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66|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乌塔》教学反思教后记整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15 09:05: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研课《乌塔》教学反思
《乌塔》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描写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励我国少年儿童努力增强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另一个目的就是进一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上课伊始,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调动了同学们读书的积极性。有的大声朗读,有的快速默读,有的小组合作读。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一片读书声,大家读得兴致勃勃。

    读完以后,学生们抑制不住想要表达的欲望,纷纷发表自己对乌塔的看法:“乌塔是一个有思想的女孩子”;“一个有见解的女孩”;“厉害的女孩”;“对世界充 满好奇的女孩”;“独立自主的女孩”;“成熟的女孩”;“有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并很勇敢的女孩”……由于我对学生见解的肯定和鼓励,同学们畅所欲言,课堂上出现了十分活跃的局面。

    当学生对乌塔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以后,我再引导他们反复阅读和思考,并在课文中找出具体表现乌塔特点的语句,画一画,读一读;然后,分小组议论乌塔的种种特点,同学们讨论十分激烈。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我组织全班交流。同学们争着发言,纷纷汇报各组讨论情况。这时,一个平时不太喜欢讲话的男孩站起来充满自信地说道:“老师,乌塔这样出去,她是不是没有安全意识!”这一见解,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短暂的停顿之后,我意识到必须马上转换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因为这是一个能够开启学生智慧火花的问题,我要紧紧地抓住。于是,我带着欣赏的目光予以表扬:“俊潮的看法很有意思。大家想一想,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班学生立刻将注意力转移到这个问题,展开激烈的辩论。

    林洪伟站起来侃侃而谈:“我从书中知道,在欧洲那些国家里,人们的法制意识强,治安措施好,乌塔不会有生命危险。”

   “乌塔这样做,如果出现万一,她不是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关天乐反驳道。

    “书中写道,乌塔每次出行都有准备,自我保护意识强。就是遇到危险,她的能力特别强,能够化险为夷。”俊潮反驳。

    “我认为课文并不是要我们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班上才女甘锦晴的见解果然高出一筹。

    同学们各抒己见,各有各的道理。听着他们的发言,我感到欣慰与激动。虽然同学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但经过讨论,彼此互相启发,大家都增强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口头表达水平,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感悟。

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词语。今日,我重温此语,倍感亲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15 09:06:18 | 只看该作者
《乌塔》教后反思



说教材



《乌塔》一课,讲述的是德国一位14岁的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漫游欧洲的事。全文叙述的事情具体清楚,揭示的主题耐人寻味。根据教材编排和训练重点,本单元着重进行“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训练,在教学《白杨》、《桃花心木》两篇精读课文的基础上,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读、自悟。对此,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为:(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的精神,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2)通读全文,通过辩论的形式,提出自己阅读的见解,提高认识。
说教法



1、教师教法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勇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优良品质。
  2、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研讨、全班汇报交流。
教学思路



 一、自读课文,引发思考
    对于略读课文,我们向来强调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同时承担起进行单元组训练的任务。因此,首先必须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总体理解课文内容。这一过程学生自由读书,读前提出要求,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阅读。具体的要求是:1、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些什么事。2、可以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理解。自读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打好基础。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比较容易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时,教师抛出问题:让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独自出行,好不好?引发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阅读课文的见解。
  二、组织辩论,引导探究
  学生的思想中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好;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很好。对于这两种观点,教师不急于做出结论,而是组织一场辩论,把持有两种不同观点的同学分成正反双方,要求学生再次认真阅读课文,到文中找出根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通过辩论来引导他们提高认识。当双方争执不下,教师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引导辩论的双方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反驳对方。



三、再读感悟,发表见解
  激烈的辩论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此时老师引导学生对乌塔说的两段话发表自己的见解:(1)中国孩子缺少乐趣吗?(2)只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学生在辩论的基础上,对乌塔的行为和语言此时具有高度的认同感。



