹地进行了多种阅读方法的指导。在导入部分,钱老师肯定了能运用好《词语手册》的学生,着重夸奖了阅读过“博学广闻”的孩子,使学生明白了,《词语手册》是语文学习中很重要的工具书,平时在预习时就应该好好利用它。第七自然段的教学使学生明白了鲸特别大的原因是“出生大、生长快、寿命长”,接而钱老师话锋一转:“这么能长的鲸,岂不是越长越大,越来越多了?事实正好相反,请看课文资料袋”。让学生明白了,资料袋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着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朗读走进说明文 《鲸》这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教学重点是:学习作者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特点。钱老师就抓住这一教学重点,让学生重点研读了说明方法非常集中的第一自然段,围绕“你从哪些句子体会鲸体形的大”“的问题展开,引导学生抓关键句、重点词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在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共同交流的同时,学习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重点理解“近、约、十几”等关键词,体会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明确鲸的形体特点——大。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钱老师要求学生自己找出文中写出鲸特别大的句子,这就在教学中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 三、由浅入深,层层推进 钱老师在这堂课上采用各种各样形式的读,自由读、默读、同桌互读,以读代讲,以读促情。当学生读着读着,就自然而然地了解着鲸的特点,不用老师多讲,就产生了“文贵自得,熟读自悟”所带来的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钱老师的朗读指导,充分体现了他的语文教学功底与语文教学的艺术。多次使用充满智慧的评价语,学生在老师不露痕迹的指导中,掌握了朗读的技巧,加深了情感的体验。譬如钱老师重点指导朗读这一句,“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一生在读后,钱老师的评价语是:“你能读得通顺、流畅,有几个词处理得很好,但老师给你个建议,句子中的数字也应注意,可以怎么读?”学生纷纷说自己在平时积累的朗读技巧,师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朗读方法,用自己的方法来读”从要求读通顺,到读出感情,这朗读的过程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这样能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树上的果实,并不会让学生觉得有感情地朗读是多么难的事。 四、由扶到放,学生会“读” 如果说第一、二自然段的阅读教学,是由钱老师扶着孩子们进行的话,那4——7自然段,显然老师放手让学生自主采用所学方法,了解鲸的生活习性。尤其是利用读书单、同桌自述“进过过程”等形式,更促进了学生自学、合作的学习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