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展示课《秦兵马俑》听课感想心得笔记评课稿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08:32:32 | 只看该作者
听《秦兵马俑》有感
彭老师教学思路清晰,环节紧凑。在整个过程中,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老师设计的“人俑秀”环节,即是读课文的三到九自然段,想象这些兵马俑各自的姿态和神情。同桌相互做一做,仿一仿,并用文中的有关语句描述。此处可进行这样的提示:因为没有服装和武器装备,所以请重点抓住俑的神态和动作进行模仿,有的俑虽然是一种类型,却有几种姿态,可以两人或三人进行合作表演。学生们对这一环节很感兴趣,首先,他要选择模仿对象,他就必须认真地去读课文,然后,他想模仿的象,就必须认真揣摩各种俑的神态和动作,并进行理解,另外,小组合作在这里就显得很有效,彼此之间的合作就更为融洽。同样是教学,这样的环节设计让彼此都很感兴趣,彼此也都很轻松。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学中,彭老师出示图片:你能看懂它们的神态吗?能听懂它们的心声吗?用“有的……有的……”说一说。这样练说就能给学生留下最直接,最深刻的印象,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08:32:51 | 只看该作者
《秦兵马俑》听后感想

《秦兵马俑》这是一篇状物类的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这篇课文这学期我没有上,而是同年级老师到我班借班上课的。我听了我班学生在另外老师的上课之后发现了很多自己平时上课时的不足之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我班学生的朗读没有感情的投入,朗读不到位。老师在教学课文第二小结以后,要求学生能有感情地读出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可是一连叫了几位学生,朗读都很普通,都是干巴巴的。说真的,当时我在旁边听课都很惭愧,但是我知道,这不能怪学生,原因在于我身上。造成这种现象,很大的一方面原因是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侧重了语文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情感的熏陶。特别是在教学一些优美的文章时(这些往往要求背诵),我一心只想让学生快背下来,只要能很流利地背诵,会默写就行,至于,有没有什么感情都无所谓。久而久之,使得学生只能干巴地利用语言了,朗读也就平淡乏味了。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另一方面就是要在阅读进行中引导学生如何用读来感知理解文本,又如何把自己的理解与感知,内化,再用读来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知,达到品读,诵读,展示出丰富而形象的内在精神世界,这样的读才有味,才有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08:33:30 | 只看该作者
《秦兵马俑》评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晚上好!

我评课的内容是傅老师执教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秦兵马俑》一课。这是一堂精彩、生动、愉快的课!听此一课让我受益匪浅,感慨颇多,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点:

1、在教学思想上傅老师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人文观等新课程理念。

2、教师能围绕教学目标,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以此展开,化整为零,化难为易,易于让学生接受。

3、教情与学情状态:

教师语言亲切、自然,身着得体、大方、高雅,很有个人魅力。这些有利于教师的知识传授,特别是教师的语言,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渴望知识的禾苗。一个微笑,一个善意的眼神都能让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老师的关爱、老师的温暖。是真正的把学生看成一个人,一个真正的人。

生互评富有激励性,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答案不要求同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在本节课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始终处于一种高昂兴奋的状态。

4、教学手段与方法:

教师教学思路清晰,环节紧凑。在整个过程中,读—议是一个明显亮点。

(1)一读,学生整体感知。纵观全局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文章脉络。(是一种有目的读)读后学生谈印象,教师指导学生抓住一些重点词概括,这样秦兵马俑就会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清晰的印象。

(2)二读,教师导读第1 自然段,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此时教师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举世无双”、“珍贵”等,并让学生把“举世无双”换个词,从而拓展积累了学生的词汇,也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

由个别读到齐读,用不同方式让学生感悟文本,学生很快掌握课文内容。

(3)由读到演,小组讨论兵马俑的样子,并模仿。

学生若适时点评效果会更好。同时教师要求学生看时想到哪些词语?这一点很值得我学习。(如学生回答:“神态各异、惟妙惟肖”等)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此时的小组讨论后的合作表演,把课堂推向高潮,生生互动,使学生取长补短,互相借鉴,使课堂有张有弛,轻松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这是一堂轻松愉快的课,如果有“以学论教”的评课标准,我认为这是一节以学生为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的真正的优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08:33:45 | 只看该作者
各位领导、老师:

上午好!

长期以来,我一直担任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工作,今天有幸听了潘老师主讲的这节课,对我来说,真的是受益匪浅。在此,要说评课谈不上,我只是谈一谈我个人的听课感受和学习体会,不当之处,还望各位专家、同仁予以批评指正。

一、摆亮点

首先,我认为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大亮点:

(一)运用了先进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思想上,潘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注意培养了学生的基本语文素质,注重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大语文观、人文观。

(二)确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

《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散文,文章条理清楚,潘老师抓住教材特点,紧扣中年段的教学,准确地定位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感受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和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由此展开教学,目标明确,化难为易,易于被学生所接受。

(三)突出了鲜明的教学主线

本节课的教学,潘老师突出了两条教学主线,一条是内容主线,即理解兵马俑规模宏大的特点和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另一条是实践活动的主线,即认读为主,围绕读—思—悟—读这一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思,思后说,说中悟,悟后再读,加深理解,整个课堂教学主线明确,流程清晰,思路明确。

