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教后记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14:25:33 | 只看该作者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听课反思
整洁的校园,崭新的教学楼,宽敞的教室,礼貌热情的学生,走进育才小学心里就一种感觉——舒服。今天我们走进育才小学,走进赵明建老师的课堂,走进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从这一课的导学案中,我们可以看到明确的学习目标、适当的学法指导以及清晰的教学流程。从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到课堂的交流展示,从目标达成检测到拓展阅读,老师的导与学生的学融为一体。在赵老师的课堂上,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分享,感受着小钱的生命垂危,感受着台湾大地震的背景下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为了挽救小钱,克服的种种困难时的坚定决心,感受着海峡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

学生的交流形式多样,有自己借助关键词句的感悟,有动情的朗读,有及时的补充,也有巧妙的纠正。这都体现了老师平时的指导和训练。

听完赵老师的这节课,我也有一些想法和大家分享交流:

一、有效地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所谓情境,就是“情”与“境”的交融。它包括情感与环境两方面的内容。在教学中如果能为学生创设生动、恰如其分的情境氛围,便可唤起学生的想象和愉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积极性。尤其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样感人至深的文章,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能更好地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去感悟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所在。如果要创设情境,老师首先要入情入境,角色的置换、语言的变化、环境的渲染都要做得恰如其分,这样才能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之中,去“设身处地”地想象和思考。

二、师生对话中的引导与提升

生本课堂虽然以生为本,但老师的作用依然不可小视。张燕老师曾说,生本课不能缺少老师的给予,只是给予的一定要是精华。因此在生生互动的同时,师生的交流对话更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在师生对话中要纠正学生思维的偏差,如学生认为台湾青年面对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觉得家人并不重要,小钱的生命最重要时,老师应及时纠正这个不太符合实际的想法:台湾青年也非常担心自己的亲人,只是他认为会有很多人去救助自己的亲人,而对于海峡对岸的小钱来说自己的骨髓是唯一的生的希望。通过师生对话,老师也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抓住闪光点及时总结方法,提升认识。

观课议课,取长补短,你言我语,其乐融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14:25:53 | 只看该作者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14:26:01 | 只看该作者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以及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在教学中,能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抓住重点词句在读中感悟。让学生自主搜集资料,合作探究,进行综合性学习。

一、抓住“静静地”,体会不平静,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

在设计本课时,抓住课文中“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和“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两句话为切入点。同样是“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身患重病的小钱是因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

台湾青年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不顾自己的安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知道小钱正期待着他的骨髓。这里的“静静地”是他内心坚定沉着的反映,他为了海峡彼岸的小钱不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在品读这一点的时候,我用“周围的环境能静吗?”和“他的内心能静吗?”两个问题来衬托出那位台湾青年的不平静。将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跃然纸上。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小钱的不平静,他生命的垂危,他对骨髓的迫切需求;感受台湾青年的不平静,是为了挽救同胞,可以不顾自己生命的安危,可以把自己的家人抛在脑后。通过研读,让学生感受到了平静背后的不平静和那份沉甸甸的爱。初步领会本篇课文的人文内涵,感受海峡两岸人们的血脉亲情。

二、重视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在多样性的阅读、自主品读、读写结合体悟文本,感受真情。

《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确实,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训练形式,是最直接、最常用的语文实践活动。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情真意切,很适合感情朗读。在这堂课的教学中,以“读”为突破口,将“读”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始终。

每一次的学生自主阅读之前,向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通过“朗读——体会——再朗读”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一步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组织学生自主去读,去思考,去感悟,去品评,尽量避免一步紧追一步的提问教学法。通过富有激情的导语,引导学生朗读“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通过根据课文内容,把“也”换成其他的连词进行朗读,使学生一次比一次更加强烈地感受到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在阅读之后,我开始用问题引发学生换位思考: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那个青年吗?通过学生的思考,再让他们写一写台湾青年对自己的家人所要说的话,在写话训练中体现学生不同的阅读体验,感受台湾青年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整合学习资源,使学生入情入境

    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用课外资料来丰富教材内容,拓展学生学习的渠道。在这堂课中,让学生交流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感受到台湾同胞与大陆人民同宗同祖,同根同源。我适时地运用了“5.12”汶川大地震的现实资源,使学生更加体会到地震的可怕,台湾的李博士和青年在余震中进行抽取骨髓手术的危险性,两岸同胞的拳拳爱心就跃然纸上了。让学生初步感受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对理解课题中“生命桥”的含义就水到渠成了,那是用骨髓、亲情、爱心架起的生命桥。

四、不足

虽然整堂课中在教学环节的设计激起了学生心中的涟漪,但是总感觉没有完全把学生的情激发出来。

课堂教学中,习题的设计应更具阶梯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像在本课教学“血脉亲情”这个词的时候,虽然补充了许多资料,但是挖的还不到位,还不够深,没有把“血脉亲情”的本义,引申义,及结合课文很好的理解。朗读指导的层次性不突出,学生的情感没有被很好地调动起来。

