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教师、中学老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学习培训心得体会汇总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07:44:43 | 只看该作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体会

我觉得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有五大内涵:知识体系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习过程的激励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人生的引路人。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回归到“立人”上。教师的角色转变到“促进人的发展”上,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应的。

1、在语文课堂上,当学生在观察、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智力发育低下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生理缺陷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激励每一位学生,面对学生的活动成果,教师应喜出望外、赞叹不已:“科学的发现总是属于孜孜不倦、顽强探索的人”;面对学生的创新想法,教师应不耻下问:“这么新奇的想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面对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应热情引导:“换个角度想想,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呢。”同时还特别应处理好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学习内容中的知识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这样,学生始终处于被激励的气氛中,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课标“知识——能力——情感”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也应关注,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

4、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趋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思品教师的言传身教,决定了其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按公民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塑造自我,实现“超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07:45:10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学习心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07:45:22 | 只看该作者
最早的小学语文标准(课程)是1912年由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大纲:“教”的服务,重知识,轻能力;“刚”性能,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000年大纲:

1、语文的性质:A、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

                          B、具有人文性:a、含有丰富的文化气质    b、表现形式:文字

2、关于语文教学目的:A、语言文字的训练 B、思想品德教育   C、一般能力:a、智力发展 b、非智力:思想、习惯、意志品格、爱美……

3、关于教学内容及要求:

A、汉语拼音教学:根据汉语功能:识字,学习文化,准确地拼读音节

B、识字写字教学: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在具体的语言中)“以写分开,多认少写”的策略,写字要纳入考试内容

C、阅读教学:提出三个重点:a、语言的语感 b、语言的积累 c、语言的运用

D、口语交际教学(听话训练):(实际生活化)交际中的听、说双方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流,它体现出一种双向的互动

E、习作教学:(一二年级写话,三四年级习作)a、要求文章真情实感,也提倡想像作文 b、要求淡化作文知识(写作文就是写生活)c、着重学生的基础素质

F、语文实践活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一、前言

1、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

A、人文素养:爱国情感,品质道德;认识文化的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开放的视眼,尊重、关心当代多元的文化和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

B、科学素养

2、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

3、语文课程的性质:A、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B、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特点

4、语文素养:包括语文知识(文学、文章、文化、文字……)、能力和其它素养(对祖国语文的热爱;培养良好的语感;良好的个性〈性格、气质、语文体质、语文品味……〉);发展良好的思维(形象思维、创造、智能);健全的人格

二、基本理念:

1、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四个理念:

A、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B、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a、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内涵,b、具有实践性特点,c、学生学习母语重在感悟的把握,d、汉语言文学特点是语文教育具有重要影响。

C、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a、自主学习: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过程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 b、合作:责任分工,互助性(现应用马蹄度代替秧苗度) c、探究:主要强调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开放式

D、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五大板块:阅读、识字写字、习(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实践性、参与创新、合作、策划性)

三、小学语文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语文训练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相结合的原则

2、发展语言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原则:智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想像力、思维力、创造力……

3、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a、教师的任务:教(为达到不教,让学生自觉自能学习)b、教师的作用:辅导、引导。教师是一位导演把学生和教材联系起来 c、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习惯的培养

4、加强教学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相结合的原则:横向:语文知识,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的修养:

一、修养:

1、理论知识        2、道德,正确的对人态度

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忠于人民教育事业    2、热爱学生     3、团结合作     4、为人师表

三、语文学法指导的意义:

1、改变教学现状的需要:A灌输为疏导   B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C将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互换的必要性   D适应未来的学习需要

2、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素质教育

3、根据认知规律提高学习的需要

4、适应未来学习的需要

四、学法指导的原则:

1、主导性原则   2、主体性原则      3、整体性原则

五、语文学法的特征:

1、科学性    2、针对性:因材施教     3、迁移性:发展思维,聚合思维   

六、语文教学的具体方法:

1、语言的方法:

