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花雨评课摘要
陈松琴: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导而弗牵,引而不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自由地交流,展示。在感悟思乡情时,姜老师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充裕的时间,提供了“天高任鸟飞”的舞台。
王健:学习应该是快乐的。姜老师将权利下放,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心理和学习环境;教师及时的表扬,点拨,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蔡杰:语文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在教学重点段落“摇桂花”时通过引导学生仔细揣摩,表演,不仅使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还能使学生在真切的体验中感受到“我”的快乐。
桂花雨教后反思
四甲中心小学 王健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在读课文的基础上画出有关描写“摇桂花”的句子,然后一边读,一边结合课文插图想象“摇花乐”的情景,回忆我们在校园看桂花时的情景,和作者分享童年的欢乐,而体会母亲的话是教学难点。我学着姜老师的样,让学生仿照句式说说,以便对母亲的话产生具体感受,从中体会到母亲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芬 芳 的 怀 旧 情
——《桂花雨》教后反思
四甲中心小学 姜冬宇
《桂花雨》是琦君回忆童年生活的一篇文章。文章描写了她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怀旧的思绪和悠悠的情思。本文用“桂花雨”作题目,备课伊始就给我一种芬芳的印象,令人心旷神怡、心驰神往。“桂花雨”是一种比喻,当桂花从桂花树上被摇下来时,花雨缤纷,飘坠如雨丝。这幕影象可以说是作者童年生活中的一个非常快乐而难忘的镜头。
因此,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我引导学生一多读,在反复的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二揣摩,从作者的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教学中,我还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感悟文本内容,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实现自主、合作、高效地阅读。
文章中父亲的一首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那诗是“摇花乐”的提高,不仅仅是体现爸爸的乐,它体现着每一个人的乐,我们在教学时可以诗来引导孩子们学习课文。诗文同学,文能帮助学生理解诗,降低了诗的理解难度,可以让学生很快理解。诗也提高了学生对文的领悟,如此精练的语言同样写出了“摇花乐”,让学生同时体会着诗和文两种不同的体裁,都表达人们丰收桂花的快乐。而且这首诗淡淡的花香中透着幽幽的书香,让学生充分感受桂花的美、迷人、香飘十里,以及作者对摇桂花的期盼,理解了这些内容,就能和作者产生美的共鸣。
文章中的语句淡雅而朴素,但其中所蕴涵的,所寄托的却很丰富,值得去挖掘,去深究。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和渲染学生.使他们整堂课沉浸在香飘四溢的文本中,让学生理解琦君那种弥而不散,魂牵梦萦的情怀。
桂花雨教后反思
海门市四甲中心小学 陈松琴
《桂花雨》的作者是琦君,她写的这篇文章的确非常优美。初捧这篇文章,我便爱不释手地读起来,如淋浴在一场香香的桂花雨中。在那浓郁而迷人的香气中,感受着琦君那如雨般的思乡之情。不过,虽然文章充满着琦君的这份浓浓的思乡之情,可也正如那“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一样得从字里行间细品方见。所以一定要将自己全身心放入文章当中,你才能真正体会作者的那番思乡情,童年乐。下面就是我在课堂上的三点小小的体会: 一、激发兴趣,直奔主题: 一开始上课,我先让学生谈论对桂花的了解,然后补充让大家明白桂花不仅香气袭人,而且还是我们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区花并且还会下雨。由此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学生通读了全文,做到读通、读顺、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直奔课文的主要段落——第三自然段。 二、指导学生读出快乐: 课文的第三节是重点段落,在这节中,我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摇花乐”、父亲的“丰收乐”、母亲的“助人乐”以及母亲和全村人的浓浓乡情。因为这节是重点段落,又有了上次姜老师上课的经验,所以和学生同摇同乐,觉得很是开心,特别是学生扮演小作者,喊一喊摇花时的句子和缠着母亲要摇花的样子,学生很放得开,喊得入情,做得自然,效果很好,连我也被感染了,忍不住和学生一起喊,一起读。 三、指导学生读出真情 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是作者的真情流露,这时需要学生静心体会,默默感受,特别是母亲的那句话以及作者怀念童年的那份情,所以这两段的学习,我学着姜老师的样子,一开始就拎出来,在精读课文前先让学生朗读,在学完课文的基础上,再次将这两段话提出来,学生此时的体会已深刻,不用多讲,他们就体会到了作者和母亲的那份情。 简单地读,读出喜爱,读出快乐,读出真情,我想这是我上这节课最大的收获。不过还是有遗憾的,就是课文学完后,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也写写自己童年生活中的趣事。事后我又想,学生现在才四年级,他们能写得出来吗?如果要他们写,我又该如何指导他们写呢?如果也照作者这样用散文的格式写,肯定是不行的,我想还是用一般的记事方式教他们写吧,毕竟他们才刚刚升入四年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