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479|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年级语文公开课《白鹅》听课有感心得笔记评课记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12 19:03: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优质课《白鹅》评课稿



《白 鹅》这篇课文中,作者重点表现的则是白鹅性格的特点──高傲。刚把这只鹅抱回家时,从“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的姿态中,留下了最初的“高傲”的印象。 继而以“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一过渡段统领全文,细致刻画了鹅“严肃郑重”的声调,“大模大样”的步态和“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的吃相。   

今天章老师为我们大家演绎了一堂充满生命灵动的课,课堂上章老师和学生上一起按三个环节学习即:阅读环节——解读环节——拓展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一、 体现了阅读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到整体”的一般规律。阅读文章,首先要着眼于整体,立足于全局,老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先感知课文,让学生形成整体意识,因为如果一开始老师就是架空分析,无疑是空中楼阁,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在扫除字词的障碍后,老师又引导学生从课文的中心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过渡段 (第二自然段)入手,提纲契领地板书出关键词,然后紧抓“高傲”、“叫声、步态”组织三四自然段的“部分”教学。

    二、 善于创设各种生活情境,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引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语文教学离不开情境,它可以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内心体验和情绪,从而加强对教材的理解和体验。本课中,对白鹅的高傲,如果仅靠老师的讲解也是可以讲清楚的,但是这种讲解是一种注入式的灌输,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王老师始终把握语言文字的形象性,创设了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它来到了陌生的地方,看到老母鸡在咕咕地叫,它有什么表现”“狗对这只抱来的鹅很是妒嫉,白鹅看了会有什么表现”“ 读了这几句话,你的脑中出现什么景象?仿佛看到了什么?”、、、让学生在入情入景的想象说话中,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在形象直观的插图中,在师生共同的表演 中,深刻地感受了白鹅的高傲,课堂充满了活力。

   三、字词教学非常扎实。四年级的阅读课,识字教学尤其重要,“白鹅”这么一篇中国古典文人的作品,其中有大量生动传神的四字词,老师就用不同方法有层次性地出现生字及词语,有侧重点地进行教学,读词方法多样富有变化。学生读词水平很高,有声有色,富有情感,读出词语的韵味,这当然与老师平时注重“感情朗 读”的训练分不开。例如教这些词语:学生对“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 叫”理解的还不够透彻。老师灵机一动,让学生比较一下这三个词的不同点呢?一开始学生沉默一会,然后面露难色地直直地盯着老师,分明在说“老师,这怎么比呀?你这不是为难我们吗?”等了会一点动静都没有,老师憋不住了,便提示说:“你们可以从声音的大小、距离的远近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变化?”聪明的孩子 一思索就出来了:呵斥距离最近,声音相对来说要稍微轻些;叫嚣样子更凶,声音更大;大叫由于距离远,声音就更响了。“这些词照道理都用在认为不好的地方,这儿是不是作者对鹅的这种做法不满呢?”                四、重视朗读训练的指导,让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领略作者的语言风格。现代的孩子,生活经验非常有限,对鹅的叫声、动作、生活习性很难有了解。但本文对白鹅的特点描写得惟妙惟肖,学生们掌握好朗读的情感基调是趣味性,读出鹅的高傲,读出“它的高傲不令人生厌,而是引人发笑”,学生读得妙趣横生、饶有兴 趣。老师的即时评价语也很精彩。如:他读得很勇敢,但他一个人力量单薄,让我们帮帮他吧”“因为你领读得太好,所以你的机会比别人多”“别急着坐下去呀,你行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12 19:04:23 | 只看该作者
《白鹅》评课稿

新课程强调创设一个生动的、开放的语文课堂,在这个过程中要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实现问题流向的转变,确立学生的独立地位,以求打破全封闭、全垄断、全预制的指令型课程模式。要实现这一目标是何其困难!在《白鹅》一课中,林老师做了一些好的尝试,她力求以亲切的教态、柔和的语言来改变教师的角色,而成为一个课堂促学者。她也很重视促进学生积极地学习,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讨论。

《白鹅》这篇课文,丰子恺先生重点表现的是白鹅性格特点——高傲。张老师对教学目标把握得很准确、很到位,教学流程清晰,环环相扣。整堂课的教学力求渗透学习方法,强调学生基本学力的形成。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难点是通过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并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加以渗透。现在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听课感受。

1、单元导语直奔重点

本课例林老师意识到单元导语的重要性,并且通过扎实有效的“单元导读”学习,让学生明确单元重点以及本课学习的重点:动物形象、表达特点,而且颇具心思地让学生对照本单元的课文目录,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重点了然于心。