A、讲授法:a讲解法:用一种理性的语言去解释(对作者,背景介绍,理科教学)b、讲述法:对背景的介绍,课文内容的归纳,评价 c、讲读法: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B、问题法:a、提问法 b、讨论法 c、辨论法

2、实习的方法:A、练习法:课堂教学的一种具体延伸   B、作业法:没有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完成

3、直观的方法:A、演示法:提纲式、线索式、图式、表格式——体现出教学的难点、重点,体现出教师的思路(少而精)B、参观法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常规: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的基本工作程序:

一、备课:

1、任务:教什么,怎么教

2、具体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撰写教学计划

A、钻研单篇课文的方法:a、通读全文 b、明确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c、理清课文的结构,把握作者的思路 d、体味课文的语言特色 e、思考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或结构表达中心的 f、准确理解课后的练习要求 g、借助教学参考或其它资料

B、教学目标时应注意:A、全面而准确      B、具体      C、突出重点

C、编写教学计划:

a、学期教学计划:分析学生学习的情况;本期的教学要求;各组训练内容及重难点;教学进度和课时安排;说明作业量、次及安排;语文课外活动形式安排;教改的措施及步骤

b、课程教学的编写(教案):课题;教学目标(三维,四个点);教学重点(目标中的一项或两项)难点;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时间;教学过程及步骤

二、撰写教学笔记

三、听课与评课:

1、听课分为:观摩性听课、研究性听课

2、听课要求:带问题去听课,要写听课记录(步骤:导入;新课;板书)

3、评课要求:中肯,态度端正;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相结合,由感性认识升到理性认识(最好归结到课程要求之中);全面〈从目标的实施;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的处理);教学方法(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外部特点(语言、教案、板书);教学结构(安排合理);教师教学节奏〉;重点;优点与不足

4、评课的依据

识字写字教学(含拼音教学)

汉语拼音教学:

一、汉语拼音教学的目标:

1、读准声母,韵母     2、准确拼读音节     3、正确书写声母、韵母

二、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内容:

1、韵母24个,声母23个,整体认读音节16个

A、拼音方法:两拼法、三拼法

B、会读四声(轻声)

C、抄写音节(书写)

D、认识大写字母,用名称音熟记“字母表”

2、声调教学:

A、应与单韵母教学相结合            B、多示范,让学生多琢磨,多练习

C、认识调类和调形                  D、会读

E、音节中的声调,不要数调          F、音调的规律

三、汉语拼音教学的方法:

(一)单韵母教学:a o e i u ü

      1、声音可以延长    2、开口度      3、利用直观教具(挂图) 4、抓难点(e o从口腔开口度来突破) 5、指导书写:a o e 必用一节课时

(二)声调教学:

      1、教拼读    2、适当地教以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b-p送气音和不送气音zh-z,n-l舌面前音j-q-x舌面放平y-w为声母) 3、声母发音与形状结合:以形带声,以声汇形    4、书写

(三)复韵母教学

       1、借助图画提出 2、发音指导要强调舌位变化(感性) 3、音形相结合

(四)鼻韵母教学

       1、利用词汇 2、分析音节读

(五)整体认读音节教学

        联系图画、词汇、事物等教学

四、拼音方法教学

   1、拼音法    2、拼音规律:j q x y不能与ü相拼

五、汉语拼音教学的过程

   1、复习检查(3-5分钟)

   2、讲授新课(20分钟):借图、事物、词提出字母;指导发音(注重体验);书写

   3、巩固练习(10分钟):强调以活动和游戏的方式进行

   4、小结(3-5分钟):延伸,与学生言语活动相结合

六、汉语拼音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删去繁锁的讲解,多一些实践活动

   2、要注意汉语拼音的重、难点(字母和拼音方法)

