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展示课《秦兵马俑》听课感想心得笔记评课稿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08:34:47 | 只看该作者
对《秦兵马俑》的评课
今天听了张老师执教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秦兵马俑》一课。这是一堂精彩、生动、愉快的课!听此一课让我受益匪浅,感慨颇多。
首先,教师语言亲切、自然,身着得体、大方、高雅,很有个人魅力。这些有利于教师的知识传授,特别是教师的语言,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渴望知识的禾苗。一个微笑,一个善意的眼神都能让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老师的关爱、老师的温暖。是真正的把学生看成一个人,一个真正的人。
学生互评富有激励性,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答案不要求同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在本节课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始终处于一种高昂兴奋的状态。
教师教学思路清晰,环节紧凑。在整个过程中,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老师设计的“人俑秀”环节,即是读课文的三到九自然段,选择一种类型的俑进行模仿,让大家猜猜你模仿的是什么俑,并进行了提示:因为没有服装和武器装备,所以请重点抓住俑的神态和动作进行模仿,有的俑虽然是一种类型,却有几种姿态,可以两人或三人进行合作表演。
学生们对这道题目相当感兴趣,首先,他要选择模仿对象,他就必须认真地去读课文,然后,他想模仿的象,就必须认真揣摩各种俑的神态和动作,并进行理解,另外,小组合作在这里就显得很有效,彼此之间的合作就更为融洽,果然,现场的孩子们表演得热火朝天,有模有样。同样是教学,这样的环节设计让彼此都很感兴趣,彼此也都很轻松。
总之,这是一堂轻松愉快的课,如果有“以学论教”的评课标准,我认为这是一节以学生为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的真正的优课。五三教学在课堂中得到了体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08:35:11 | 只看该作者
《秦兵马俑》评课稿
听了韦老师执教的《秦兵马俑》一课,我觉得这是一堂精彩、生动、愉快课,基本上体现了本次研讨的主题,听此一课让我受益匪浅,感慨颇多,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点:

《秦始皇兵马俑》这篇课文写的是古代文物,介绍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地理位置,壮观的建筑物和兵马俑的军阵、神态,指出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是我国考古史上最大的发现之一。这篇课文语言精练、词语丰富、段落清楚,但由于写的是古代文物,对于我们农村小学的学生来说,其见识少,缺少主观性认识,对教材的理解是一个难点。姚旱芝老师这节课上得还是很成功的,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疑为线,以拓展为目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一、注重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韦老师能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把握时机,把学生带进文本中。她巧妙引出秦始皇兵马俑,有机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过渡语言朴素,自然得体。

二、自读自悟,自主学习,体现了阅读的个性化。

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要转变角色,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课文第二段,秦始皇兵马俑军阵这一段的课文理解。韦老师是这样突破这个难点的:课堂上把重点放在词语意思的理解上,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样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对词语的意思理解得会更加深刻。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了三个词语“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绝无仅有”。首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作者对兵马俑的高度评价和赞美,学生很快找出了含有这三个词语的句子,让学生从字面上理解了词语的意思。然后,读课文,看看课文的哪些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兵马俑的“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绝无仅有”。这样,把词语的教学和课文内容紧紧联系在一起。其实,课文的每一个自然段的描写都可以感受到兵马俑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绝无仅有”的,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直到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对于长句子和难读的段落,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把原本枯燥的字词教学和机械的检查朗读,变成了趣味盎然的求知过程,既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又使学生学得轻松快乐。抓住含有这几个词语的句子,使学生在不同层次的读中一次次地自我解读,自我感悟,民族自豪感在一次次朗读中得到升华,体现了阅读的个性化。

三、善于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可以利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把生活中的情境带入课堂,给学生创造多看的机会,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本堂课,韦老师制作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把与课文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有序排列,提供了优美的音乐、生动的画面,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凭借音乐感知画面形象,使远离学生的生活的秦兵马俑鲜活起来,从而更好的展开想象,理解文本。

综合这节课的情况,本人认为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1、这节课读的形式不够多(齐读较多),教师评价学生朗读的语言太笼统。

2、重点词语不是学生自读自悟后找出来的,基本上是老师标出来的,无形中剥夺了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的机会,不利于个性化阅读。

3、教学结构严谨,但缺乏活力。应注重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引导,使学生创新的思维活起来了。如通过第八自然段的读与演,让学生说说体会到了什么?并让学生先想想还有什么神态,并模仿“有的……有的……”说一说。

