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2-7-15 21:19:25
|
只看该作者
听《飞向蓝天的恐龙》有感
上一周,我们教研组聆听了徐秀红老师的《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这是一篇科普文,老师很容易步入一个误区,就是上成科学课。徐老师能抓住这种文本特点,既扬“科普”特色,又凸显“语文味”,在把握说明文的特点上为我们做了很好的诠释。
一、词语教学落实有效设计。
在词语教学这个片段,徐老师有针对性地分行呈现,落实各个训练点。第一行呈现“笨重”,“轻灵”,“迟钝”,“敏捷”这四个词语。让学生找规律:发现两组反义词。第二行呈现“凶猛异常”,“茹毛饮血”两个词,落实多音字“血”的多个读音。最后一行呈现:“顿时”,“数十吨”比较“顿”和“吨”的字形,指导书写。在这个教学环节,徐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在重点正音的同时,不忘兼顾理解词语意思。
二、致力于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的准确性。
课文中向我们介绍的科学知识,学生读读说说就能明白,不难理解,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品味课文是怎样准确介绍科学知识,这两者互相依存,相互促进。也就是我们不仅要关注“说什么”,更要关注“怎么说”的问题。徐老师在这节课中对语言的捕捉和敲打的例子很多。如:“漫长”使用与否中,感受科普说明文的用词的准确,语言的魅力。这样,加深了对科学知识的把握,又提升了语文素养。其中一处,老师出示了“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经过演化,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这两句话,让学生对比朗读,从中不仅体会到“一支、漫长、最终”三个词语不能省略,更体会到了科普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三、读写链接,有效仿写。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徐老师抓住“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bà)王龙或者笨重、迟钝(dùn)的马门溪龙;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轻灵的鸽子或者五彩斑斓(lán)的孔雀。”这个重点句。让学生关注这两个分句在表达方式上的相同点。深刻体会相同的意思,不同的用词。如“说到”和“谈起”,“想到”和“头脑中浮现”。在此基础上,老师让学生运用:“说起……人们往往想到……;谈起……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这个句式,让学生进行仿说。在学生思维短路的时候,徐老师给学生提供仿说的事物,如:鲜花,绿树等等。在这个教学点上,凸显了“语文味”,有效落实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四、加强有效背诵,落实双基。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是要求学生背诵的重点段落,要求学生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徐老师抛给学生一个关键问题:“这些恐龙在身体和行为上有什么变化?”只是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时间可以再充分些,形式可以在丰富些,如表格的汇报形式等等。在抓关键词语复述演化过程时,形式在多些,时间在充分些,这样背诵的落实会更有效。
通过听课,让我们意识到科普文也有语文味。徐老师的课让我们明白语文课要处处落实语言文字训练,才能散发浓郁的“语文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