   3、拼音教学要与识字、普通话相结合

   4、汉语拼音尽量有趣味性,宣以活动、游戏为主

   5、在言语中学拼音,在拼音中培养学生语感,以及综合素养

   6、注意方音与普通话的比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07:46:31 | 只看该作者
厘清性质 彰显特色 改进对策
──学习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体会
重庆市万州区沙河小学 熊建峰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颁布了,她是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指南针。深入学习新《课标》,厘清语文课程性质,把握语文课程特点,弄清语文课程内涵,从而彰显语文教学特色,改进语文教学实践措施,进而大面积提高教学实效,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主动发展、和谐发展。



一、厘清语文课程性质



对照阅读200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旧《课标》)”与新《课标》,我们可以发现关于“课程性质”的定位具有明显的差异。



旧《课标》关于“课程性质”是这样描述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旧《课标》对“课程性质”的界定相对来说是模糊的。语文是什么?“语”可以理解为“语言”和“言语”,“文”可以理解为“文字”、“文学”、“文章”、“文化”等等。语文到底是什么?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到底学什么?没有清楚的界定。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句话也是放之诸学科而皆准的真理,是一句正确的但没有体现语文课程个性风采的话。



然而,新《课标》对“课程性质”的界定就清晰明确多了。



新《课标》关于“课程性质”是这样描述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首先,对“语文课程性质”做了准确界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个界定非常有必要,一语道明了语文课程“学什么”、“怎么学”两大问题。“学什么”?“语言文字运用”!但需要进一步厘清的是“语言”和“文字”,它们是人类使用的两种功能不同的表达思想的工具,“语言”是听觉符号系统,“语言能力”是听说的能力,“文字”是视觉符号系统,“文字能力”是读写的能力。学习语言的规律和学习文字的规律是不尽相同的,课程性质的准确界定给教师今后的课堂教学、研究和实践指明了方向。“怎么学”呢?不要单一地孤立地学,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语文课程内部的各种知识之间等都需要综合起来,因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教师要引领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学习语言,在文字运用中学习文字。



其次,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进行了细化:“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是“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而不是“学会”,甚至“完全学会”,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恰当把握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度”,切忌揠苗助长。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要引领学生“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新《课标》在语文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上,旗帜鲜明地提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由此可见,语文教育必须体现国家意志。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必须注重“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和“情感熏陶”的有机交融,紧密结合。



新、旧《课标》都一字不差地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有着鲜明的工具性特征,同时负载着传承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务,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具有深刻的人文性。因此,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必然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彰显语文教学特色



吃透新《课标》精神,精心开发语文课程,教师凭借语文教材教学生学习语文,创造语文,运用语文为社会生活服务,全面提升语文素养,促使学生获得最佳发展。那么,语文教学实践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自主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实践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参与,全员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活动中主动感知、感悟,自觉理解、体味,积极实践运用。



创造性──语文教学“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语文教学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强化形象思维,培养发散思维,激活变通思维,训练逆向思维,以培育创造精神,提升创新能力。



实践性──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引领学生积极投身于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参观游览、访问调查、创办报刊、文艺演出、益智游戏等语文实践,才能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增长智慧和才干。



综合性──“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教学必须“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渗透与有机联系,整合“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教学内容。语文教学要“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语文教学必须加强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沟通,加强听说读写之间的沟通,加强校内与校外的沟通,加强书本与社会实践的沟通,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开放性──“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生活即语文,社会即课堂。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因此,语文教学必须跳出文本的局限,走出教室、校园,走进社会,与大千世界融为一体,与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等学科紧密相联,让语文折射出五彩生活的影子,让学生听说读写实践于天地大课堂。这样的语文教学实践不但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再现生活、创造生活,也能让学生理解语言、应用语言、创造语言,获得有益的人生经验智慧。



三、改进语文教学对策



深入研读新《课标》,用心领会她的精神实质,积极改进语文教学对策,扎实推进语文教学实践,竭力提升语文教学质量,让学生打好“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促使学生茁壮成长,绽放绚丽的生命之花。



