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楼主 |
发表于 2012-7-14 09:24:50
|
只看该作者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锦山中心小学 吴燕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的意思。
2、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课文,体会搭石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的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
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课文,体会搭石蕴含的美。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的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谈话导入
1、导入语: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搭石》的生字新词和第一自然段。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什么是搭石?
2、出示搭石的图片,感受搭石的平凡。
3、搭石不美,可作者在第二自然段里却深情的写道这么一句话──出示句子: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指名朗读 全班齐读)。
2、自由朗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出示问题: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 )的风景。
二、精读课文,体会意境,想象拓展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灵活进行三个板块的学习。
预设1: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指名朗读,提问: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觉得这个句子很美呢?
2、理解“踏”:
师:同学们,老爷爷这么急着赶路,一定有什么急事。可是,当他发现石块松动的时候,他怎么做的?如果是你,你会这样做吗?
师(质疑):你们觉得这是怎样的踏?
师(朗读指导):是啊!正是这个用力地 仔细地 认真地踏,踏了几个来回的踏,踏了又踏的踏,踏出这位老人的善良,你还能把这种善良的形象读出来吗?
随机板书:
善良
3、小结:因为老人的善良,普通的搭石顿时美了起来。难怪作者会深情地写道搭石──(生齐: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写满什么的风景?──(生:善良的风景。)
预设2:出示“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指名朗读。提问:你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
2、品读 “协调有序”
师: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从字面、联系上下文)
师:让我们也协调有序的走一走搭石。
(师: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
师:这么协调有序的动作,肯定有人指挥吧?
师:如果不这样协调有序的走搭石会出现什么后果呢?
4、 变成诗的模式,读出诗的韵律美。随机出示变成诗的句子
5、过渡语:
师:一行人在搭石上不但走出了画面美,还走出了音乐美。难怪作者会深情的写到:(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这是一道什么的风景。(生:一道协调有序的风景)
预设3:出示“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指名朗读。
2、师(质疑):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板书:
谦让、尊老
3、理解“伏”,师表演。
师:老人过搭石后,年轻人需要他道谢吗?为什么?
4、理解“理所当然”:
师(质疑):说说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生交流)这里的人把什么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
扩展:老年人年轻时怎么做?青年人老后人们怎么做?
5、先扶后放,写话训练:
师:是的,家乡人把尊敬老人、互相谦让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他们把许许多多让我们感动的事情都看成了理所当然的事,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家乡人们心灵美)
你能不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子,写几句话。
课件出示:
假如遇到孩子来走搭石,大人总要__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如果遇到_______,_________总要__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生写话,稍后交流。
师:所以作者深情地写道──(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生:这是一道画满谦让、尊老的风景。)
三、总结全文,升华课文人文内涵
1、师(小结):
同学们,现在你们还觉得这搭石只是普通的石头吗?为什么?(引出下文)
2、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这普普通通的搭石就像善良淳朴的乡亲,就让我们饱含着赞美之情,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3、罗丹说道:“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者从不起眼的搭石发现了美,那你发现了哪些蕴含着美的事物?请你写一写。
4、总结全文:
同学们,也许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搭石会被小桥代替,但是发生在搭石上一幕幕感人的画面将永远留在我们的(生齐:心底),这就是──(生齐:搭石)。
【板书设计】
整
走
过
赞
心灵美
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
(
(圆圈可以画成搭石的样子,文字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调整。)
本中心校语文教研员点评:(吕烈文)
搭石之美,美在人心
吴燕燕老师执教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搭石》一课,这是一篇借物喻人,借物抒情的文章。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震撼着我们的心。这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因此,本课的教学主要通过朗读,以读促学,读中感悟,悟中美读,层层深化,让学生感受到“搭石”并不是普通的、自然的石块,而是乡村人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化身。整节课的教学完成所设置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难点;整体设计合理层次清楚幻灯片运用比较恰当;教态较自然、亲切。下面我结合吴老师执教这节课谈一谈听后几点感受。
一、抓中心
吴老师整个教学设计围绕着“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个中心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导入新课时,出示搭石图片,让学生感受搭石的平凡,由搭石引出 “( 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研读课文时,让学生把优美的词语,带到句子“( 搭石 )构成家乡的一道什么风景”去读一读,既检查了字音、理解词义,还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二、品出味
在研读课文时,吴老师抓住课文第2至第4自然段的重点字句“上了点年岁的……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这三个重点句进行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读、悟,体会画面的美;在词语教学方面,吴老师抓住“踏、协调有序”、“理所当然”“伏”四个重点词语从理解到运用到拓展,体现了过程和方法,同时融入情感。另一个方面老师为了引导学生体会到家乡人的心灵美,设置两个写话训练“假如孩子来走搭石,大人总要—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通过语言训练、动作演示,加深学生对“理所当然”一词的理解,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家乡人善良、谦让和尊老敬老的高尚品质。
三、习得法
知识拓展是本课一个亮点,美无处不在,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吴老师根据课后提示让学生写写我们身边的美,既使课堂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延伸,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果能让学生展示自己写的美那就更好。另外一个亮点是教学主线清晰。老师在导入时先复习什么是搭石,再抓住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展开教学,主要围绕“整搭石、走搭石、过搭石”三个画面,层层深入去叩击文本,深化对“一道风景”的理解。从看得见的美,到看不见的情美。,到抒写心中的美做到井然有序。
吴老师在教学中也有商榷的地方:
㈠从老师的语言来说,若能做到抑扬顿挫,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效果会好些。
㈡课文非常优美,景美,人心更美,吴老师是否多运用一些激励性评价,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课文,去感受美,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呢。
㈢阅读的第一要务是读,这么优美的文章老师是否组织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的每一次读,层次都在不断提升,使学生充分感悟体会那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目的,充分体现课改思想。
以上是我对吴老师《搭石》一课的几点见解,纯属个人观点,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