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03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桂花雨》教研课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17:51: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观摩课《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在体悟文章情感的基础上创作小诗,练习写作。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小诗创作。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小诗创作作业纸每人一份

一、谈话导入。
(课前欣赏桂花图片,吟诵描写桂花诗词)

1、刚才读了那么多的描写桂花的古诗,真让人回味无穷,这节课呢,让我们继续走进著名作家琦君笔下的《桂花雨》。

2、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喜欢桂花的什么呢?(板书:桂花香、摇花乐)

3、是呀,作者喜欢桂花是因为桂花迷人的香味儿,它不与繁华斗艳,更是因为那乐趣无穷的“摇花乐”和阵阵令人情牵梦绕的桂花雨。 “摇花乐”乐在哪里呢?当阵阵桂花雨纷纷落下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摇桂花,同作者一起享受那落英缤纷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二、感受“摇花乐”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想想从哪儿感受到作者那么地喜欢摇桂花,从中获得了无穷的快乐。用波浪线画出体现“摇花乐”的句子。对于那些你感受较深的词语也可以圈圈点点,适当做些批注。

2、讨论交流(课件出示几个句子)
(1)“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讨论点:

a、“老是”“缠”这两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是那么喜欢摇桂花,盼着摇桂花。

b、注意这句话后面的感叹号,体会作者心情的急切。

c、指导朗读,读出这种急切、迫不及待的心情?
 (2)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a、把握几个动词“帮着”“铺”“抱”“使劲地摇”
   b、由这几个动词你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小姑娘呢?(说说表情和动作)

c、指导朗读,读出这种快乐、忙碌的景象读出来,读出那种人逢喜事精神爽的画面。

(3)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a、此时桂花落在你的头上、脖子里、身上,是怎样的情景呢?你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音乐起)

b、学生漫谈各自的想象的情景与感受。
  c、指导朗读。
   (a)想一想,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喊?

(b)现在我们大家就这样来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现场作诗:摇啊摇  摇落点点的金黄  伸出手   接一片浓浓的香  )
  过渡:这是一场期盼已久的桂花雨,作者怎么能不兴奋快乐呢。感受着这份快乐的难道只是作者一个人吗?还有谁,也从中感受到了快乐呢?(父母)
 (4)指名读(出示课件,点击“洗净、撮”出现红色)

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则——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 “细细香风淡淡烟,竟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a、写母亲动作的词“洗净”“撮”说明什么

b、你从父亲的诗中读出了什么呢?(课件单独出现父亲的诗)
  c、摇桂花,摇出香,摇出乐,摇的花雨缤纷,摇的好梦连连。

过渡:摇桂花给我和我的家人带来了无穷的快乐,还有什么人也乐在其中呢?        (5)指名读第4自然段,

a、 课件出示: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俗话说,好花不常开,再好的花儿都有谢的时候,为什么这里的桂花全年都香呢?看来不仅仅是指桂花本身的香了,那是什么的香呢?

引读:原来勤劳能干的家乡人在摇落桂花以后,全家动员,先           

然后            ,再             。桂花晒干了就                  。收藏好的桂花可以                    ,可以                        ,过年时还可以                           。

b、说到这儿啊,老师又有了几句诗,你们想不想试试?

创意填空:

摇啊摇                            摇啊摇

摇出                              摇出               

喝一口                                              尝一口

                                                        

三、体悟“思乡情”
  作者十二岁时就和母亲离开了老家,也离开了这给他带来童年快乐的桂花树,每次作者从外地回家时,总要给爱桂花的母亲捧上一大袋……

1.[出示课件]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a是外地的桂花不香吗?
  b那么为什么就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呢?(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思乡情)

C、故乡的桂花雨,是母亲珍爱的。现在让我们假设作者在外地打电话给母亲,他在电话里说:

  (1)这里的水真甜,母亲会说——
    (2)这里的人真好,母亲会说——

  (3)十多年后,作者来到了国外定居,她说:“国外的生活真好呀!”,母亲一定会说——
  2、古诗词交流

a、再甜不如家乡水,再浓不如家乡情,再好不如家乡人,再香不如家乡桂啊!哎,正如杜甫诗中说的那样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你还知道其他的表达思乡之情的诗词吗?

b、学生交流。

C、听了你们的朗诵,我更能体会到母亲那浓浓的思乡情了。让我们再来读读母亲的话吧。

d、我想当母亲想起家乡的桂花树,想起那勤劳纯朴的家乡人,一定会忍不住——热泪盈眶。说到这儿,我也忍不住想做一首小诗了,你想不想试试呢?

