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2-7-13 09:27:39
|
只看该作者
《猫》教学反思
一、 课堂导入
我采用谈话式导入,意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景再现:
师:同学们哪些人有过养小动物的经历?
生纷纷举手
师:看来大家都很喜欢小动物,那我来采访几位同学,你们来说说自己养小动物的经历和目的好吗?
生说完后我逐一进行点评,并对他们的情感体验加以总结:和小动物呆在一起很快乐,失去自己心爱的小动物很伤心。
师:养小动物能给我们单调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然而一旦它突然离开了我们,我们的内心就会感觉很难受。那么,郑振铎先生又有怎样的养猫经历呢?
课后反思:
这一环节同学们的发言很积极,体现了他们对小动物的关爱,这也为他们理解文中“我”的情感做好了铺垫。这一环节的时间安排和点评也比较合理。
二、 整体感知
我设计了两个思考题:
1、找出文章的统领句,并简要谈谈自己的体会;
2、文章写了三只猫,试选一角度,谈谈其中的不同点。(参考:猫的性情;猫的命运;家人对猫的态度;猫的称呼;猫亡失后家人的心情等)
情景再现:
师:请大家迅速浏览一下课文,给每一段标上序号,并画出文中需要积累的生字词,然后找出文中的统领句。
生很快即作答。
师:我们初步了解了文章内容,知道了文章前后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现在请大家再次仔细阅读课文,参考老师提供的角度,任选一个,来说说作者在写三只猫时的不同点。
生1:我找的是猫的性情的不同:第一只猫活泼、快乐;第二只猫更活泼;第三只猫忧郁、懒惰。
师:能不能结合具体语句来进行说明,找找看。
生找出相关语句,师进行适当点拨,此处穿插细节描写的作用。
生2:我找的是猫的称呼:第一只猫是“可爱的小侣”;第二只猫是“亲爱的同伴”;第三只猫是“若有若无的动物”。
师:你找得非常好,那么从这些称呼的不同你能感受到什么呢?
生:能看到家人对前两只猫很喜欢,对第三只猫很冷漠。
生3:我找的是猫亡失后家人的心情:第一只猫死后,家人的心情是“难过”、“酸辛”;第二只猫丢失后家人的心情是“不高兴”、“怅然”、“愤恨”;第三只猫死后我的心情是“更难过”。
师:很明显,第三只猫不招人喜欢,它在这个家里是一个若有若无的动物,而且前两只猫都是要来的,而第三只猫是从门外拾来的。那么它的死不应该在我的心头掀起轩然大波的呀,究竟怎么一回事呢?
生:因为“我”冤枉了第三只猫,还打了它。
师:是呀,第三只猫无缘无故的蒙冤,而“我”给猫定罪名的依据是什么?大家找找看。
生:是鸟常常跳在桌子上,对着鸟笼凝望着。
师:没错,这就是“我”乃至家人以为第三只猫是吃鸟凶手的依据。这个依据如此可笑。然而我的妄下断语甚至暴力刑责给我留下了永远难忘的悔恨。
课后反思:
第一道思考题如无根之树,没有和下面的环节有效链接,显得突兀,可以略去。
第二道思考题设计不尽合理,应把“猫亡失后家人的心情”改为“猫亡失后我的心情”,这样便一目了然,我对三只猫的死亡的更难过就比较容易找到探究的切入点了。
三、 深层探究
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入的进入文本内容,我设计了以下思考题:
1、文章只是在写猫吗?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主题?
2、哪些因素导致了第二只猫的丢失?你对此有没有话要说?
3、哪些因素导致了第三只猫的最终死亡?你对此有什么思考?
情景再现:
师:这篇文章作者只是在写猫吗?作者到底想要表达什么主题?
学生显得困惑,这时我口头补充了以下材料:
师:这篇文章选自郑振铎先生的小说集《家庭的故事》的首篇,这是这本集子里唯一一篇写小动物的小说。五四时期,西方国家的科学、民主、自由、平等、人道主义、个性解放等思想传入我国,作为当时进步青年的代表,郑振铎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大声倡导人们同情弱小、无辜,关注弱势群体,并对专制、霸道等行径进行谴责。那么这篇小说只是在写猫吗?大家想想看。
生:他在呼吁我们关心那些弱势群体,不要歧视他们,要给他们关怀。
师:现在我们来看,是哪些因素导致了第二只猫的丢失和第三只猫的最终死亡?你对此有什么思考呢?
生:第二只猫丢失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它太贪玩,太好动;二是家人对它疏于看管;三是邻居的冷漠。
生:第三只猫是被家人误会乃至折磨致死的。
师:你能从中得到哪些感悟呢?
此处补充一则链接材料:
l 有一对年轻的夫妇,妻子因为难产死去了,不过孩子倒是活了下来。丈夫一个人既工作又照顾孩子,实在忙不过来,可是找不到合适的保姆照看孩子,于是他训练了一只狗,那只狗既听话又聪明,可以帮他照看孩子。 有一天,丈夫要外出,像往日一样让狗照看孩子。他去了离家很远的地方,所以当晚没有赶回家。第二天一大早他急忙往家里赶,狗听到主人的声音摇着尾巴出来迎接,可是他却发现狗满口是血,打开房门一看,屋里也到处是血,孩子居然不在床上……他全身的血一下子都涌到头上,心想一定是狗的兽性大发,把孩子吃掉了,盛怒之下,拿起刀来把狗杀死了。 就在他悲愤交加的时候,突然听到孩子的声音,只见孩子从床下爬了出来,丈夫感到很奇怪。他再仔细看了看狗的尸体,这才发现狗后腿上有一大块肉没有了,而屋门的后面还有一只狼的尸体。原来,是狗救了小主人,却被主人误杀了。
这则材料里的狗如此忠诚勇敢,却被主人误杀。他的主人在事后的感受我想和本文中的“我”不会两样吧。由此看来,我们在没有全面掌握事情的真像前,切不可妄下断语,不然我们将因自己一时的草率而抱憾终生。
课后反思:
第一个思考题设计显得生硬,可以穿插在第二和第三个思考题中由老师总结来明确。这则链接材料选择的合理性上还有待商榷。
四、 写法学用
这一环安排了两个任务:
1、找出文中描写最打动你的语段,朗读并简要赏析。
2、试选择一种自己最熟悉的小动物,从外貌、动作、性情等方面进行描写。适当采用相关修辞手法。(字数不限)
因时间关系,本环节略去了。如果在课上安排时间进行,便使知识与技能有了更全面的落实。实为一大遗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