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厘清性质 彰显特色 改进对策
──学习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体会
重庆市万州区沙河小学 熊建峰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颁布了,她是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指南针。深入学习新《课标》,厘清语文课程性质,把握语文课程特点,弄清语文课程内涵,从而彰显语文教学特色,改进语文教学实践措施,进而大面积提高教学实效,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主动发展、和谐发展。
一、厘清语文课程性质
对照阅读200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旧《课标》)”与新《课标》,我们可以发现关于“课程性质”的定位具有明显的差异。
旧《课标》关于“课程性质”是这样描述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旧《课标》对“课程性质”的界定相对来说是模糊的。语文是什么?“语”可以理解为“语言”和“言语”,“文”可以理解为“文字”、“文学”、“文章”、“文化”等等。语文到底是什么?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到底学什么?没有清楚的界定。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句话也是放之诸学科而皆准的真理,是一句正确的但没有体现语文课程个性风采的话。
然而,新《课标》对“课程性质”的界定就清晰明确多了。
新《课标》关于“课程性质”是这样描述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首先,对“语文课程性质”做了准确界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个界定非常有必要,一语道明了语文课程“学什么”、“怎么学”两大问题。“学什么”?“语言文字运用”!但需要进一步厘清的是“语言”和“文字”,它们是人类使用的两种功能不同的表达思想的工具,“语言”是听觉符号系统,“语言能力”是听说的能力,“文字”是视觉符号系统,“文字能力”是读写的能力。学习语言的规律和学习文字的规律是不尽相同的,课程性质的准确界定给教师今后的课堂教学、研究和实践指明了方向。“怎么学”呢?不要单一地孤立地学,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语文课程内部的各种知识之间等都需要综合起来,因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教师要引领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学习语言,在文字运用中学习文字。
其次,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进行了细化:“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是“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而不是“学会”,甚至“完全学会”,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恰当把握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度”,切忌揠苗助长。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要引领学生“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新《课标》在语文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上,旗帜鲜明地提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由此可见,语文教育必须体现国家意志。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必须注重“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和“情感熏陶”的有机交融,紧密结合。
新、旧《课标》都一字不差地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有着鲜明的工具性特征,同时负载着传承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务,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具有深刻的人文性。因此,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必然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彰显语文教学特色
吃透新《课标》精神,精心开发语文课程,教师凭借语文教材教学生学习语文,创造语文,运用语文为社会生活服务,全面提升语文素养,促使学生获得最佳发展。那么,语文教学实践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自主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实践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参与,全员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活动中主动感知、感悟,自觉理解、体味,积极实践运用。
创造性──语文教学“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语文教学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强化形象思维,培养发散思维,激活变通思维,训练逆向思维,以培育创造精神,提升创新能力。
实践性──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引领学生积极投身于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参观游览、访问调查、创办报刊、文艺演出、益智游戏等语文实践,才能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增长智慧和才干。
综合性──“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教学必须“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渗透与有机联系,整合“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教学内容。语文教学要“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语文教学必须加强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沟通,加强听说读写之间的沟通,加强校内与校外的沟通,加强书本与社会实践的沟通,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开放性──“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生活即语文,社会即课堂。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因此,语文教学必须跳出文本的局限,走出教室、校园,走进社会,与大千世界融为一体,与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等学科紧密相联,让语文折射出五彩生活的影子,让学生听说读写实践于天地大课堂。这样的语文教学实践不但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再现生活、创造生活,也能让学生理解语言、应用语言、创造语言,获得有益的人生经验智慧。