加强阅读积累──“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有人说,阅读改变命运,书香润泽人生。语文教学必须加强阅读指导,丰富学生的积累,提升学生的素养。其主要对策有:(1)指点阅读方法。阅读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掌握良好的读书方法,否则收效甚微。因此,教师要向学生介绍精读、略读、品读、研读、默读、速读、抄读等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2)鼓励自主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既可课内扩展,将相关的课外资料引入课内阅读,以增强阅读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强化阅读效果,促进内外沟通,又可课外扩展,引领学生自由涉猎更多的优秀书刊,阅读整本名著,广泛吸纳其中的精华,为我所用,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3)展示读书成果。定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读书笔记展览会、读书征文评比、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为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的舞台,体会读书启智怡心的喜悦。



重视口语交际──“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为了适应时代前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人际交往的需要,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口语交际训练,以提升口语交际水平,努力让学生出口成章,能言善辩。其主要对策有:(1)新闻发布会──引领学生用简洁流畅的语言讲述自己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上收集的新闻。(2)见闻交流会──引领学生用精彩的语言讲述自己在生活中的见闻与感受。(3)热点评议会──引领学生关注国家、地方或家乡的大事,以及热点、焦点问题,并加以评议,或提出建议。(4)经验交流会──方法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引导学生收集、总结并交流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经验或体会。(5)讲演辩论会──组织学生开展故事大王赛、诗歌朗诵赛、主题讲演会或专题辩论会。



强化写作表达──“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为了适应学习、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的需要,语文教学必须强化写作训练,促使学生下笔成文,妙笔生花。其主要对策有:(1)夯实单元作文。语文课本里安排的单元作文训练有序,内容广泛,教师必须扎扎实实地教学,指导学生认认真真地学习,以期人人达到基本要求。但仅仅满足这些是远远不够的。(2)加强学科融合。语文是百科全书,包含着人间万象,世间一切。加强语文与美术、音乐、科学、社会、体育等学科的横向联系,相机渗透作文训练。(3)生活实用作文。叶圣陶先生指出:“人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随时需要作文,所以需要学作文。至于作诗作小说,并不是人人所需要,学生有兴趣去试作,当然绝不宜制止,但是这并非作文教学的目标。”作文既然是适应社会交际需要而写,作文训练就应该体现实用性。比如跟异地学校的同龄人结对子通信作文,参加各种征文比赛,写表扬稿,写新闻报道,写调查报告,向家长写情况汇报,结合节日或事件写慰问信,真正让作文参与社会生活交际。(4)学生自由练笔──引领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生活见闻、内心感受,自主命题,自主选材,自由作文,形式不拘一格,篇幅长短不限,挥洒自如。



夯实汉字书写──“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指导学生端正态度,认真写好汉字,学习书法,在持之以恒地练字过程中怡情养性,提升审美情趣,热爱祖国的文字,感悟书法艺术的魅力。



投身社会实践──“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在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同时,提高对自然、社会现象与问题的认识,追求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增强抵御风险和侵害的意识,增强在与自然、社会和他人互动中的应对能力。”其主要对策有:(1)领略自然风光。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那奥秘无穷的日月星辰、变化莫测的风云雨露、新颖别致的楼房建筑、鬼斧神工的石崖溶洞、千奇百怪的飞禽走兽、婀娜多姿的树木花草、静谧质朴的田园湖泊、五彩缤纷的蔬菜庄稼等等,要引领学生去观赏、游览,让他们尽情领略那异彩纷呈、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2)组织参观访查。社会生活多姿多彩,动人心魂。引领学生游览风景名胜、古迹遗址,参观乡镇企业,考察环境现状,调查留守儿童,慰问军烈属,采访英雄劳模,寻访民间奇人,拜访致富能人,收集民间风情等,学生既可以感受时代前进的脉搏,又可以获取鲜活的语文素材。(3)动手实践操作。实践出真知。引导学生开展车模和航模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动手开展植物的小种植和动物的小饲养活动,动手剪贴、收集,动手办手抄报等等,以增长见识,获得亲身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只有自始至终地坚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就能为学生打好“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引领学生迈向人生旅程的美好未来。