3、母亲对故乡充满了无限的怀念,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所以作者说——

(出示):“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桂花雨。”

想象一下,作者此时眼前会浮现出怎样的情景,耳边又会响起什么声音呢?

试着作小诗:

摇啊摇

摇出            



                 的童年时光



摇啊摇

摇出            



                   的故乡

四、评价结课。

今天我们跟着作者一同分享了芳香四溢的桂花雨,和他一起感受了童年的摇花乐,还因此作了一首不错的小诗呢!(展示全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17:52:14 | 只看该作者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在体悟文章情感的基础上创作小诗,练习写作。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小诗创作。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小诗创作作业纸每人一份

一、谈话导入。
(课前欣赏桂花图片,吟诵描写桂花诗词)

1、刚才读了那么多的描写桂花的古诗,真让人回味无穷,这节课呢,让我们继续走进著名作家琦君笔下的《桂花雨》。

2、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喜欢桂花的什么呢?(板书:桂花香、摇花乐)

3、是呀,作者喜欢桂花是因为桂花迷人的香味儿,它不与繁华斗艳,更是因为那乐趣无穷的“摇花乐”和阵阵令人情牵梦绕的桂花雨。 “摇花乐”乐在哪里呢?当阵阵桂花雨纷纷落下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摇桂花,同作者一起享受那落英缤纷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二、感受“摇花乐”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想想从哪儿感受到作者那么地喜欢摇桂花,从中获得了无穷的快乐。用波浪线画出体现“摇花乐”的句子。对于那些你感受较深的词语也可以圈圈点点,适当做些批注。

2、讨论交流(课件出示几个句子)
(1)“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讨论点:

a、“老是”“缠”这两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是那么喜欢摇桂花,盼着摇桂花。

b、注意这句话后面的感叹号,体会作者心情的急切。

c、指导朗读,读出这种急切、迫不及待的心情?
 (2)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a、把握几个动词“帮着”“铺”“抱”“使劲地摇”
   b、由这几个动词你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小姑娘呢?(说说表情和动作)

c、指导朗读,读出这种快乐、忙碌的景象读出来,读出那种人逢喜事精神爽的画面。

(3)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a、此时桂花落在你的头上、脖子里、身上,是怎样的情景呢?你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音乐起)

b、学生漫谈各自的想象的情景与感受。
  c、指导朗读。
   (a)想一想,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喊?

(b)现在我们大家就这样来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现场作诗:摇啊摇  摇落点点的金黄  伸出手   接一片浓浓的香  )
  过渡:这是一场期盼已久的桂花雨,作者怎么能不兴奋快乐呢。感受着这份快乐的难道只是作者一个人吗?还有谁,也从中感受到了快乐呢?(父母)
 (4)指名读(出示课件,点击“洗净、撮”出现红色)

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则——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 “细细香风淡淡烟,竟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a、写母亲动作的词“洗净”“撮”说明什么

b、你从父亲的诗中读出了什么呢?(课件单独出现父亲的诗)
  c、摇桂花,摇出香,摇出乐,摇的花雨缤纷,摇的好梦连连。

过渡:摇桂花给我和我的家人带来了无穷的快乐,还有什么人也乐在其中呢?        (5)指名读第4自然段,

a、 课件出示: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俗话说,好花不常开,再好的花儿都有谢的时候,为什么这里的桂花全年都香呢?看来不仅仅是指桂花本身的香了,那是什么的香呢?

引读:原来勤劳能干的家乡人在摇落桂花以后,全家动员,先            

然后            ,再             。桂花晒干了就                  。收藏好的桂花可以                    ,可以                        ,过年时还可以                           。

b、说到这儿啊,老师又有了几句诗,你们想不想试试?