四、了解乌塔,提高认识



当学生对乌塔的话持强烈赞同意见的时候,老师再次引导学生快速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乌塔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从而对乌塔的自立精神、做事有条理、有计划等品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学生对乌塔的佩服之情油然而生。此时老师话锋一转:“佩服乌塔,是否可以像她那样单身外出旅游?”并指导学生讨论交流:“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受到了什么启示?”让学生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通过了解乌塔,通过讨论交流,逐渐明白只有克服思想上的惰性,然后尝试着去逐步提高生活能力,才能像乌塔一样独自外出旅游。



五、联系生活,课后实践



 在学生提高了认识的基础上,要求课后完成两个实践作业: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2、小调查《从乌塔看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7-15 09:06:43 | 只看该作者
教后感:
自主学习,突出学生主体意识



本课的教学,学生的主动性表现比较明显。在第一次自主阅读课文的时候,引导学生用掌握的阅读方法如动笔墨、动脑筋等读书方法,写旁注,写感受和理解,大部分学生都安静地默读和批画。运用了在精读课文中掌握到的学习方法,找感触深的句子、段落,写自己的感悟。在第二个环节中采用辩论形式引导学生探究课文,再次自主、合作式阅读。在辩论过程中,肯定学生与众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开展对话,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



发表见解,落实单元训练重点



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发表自己的见解,就是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体现,同时也落实了本单元训练点—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如利用辩论的形式发表见解;利用对乌塔的见解发表自己的看法;利用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许多孩子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没有人云亦云,而且针锋相对,老师给予肯定和赞赏,学生的自信心也表现比较足。这一环节拓展了学生思维空间,使之提高了阅读质量,培养了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问题设计,突破难点作用明显



为了引导学生勇敢发表见解,本课精心设计了问题,对突破难点有一定作用:如引导学生针对乌塔的见解:“中国孩子缺少很多乐趣吧?”“只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老师用“你赞成还是反对,并说说理由”等话来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当学生通过对乌塔的进一步了解,对乌塔产生无限的佩服之情时,又抛出“佩服乌塔,是否可以像她那样单身外出旅游?” “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受到了什么启示?”这几个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交流,学生逐步提高了认识,使他们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并清醒地认识到不能盲目地学习乌塔独自外出旅游,而是要学习她的自立精神,突破了本课的德育渗透点,



几点遗憾:



1、  问题设计太多,有赶时间的感觉。



2、  学生发表见解谈得不透,联系生活实际不多。



3、  辩论环节设计考虑不细致,打断了学生的话,引导学生利用所查找的资料不够及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7-15 09:07:08 | 只看该作者
《乌塔》教学反思  
《乌塔》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一位14岁的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文中的乌塔无论是在行动上还是在理念上都与我们现在的独生子女有着极大的反差,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这些,使用好教材,这对教学效果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我先把课文中易错字(读音、字形)找出来,和学生一起讨论容易弄混的读音和形近字,通过组词,理解词义加以区分,然后围绕着文中难以理解的词语,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方式解决掉,接着是检查课文,针对学生读错或不熟练的句子加以指导和练习,并理清了课文的写作顺序。

在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和学生们开始了对文章的品读。女孩儿乌塔是一个独立、有思想的孩子。文中通过直接描写与对比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向我们讲述了12岁的女孩乌塔独自游历欧洲的事。这是一篇典型的写人文章。教学时,应该让学生体会女孩的性格。因此,在教学时,我以“女孩儿乌塔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统领全文,学生勾画有关的语句。在交流中,学生首先说道“乌塔是一个自理能力强的孩子。”然后围绕课文的第二段开始交流。学生能抓住“麻利”一词和乌塔自己穿衣体会出乌塔做事很熟练,从乌塔所说的话体会出她很有经验,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我帮孩子们总结出:这说明乌塔是一个独立、成熟有经验的孩子。接下来学生提到乌塔做事很有计划,围绕第五段展开交流,在这里学生抓住“整整三年、自己挣钱、查找书籍……”再次感受到了乌塔的独立、成熟,并从最后一句体会到她的懂事。为了让学生体会更深刻,我补充指导了“一摞书”,也引导他们体会到了乌塔的性格。文中乌塔语言的描写,学生只能说出她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但不能更深的体会所说话的条理清晰、逻辑严谨,也能体现她的独立,需要教师提点。在交流乌塔性格时,学生结合独自游历欧洲也说出乌塔是一个勇敢的女孩。