2、学段特点鲜明突出

本课例的学段特点非常鲜明。课标在设计上,对学段特点、学段目标、学段本身的规律性上、描述上是相当讲究的。林老师的课,留给我们印象比较深的一个是词语教学,一个是语段教学。这两个方面恰恰是中段阅读教学中两个最基本的落实点。在词语教学中,林老师采用了两种基本策略。第一种是对词进行分类教学,一类类地读,一类类地记。第二个策略是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如“角”的两种读音的区别,“历”和“厉”两个形近字的区别,都做到了扎实有效。

至于语段教学,每个自然段都有一个着力点:第三段着力在叫声,第四段着力在步态。张老师这堂课带着学生围绕这两个关键词,品读文字,勾画批注,并展开想象,充分感受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林老师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鹅的叫声和步态两个方面。她采取的教学方法形式多样,她总是能自然地学生一起通过对词语或句子的捕捉感受白鹅的高傲。先是叫声,她引导学生找到最能体现白鹅高傲的词语。然后通过朗读表现出对词语的理解。简单的四个词语通过学生的理解朗读,我们听着“厉声呵斥”、“厉声叫嚣”,眼前竟然呈现出一只高傲的鹅来,这不能不说是语言的艺术。我相信,作者是想透过这些词语给我们展示一只高傲的鹅,而林老师和学生则成了活版本。

3、思考的地方

本课例中,林老师通过创设情境,模仿白鹅的动作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白鹅的高傲。预设是非常好的,但是当学生在做“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动作的时候,显然很多学生的动作是不到位,甚至是错误的,但是林老师没有注意到学生信息的反馈,只是让学生模仿了就草草收场,这样的一个创设情境似乎成了一个摆设,其目的何在呢?通过后来的小组讨论,我明白了其实创设情境对老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只有教者自己对文本了然于心,才能带领学生进入创设的情境,进而有所感受,有所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7-12 19:04:40 | 只看该作者
《白鹅》评课稿

一路轻歌

王老师上课给我一个感觉就是:步调从容,不紧不慢,一丝不苟,也颇具老爷相的。

1.对教学目标把握得很准确、很到位,教学流程清晰,环环相扣,过度简约自然。本课目标:一是引导学生体会动物的可爱、有趣,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对生活热爱;二是体会作者抓住特点描写动物的方法,感受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教学这篇课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难点是,在哪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并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加以渗透。

2.语言训练紧扣文本,紧扣“鹅老爷”的高傲不放,且扎实有效。王老师摒弃了一切繁琐的讲解,从读重点词语,纠正读音,从中心句入手“好一个高傲的白鹅”,并理清课文基本思路:从鹅的姿态、步态、叫声和吃相几个方面来展开全文。老师全身心的指导学生,让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读书声中,品词析句,咬文嚼字,把鹅老爷的高傲所含着的内容都读了出来。

理解词语和句子是每个年级语文学习一个重要的目标,王老师注重了引导学生运用低年段所习得的一些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方法,加强学习的迁移和运用,如:课前让学生选择一两个词语所说白鹅,看似简单,意在指导学生规范表达,准确地运用语言,而且还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王老师对这篇课文的词句处理,还善于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的词句,一定程度上也达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比如,王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什么叫“三眼一板”的片段,是一个精彩的着力点,即“白鹅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再干什么”,这是白鹅吃饭时的一个规定,任何时候都不变的规定,叫“三眼一板”,经过老师的反复推敲、打磨,学生理解非常深刻。当然,老师还可以捎带一下“三眼一板”原来指音乐或乐曲中的节拍,是固定不变的,也可以说明鹅吃饭死板。

3.在解读环节上来看这堂课,有详有略,有所侧重,王老师把本节课目标定位于通过“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的吃相和“鹅狗争食”的有趣场景上来品味、感悟“鹅”的高傲经以及作者对它的喜欢。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紧紧抓住“鹅”老爷一词,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去读课文,到文本中去寻找鹅的那种老爷架势、去感受鹅的高傲。你说,他说,我说,说说自己是从哪些词句觉得这是一位高傲的鹅老爷,反复品读,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阅读后的独特理解。所谓“一切感受尽在琅琅书声之中。”

在这节课中,王老师还创设了宽松的教学和阅读环境,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主要体现在朗读上,“你想通过怎样的朗读来表现鹅的老爷相呢?”通过朗读指导,师生评价,提升朗读的层次。正是在学生一步步感受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你读,我读,他读,读出鹅老爷的派头,鹅的高傲。学生理解后绘声绘色地美读,使语言文字变得鲜活起来,使学生真正走进了文本,与文本进行了对话。从而也在深化、美化的朗读过程中学生也进一步领略作者了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原先我们还担心学生,这是一篇较难的课文,毕竟对于四年级孩子来说类似文言文的半白话文的那种语言上的距离较难跨越。如文言词汇:三板一眼……专业名词如:净角。学生理解是有难度的,但老师还是通过巧妙的设计,随着课堂的深入,学生也能感受到语言所表达的含义。但对于“净角”一词的理解,如果能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的手段加以辅助理解,形象可能会更生动一些,毕竟它是一个动态的立体的画面,不是平面的静止的画面。这样,看似难理解的词在孩子们读文、悟文的过程中巧妙地进行了化解。