创意填空:

摇啊摇                            摇啊摇

摇出                              摇出               

喝一口                                              尝一口

                                                        

三、体悟“思乡情”
  作者十二岁时就和母亲离开了老家,也离开了这给他带来童年快乐的桂花树,每次作者从外地回家时,总要给爱桂花的母亲捧上一大袋……

1.[出示课件]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a是外地的桂花不香吗?
  b那么为什么就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呢?(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思乡情)

C、故乡的桂花雨,是母亲珍爱的。现在让我们假设作者在外地打电话给母亲,他在电话里说:

  (1)这里的水真甜,母亲会说——
    (2)这里的人真好,母亲会说——

  (3)十多年后,作者来到了国外定居,她说:“国外的生活真好呀!”,母亲一定会说——
  2、古诗词交流

a、再甜不如家乡水,再浓不如家乡情,再好不如家乡人,再香不如家乡桂啊!哎,正如杜甫诗中说的那样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你还知道其他的表达思乡之情的诗词吗?

b、学生交流。

C、听了你们的朗诵,我更能体会到母亲那浓浓的思乡情了。让我们再来读读母亲的话吧。

d、我想当母亲想起家乡的桂花树,想起那勤劳纯朴的家乡人,一定会忍不住——热泪盈眶。说到这儿,我也忍不住想做一首小诗了,你想不想试试呢?

3、母亲对故乡充满了无限的怀念,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所以作者说——

(出示):“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桂花雨。”

想象一下,作者此时眼前会浮现出怎样的情景,耳边又会响起什么声音呢?

试着作小诗:

摇啊摇

摇出            



                 的童年时光



摇啊摇

摇出            



                   的故乡

四、评价结课。

今天我们跟着作者一同分享了芳香四溢的桂花雨,和他一起感受了童年的摇花乐,还因此作了一首不错的小诗呢!(展示全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17:53:23 | 只看该作者
《桂花雨》教案设计
              
          学校:沙城第六小学             姓名: 张燕峰  

学  科
语文
年  级
四年级
课  题
桂花雨
课  型
研究课
1、认识本课的是生字,读记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笔下江南美景,和浓浓的深情。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方法
引导和探究相结合
教学用具
生字、新词卡片,重点句的投影,以及桂花树的图片。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二、初读课文,体现自学 三、组织学生交流学习。 四、抓住重点深入体会。 五、拓展训练
1、同学们,你们喜欢回忆童年的趣事吗?是啊,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 2、板书课题:桂花雨 3、安排学生初读课文,并且出示自读要求。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检查自学情况:(1)认读词语。(出示生字、新词卡片)几大    2)理解词语。姿态:姿势。课文中说桂花树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是说桂花的样子笨笨的,不如梅树姿势优雅好看。浸:课文是指桂花的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似的。3、出示桂花树的图片,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出示重点句子,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1、A.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B.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2、可是母亲:“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3、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在你们的童年生活中一定也有许多不能忘怀的有趣的事。
学生畅谈童年乐趣,后静听老师的导入。 齐读课题(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和新词。(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交流自学情况。 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对照课文,朗读,欣赏。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畅谈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结合文章内容,深情地回忆童年的美好生活。
激起学生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入课文学习做铺垫。 通过学生自学,能够读通课文,掌握生字和新词,并且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共同参与,扫清生字和词语的障碍,为深入学习课文打基础。 使学生知其形,从而为下文的学习服务。 进一步熟悉文章内容,品读美文,抓住喜欢的段落,读出自己对课文的理交流对课文重点句子的理解,感悟江南美好的风土人情,体会作者那种浓浓的思念母亲和思念故乡的情感。 激发情感共鸣,深刻理解作家的感情。

喜欢摇花      7   桂花雨               怀念童年生活                    摇花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17:53:47 | 只看该作者
7桂  花  雨

学习目标

1.学会“箩、杭”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按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找有关桂花的资料.

3.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     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华侨老人,傲雪而立的梅花寄托了这位老人对祖国的无尽思念。现状正值中秋前后,还有一种花也装点起我们的生活,它就是——桂花

2.     提起“桂花”你会想到些什么?(链接生活与积累的古诗词)

3.     生活在江浙的琦君每见桂花飘香,就会想起那一场场“桂花雨”板书课题

4.读题质疑

二、品析开头结尾

1.接读课文,思考:在作者美好的记忆中的桂花雨是什么样的?课文哪句话点了题。

2.交流:(1)文中描写桂花落的语句。  课件

       (2)结尾的句子。课件  师点拨:文末点题是写作常用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完整,要学会运用。

       (3)结尾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那么开头一二节呢?