(此文发表在重庆教育学院主办的《师资建设》2012年4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07:46:34 | 只看该作者
厘清性质 彰显特色 改进对策
──学习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体会
重庆市万州区沙河小学 熊建峰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颁布了,她是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指南针。深入学习新《课标》,厘清语文课程性质,把握语文课程特点,弄清语文课程内涵,从而彰显语文教学特色,改进语文教学实践措施,进而大面积提高教学实效,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主动发展、和谐发展。



一、厘清语文课程性质



对照阅读200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旧《课标》)”与新《课标》,我们可以发现关于“课程性质”的定位具有明显的差异。



旧《课标》关于“课程性质”是这样描述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旧《课标》对“课程性质”的界定相对来说是模糊的。语文是什么?“语”可以理解为“语言”和“言语”,“文”可以理解为“文字”、“文学”、“文章”、“文化”等等。语文到底是什么?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到底学什么?没有清楚的界定。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句话也是放之诸学科而皆准的真理,是一句正确的但没有体现语文课程个性风采的话。



然而,新《课标》对“课程性质”的界定就清晰明确多了。



新《课标》关于“课程性质”是这样描述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首先,对“语文课程性质”做了准确界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个界定非常有必要,一语道明了语文课程“学什么”、“怎么学”两大问题。“学什么”?“语言文字运用”!但需要进一步厘清的是“语言”和“文字”,它们是人类使用的两种功能不同的表达思想的工具,“语言”是听觉符号系统,“语言能力”是听说的能力,“文字”是视觉符号系统,“文字能力”是读写的能力。学习语言的规律和学习文字的规律是不尽相同的,课程性质的准确界定给教师今后的课堂教学、研究和实践指明了方向。“怎么学”呢?不要单一地孤立地学,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语文课程内部的各种知识之间等都需要综合起来,因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教师要引领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学习语言,在文字运用中学习文字。



其次,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进行了细化:“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是“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而不是“学会”,甚至“完全学会”,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恰当把握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度”,切忌揠苗助长。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要引领学生“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新《课标》在语文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上,旗帜鲜明地提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由此可见,语文教育必须体现国家意志。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必须注重“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和“情感熏陶”的有机交融,紧密结合。



新、旧《课标》都一字不差地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有着鲜明的工具性特征,同时负载着传承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务,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具有深刻的人文性。因此,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必然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彰显语文教学特色



吃透新《课标》精神,精心开发语文课程,教师凭借语文教材教学生学习语文,创造语文,运用语文为社会生活服务,全面提升语文素养,促使学生获得最佳发展。那么,语文教学实践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自主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实践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参与,全员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活动中主动感知、感悟,自觉理解、体味,积极实践运用。



创造性──语文教学“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语文教学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强化形象思维,培养发散思维,激活变通思维,训练逆向思维,以培育创造精神,提升创新能力。



实践性──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引领学生积极投身于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参观游览、访问调查、创办报刊、文艺演出、益智游戏等语文实践,才能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增长智慧和才干。



综合性──“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教学必须“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渗透与有机联系,整合“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教学内容。语文教学要“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语文教学必须加强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沟通,加强听说读写之间的沟通,加强校内与校外的沟通,加强书本与社会实践的沟通,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开放性──“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生活即语文,社会即课堂。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因此,语文教学必须跳出文本的局限,走出教室、校园,走进社会,与大千世界融为一体,与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等学科紧密相联,让语文折射出五彩生活的影子,让学生听说读写实践于天地大课堂。这样的语文教学实践不但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再现生活、创造生活,也能让学生理解语言、应用语言、创造语言,获得有益的人生经验智慧。



三、改进语文教学对策



深入研读新《课标》,用心领会她的精神实质,积极改进语文教学对策,扎实推进语文教学实践,竭力提升语文教学质量,让学生打好“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促使学生茁壮成长,绽放绚丽的生命之花。