着力点之二,王老师引领孩子们从语态、语速上、神情上进行指导去感受的狗“躲在篱边窥伺”“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等如小偷相,在感受狗的想偷吃又满心恐惧的同时感受鹅的高傲的老爷派头。丰子恺先生的语言风格以及学生喜爱鹅老爷的情感也在此再一次得到深化和强化,给大家呈现了一幅生动的鹅狗争食的画面,这个环节的浓墨重彩也为后来创作“鸡鹅争食”埋下了伏笔,水到渠成。当然如果时间充裕一些效果肯定会更好。

6.善于发现和挖掘文本中语句间的内在联系,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一个巧妙的设计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将抽象的“高傲”一词,巧妙地转移到形象的“鹅老爷”身上,这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作,这也是王老师备课的读到之处,这是一个从抽象走向具象的一个过程,也符合孩子们的认知心理,但丝毫不影响学生对高傲的理解;二、利用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我们不胜其烦,以后便将饭灌和水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远去,让鸡、狗偷饭吃。”一般我们很容易忽略这个句子,但没想到却是一个绝好的语言训练点,做到了“从文本中来,到文本中去。”

如果学过《母鸡》,就可以大胆地提示或者引导学生运用《母鸡》一文中学过的好词佳句进行练笔,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谢谢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7-12 19:04:50 | 只看该作者
白鹅》评课稿







《白 鹅》这篇课文中,作者重点表现的则是白鹅性格的特点──高傲。刚把这只鹅抱回家时,从“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的姿态中,留下了最初的“高傲”的印象。 继而以“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一过渡段统领全文,细致刻画了鹅“严肃郑重”的声调,“大模大样”的步态和“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的吃相。   



今天  老师为我们大家演绎了一堂充满生命灵动的课,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上一起按三个环节学习即:阅读环节——解读环节——拓展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一、 体现了阅读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到整体”的一般规律。阅读文章,首先要着眼于整体,立足于全局,老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先感知课文,让学生形成整体意识,因为如果一开始老师就是架空分析,无疑是空中楼阁,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在扫除字词的障碍后,老师又引导学生从课文的中心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过渡段 (第二自然段)入手,提纲契领地板书出关键词,然后紧抓“高傲”、“叫声、步态”组织三四自然段的“部分”教学。



    二、 善于创设各种生活情境,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引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语文教学离不开情境,它可以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内心体验和情绪,从而加强对教材的理解和体验。本课中,对白鹅的高傲,如果仅靠老师的讲解也是可以讲清楚的,但是这种讲解是一种注入式的灌输,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老师始终把握语言文字的形象性,创设了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它来到了陌生的地方,看到老母鸡在咕咕地叫,它有什么表现”“狗对这只抱来的鹅很是妒嫉,白鹅看了会有什么表现”“ 读了这几句话,你的脑中出现什么景象?仿佛看到了什么?”、、、让学生在入情入景的想象说话中,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在形象直观的插图中,在师生共同的表演 中,深刻地感受了白鹅的高傲,课堂充满了活力。



   三、字词教学非常扎实。四年级的阅读课,识字教学尤其重要,“白鹅”这么一篇中国古典文人的作品,其中有大量生动传神的四字词,老师就用不同方法有层次性地出现生字及词语,有侧重点地进行教学,读词方法多样富有变化。学生读词水平很高,有声有色,富有情感,读出词语的韵味,这当然与老师平时注重“感情朗 读”的训练分不开。例如教这些词语:学生对“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 叫”理解的还不够透彻。老师灵机一动,让学生比较一下这三个词的不同点呢?一开始学生沉默一会,然后面露难色地直直地盯着老师,分明在说“老师,这怎么比呀?你这不是为难我们吗?”等了会一点动静都没有,老师憋不住了,便提示说:“你们可以从声音的大小、距离的远近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变化?”聪明的孩子 一思索就出来了:呵斥距离最近,声音相对来说要稍微轻些;叫嚣样子更凶,声音更大;大叫由于距离远,声音就更响了。“这些词照道理都用在认为不好的地方,这儿是不是作者对鹅的这种做法不满呢?”               