        A.采用对比的方法,突出对桂花的喜爱。旧知牵引——《桂林山水》课件

        B.读了这段语句,你能用合适的AA式叠词补充这段文字吗?课件词语手册P36

        点拨:叠词往往能更生动地表情达意,富有童趣,习作中有意识地加以运用。

3.那么,文中是什么使我“又”想起了故乡同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课件出示母亲的话

三、品悟重点句,辐射全文

1.“这里”指哪里?课文哪些句子在描写杭州的桂花香?哪些句子在描写家乡的桂花香?

2.读这两段语言,你觉得杭州的桂花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吗?

3.为什么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哪些方面比不上)

(1)第三节:关注桂花、馈赠桂花的快乐。(类比我们自己育出来的豆苗和买来的没什么两样,但感情不同)

(2)第四节:桂花给邻居带来的香甜。

(3)第五节:收获桂花的快乐——板书:摇花乐 桂花雨  指导感情朗读。

(4)第六节:吃着这些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香甜四季,香甜了人们的生活。桂花成了母亲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融进了母亲的情感,仅仅是母亲的吗?

4.再读课件“于是,我又想起……”你还读懂了什么?(又一次)

作者仅仅为了写摇花乐、桂花雨?板书:思乡情。

四、阅读延伸,品读同题材文章。

同步中的《故乡路》





                板书: 桂花雨

                 摇花乐——桂花雨

                     思乡情

课后反思:

这节课是我上给实习的师范生听的,教学过程中总体上觉得学生学得很是投入,教学设计的安排比较流畅,具体来说,我觉得有以下几点自己今后继续多加运用:

1.               读写结合。新教材中选编的课文文质优美,文学性强,所以是积累和学习写作的佳篇。这课教学中,我结合文章的写作特点,渗透了作文中要学习运用对比的手法和篇末点题的方法,使文章结构更完整,语言更有渲染力;

2.               以点带面。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几乎都能找到一处能辐射全文的支点,这就像那个能撬起地球的杠杆支点一样,具有非常大的作用。我今后在备课时要潜心找到这个支点,这样不仅能让自己的教学脉络清晰,省时高效,而且学生学习时也会如剥笋般层层深入,循序渐进,从而水到渠成理解文意,品出文味。

3.               内外融合。新教材围绕主题编排课文,内容集中,在教学中我们要适时融入更多的相关题材的篇章、诗文,增加阅读的量,如果老师没有时间去找文章,那么同步练习就是很好的帮手。里面编排的文章总是契合课文的写作内容和角度,课堂上不妨接纳进来。有时间可品一品,没时间读一读也是好的。而且,我个人认为作业本、同步等练习册备课前必须看一看,尽可能在教学设计中融入其中的重点、难点题目,有时练习册里的题目甚至能启发我的教学思路,闪现教学的亮点。

4.               触摸生活。在教学设计中看不出这一点。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引领学生品位第二自然段作者描写桂花树样子“笨笨”这一词语时,先通过与“笨”的比较,结合朗读体会到了贬义褒用这一独具特色的写作方法,然后结合词语手册中的一个练习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来填写叠词,进一步巩固、加深对叠词妙处的体会,感悟语言的魅力。但我最满意的自己教学处理还不是这些。记得那天升旗仪式上,刚好有一名旗手在发言稿上讲到一句“被妈妈臭骂”了一通,听来甚是刺耳。于是我在品位好词佳句这一环节的最后,引入这一事例,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对词语感情色彩的把握,继而指出“臭骂”一词不得当,是对妈妈的一种侮辱,引到学生换上合适的词语更换,最后我和学生讨论得出“数落”意思最接近,感情色彩最贴切,让学生对生活中的语文敏感,将语文的触角延伸到生活中,触摸我们的生活。课后,学生的习作中写到类似情景时,都会用上“数落”一词,看来这个词语的教学非常成功。

当然,教学的中还是有不少困惑,比如如何上出略读课文的特点,虽然这周去炼化听了讲座,但还是不能准确领会,有待进一步探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7 13:1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