三、改进语文教学对策
深入研读新《课标》,用心领会她的精神实质,积极改进语文教学对策,扎实推进语文教学实践,竭力提升语文教学质量,让学生打好“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促使学生茁壮成长,绽放绚丽的生命之花。
加强阅读积累──“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有人说,阅读改变命运,书香润泽人生。语文教学必须加强阅读指导,丰富学生的积累,提升学生的素养。其主要对策有:(1)指点阅读方法。阅读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掌握良好的读书方法,否则收效甚微。因此,教师要向学生介绍精读、略读、品读、研读、默读、速读、抄读等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2)鼓励自主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既可课内扩展,将相关的课外资料引入课内阅读,以增强阅读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强化阅读效果,促进内外沟通,又可课外扩展,引领学生自由涉猎更多的优秀书刊,阅读整本名著,广泛吸纳其中的精华,为我所用,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3)展示读书成果。定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读书笔记展览会、读书征文评比、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为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的舞台,体会读书启智怡心的喜悦。
重视口语交际──“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为了适应时代前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人际交往的需要,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口语交际训练,以提升口语交际水平,努力让学生出口成章,能言善辩。其主要对策有:(1)新闻发布会──引领学生用简洁流畅的语言讲述自己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上收集的新闻。(2)见闻交流会──引领学生用精彩的语言讲述自己在生活中的见闻与感受。(3)热点评议会──引领学生关注国家、地方或家乡的大事,以及热点、焦点问题,并加以评议,或提出建议。(4)经验交流会──方法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引导学生收集、总结并交流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经验或体会。(5)讲演辩论会──组织学生开展故事大王赛、诗歌朗诵赛、主题讲演会或专题辩论会。
强化写作表达──“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为了适应学习、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的需要,语文教学必须强化写作训练,促使学生下笔成文,妙笔生花。其主要对策有:(1)夯实单元作文。语文课本里安排的单元作文训练有序,内容广泛,教师必须扎扎实实地教学,指导学生认认真真地学习,以期人人达到基本要求。但仅仅满足这些是远远不够的。(2)加强学科融合。语文是百科全书,包含着人间万象,世间一切。加强语文与美术、音乐、科学、社会、体育等学科的横向联系,相机渗透作文训练。(3)生活实用作文。叶圣陶先生指出:“人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随时需要作文,所以需要学作文。至于作诗作小说,并不是人人所需要,学生有兴趣去试作,当然绝不宜制止,但是这并非作文教学的目标。”作文既然是适应社会交际需要而写,作文训练就应该体现实用性。比如跟异地学校的同龄人结对子通信作文,参加各种征文比赛,写表扬稿,写新闻报道,写调查报告,向家长写情况汇报,结合节日或事件写慰问信,真正让作文参与社会生活交际。(4)学生自由练笔──引领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生活见闻、内心感受,自主命题,自主选材,自由作文,形式不拘一格,篇幅长短不限,挥洒自如。
夯实汉字书写──“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指导学生端正态度,认真写好汉字,学习书法,在持之以恒地练字过程中怡情养性,提升审美情趣,热爱祖国的文字,感悟书法艺术的魅力。
投身社会实践──“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在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同时,提高对自然、社会现象与问题的认识,追求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增强抵御风险和侵害的意识,增强在与自然、社会和他人互动中的应对能力。”其主要对策有:(1)领略自然风光。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那奥秘无穷的日月星辰、变化莫测的风云雨露、新颖别致的楼房建筑、鬼斧神工的石崖溶洞、千奇百怪的飞禽走兽、婀娜多姿的树木花草、静谧质朴的田园湖泊、五彩缤纷的蔬菜庄稼等等,要引领学生去观赏、游览,让他们尽情领略那异彩纷呈、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2)组织参观访查。社会生活多姿多彩,动人心魂。引领学生游览风景名胜、古迹遗址,参观乡镇企业,考察环境现状,调查留守儿童,慰问军烈属,采访英雄劳模,寻访民间奇人,拜访致富能人,收集民间风情等,学生既可以感受时代前进的脉搏,又可以获取鲜活的语文素材。(3)动手实践操作。实践出真知。引导学生开展车模和航模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动手开展植物的小种植和动物的小饲养活动,动手剪贴、收集,动手办手抄报等等,以增长见识,获得亲身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只有自始至终地坚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就能为学生打好“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引领学生迈向人生旅程的美好未来。
(此文发表在重庆教育学院主办的《师资建设》2012年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