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388|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交流课《给予是快乐的》听课心得体会评课稿笔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18:52: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观摩课《给予是快乐的》听课小结
黄老师的导题形式很新颖,我很喜欢,记得上回参加优质课比赛导题也是她给的建议,看来这个女人比较有创新意识。就整堂课来说,教学是很扎实的,但是离我预期的效果有点距离,可能我对黄老师的期待值太高了吧。



《给予是快乐的》课堂教学简录

第一环节

1.黑板上这两个字(给,拿)我们都认识,一起读。

  你发现了什么?

  你怎么理解这两个字?

2.也许有人会因为获得别人的东西感到高兴,有人却说“给,永远比拿快乐。”(补足板书)你同意吗?为什么?

3.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并不简单,相信学了这篇课文,你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4.板书课题,指名读,齐读。



第二环节

1.自由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示

A、自由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准确、通顺,碰到难读的、不会读的字词请教同桌或老师。

B、边读边标上小节号。

C、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碰到的难读字词。

课件出示:饶有兴趣 衣着  学生指出“兜一圈”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一生很详细地把课文内容复述了一遍。

  师:从你的话中我听出故事主要讲了三个人,板书:保罗 男孩 弟弟

  谁能说得更清楚(主要内容)?

  谁能用两三句话把课文主要内容概括一下?



第三环节

1.老师发现保罗的想法与男孩的想法不同,保罗的想法错在哪?用括号标出句子,和同桌交流保罗错在哪?

2.错了几次?第一次错在哪?

  课件出示:我希望也有这样的哥哥。

       我希望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这样的哥哥是怎样的哥哥?

  品读这两句话,看看两句话有什么不同?(男孩选择了给)

  练读这句话,读出当好哥哥的决心。

3.第二次保罗的想法错在哪?



第四环节

1.自由读8——11段,什么地方让你感动?在旁边作上批注,写下感受。

2.学生交流(男孩的话、男孩的动作感受男孩对弟弟的关心)

3.聚焦男孩的话

  新车是一辆怎样的新车?

  引到句子“看见了吗?很漂亮,对不对?”

  你体会到了什么?(对弟弟的亲切、关爱)

  结合图片,练读这句话(指名、齐)

  齐读男孩的话



第五环节

1.送给弟弟的仅仅是一辆新车吗?还送给弟弟什么?

2.这份爱感动了与男孩、弟弟素不相识的保罗,保罗是怎么做的?齐读最后一段。

3.这个夜晚谁是快乐的?

  除了三个人,还有谁是快乐的?引出保罗的哥哥

  这份给予是可以传递的,快乐也是可以传递的。看到温暖的一幕,我们也很愉快,我们感受到了(给,永远比拿快乐)齐读板书

4.这句话是谁说的?(高尔基)

  读课后资料袋,哪些句子给你有所启迪?

  自由读,指名说



第六环节

1.看公益短片,你有什么想说的?

2.在平常生活中,你有没有过帮助别人自己很快乐的时候?

3.用一句话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理了理课堂思路,发现这些前辈教师在教学设计上真的很有一套,比如这后面的拓展环节,给孩子观看了平常大家最熟悉的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关心他人 快乐自己”,这个看似熟悉的广告在这节课上起到了画龙点睛之笔,很好地对主题进行了一个提升,一个字,妙!还有整个课设计的前后连贯性、整体性都体现出来了,课的容量也很大,应该说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是我也有一点思考,那就是,我发现现在的孩子平时课外知识的积淀多,个个出口成章,在课堂上容易发表一些假大空的言论,让人感觉很不真实,或许是公开课上多了吧,孩子们都已经学会揣摩教师的心思了,教师一个问题抛出来,他们马上就可以回应以让人满意的答案来。语文课,什么时候能够还回孩子的本真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18:52:45 | 只看该作者
《给予是快乐的》评课稿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沂南县教育局举办的《蓓蕾读书工程》交流报告会。在会议的一开始便聆听了四位老师精心准备的四种不同形式的阅读课。在听课之前,就早已听说过代尊荣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以及课程设计能力都极强,今日一见,果真是名不虚传。

     《给予是快乐的》是四年级教材当中的一篇略读课文,它讲述了在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地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课文的选编意图非常明显,是引导学生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的情感。

可以看出,代尊荣老师课前准备十分充分,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遵循了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教学规律。之前,我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感到模棱两可。是按照讲读课文的四环节来组织教学,还是全部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这个问题经常使我感到困惑。听了代老师执教的课程之后,我才明白了原来略读课文是可以这样上的。

首先,代老师以自信为话题导入新课,并展示了一组快乐人物的照片,引发了关于“快乐”这个话题的讨论。从而带领着学生一起走进快乐,走进课文。

其次,因为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课前预习课文的能力,“谁来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根据学生的预习来感知课文的整体内容。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有章可循,自主去学习课文。并指导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如:读书应该有自己的思考;某某同学留下了读书的痕迹等等。

