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展示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优秀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欣赏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7-15 08:18:30 | 只看该作者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版教材第七册第7组中的第一篇阅读课文,本组教材通过阅读“成长故事”,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课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先写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接着写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然后写在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了自己的心迹: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可以说,“中华不振”是人物情感发展变化的源点,它贯穿于故事始终。教学时,可以紧扣“中华不振”这一主线,引导学生读书品味,了解少年周恩来的远大志向,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线索,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了解少年周恩来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远大志向的原因。

⒋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难点:了解当时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了解周恩来的相关资料,并尝试解决预习中的问题;

教师搜集租界、周恩来的相关资料图片,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一起来读一句名言。(出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齐读。)

2、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对,他就是把毕生精力献给祖国和人民的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出示周总理的照片)

3、周总理从小志气高,在 12 岁时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板书课题,齐读)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提出问题,帮助梳理出主要问题:周恩来为什么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二、初读交流,感知大意。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什么原因让少年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检查生字词:

帝国主义     欺凌        得意扬扬

租界         繁华        热闹非凡

巡警         训斥        耀武扬威   

妇女         哭诉        衣衫褴褛

(指生竖向朗读,出课件介绍背景:在中国近代,英国、法国、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凭借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通过发动战争、强占领土、签定条约等多种方式,对我们国家进行侵略,这些国家就是我们所说的帝国主义列强。租界,就是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在中国获取的租借地。)

(再横向朗读,说说读到“衣衫褴褛”时,仿佛看到了什么。最后齐读词语。)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下了车   星期天   修身课)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列出的时间,再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正是因为伯父的话让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所以他决心到租界去看个究竟。作者利用这样一段话,把前两件事联系在一起。(出示第六自然段)谁来读这段话?(指生读)这段话,我们称它为过渡段,它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可以把第一件事情和第二件事情自然地衔接起来。看文中还有哪段话也是过渡段呢?(学生找出第九自然段,请学生朗读这段话。)两段话让课文内容前后相连,自然过渡。这真是一种写作的好方法。

5、通过读书,我们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你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了吗?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吗?(学生回答,板书:中华不振)课文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中华不振?请同学们再浏览课文,找出有关的语句,把它画下来。

三、研读课文,深入体会。

1、交流找到的句子:

★伯父和少年周恩来的对话(是的,从伯父的话语中我们知道了“中华不振”。)

   ★第八自然段

出示:“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

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许多同学都找到了这段话,就让我们把目光集中在这位不幸的妇女身上吧。

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这段话,想一想,为什么说这位妇女是不幸的?(生自由朗读)

①    她失去了亲人。

她的遭遇让人同情。请你带着同情之心读第一句话。(生读)

这位妇女失去的可能是她白发苍苍的母亲,可能是她活泼可爱的孩子,可能是她相依为命的丈夫,那都是她至亲至爱的人哪!请再来读。(生读)

②    她的亲人被轧死了,洋人却得意扬扬。

看到这些,她的心里——(生说:生气、气愤)所以她在不停地哭诉。带着这种感受再读第一句话。

③    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

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此时,你的心中在想——(生说:中国巡警不帮助中国人,却帮洋人,真是洋人的帮凶。点:一个耀武扬威的巡警!)失去了亲人,中国巡警却不主持公道,这心中的悲愤向谁哭诉呀!谁来读2、3句话?(生读)巡警不帮助她,别的人呢?

④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

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仔细品味围观人们的动作,你又知道了什么?(人们气愤,但无可奈何)让我们再看一看这位不幸的妇女吧!(指生读这段话)

是啊,就是这位衣衫褴褛的妇女啊,她失去了亲人是不幸的,失去亲人不能惩处肇事者是不幸的,失去亲人不能得到中国人的帮助更是不幸的。其实,在当时的中国,又有多少这样的不幸与屈辱啊!

2、补充资料:

在上海外滩公园的门口挂出这样一块刺目的牌子:“华人与狗不准入内!”

