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颐和园》教学反思课后随笔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08:09:44 | 只看该作者
《颐和园》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始终利用“朗读”这个方法,让学生在多读的基础 上去理解重要的句子,并借助多媒体,使学生获得感性材料,进一步体会颐和园的美。

《颐和园》这篇课文生动描绘了公园里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长廊石桥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先写长廊的景色,再写万寿山的景色,最后写昆明湖的景色。描写长廊时,抓住“长”的特点总体介绍,又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进行简单的内容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描写万寿山时,重点抓住佛香阁来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观。最为美丽的就是昆明湖的描写,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与结尾呼应,是一篇非常值得学生模仿写作的范文。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朗读入手,整体感知,体会文美

初读课文时,我就设置了“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几处景点?”这一问题。因为在预设时学生可能说不出顺序,所以我出示了最具表现本文是游记的四个句子,使学生一下子明白本文的写作顺序。我强调这几句话在课文中的作用,使学生明白写游记时,一定要说清楚参观顺序。我还设计了一个口头练习,让学生说说早晨自己是如何从学校大门外走到教室里来的,把自己的路线顺序说清楚。在请多个人进行这样的练习时,学生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把这条平时不太注意的路线说得头头是道,利用了较多的方位词,这样使学生更能明白课文中这些句子的重要性。

二、再读课文,研读词句

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又通过有感情地自读课文,并自由读自己认为课文中描写颐和园的优美词句,来体会颐和园的美丽。

根据学生所说,我出示了描写“长廊”的几句话,让学生说说这几句话主要写出了长廊的什么特点?让学生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来说,接着就反复朗读,希望学生能记住这样的描写方法。在教授“万寿山”、“昆明湖”时,也是让学生品读有关的语句,并开展合理的想象,进行了一定的说话训练,如这么多的狮子会有哪些姿态呢?学生都能较为合理的展开想象。就这样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美情趣。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三、有效运用多媒体,理解课文

借助多媒体,多场景多角度地向学生展示颐和园的迷人风光,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和作者一起去欣赏美丽的风光。随着画面的出现,音乐的响起,播音员的配文讲解,学生的兴趣油然而生。这样采用了听录音、看影碟、灯片等教学手段与朗读教学巧妙结合,融为一体,再现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把学生带入了一幅山水画卷的优美情境之中。

通过教学这样的文章,我觉得学生是非常喜欢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色的,当他们的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超常发挥,读的是有声有色,说的也是非常活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08:11:40 | 只看该作者
颐和园》(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颐和园是一座依山抱水、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典范。课文按旅游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以游览的路线为线索,把各个景点的不同特点写得具体生动,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长廊石桥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接着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容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观。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赞美之情。

主要意图:

一是让学生了解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是了解并学习空间变换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反思

2010-11-11我执教了《颐和园》第二课时,反思如下:

一、培养自主协作,发展学生能力。

在教学二、三、四这几个并列的段落时,我采用了首先以老师重点讲解第二自然段,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再回忆学法,相机出示学习要求,放手让学生按照要求小组自主学习。充分体现了由扶到放的过程,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中交流,更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有效运用多媒体理解课文

   上课之前,我利用网络,搜集了一些精美的图画,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空间。并借助图片理解文中的比喻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很容易把学生带到优美的情境中来,情感很容易被调动起来,读起来也有声有色。还如:在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石桥上可能会有哪些不同姿态的小狮子,借助图片,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也敢于想象,课堂上说得较为积极,丰富。使教学变得更加立体、生动。

三、有效地渗透写作方法

    教学时,我抓住本课写作的特点,针对中年级的学习要求,不断渗透写作方法,教会学生写作。如:本课运用了游览的顺序向我们介绍了颐和园的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抓住作者站在万寿山上的不同方位描写出不同景色,带给人不同的视觉享受。引导学生在写作时也可以仿照。对他们以后的写作有很大的启发。

最后在学文结束,我布置学生学习它的写法,尝试着写游学校、游公园等,结合本单元的作文──写游记,不断地渗透写作思路,提高写作能力。

四、不足与改进

1、读的还是少,只为了分析课文段落中长廊的美、长;站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了佛香阁、排云殿的壮观和美;登上万寿山顶看到昆明湖的静、美;十七孔桥小狮子可爱和多。我只抓住了重点语句读,忽视了段落间的读,只是在分析好每段后对文本进行了重组,利用师生合作读来再次进入文本,虽然做到了整体感知到局部重点朗读再到师引读再次整体读,但总的来说还很不到位,离语文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还有一段距离。今后逐步改正。

2、课堂教学节奏较缓慢,尤其是对第五自然段的处理显得蜻蜓点水,教学不够扎实。在让学生想象狮子的不同形态时,可以再找一些狮子的图形来补充,学生的思路还可以再拓展些。今后应在教学中逐步改进。

3、板书有漏洞,不严谨。说万寿山“闪闪发光”、“金碧辉煌”是说不同的。今后我还要在板书上下功夫,使板书简练、清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08:12:03 | 只看该作者
《颐和园》教后反思

   《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描绘了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美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作品。课文移步换景。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接着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容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景色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壮观的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和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赞美之情。选取本课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二是了解并学习空间变换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

   为了让学生感悟课文中介绍的颐和园的景点的形象美,让学生在接近仿真情境中学习,在做课前准备时,我搜集了许多颐和园图片,从而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感受颐和园的美。

   教师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课文语言优美,应引导学生多读,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文章段落中长廊的美、长;站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了佛香阁、排云殿的壮观和美;登上万寿山顶看到昆明湖的静、美。我指导学生抓住了重点语句读,做到了整体感知到局部的重点朗读。

   根据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学组织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获取基本的语文素养,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我不失时机地,点播这美丽画卷的创造者,使学生感受到劳动人们的伟大,受到情感教育。

   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鼓励学生对不同意见展开争论,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从而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在教学中,注重渗透对学生的语言训练,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准备,在学生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时,适时引导学生。

   因为全文比较长,知识点比较多,为了使一堂课充实饱满而又不显得面面到面面松,所以许多的亮点都舍去了。本课的写作很有特点,在学生知道本课是按照地点的转移,长廊——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顶——昆明湖。学习它的写法,如果能进行一次小练笔会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写游记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但遗憾的是这次小练笔没有时间进行。
    从这一课的教学中,发现的不足很多,但正是有了这些问题,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总之,这是本人关于阅读教学的一点粗浅的认识和实践,虽然说教学是不完美的艺术,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不断的充实自己。使自己的教学少一些缺失,少一些遗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8 17:2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