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68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 通识培训学习心得体会汇总 ...2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08:12: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校长通识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在为期三天的培训中,来自教育部北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教科书与课程资源研究室、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课程资源开发中心、教育部北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课题组核心成员和高密试验区课改专家做了关于“新课程理念”、“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国家基础教育改革透视”、“有效的学习和教学”、“新课程实施中的教育评价改革”等方面的报告,此次培训活动,让我收获最大的,感受最深的就是新课改下 “课程” “教学” “评价”的具体定位。
  一、新课程观倡导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体现“以人为本”。 

以往大多数教师普遍认同的观点是“课程即教学的科目”“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这种认识最大的弊端是:教师向学生展示的知识世界具有严格的确定性和简约性,这恰恰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是不匹配的,可以说,以往的课程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这种对于书本知识的热衷追求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厌学情绪不断加重,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为考试而教,而新课程强调,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不再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不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注重与学生的经验结合在一起,使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切实反映学生生活经验,努力体现时代特点。此外,新课程还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切实地做到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新课程倡导“交往、互动、发展” 的教学观,体现和学生一起成长。
  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是对课程改革的呼应。长期以来在教学实践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而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于交往,这是对传统观点的重大突破。新课程强调,教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三、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观。
  此次培训中深刻地对新课程的教育评价进行分析:“评价就是为了促进发展”“评价就是教育过程”“评价本身就是教育”……。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评价,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淡化原有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在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和调控的功能,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我们的价值不再是做一根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而是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己。

通过本次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通识培训,结合专家的建议和我校近一年的实验与探索,我觉得作为一线教师,走进新课程,顺应新课程,可多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第一点:新课程呼唤教师对原创教材课本的提升。教材只是一个案例,一种载体。教学的依据是新课程标准,而不是新教材。而教师本身才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材的信息与素材要靠教师去整合,教材的缺憾和空白靠教师去完善,教材的拓展与开发靠教师去创造。所以我们不能把教材的内容硬塞给学生,而要对教材进行大胆的改编、选编、选用、活用,要敢于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
第二点:新课程渴望更多精彩的回答是从学生嘴里表达出来的;更多的动人场面是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建构知识,激起学生学习的情绪,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学习,指引学生整理知识,激发激励学生去联想、去创造。给学生知识只是给了学生一双眼睛;而给学生视野和方法才给了学生一台“显微镜”,他们才能用显微镜去发现更有用的东西。
第三点:新课程呼唤能不断“刷新自我”的教师。新课程条件下,许多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要靠教师去创造。教师应终身保持开放和接纳的态度,不断提高,使自己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高尚的人格魅力、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可贵的创新精神。
第四点:教学是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不能刻意追求和照搬一种模式。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极其复杂、内涵无限丰富的艺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能用一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而要根据教学内容,敢于展现个人的教学个性
第五点:新课程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不应是面面俱到,而是创新。主要看课堂师生的互动;看教学流程的独特创意;看学生的思维碰撞和智力的挑战;看师生的个性是否得到张扬。

      新课程改革带给我们很多的想象、思考,也带给我们很多困惑,应该说这些想象、思考和困惑的产生本身就是一种收获,这也正是新课程改革的意义所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08:12:48 | 只看该作者
新课程通识培训学习体会
矿院附中  张国富



     通过新课程通识培训的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高中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这就需要广大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新课程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新课程使普通高中课程充满活力,使学校办学更具特色,新课程能促进普通高中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新课程能促进普通高中教师素质的整体优化,进而促进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使首都教育基本实现现代化。
    一、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是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的必由阶段。因此,新课程体现了:
    1、课程目标的变化。“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打破了精英教育的狭窄课程定位,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素质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等重要品质。
    2、课程结构的变化。“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普通高中课程由8个学习领域、12或13个科目、每个科目由多个模块构成的三个层次构成。这样反映了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有利于指导教师教学,有利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矛盾,有利于学校特色发展,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学生自主选择、及时调整课程,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休习计划,形成一个有利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广阔空间。
    3、课程内容的变化。“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使课程更具有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的特点。
    4、课程实施的变化。“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程评价的变化。“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的监测机制”。这里对学生和学校评价均有明确的表述。
    6、课程管理的变化。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
    二、高中新课程使教师挑战与机遇并存。
    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要适应角色的转变。教师的地位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转变为教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与参与者。
    如何面对新课程?使自己成为课程价值的思考者、学科专业的播种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合作探究的协作者、资源保障的服务者、终身发展的示范者呢?
    我认为教师必须从自身丰富自己,提高自己,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紧跟时代步伐。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课程改革再立新功。教师应围绕学科课程标准开展研究和学习,主动把握课堂的本质;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细致的研究分析,定位学科教学;进行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的研讨,提高教学素养等。全面把控驾驭教学。
    总之,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专业化的要求,我们必须从各方面作好充分的准备, “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给我们的历史使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08:13:43 | 只看该作者
新修订课程标准通识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经过观看、学习由福建电大海西教育培训网举办的“中小学教师新课标远程培训”——“新修订课标通识解读”后,使我对教师备课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

1.备课要认真。通过学习使我懂得了要想上好一节课关键在于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做充分,就要靠教师将诸多方面的情况考虑到,教师备课过程中的教学预设和课堂教学中的学生的生成问题有一定的距离,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授课对象,在每上一节课都要做一定的调整。

2.课堂教学设计是关键。教师要考虑到本学科课程面对的学生层次差异型,要想在短时间的基础上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就要在备课时在教学设计上下足功夫,设计的教学问题要由层次和梯度,适用各个层次的学生回答。通过培训中的案例使我懂得,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适时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情境可唤醒、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处理好集备与个备。集体备课是集思广益的过程,先将自己的思路供大家分享,然后再听取其他人的意见,但是不能完全成为拿来主义,如果要从众那就不能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采纳可以用的,要适合自己的。在集备结束之后,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修改、加工、完善、提升。课程培训中建议的二次备课我觉得很有必要,这样可以完善第一次备课时留下的不足,更可以将生成的问题得以更合理化的解决。将教案重新做以修改,这样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3 23:5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