对于学生的关注和文本的解读还需要我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去研究。这也是我以后教学工作中努力的方向。同时,感觉自己的教学语言不够丰富,教学机智不够灵活。这些不足都有待于我不断向其他教师学习,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更上一层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14:26:35 | 只看该作者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以及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一,抓住"静静地"一词体会他们的不平静,初步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
在设计本课时,抓住课文中"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和"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两句话为切入点. 同样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身患重病的小钱是因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引导学生理解"谈何容易","辗转"不仅仅说明了骨髓难找,还蕴含着医护人员及他的家人在找骨髓当中付出了许多的艰辛.台湾青年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不顾自己的安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知道小钱正期待着他的骨髓.这里的"静静地"是他内心坚定沉着的反映,他为了海峡彼岸的小钱不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文中前后两个"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将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跃然纸上.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小钱的不平静,他生命的垂危,他对骨髓的迫切需求;感受台湾青年的不平静,是为了挽救同胞,可以不顾自己生命的安危,可以把自己的家人抛在脑后.通过研读,让学生感受到了平静背后的不平静和那份沉甸甸的爱.初步领会本篇课文的人文内涵,感受海峡两岸人们的血脉亲情.
二,重视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在多样性的阅读,自主品读,潜心朗读中体悟文本,感受真情.
《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确实,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训练形式,是最直接,最常用的语文实践活动.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情真意切,很适合感情朗读.在这堂课的教学中,以"读"为突破口,将"读"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始终.
每一次的学生自主阅读之前,向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通过"朗读——体会——再朗读" 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一步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组织学生自主去读,去思考,去感悟,去品评,尽量避免一步紧追一步的提问教学法.通过富有激情的导语,引导学生三次朗读"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使学生一次比一次更加强烈地感受到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三,整合学习资源,使学生入情入境
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用课外资料来丰富教材内容,拓展学生学习的渠道.在这堂课上,我适时地补充白血病的资料,让学生感受小钱病情的严重,以及对骨髓的迫切,学生对"静静地"一词有更深的了解.当学生讲到"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时,我及时地播放了"1999年'9.21'台南大地震"的资料,使学生更加体会到台湾的李博士和青年在余震中进行抽取骨髓手术的危险性;当学到"小钱得救了,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时,用四,不足
虽然整堂课中在某个教学环节激起了学生心中的涟漪,但是总感觉没有完全把学生的情激发出来,尤其是学生不能把自己的感受,体会溶入到朗读中.这也是我以后教学工作中努力的方向.同时,感觉自己的教学语言不够丰富,教学机智不够灵活.这些不足都有待于我不断向其他教师学习,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更上一层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14:26:40 | 只看该作者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





深圳市梅山小学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另一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李博士以及医护人员在余震的危险中做着抽取骨髓的手术,他们的努力是为了大陆青年能够早日得救。

  在设计教案时,我紧紧地抓住了两个“静静地”以及“同一时刻”这三个关键词。让学生明白就在同一时刻大陆和台湾同胞为了小钱所付出的努力以及他们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一、抓两个“静静地”,给学生呈现两副画面

  1、走进小钱的内心
    要分析一个人的内心,首先要分析文字。因此我把“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个句子作为重点句进行解读,目的是让学生走进小钱的内心。
    学生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小钱病情严重,体会到了他的无奈,体会到了他的痛苦。接着我又让他们想想如此痛苦、无奈的小钱他需要什么。孩子们马上找到他需要骨髓,并且也找到了适合他骨髓的人。
    有了适合的骨髓后他的内心又有了什么变化。学生们很快想到了一个词“希望”。正因为有了希望,他的生命有了可能,此刻他的内心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孩子们很快想到这时的小钱内心是充满希望,充满期待。

  2、走进台湾青年的内心
    抓住“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个关键句子。首先让学生说说当他躺在病床上时,外部的环境是怎么样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当时他所处环境的危险。把学生带进地震这可怕的情境中去。
    接着我问孩子们,假如你在这么可怕的环境下,你会想到些什么?目的是为了走进青年的内心。他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都会担心自己的生命以及自己家人的生命安全。但他“为什么不去看看自己的家人,仍旧这么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呢”?学生很快找到“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这个关键句子。

  二、用“同一时刻”串起画面,体会爱的伟大力量

  这个故事发生在同一时刻,两幅画面的联结点是“同一时刻”这个关键词。因为有了小钱的痛苦、无奈以及期望,才有了台湾青年的那份坚定以及奉献。他们两个人的内心是在同一时刻展现在学生面前的。
  在课前我曾出示台湾海峡的画面,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在如此宽的海峡上要架构一座桥是不可能的。但是事实上,这座桥架设成功了。而且就在小钱以及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那个时刻架设成功的。他的成功源于青年、李博士、医护人员以及许多海峡两岸人们的关心与帮助。他们的帮助就是海峡两岸同胞间的爱。而且这是建立在许多生命上的爱。而这座桥不仅是生命桥,也是友情桥、连心桥、爱心桥。到这里学生也明白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其实就是爱的力量。
  因此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我设计了一个深情呼唤这座桥的环节:“让我们一起再来深情地读一读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我们再带着青年的爱读一读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我们带着台湾与大陆同胞的爱读一读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一次又一次的递进过程中,这座桥不仅跨越了这台湾海峡,也跨进了每个孩子的心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8 19:3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