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颐和园》听课心得体会评课稿笔记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08:03:31 | 只看该作者
  《颐和园》听课反思



听了莫老师的这堂课,我的感受颇深。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跟大家一起来分享:

一是整堂课教师能够做到落实教学目标,老师在教学时,注重学生的情感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教学目标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得到落实和掌握。

二是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由于本课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具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这个环节上,老师用上了多媒体来进行教学,把一张张美丽的画片,一句句精彩的语句用课件展示出来,使在座的学生耳目一新,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提高了学习兴趣,搞活了整个课堂,气氛也变得活跃起来。

三是师生互动,配合默契,整个课堂显得轻松愉悦。

四是教师的评价语言颇有激励性。如:“谁的眼睛最亮呢?”这样的话语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并回答问题。

五是在教学中,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品词析句,面面俱到,抓重点词,读重点句,通过反复朗读,加强感悟,使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加深对文本的解读和理解,促使学生学有所获,获有所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08:04:16 | 只看该作者
听课发言稿
本次三三式校本教研活动已接近尾声,该活动以构建多维互动有效课堂为目标,采用由六位优秀教师精心说课、备课、讲课,其他教师听课、评课的方式进行,基本上实现了多维互动有效课堂这一目标。人教版九年之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8课《颐和园》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按旅游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以游览的路线为线索,把各个景点的不同特点写得具体生动,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六位教师在说课过程中,都对该课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了细致分析,对课堂实施的预设方案、教法学法等也进行了精心的准备。课堂教学方面亮点较多,让人听之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听完六位老师的精彩讲课,我感慨良多,针对构建多维互动的有效课堂这一目标,我进行了如下思考:首先,构建多维互动的有效课堂,必须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无论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还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都要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全面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态度情感等多方面情况,以此为基础,做好教学过程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的设计和实施。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顺利完成教学目标。韩老师的课堂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以游客的身份按自己喜欢的景点分小组进行学习,真正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有效的实现了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形成了轻松、自如、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第二,多维互动的有效课堂——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开放自由的群言堂,学生有了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空间。但是,太随心所欲的课堂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如何在课堂上收放自如,开阖有度,既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又能较好的完成教师课前预设的教学任务,这是一个值得琢磨的问题。六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采用了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的方法。小组学习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总体来说,小组学习基本上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但是,也有因时间把握不好,出现小组讨论不充分的情况。第三,在处理教材方面,六位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举两个例子来说,韩老师将教材的几处景点独立出来,让学生以游客的身份进行游览并各自说出自己的感受。
这样就使抽象、模式化的教材走下神坛,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拉近了教材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愿意学,并乐于其中。张老师则将教材以简笔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形象直观,使学生一目了然,从而降低了教材学习的难度。其他老师在处理教材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正是基于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巧妙处理,他们所以才上出如此精彩的课来,真正实现了多维互动有效课堂这一目的。但也有个别教师出现偏离教学重点的现象出现。第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只有采取灵活多样、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手段,把所要讲授的知识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的大脑从不同方面接受多样性的刺激,并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才能使学生时刻保持清醒,不至疲劳、犯困,才能吸引住学生,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位老师思路灵活,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效果良好。第五,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也是最基本最经常的训练方式。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之上的。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丰富。丁老师通过范读、学生自由读、配乐读等不同方式使学生全方位地接触了文本语言,特别是在教学昆明湖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有感情的配乐朗读、并适时展示多媒体画面,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昆明湖的美丽,可以说,在指导朗读方面,丁老师做得十分出色。第六,多维互动的有效课堂教学过程中中,评价特别是激励性评的作用很重要。对学生的表现,教师的评价不要仅限于你的做得很好、你回答得很正确诸如此类的话语。因为这样,学生只是暂时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时间长了,则会出现审听疲劳,进而对你的称赞也就不以为然了,也就没有了乐于表现自己的热情。
所以,教师应该善于在学生的发言中发现新的评价因素,以产生与学生思维的碰撞,促使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比如,在四年级三班的课堂教学中有这样一个小环节:在教学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这句话时,有一位学生说:这是静时的昆明湖,昆明湖上有没有风呢?这时教师及时表扬这位学生善于思考,再引导学生想一想有风的时候昆明湖是什么样的,进而展开交流,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还使学生通过比较更深刻的记住了昆明湖静时的样子。另外,张老师在课堂教学之小组学习这一过程中采用小组互评激励学生学习的方法也值得借鉴。第七,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教师们采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为绝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去过颐和园,教师借助多媒体,将形象直观的图片、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更有利于学生亲近教材,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形象、生动,而不是只停留在漫无边际的想象中。教师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颐和园的迷人风光,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和作者一起去欣赏美丽的风光。随着画面的出现,音乐的响起,或教师讲解,或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或师生共同欣赏图片,学生的兴趣油然而生,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丁伟栋老师课,图片播放与教师的激情讲解相结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总体来说,六位老师的课都上得很成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借鉴他们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以期取得更大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08:04:35 | 只看该作者
确定目标,掌控全局---《颐和园》听课后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08:04:48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听了吴老师的公开课《颐和园》后,感受很多。因为同在四年级,也正好今天上完这一课,所以即刻把教这课以及听课后的感受写下来。

