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2-7-16 08:21:39
|
只看该作者
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的学习体会与疑惑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学校课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基础与基本的区别是什么?)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体育与健康实践和创新能力(具体在哪些方面的创新?);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与交往能力;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行为)。(体育课程跟万能的似的)
课程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与前言部分描述的“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提法不同),各方面的说明及目标如下。
(一)运动参与
运动参与是指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态度及行为表现,是学生习得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锻炼身体和提高健康水平,形成积极的体育行为和乐观开朗人生态度的实践要求和重要途径(说唯一途径也不为过,它是课程目标达成的重要途径。)。课程强调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内容是什么的内容?)、形式多样的方法(方法是什么样的方法?),在小学阶段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激发、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意识,在初中阶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这里的心理学专业术语排序应该是:动机-兴趣-意识-习惯)。
运动参与的目标:
1.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和指导健身锻炼);
2.体验运动乐趣与成功(艰辛与失败也是体育的重要体验内容)。
(二)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完成运动动作的能力,它反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基本特征,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和实现其他学习方面目标的(它本身是课程内容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有相应的水平目标要求,它是实现其他课程学习内容方面目标的主要途径,可见其是其他三个方面的重中之重。)主要途径(这与重要途径的区别是什么?)。在小学阶段,要注重体育游戏学习(是将体育游戏作为教学内容呢,还是作为教学手段或方式?),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什么是“基本运动能力”?什么是基本?什么是基本运动?);在初中阶段,要注重不同项目运动技术的学习和应用(项目运动技术为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比赛(游戏也通常用比赛的形式学习和开展),逐步增强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能力、安全从事运动(这个“运动”指的是什么?)的能力,加深对体育运动(这里的“体育运动”又特指什么?)的理解。无论是在小学阶段还是在初中阶段(义务教育阶段),都要重视选择武术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为什么不是运动项目?而是活动项目?)进行学习。
运动技能的目标:
1.学习体育运动知识;
2.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
3.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意思是在教学中遇到什么教什么?涉及什么教什么?想到什么教什么?想教什么教什么吗?除了技术技能方面的默会知识,陈述性的、能通过语言文字表达传承的知识如何细化分解后分学段教授?)。
(本段将体育游戏和不同项目的运动技术,包括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项目作为教学内容而不是教材,给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育学习的内容进行教授,这是我们所习惯的,但不同项目和游戏在不同的学段,应该教多深,教多少?如何保持这种教学进度的连贯性、递进性,并没有明确说明或解释。)
(本段需要对以下几个关键名词给出明确解释和界定:运动技能、基本运动能力、运动技术、运动、体育运动、运动项目、活动项目等。)
(三)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是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和精力充沛的状态,与体育锻炼、营养状况和行为习惯密切相关。本方面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和期望的重要结果(它是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是重要结果之一,是评价的指标和结果之一)。课程强调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锻炼,全面发展体能(它与五大身体素质是什么关系?在某种运动项目中表现出色的行为?是技评和达标双优的意思?还是……),提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形成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和行为。小学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懂得营养、行为习惯和疾病预防对身体发育和健康的影响(有些超 “纲”了吧?初中阶段的学生要使具备了这些能力,也非常了不得了!);初中阶段应要求学生了解生活方式(是哪些呢?)、疾病预防(用体育锻炼的卫生习惯可能更好些吧?)等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自觉抵制(由“注意引导”到“自觉抵制”,更近了一步。)各种危害健康的不良行为,初步掌握(如何把握这个程度?)科学锻炼的方法(包括哪些?如何细化后分学段教学?),提高体能水平(什么是体能?),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何主动运动和锻炼才算作在体育学科作用下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吧?)。
身体健康的目标:
1.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有哪些?);
2.塑造良好体形和身体姿态(遗传因素呢?);
3.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体能包括哪些方面?如何判定具有了健身能力?);
4.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这点属于体育教育的范畴吗?有些牵强了点吧?)。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是指个体自我感觉良好以及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状态与过程,与体育学习和锻炼、身体健康密切相关。本方面既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课程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这个提法与身体健康的“期望”的重要结果等同吧?)。课程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体育道德、合作精神与公平竞争的意识,帮助学生掌握调节情绪和与人交往的方法。小学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自尊、自信、不怕困难、坦然面对挫折,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学会交往;初中阶段要注意指导学生(通过体育活动)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培养果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目标:
1.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正确面对成功与失败);
2.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控情绪的方法;
3.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
4.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
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明确反对面面俱到的目标描述),各个学习方面的目标主要通过身体练习实现,不能割裂开来进行教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