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楼主 |
发表于 2012-7-14 08:11:40
|
只看该作者
颐和园》(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颐和园是一座依山抱水、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典范。课文按旅游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以游览的路线为线索,把各个景点的不同特点写得具体生动,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长廊石桥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接着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容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观。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赞美之情。
主要意图:
一是让学生了解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是了解并学习空间变换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反思
2010-11-11我执教了《颐和园》第二课时,反思如下:
一、培养自主协作,发展学生能力。
在教学二、三、四这几个并列的段落时,我采用了首先以老师重点讲解第二自然段,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再回忆学法,相机出示学习要求,放手让学生按照要求小组自主学习。充分体现了由扶到放的过程,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中交流,更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有效运用多媒体理解课文
上课之前,我利用网络,搜集了一些精美的图画,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空间。并借助图片理解文中的比喻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很容易把学生带到优美的情境中来,情感很容易被调动起来,读起来也有声有色。还如:在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石桥上可能会有哪些不同姿态的小狮子,借助图片,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也敢于想象,课堂上说得较为积极,丰富。使教学变得更加立体、生动。
三、有效地渗透写作方法
教学时,我抓住本课写作的特点,针对中年级的学习要求,不断渗透写作方法,教会学生写作。如:本课运用了游览的顺序向我们介绍了颐和园的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抓住作者站在万寿山上的不同方位描写出不同景色,带给人不同的视觉享受。引导学生在写作时也可以仿照。对他们以后的写作有很大的启发。
最后在学文结束,我布置学生学习它的写法,尝试着写游学校、游公园等,结合本单元的作文──写游记,不断地渗透写作思路,提高写作能力。
四、不足与改进
1、读的还是少,只为了分析课文段落中长廊的美、长;站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了佛香阁、排云殿的壮观和美;登上万寿山顶看到昆明湖的静、美;十七孔桥小狮子可爱和多。我只抓住了重点语句读,忽视了段落间的读,只是在分析好每段后对文本进行了重组,利用师生合作读来再次进入文本,虽然做到了整体感知到局部重点朗读再到师引读再次整体读,但总的来说还很不到位,离语文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还有一段距离。今后逐步改正。
2、课堂教学节奏较缓慢,尤其是对第五自然段的处理显得蜻蜓点水,教学不够扎实。在让学生想象狮子的不同形态时,可以再找一些狮子的图形来补充,学生的思路还可以再拓展些。今后应在教学中逐步改进。
3、板书有漏洞,不严谨。说万寿山“闪闪发光”、“金碧辉煌”是说不同的。今后我还要在板书上下功夫,使板书简练、清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