(四)读中学写,揭示规律,学以致用

1、这一点首先表现在对课题的教学上。

传统的教学中,课题往往只是导入课文学习的一个引子。然而,今天潘老师的课给了我一个启示:课题也可以是“读写结合”的一个训练点。教学中,潘老师首先通过齐读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来解读课题,理解题意,最后引导学生审题;如果让你写《秦兵马俑》,你想向大家介绍什么,从而引导学生揣摩课文内容,也激发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

其次,提示了过渡段的作用。课文第三自然段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同时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教学中,潘老师适时地向学生揭示了过渡段的作用,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同时也为学生习作打下了基础。

最后,课文学完了,潘老师还布置了一个课后的小练笔,让学生试着用总分结构介绍“我们的教室”,并用上本节课所学的“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师进一步落实了“读写结合”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五)重视了语文双基的教学

首先是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无论是对生字的教学,还是对“南征北战”、“所向披靡”、“鸟瞰”等词语的理解,无论是对第2自然段总起句的学习,还是对过渡段作用的揭示,纵观她的教学过程,可以看出她充分重视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

其次,她还十分重视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本节课,她着力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朗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总之,从教学效果来看,这节课学生们学有所得,能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秦兵马俑的特点,感受其宏伟的气势,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还掌握了一定的说明方法。

但是,我想如果教师课堂上的激情再饱满一些,课堂气氛可以会更好,还有教师课堂评价,还可以再丰富一些,学生的积极性可能会更好。

总之,语文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我们共同努力,打造一片高效互动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天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08:34:00 | 只看该作者
《秦兵马俑》评课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08:34:06 | 只看该作者
上周观摩了王丽莎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秦兵马俑》一课。听后让我受益匪浅,感慨颇多。

    首先教师语言亲切、自然,身着得体、大方、高雅,很有个人魅力。这些有利于教师的知识传授,特别是教师的语言,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渴望知识的禾苗。一个微笑,一个善意的眼神都能让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老师的关爱、老师的温暖。是真正的把学生看成一个人,一个真正的人。

    其次是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尤其是对生字的教学。

    针对本班学生拼音掌握不扎实的现状,重点讲解生字、词语。

    再次注重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综合这节课的情况,本人认为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1、这节课读的形式不够多(自由读较多),教师评价学生朗读的语言太笼统。

    2、重点词语不是学生自读自悟后找出来的,基本上是老师标出来的,无形中剥夺了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的机会,不利于个性化阅读。

    3、课文“……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一句是过渡句,应在学生汇报时,随机渗透一下过渡句的作用,让学生认识一下,对学生的习作有利。

    4、理解规模宏大时可以问学生这是作者在什么角度看的,借机可以理解吧“鸟瞰”一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08:34:22 | 只看该作者
《秦兵马俑》评课稿

《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散文,文章条理很清楚。三位老师都能以学生为主体,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教学中,她们围绕教学目标,抓住“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两块内容,以复习朗读感受“规模宏大”导入,把侧重点放在探究“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之上,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感悟,思路清晰,环环相扣,课堂教学有效而精彩!听后受益匪浅,感慨颇多,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点:

1、听说读写,夯实语文学习基础

复习导入,适时引导学生诵读课文,让学生在自己的诵读中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品味语言文字丰富的表现力。

分组自主读议之后,让学生看图片猜猜是哪种类型的兵马俑并联系课文说说其理由,训练学生学会抓住文中描写兵马俑神态、动作、衣着等的词语了解、表现兵马俑的特点。

在对第九自然段的教学,抓住“神态各异”这个中心词,让学生说说自己从修辞上发现了什么?从内容的表达上又发现了什么?并让学生想想“……”可能省掉了些什么神态?并让学生模仿“有的……好象……”说写一句或一段话。此时,丰富想象使学生文思如泉涌,一个个神态各异兵马俑在学生的眼前鲜活了起来。

又如在拓展延伸环节,三位老师都各具特色,都创造了学生充分的听读说写机会,真正加强了语文基本功训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预设空间,发展联想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三位老师都十分注意创造意境,给学生提供放飞想象的空间,并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比如,当教学兵马俑神态,借助课件让学生观看了其他兵马俑后,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想象各种神态的兵马俑。



翟云华老师这堂课是一堂富有张力的有效的语文课。学生们情绪饱满、思维活跃,课堂上书声琅琅、精彩叠出。他们那声情并茂的朗读,闻之让人动情;那各抒己见的情景,看之叫人欣喜;那富有见地的感悟,听之令人信服。特别是翟老师那极富激励性的评价和及时迁移运用写法很值得学习。



路影老师在反思中这样写道“我认为自己设计的问题比较琐碎。往往一个问题翻来覆去地问,没有将大问题分散并逐步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去理解,甚至还出现了口误。”

这些问题只要在讲课中注意语速稍慢点,以后在设计教学时多揣摩,多锻炼,很快就会解决。

其实教学中还是有很多亮点的。比如:“兵马俑是不是就只有这四种神态?从哪看出来的?(“……”)模仿课文,训练句式(课件出示)。”课件引导学生练习说话,最后的写法指导,设计的都非常好。如果在组织教学时能再严谨些,这些亮点就更能凸显出来。加油,很欣赏你。

王云霞老师教学时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兵马俑,仔细读,用一两个词说说它留给你的印象,然后组织交流,完成所示表格。王老师先让学生找出特点,然后观看图片展开想象,再指导朗读,让学生通过反复读,并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之后引导学生练习描写自己想象的兵马俑的形象,这样的设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节课学生的学习状态特别好,最关键的是学生在这样的训练中会受益终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0-3 21:2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