最后给学生这样的一个问题:“面对乌塔,面对一个我们的同龄人,你们想说些什么呢?”给留给学生的不是困惑,而是心灵的震撼,是无限的思考。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对如何解读文本,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15 09:07:22 | 只看该作者
《乌塔》的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7-15 09:07:30 | 只看该作者
《乌塔》一课,讲述的是德国一位14岁的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漫游欧洲的事。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学后,我主要有以下一些体会:

一、自主学习,突出学生主体意识

本课的教学,学生的主动性表现比较明显。在第一次自主阅读课文的时候,引导学生用掌握的阅读方法如动笔墨、动脑筋等读书方法,写旁注,写感受和理解,大部分学生都安静地默读和批画。运用了在精读课文中掌握到的学习方法,找感触深的句子、段落,写自己的感悟。在第二个环节中采用辩论形式引导学生探究课文,再次自主、合作式阅读。在辩论过程中,肯定学生与众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二、发表见解

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发表自己的见解,就是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体现。如利用辩论的形式发表见解;利用对乌塔的见解发表自己的看法;利用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许多孩子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没有人云亦云,而且针锋相对,老师给予肯定和赞赏,学生的自信心也表现比较足。这一环节拓展了学生思维空间,使之提高了阅读质量,培养了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三、问题设计,突破难点作用明显

为了引导学生勇敢发表见解,本课精心设计了问题,对突破难点有一定作用:如引导学生针对乌塔的见解:“中国孩子缺少很多乐趣吧?”“只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老师用“你赞成还是反对,并说说理由”等话来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当学生通过对乌塔的进一步了解,对乌塔产生无限的佩服之情时,又抛出“佩服乌塔,是否可以像她那样单身外出旅游?” “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受到了什么启示?”这几个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交流,学生逐步提高了认识,使他们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并清醒地认识到不能盲目地学习乌塔独自外出旅游,而是要学习她的自立精神,突破了本课的德育渗透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7-15 09:07:51 | 只看该作者
  《乌塔》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之十三

《乌塔》主要讲述的是一位14岁的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文中的乌塔无论是在行动上还是在理念上都与我们现在的独生子女有着极大的反差。

  对于略读课文,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同时承担起进行单元组训练的任务。因此,首先让学生充分的阅读课文,总体理解课文内容。这一过程是学生自由的读书,读前提出要求,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阅读。具体的要求是:(1)认真读原文,把原文读通顺,遇到不理解或有困难的地方再多读几遍,并尝试着自己解决。(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理清课文的条理。自读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打好基础。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比较容易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时,抛出问题:让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独自出行,好不好?这问题看似普通,其实引发了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阅读课文的见解,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学生的辩论,为领会内容提出认识做了准备。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孩子向乌塔学习,但不是要模仿她独自外出旅游,而是要在生活中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丰富自己的阅历。为此我组织了一个小小的辩论:一个外国小女孩可以独自一人游欧洲,而对我们中国小学生来说,这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乌塔的做法和说法你赞同吗?接着我让学生立足课文语言,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在一番思考之后,同学们展开了唇枪舌剑的辩论。正方观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外出旅游,既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又可以增长自己的阅历,丰富自己的经验。积累了经验,这是人生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不能做温室里的花朵。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反方的观点主要集中在担心周围环境的安全隐患,也谈到了电视、书本也是很好的获取知识的渠道。最后我让学生进行了一分钟演讲,谈谈我们到底该如何锻炼自己的独立自主的能力。教师适时引导并提醒孩子们向乌塔学习,并不是要模仿她独自外出旅游,而是要在生活中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丰富自己的阅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8 17:3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