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课堂学习·研讨 1、导入。 2、预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3、研读赏析·自主、合作、探究 1,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默读课文,完成下表。 | 第一只猫 | 第二只猫 | 第三只猫 | 来 历 | | 舅舅家抱来的 | | 外 形 |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 | |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毛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 | 性 情 | | 较第一只更活泼,更有趣,会捉鼠 | | 地 位 | | 宠 物 | | 结 局 | 死 亡 | 丢 失 | |
②比较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的区别。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③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联系课文中的描写,讨论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4)课后第三题。 4、能力提升: ①课文中对三只小猫的描写角度有什么不同?(正面、侧面、对比等) ②课文的叙事和抒情是怎样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的?(联系鲁迅的《风筝》一课) 三、拓展延伸.巩固 课外阅读 一窠八哥的迷 牛汉 小时候,我不会养鸟,却有探险和猎取神秘事物的野性。有一年的麦收的季节,听说城墙上出现了一窠八哥,于是我在城墙下绕来绕去寻找。果然,听到了一丝儿稚嫩而清脆的声音,似出壳不久的雏鸡的叫声。顺着细微的声音找去,终于望见了在高高城墙上的一孔洞穴里,四五张鲜红的小嘴张着,像一束喇叭花悬挂在崖畔上,好看极了。我当下就想把它们掏下来。但壁立的城墙太高太陡,无法攀登。八哥的窠在城墙的上方,用梯子够不着,从城上用绳子缒下来一定可以掏着,但我不敢。我只能立在城墙跟前,仰起头望着那一窠神秘的八哥。 我记得父亲曾对我说过,县城墙最早是隋朝时筑的土城,明朝时包的青砖。墙面上已经有一些砖朽烂成窟窿。我异想天开,想攀登上去掏这窠八哥。 全村的孩子中,我最会爬树,我相信自己会手扣着脚蹬着那些孔洞往上攀登,总有一天能把这窠八哥掏到手。 我天天练攀登,苦练了一二十天,一天比一天攀登得高。小八哥的爹妈从天空嗖的一声回到窠里喂食,翅膀又黑又亮,在我眼前一闪而过,随后从窠里伸出头,朝下望着我,吱吱地叫,我知道它们在咒骂我。有几次,头发上落了雨点似的鸟粪,还有脏土。我心里明白,这是大八哥在对我进行反抗。 小八哥抖动着茸茸的羽毛,我闻到了奇异的鸟的气味,再往上攀登三五尺,就能够着八哥了。 一天清早,我来到城墙下,感到有点异样——没有听到小八哥的声息。前几天,我已听出小八哥的声音变得洪亮了起来,不再是嗷嗷待哺,而是牙牙学语,已经很像是在歌唱。八哥的歌,一定不同于鸽子那种柔媚而混浊的声音,更不是麻雀粗糙的吵叫,也不同于村里八音会上的任何一种乐器声。 整个城墙显得铁青铁青,千疮百孔,像死了一样。我顿然明白,八哥一家已经飞走了,已经移居到不可知的远方。 叫卖黄酒的小栽根告诉我,天亮前后,他看见有一朵黑亮的云彩,向滹沱那个方向飞走,那一定就是八哥一家。我伤心的趴在城墙上哭了半天,我知道小八哥还没长到该出飞的时候,它们如何在大鸟翅羽的扶托下逃到了远方,真是个猜不透的谜。我为它们担忧。 我曾在村子上空看见成千上万只蜜蜂嗡嗡叫着,扶托着它们不会飞的蜂王,像金黄色的云朵从天空飞过,后来落在我家院子的老槐树下,父亲用涂了蜜的大笊篱把抱成团的蜂小心的收了下来,于是我家有了一窠蜜蜂,养在西房屋顶上。 我想连那么小的蜜蜂都能扶托着蜂王飞,那窠小八哥一定能够让自己的父母扶托着飞走。但是我不大相信它们能飞的很远。我在村里村外到处寻找,没有发现八哥的踪影。它们究竟飞到了什么地方?难道真的飞过了滹沱河,飞到了二十里以外的北山上?是的,一定飞到了那个郁郁葱葱的鸟的世界。 我这一辈子不会忘记这窠小八哥。而且直到现在也不明白:它们在大难临头的时候,如何能神奇的飞到了远方? 前几天,有个诗人听我讲述这个故事,深思了一会,对我说:“是小鸟自己飞走的。在灾难面前,翅膀一下子就会长大长硬。” 我有点相信这个解释了。 真的,是小八哥自己飞走的。我怎么会想不到这一点? [注]1窠 (kē):鸟兽昆虫的窝。 2笊篱(zhāo lí)一种工具。 1、一窠八哥的谜主要指什么?对此可能的谜底有哪两个?
2、本文中作者对八哥的感情有什么变化/结合你的成长经验或阅读积累,谈谈你从本文中获得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