加强阅读积累──“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有人说,阅读改变命运,书香润泽人生。语文教学必须加强阅读指导,丰富学生的积累,提升学生的素养。其主要对策有:(1)指点阅读方法。阅读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掌握良好的读书方法,否则收效甚微。因此,教师要向学生介绍精读、略读、品读、研读、默读、速读、抄读等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2)鼓励自主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既可课内扩展,将相关的课外资料引入课内阅读,以增强阅读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强化阅读效果,促进内外沟通,又可课外扩展,引领学生自由涉猎更多的优秀书刊,阅读整本名著,广泛吸纳其中的精华,为我所用,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3)展示读书成果。定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读书笔记展览会、读书征文评比、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为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的舞台,体会读书启智怡心的喜悦。



重视口语交际──“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为了适应时代前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人际交往的需要,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口语交际训练,以提升口语交际水平,努力让学生出口成章,能言善辩。其主要对策有:(1)新闻发布会──引领学生用简洁流畅的语言讲述自己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上收集的新闻。(2)见闻交流会──引领学生用精彩的语言讲述自己在生活中的见闻与感受。(3)热点评议会──引领学生关注国家、地方或家乡的大事,以及热点、焦点问题,并加以评议,或提出建议。(4)经验交流会──方法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引导学生收集、总结并交流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经验或体会。(5)讲演辩论会──组织学生开展故事大王赛、诗歌朗诵赛、主题讲演会或专题辩论会。



强化写作表达──“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为了适应学习、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的需要,语文教学必须强化写作训练,促使学生下笔成文,妙笔生花。其主要对策有:(1)夯实单元作文。语文课本里安排的单元作文训练有序,内容广泛,教师必须扎扎实实地教学,指导学生认认真真地学习,以期人人达到基本要求。但仅仅满足这些是远远不够的。(2)加强学科融合。语文是百科全书,包含着人间万象,世间一切。加强语文与美术、音乐、科学、社会、体育等学科的横向联系,相机渗透作文训练。(3)生活实用作文。叶圣陶先生指出:“人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随时需要作文,所以需要学作文。至于作诗作小说,并不是人人所需要,学生有兴趣去试作,当然绝不宜制止,但是这并非作文教学的目标。”作文既然是适应社会交际需要而写,作文训练就应该体现实用性。比如跟异地学校的同龄人结对子通信作文,参加各种征文比赛,写表扬稿,写新闻报道,写调查报告,向家长写情况汇报,结合节日或事件写慰问信,真正让作文参与社会生活交际。(4)学生自由练笔──引领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生活见闻、内心感受,自主命题,自主选材,自由作文,形式不拘一格,篇幅长短不限,挥洒自如。



夯实汉字书写──“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指导学生端正态度,认真写好汉字,学习书法,在持之以恒地练字过程中怡情养性,提升审美情趣,热爱祖国的文字,感悟书法艺术的魅力。



投身社会实践──“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在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同时,提高对自然、社会现象与问题的认识,追求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增强抵御风险和侵害的意识,增强在与自然、社会和他人互动中的应对能力。”其主要对策有:(1)领略自然风光。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那奥秘无穷的日月星辰、变化莫测的风云雨露、新颖别致的楼房建筑、鬼斧神工的石崖溶洞、千奇百怪的飞禽走兽、婀娜多姿的树木花草、静谧质朴的田园湖泊、五彩缤纷的蔬菜庄稼等等,要引领学生去观赏、游览,让他们尽情领略那异彩纷呈、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2)组织参观访查。社会生活多姿多彩,动人心魂。引领学生游览风景名胜、古迹遗址,参观乡镇企业,考察环境现状,调查留守儿童,慰问军烈属,采访英雄劳模,寻访民间奇人,拜访致富能人,收集民间风情等,学生既可以感受时代前进的脉搏,又可以获取鲜活的语文素材。(3)动手实践操作。实践出真知。引导学生开展车模和航模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动手开展植物的小种植和动物的小饲养活动,动手剪贴、收集,动手办手抄报等等,以增长见识,获得亲身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只有自始至终地坚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就能为学生打好“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引领学生迈向人生旅程的美好未来。



(此文发表在重庆教育学院主办的《师资建设》2012年4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2 19:5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