4、课文“……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一句是过渡句,应在学生汇报时,随机渗透一下过渡句的作用,让学生认识一下,对学生的习作有利。

5、理解规模宏大时可以问学生这是作者在什么角度看的,借机可以理解吧“鸟瞰”一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08:35:46 | 只看该作者
《秦兵马俑》的评课稿



《秦兵马俑》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课文从两方面详细介绍了秦兵马俑:一是用具体的数据和比较等方法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二是从身材、衣着、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想象,使我们如身临其境,而且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综观整堂课,胡老师教学思路清晰,紧紧围绕略读课文前的导读,以学生自读自悟、探究交流为主要形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品读,同时整合了信息技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要表现在:

   一、整体把握,目标明晰

课标对略读课文的定位是:“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纵观略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几乎所有的略读课文都提出默读或朗读等读的要求,也就是说略读课文得讲究“读”,进而言之,略读课文“粗知大意”的达成当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只能稍作点拨。体现在教学上,就是不求精细、全面,大致理解、掌握即可。基于以上的现状及要求,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必须要整体把握,简明扼要,抓住重点。胡老师在本课教学中也深刻地诠释了这一理念。学课文之前,出示课文前的略读提示,让学生读一读。依托提示语,学生可以迅速、准确地把握课文的重点,明确本节课学习的任务有两个:一、认真默读课文,想象兵马俑的神态和气势,二、谈谈读后的感受。这样,课堂教学的主线就会明晰起来,学习目标简单明确,学生容易操作。然后紧紧的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学习。

二、教材处理,"简"中求"精"

小语会会长沈大安说过:略读课文教学要把握好方法上的“粗放”。虽然说略读教学讲究"简"、"略",但也需要有"精"的部分。胡老师在教材的把握上就处理的相当巧妙——简"中求"精"。教学规模宏大时,胡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来体会兵马俑规模宏大的气势,学习兵马俑的类型众多,则通过表格让让学生自由阅读,找出自己喜欢的类型进行深入阅读,然后交流。这两部分相对就“简”些,而把教学的“精”放在了想象兵马俑的神态这部分,事实上这也是文章的重点。他教学“神态各异”时,是这样处理的。先通过句子的比较,让学生明白想象的重要性,然后通过朗读展示兵马俑的个性鲜明,最后利用课件提供兵马俑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边阅读边观察边思考,并抓住课文中的空白处,让学生想象兵马俑还有哪些类型,神态又如何?此时,丰富想象使学生文思如泉涌,一个个神态各异兵马俑在学生的眼前鲜活了起来,轻轻松松地解决了难点。这就是略读教学中的"精"处理。

三、大胆放手,引向自读

  略读课文的教学最大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因此,我们老师在教学方法和策略上应大胆放手,引向自读。胡老师在本节课设计“多次自读”:第一次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读通读顺,然后说说兵马俑给你留下的印象(5分钟)。第二次浏览课文理清脉络。哪小节写规模宏大,哪几小节写类型纵多,个性鲜明。(2分钟)第三次默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兵马俑的规模宏大(3分钟)第四次教学“类型众多”时,也给学生充分的默读时间,按照表格上的学习要求自读自悟。(6分钟)最后还安排了两次朗读。一节课下来,光读书就有20分钟左右。就是在这样的一次次有充裕时间的读书中,学生才有可能自己去读懂课文。这也正好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四、内引外连,拓展求"宽"

  著名特级教师钱正权说过“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教学的桥梁,要根据课文的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教材仅仅是个样子。”要使学生较好地理解《秦兵马俑》的内涵,则必须使学生对《秦兵马俑》的相关情况有更多的了解;而要做到这一点,光靠语文课本上的文字图片是远远不够的。课前,胡老师让学生收集有关兵马俑的资料,课一开始就让学生相互交流资料。课中,胡老师又将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兵马俑的图片及名人的题词,通过精美的课件呈现在学生眼前,大大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为学生全面、真切地了解秦兵马俑提供了详实的视听材料,让学生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为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秦兵马俑》奠定了基础。课后,又布置收集有关中国“世界遗产”的资料,感受祖国自然文化景观的魅力。这样内引外连,适度拓展、延伸,使得略读课文成为单元教学主题的延续,单元教学方法的整合,单元思想情感的深化。