上海租界的电车,头等车厢供洋人乘坐,中国人只能坐三等车厢。

在汉口租界,中国人力车夫必须穿上像犯人一样的“号衣”。

租界里的洋巡捕拿中国人当活靶子,练习射击。

……租界成了“洋人的天堂”“中国人的地狱”。

读到这些,你又想些什么?(生说)

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中华不振)这就是伯父讲到的“中华不

振”啊!少年周恩来终于明白了伯父的话(出伯父的话)引读——

因为中华不振,所以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

因为中华不振,所以伯父说那是——

因为中华不振,所以少年周恩来看到了发生在租界的这一幕。

3、读写迁移:

从租界回来以后,周恩来常常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拿起笔写一写。(学生写)

①学生自由表达,教师点拨。

②引读课题。

正是因为少年周恩来想到了这些,所以他决心拯救这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立志—— (指课题,生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简短的九个字在周恩来的心中重复了无数次。因此,当校长提问时,他清晰而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是他今后学习的动力,因此他铿锵有力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是他一生信守的诺言啊——齐读

这更是他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啊——齐读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誓言不仅激励着周恩来,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今天,我们也要思考“为什么而读书”的话题。我把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的几句话送给大家,我相信,它对大家思考自己为什么而读书一定有所帮助。(出示,范读)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同学们,你们是国家的栋梁与希望!让我们为国家的强盛,为国家的繁荣而热爱读书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7-15 08:19:00 | 只看该作者
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预习课文,熟读课文。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有一位伟人,在他12岁的时候,曾经思考了这样的问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老师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学生自由读课后生字表里的字。

    (二)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1.出示3组词语

    ▲ 帝国主义列强   租界

    ▲ 闯进   惩处 吵嚷

    ▲ 踊跃回答    铿锵有力

         2.读词、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指名轮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在读文过程中,随机正音,指导读出语气,在读中理解“踊跃回答”、“铿锵有力”词语的意思。

    (四)梳理课文内容。

        1、理清课文层次,引导学生概括文中的3个小故事。

        2、在这3个小故事中,哪件事让周恩来感受最深刻?课文的哪几段写了这件事?

    三、紧扣词语,精读感悟,体会“中华不振”,了解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一)自主学习,初步感悟。

    画下感受深刻的地方,不明白的地方画个问号。

    (二)交流反馈,自主质疑。

    预设:为什么洋人轧死了中国人还得意扬扬?

    为什么中国巡警不惩处洋人,反而把中国妇女训斥一通?

    为什么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却“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三)研读重点,深入感悟。

        1.引导学生结合句子抓关键词、谈感受。

    抓住“惩处”一词辐射重点段,理解“中华不振”。

    (1)指导写字:学习“惩”字,分析字形,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2)理解词语:读词语,解词义,明方法。

    (3)思考讨论:

    惩处谁?为什么要惩处洋人?

    中国巡警为什么不惩处洋人?

    出示:

    “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 引导学生抓住“衣衫褴褛”,想象、体会妇女的不幸和悲伤,并相机指导朗读。

    ▲ 由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读第七自然段,了解租界是个怎样的地方,抓住“闯进”一词,理解“租界”不允许中国人随便入内,补充“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2、出示视频资料,丰富对“中华不振”的理解。

        3、感情朗读。

    (1)引读:

    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______,谁知??_______,反而_________。围观的中国人都________.但是,_______只能________。

    (2)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4.教师小结,强化感悟。

    同学们,为什么洋人轧死了中国人还得意扬扬?为什么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妇女训斥了一通?为什么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却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华不振

    四、写话或说话训练。


    (一)从租界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沉思些什么呢?想一想,写下来或说一说。

    (二)学生交流写话或说话内容。

    (三)深化对课题的认识,齐读课题,再读课题。

    五、总结全文,引发思考。

    六、板书设计: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中华不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8 17:3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