再者,代老师找出了本篇文章最中心的语句。如“我希望……”“这是一个怎样的哥哥?”等来引领学生学习课文。通过保罗的两次错觉来感受哥哥对弟弟的爱。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代老师着重指导了孩子们的朗读,通过孩子们自己的朗读来感悟这种兄弟之情。

最后,回归到整个课文主题,通过“为什么不说这个小男孩叫什么名字?”这个问题,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我们也可以去给予,我们也可以很快乐,从而引发学生助人为乐的情感。

整堂课设计缜密,过程流畅,代老师通过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带领学生进入了一个爱的领域。非常感谢朱老师开展的这次活动,感谢代老师的精心准备,让我们能够对阅读教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18:53:28 | 只看该作者
《给予是快乐的》评课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18:53:36 | 只看该作者
叶老师的这堂课,是“以写定教”展开教学的,超前的教学理念,新颖的教学设计,无不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这堂课中, 叶老师以“写”为目的,以阅读过程作为写的指导过程,让课文成为写的范例,使课文真正地成为例子。这堂课中,我觉得叶老师是从三个方面让阅读和练笔达到融合的。

一、从写的角度精选范文,达到内容上的融合。

叶老师在这堂课中,确定的“写”是写诗。围绕以“给予”为主题的写诗目的,叶老师首先在内容上做了选取,选取的内容从课内到课外,从篇到册,有三块:课内篇给予是快乐的》;课外篇《乞丐》;蕴涵“给予”精神的本册所有课文。教师对这三块内容的教学由浅入深,层层引导,从“梳理给予”——“提炼给予”——“深化给予”,使学生在不同的阅读材料中获取了各种各样有关“给予”主题的事例,对“给予”有了不同的感悟。这些范文的阅读,不仅为学生“写”做了内容上的铺垫,而且让学生在不断的说话训练中,有了语言上的提炼,与诗达到了内容言语上的融合。

二、从写的角度把握阅读主题,达到精神上的融合。

这次阅读的主题是“给予”。叶老师把“给予”分成了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如他自己所说的“形而下的给予和形而上的给予”。在他选取的阅读内容里,一个个事例中,既有物质上的给予,也有精神上的给予。叶老师在引导学生对这两个方面的理解和感悟过程中,非常有层次。如:阅读《给予是快乐的》,先让学生了解“保罗哥哥送给保罗一辆车”是“给予”,“保罗让男孩坐他的车”是“给予”,这是物质上的给予。再引导学生体会:男孩又给予保罗什么呢?男孩给予保罗的是一份感动,这是精神上的“给予”。而通过阅读《乞丐》,老师引导学生提炼的是更高层次的给予——给予是友情、理解、尊重……对于“给予”这两方面的理解感悟,学生在写诗中就充分地体现了出来,从物质上的给予,再提升到精神上的给予;从具体的事例,再提炼感悟。这样的教学过程,使阅读主题和诗的主题达到了融合。

三、从写的角度进行阅读说话,达到方法上的融合。

在阅读过程中,叶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让学生把课文内容化成自己诗一般的语言。在教学中,叶老师也紧紧针对“写”做出有效的阅读说话训练。如:当阅读《给予是快乐的》和《乞丐》时,教师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概括说:“谁给予谁什么,给予是               ,如:“给予是哥哥送给保罗一辆车,给予是快乐的”;“给予是我给乞丐的一个握手,给予是温暖的”。当阅读本册其他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从概括到具体地说:“给予是          ,      ”。如:“给予是无私的,巨人打开封锁的花园,就能拥抱整个美丽的春天。”“给予是一种爱,海峡这边的小钱生病了,海峡那头的台湾青年,用自己的爱心架起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阅读过程中,叶老师还适时地引导学生用比喻的方式赞美“给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的这些表达方法和方式,最后老师让学生在写诗中有所运用,使学生在诗的语言表达上更加丰富,读和写真正地达到了一体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18:53:57 | 只看该作者
《给予是快乐的》评课稿

很高兴,我们又聚在一起交流了。今天,陈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节精彩的课,我觉得这老师上的非常成功。下面我重点来谈谈老师执教的《给予是快乐的》。

《给予是快乐的》是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专题栏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保罗在圣诞节之夜与一个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由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揭示了"给予是快乐的"人生哲理。陈老师这堂课分四个板快展开教学。第一大板块是激情导入,走进文本;第二大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二大板块紧扣出乎意料,感悟文本内涵,第四大板块进行小练笔,感情升华。整个教学拨动着学生爱的心弦,使他们真切感受到“给予是快乐的”!