然而,教学永远是不完美的艺术!因些,也有一些地方值得我们去探讨:

本节课胡老师给人感觉偏重于“阅读内容、阅读情感”方面的目标达成,对“培养阅读能力”方面的目标似乎稍闲忽略。胡老师在让学生想象兵马俑的神态、气势时,是这样处理的:出示图片,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俑,思考了一会儿,指名交流,然后就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其实被指名的学生都讲得非常精彩,无形之中已经起了示范作用。这时,胡老师可否再给学生第二次自由思考的时间,让那些差生有一个提升的机会。第二次思考后,可以同桌交流,也可小组内交流。让训练面大一些,交流更广一些,让学生们的学习成果能够共享。因为阅读课文不仅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与教师之间的对话,也应该是生与生之间的对话过程。

此外在学习规模宏大时,”当学生从列数字、比较等说明方法上感受到了规模宏大时,胡老师为了引出“一行行、一列列”这个句子时,胡老师是这么问的“你还注意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有点模拟两可的感觉,让学生无从入手。倒不如这样问“你还从哪些句子体会到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这样更加有指向性,重点也更突出。,

以上只是我的不成熟的思考,希望大家能批评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08:36:05 | 只看该作者
   10月25日,在曙光小学,两位区高段语文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邵贞贞和毛苏云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两堂精彩有效的略读课教学,让我们受益良多。我有幸受金老师委托,点评毛苏云老师执教的《秦兵马俑》,我点评的题目是,为有课堂活水来。

《秦兵马俑》这篇课文虽然是略读课文,但是课文生字新词多而难读,学生要把课文读通都很不容易,更不用说更好地理解文本内涵。毛老师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围绕有效教学做了一番取舍,教学呈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造了“读”的机会,让学生的感受活起来。

一读,生字新词。毛老师把新词分成了四个类别,并根据词语特点或正音,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既教给学生方法,还为下面环节的学习扫清了障碍。二读,学生整体感知。纵观全局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文章脉络(是一种有目的读)。读后学生谈印象,教师指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概括,并不失时宜的用浅显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渗透过渡段这一语法知识,这样不仅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自主的积累和感悟语文知识,重视了语文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也让学生脑海中留下秦兵马俑清晰的印象,充分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三读,兵马俑的不同特点。根据教材特点进行不同的处理,对比情境读、师生对读、想象朗读等。尤其是在学习兵马俑“类型众多”这个环节时,请学生选择其中一个俑,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介绍。于是课堂上,有的孩子津津有味地自述,有的孩子像个小导游栩栩如生地简介,有的则有滋有味地大声朗读。这样有趣味的读,在学生脑海中留下了秦兵马俑鲜活的印象。

二、创造了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的嘴活起来。

本课伊始,老师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去过的名胜古迹,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接着在课文整体感知时,说说文本主要介绍了兵马俑的三个特点,学生的思路一下子清晰起来。更让学生兴致盎然的是在学习“个性鲜明”这个部分时,通过第八自然段的读与想象,让学生说说体会到了什么?并让学生想想还有什么神态,并适时提供图片,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然后模仿“有的……有的……”进行描写。通过学生的嘴,一个个鲜活的神态各异的兵马俑,赫然出现在眼前,那是学生想象力闪现出来的智慧的火花。

三、创造了学生“学”的机会,让学生的方法多起来。

教师在教学中紧扣单元导读,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表达的方法,教会学生学习。这样的妙招不时闪现。如利用与熟悉的事物作对比的方法,来体会兵马俑坑的巨大、规模宏大;又如中心句兼过渡句的学习,在理解句意后,借助它进行课文段落的梳理,还潜移默化了写作方法;又如读写结合的方法,训练学生学会抓住文中描写兵马俑神态、动作、衣着等的词语了解、表现兵马俑的特点后,抓住“神态各异”这个中心词,让学生说说自己从修辞上发现了什么?从内容的表达上又发现了什么?并让学生想想“……”可能省掉了些什么神态?并让学生模仿“有的……好象……”说写一句或一段话。此时,丰富想象使学生文思如泉涌,一个个神态各异兵马俑在学生的眼前鲜活了起来。这些做法,真正加强了语文基本功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

毛老师在这堂课中,让我们体会到语文教学的活水究竟是什么?那就是教师要从教给学生知识转化为教会学生学习,这样才有清如许的语文之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0-3 19:2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