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2-7-14 18:52:45
|
只看该作者
《给予是快乐的》评课稿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沂南县教育局举办的《蓓蕾读书工程》交流报告会。在会议的一开始便聆听了四位老师精心准备的四种不同形式的阅读课。在听课之前,就早已听说过代尊荣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以及课程设计能力都极强,今日一见,果真是名不虚传。
《给予是快乐的》是四年级教材当中的一篇略读课文,它讲述了在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地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课文的选编意图非常明显,是引导学生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的情感。
可以看出,代尊荣老师课前准备十分充分,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遵循了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教学规律。之前,我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感到模棱两可。是按照讲读课文的四环节来组织教学,还是全部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这个问题经常使我感到困惑。听了代老师执教的课程之后,我才明白了原来略读课文是可以这样上的。
首先,代老师以自信为话题导入新课,并展示了一组快乐人物的照片,引发了关于“快乐”这个话题的讨论。从而带领着学生一起走进快乐,走进课文。
其次,因为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课前预习课文的能力,“谁来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根据学生的预习来感知课文的整体内容。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有章可循,自主去学习课文。并指导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如:读书应该有自己的思考;某某同学留下了读书的痕迹等等。
再者,代老师找出了本篇文章最中心的语句。如“我希望……”“这是一个怎样的哥哥?”等来引领学生学习课文。通过保罗的两次错觉来感受哥哥对弟弟的爱。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代老师着重指导了孩子们的朗读,通过孩子们自己的朗读来感悟这种兄弟之情。
最后,回归到整个课文主题,通过“为什么不说这个小男孩叫什么名字?”这个问题,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我们也可以去给予,我们也可以很快乐,从而引发学生助人为乐的情感。
整堂课设计缜密,过程流畅,代老师通过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带领学生进入了一个爱的领域。非常感谢朱老师开展的这次活动,感谢代老师的精心准备,让我们能够对阅读教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