   这篇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生动,采用了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是四年级写作的一篇好范文。所以我把这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感受颐和园的美以及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目标确定后,我定下了上课的思路:自学解决生字----初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的美丽----品读课文,赏析词句-----统观全文,学习写作方法。我把重点放在了后两个环节上。

    品读课文时,为了收到更好的效果,利用教学视频,让学生景文结合,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我以长廊一段为切入口作学习方法重点指导:“先找景物,再说景物特点,最后品词品句体会情感”。在学生掌握方法后,以小组合作形式学习“万寿山”“昆明湖”段落。这样体现了教学中的“扶”和“放”。因此课堂进行得有条不紊。

    在学完课文后,我进行学习“按游览顺序抓景物特点”的方法指导。先让学生快速通读全文,看看有没有新发现。学生并没有说到点子上,于是我从中做了小提示。学生立刻有了收获。我把“进了。。。。绕过。。。。走完。。。。。来到。。。。。登上。。。。。站在。。。。。从。。下来。。。。。”写在了黑板上,让学生说说这些词句在段落中有什么作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接着,顺势做了“游校园”的写作指导,让学生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抓景物特点写作,并布置回家做小练笔。

   听完吴老师的课,再结合自己上课的感受,我认为教学目标的确立很重要,它领导全文的教学,使老师能够掌控全局,做到课堂稳中有序,活而不乱。老师需要有俯瞰全局的大气,这全局也就是全课的教学目标,单元的教学目标,甚至是整年段的教学目标。只有做到心中有目标,才能井然有序地进行教学。吴老师在教这课时,因为目标不明确,所以教起来心中没底,哪怕课前花很多功夫去制作课件,效果都不会很佳。课堂教学不仅要有大气,同时也要有引导学生从细微处感悟语言文字的小节。这局部语言文字的感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感,积累了语言。吴老师教这课时因缺少引导学生对细节部分的感悟,所以感觉整节课空荡,学生收获不多。如教学长廊这一段,老师仅仅只是让学生读一读,看一看录像就匆匆过去,没有真正引导学生抓住长廊的特点来感受长廊的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08:05:03 | 只看该作者
《颐和园》听课反思  







本周有幸观摩了袁灿英老师执教的《颐和园》,听后感受颇深。《颐和园》是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写景文章,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让我钦佩的是:袁老师有很强的全局观念,她发现第一单元和第五单元的结构很相似,都是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按一定的观察顺序写一处景物,于是她就将第一单元和第五单元整合起来。在第一单元的教学中教授学生阅读游记的方法,再将这种阅读方法整合到第五单元的课文中加以巩固和运用,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节课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去探究和学习。

    一 紧扣单元目标和教学重点进行教学。袁老师对教材进行了较好的解读,抓住了课文特点进行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四年级字词教学仍然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学生打好字词基础对他们阅读水平的提高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字词的处理上,在读音、字义、词意几个方面,袁老师既有主次,又有先后,有的直接理解,有的放在课文里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例如:课文第4段“慢慢地滑过”中的“滑”字用的很好。袁老师将“滑”和“划”两个字进行对比,让学生说说能否互换。一名学生联系上下文说道“昆明湖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用第一个“滑”,滑过之后不留一点痕迹,用第二个“划”,就会将“镜子”、“碧玉”划破。听了学生的回答我在心里暗暗叫好,心想袁老师这一环节的设计真是高明,既解决了难理解的词句,也在潜移默化中教授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

   二 充分体现了读想结合,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本节课袁老师设计了两处读想结合点,既注重了学生的语言训练,也注重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第一处是第二自然段“……几千幅画没有那两幅是相同的。”袁老师引导学生想象:“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画,老师为它取名为‘春暖花开’,你们看到了什么呢?”老师的引导为学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毫无疑问学生的回答妙语连珠。第二处读想结合设在课文的第5自然段。“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老师引导“我仿佛看到一只小狮子依偎在妈妈的怀里,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小狮子呢?”学生想象的天窗再次被打开,通过学生的叙述,那些不同姿态的小狮子仿佛就摆在眼前。袁老师接着追问“看到那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你有什么感叹?”学生的思维又一次得到训练。

   三 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时,袁老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划出写游览顺序的句子。学生汇报后,老师小结方法:写游览顺序的句子在每段的开头找。这样的小结能使学生不同程度的习得语文学习之法,对学生的持续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早在第一单元袁老师就教授了写景文章的阅读方法:1.读(想画面);2. 思(抓特点);3.划(悟写法)。本课在深入分析课文内容之前,老师又巩固了这种阅读方法,为学生接下来的自读自悟做好了铺垫。

   四 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课上,袁老师比较注重培养学生圈划重点词句写批注的习惯,做笔记的习惯和倾听习惯的培养。这些恰恰是我需要学习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4-5-19 20:17:47 | 只看该作者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4-5-19 20:20:1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8 14:2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