陈老师这堂课的亮点很多,下面我来讲讲给我印象最深的几个亮点:

第一个亮点是:突出自主,培养能力

老师在教学第二个板块时,给了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过好“认读关”是“学习主题构建”的良好前奏,先让学生扫清生字词障碍,读通、读顺全文;然后再经历“学生与文本初步的对话”,通过对全文人物的链接,达到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的目的。以“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为切入点,根据交流情况进行板书,提纲挈领,突现教学目标,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导行作用。

第二大亮点:还课堂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

陈老师根据教材特点,紧紧抓住“出乎意料”这个点展开教学,先引领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到文本中寻找让人出乎意料的句子,接着让孩子们交流哪些句子让你感到出乎意料。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老师还课堂给学生,把学习的选择权交给学习,让学生有充分的自由去自主探索,去读书研究,真正实现自我发现和发展,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孩子们在自主朗读中体会,朗读中感受小男孩作出让我们出乎意料的举动,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体会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第三个亮点:读写结合,感情升华

课堂练笔是阅读教学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张老师在最后环节“挤”出时间让孩子进行小练笔,先课件出示,给予是快乐的,给予是一个真心的承诺,给予是一声亲切的问候……接着请孩子写一写,给予还会是什么?此时,孩子们与课文产生了情感共鸣,有许多话要说,这正是练笔的好时机。不但使情感升华,而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育永远是一项遗憾的艺术,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这堂课张老师比较注重朗读,感悟,但是一堂课上完之后,总觉得孩子们对小男孩话语,感悟欠深。他指着保罗的车,说:“看见了吗?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将来,我也要送你一辆这样的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看我跟你讲的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我想这里能否这样引导:孩子们,小男孩请求保罗把车开到他家门口,保罗以为小男孩是为了什么?是呀,这次保罗又一次错了,小男孩不是为了炫耀自己,在小朋友面前神气一翻,而是为了(           )。这里让孩子畅所欲言。孩子们交流后进行指导朗读。是呀,小男孩心里想得只有他的弟弟:他指着保罗的车,说:谁能出这份关爱!小男孩的这翻话让人感到多么意外,让我们带上这份意外来读好这句话读,小男孩的话让人多么感动,让我们带上这份感动来读好这句话。引导孩子读出这份关爱,读出这份意外,读出这份感动。让孩子们在真真切切朗读中体会,感悟,这样效果是否更加,感悟得是否更深。

陈老师的课如茉莉,看起来平淡无奇,品起来幽香缕缕,回味起来则是清香袅袅,爱意浓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18:54:16 | 只看该作者
《给予是快乐的》的评课报告
                                       
《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他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对他弟弟的爱。我觉得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给予的快乐。所以我首先以情景引入的方式,让学生对课文讲述的故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这篇文章是要告诉我们“给予是快乐的”,我觉得让学生理解“给予”这个词的意思也是很重要的。在上课之初,我就让学生解释这个词的意思,通过理解这个词的意思,体会课题“给予是快乐的”含义。由于这是一篇诵读课文,教学安排是一课时,所以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偏重于学生的理解和感悟,但也没有忽略词汇的积累。
初读课文是让学生对课文所讲述的故事有一个总体的印象,在读的过程中解决生字生词,对不会的字、词可以通过查字典或问同学解决,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的习惯。
人常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说明熟读课文对理解课文是很有帮助的。在初读课文之后,我让学生再读课文,学生通过朗读这篇课文,体会课文为什么说给予是快乐的。
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是让学生融入到课文中的人物角色,从而真切地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补充课文的对话,让学生更好的揣摩文章中人物角色的特点,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但在课上有一位学生在补充课文的时候,说我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这是一个感慨,是他的心声,可是却不符合对话情景发展的需要,当时我在这方面的处理很不到位。
当我问: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者说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
料?的时候,同学们不知该怎么说,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我虽然让学生初读课文、再读课文并让学生分角色读课文,但由于怕完不成教学内容,所以每次给学生读课文的时间都不够,学生可能根本一遍课文都没有读完,对文章的理解不够。
第二:我的问题在语言上不够简洁,由于我没有说清楚这个问题,所以学生不知道应该答什么。
第三:由于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看见有一两个同学能够在我的引导下回答出来就赶紧过去,许多同学可能都没有明白。在这个时候,我应该等一等,使全班同学在这个问题上产生共鸣。
    在问题“为什么他们三个人在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上,也出现了上述的情况,我觉得存在的问题是一样的。
在课的结尾部分,我设计了一个说话的环节,让学生找一找保罗的哥哥、保罗以及小男孩快乐的原因,在讲课中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语言组织的能力。对于课文中人物的快乐我们清楚的感受到了,之后我又联系实际,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和他们带给我们的快乐。我觉得这部分的设计我比较满意,而且在课堂上的评价也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好字,我做到了认真的倾听学生的回答,评价具有针对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18:54:53 | 只看该作者
交流课《给予是快乐的》评课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8 19:4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