四、重视朗读训练的指导,让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领略作者的语言风格。现代的孩子,生活经验非常有限,对鹅的叫声、动作、生活习性很难有了解。但本文对白鹅的特点描写得惟妙惟肖,学生们掌握好朗读的情感基调是趣味性,读出鹅的高傲,读出“它的高傲不令人生厌,而是引人发笑”,学生读得妙趣横生、饶有兴 趣。老师的即时评价语也很精彩。如:他读得很勇敢,但他一个人力量单薄,让我们帮帮他吧”“因为你领读得太好,所以你的机会比别人多”“别急着坐下去呀,你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12 19:05:03 | 只看该作者
今天 老师为我们大家演绎了一堂充满生命灵动的课,课堂上林老师和学生上一起按三个环节学习即:阅读环节——解读环节——拓展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在阅读环节上, 老师的课给人至深的印象是学生的阅读从情境中走来。由于《白鹅》是一篇富有生活情趣的文章,为了让学生们学起来兴趣高涨。 老师创设了情境,让学生猜谜。“身披白袍向天歌,看门守像管家,走路行动像将军,吃饭喝水像老爷。”当学生猜出是白鹅时,  老师问同学们想不想把它领回家,那就呼唤它一声,学生一齐读课题,如此巧妙地引出课题,使得学生很想知道丰爷爷笔下白鹅是怎样的?显然一读为快吗,就赶快去读读吧!这样巧妙地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整堂课奠定了快乐轻松的基调,从而实现了让学生的阅读从情境中走来。

在解读环节上来看这堂课,  老师把本节课目标定位于通过 “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的吃相上来品味、感悟“鹅”的高傲经以及丰爷爷对它的喜欢。 教师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紧紧抓住“鹅”老爷一词,“鹅”老爷一词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去读课文,到文本中去寻找鹅的那种老爷架势、去感受鹅的高傲。你说,他说,我说,说说自己是从哪些词句觉得这是一位高傲的鹅老爷,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阅读后的独特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在这节课中,林老师正是在学生感受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反复朗读,你读,我读,他读,读出鹅老爷派头,鹅的高傲。学生理解后绘声绘色地美读使语言文字变得鲜活起来,使学生真正走进了文本,与文本进行了对话。就在深化,美化的朗读过程中学生也进一步领略作者了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原先我们还担心学生,这是一篇较难的课文,毕竟对于四年级孩子来说类似文言文的半白话文的那种语言上的距离较难跨越。如文言词汇:三板一眼……专业名词如:净角。学生理解是有难度的,但课堂上林老师与学生合作学习“譬如”一句来体悟“一样……一样……一样……再……再……”其中一位同学很会读书,找出一词,但要说清“不胜其烦”觉得它烦和丰爷爷又是喜欢它的架子林老师抓住学生这上点,用上“虽然、但是”把它们表达清楚。可见林老师的语言功力之深厚。鹅老爷的可笑又可爱的形象也鲜活了起来。随着课堂的深入,孩子们也渐渐感受到了丰爷爷对白鹅的喜爱。如此一来,看似难理解的词在孩子们读文、悟文的过程中巧妙地进行了化解,消融。这正是因为找准了切入点,才达到了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

基于以上原因所以说老师为我们大家演绎的是一堂充满生命灵动的课。

当上到拓展环节时,老师提出问题:它又会怎样责备丰老爷呢?孩子们开始快乐地进行想象,他们有好多好多想说的话,课堂气氛顿时进入高潮。林老师及时收住,欣喜地引领孩子们从语态、语速上、神情上进行指导去感受的狗“躲在篱边窥伺”“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等如小偷般的委琐相,在感受狗的想偷吃又满心恐惧的同时感受鹅的高傲的老爷派头。朗读也在此再一次得到深化,广化,美化,朗读因读懂了文本而精彩,文本因朗读而更美丽。

语文是诗意的展呈,是智慧、是情感的展呈。语文教学也应是诗意,智慧,情感的延续。以上只是我们对新教材的一种理解,我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一种期盼,一种努力。语文教学永远是一个追求的过程。让我们把握好基础与创新,把握好传统与时尚;让我们追求落叶飘飞的浪漫,黄花满地的诗情,让我们享受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意,云淡风轻话沧桑的风雅,让用我们自己的诗情、才情铸造一道道浪漫的语文风景线,让我们的学生快乐地淌洋于我们的语文课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7-12 19:05:2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白鹅》评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7-12 19:05:36 | 只看该作者
  李霞老师执教的《白鹅》第二课时,开课平淡无奇,主抓词语分类入手,引出重点句“好一只高傲的白鹅!”再通过精读体会个中情感。但是,一节课下来,你会发现,起调虽然不高,但味道却隽永。

  可以说,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自读自悟,是充分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的。教学中通过抓重词语,并通过情境表演、文本补白、以朗读促想像、联系生活说感受等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努力让课堂呈现自主合作,书声琅琅,动静相宜,生动活泼的学习态势。尤其是抓住关键句子“好一只高傲的白鹅!”贯穿全文的学习,这种一唱三叹,多角度呈现的方式让学生能更清晰文章文脉,更深刻体会人与鹅的感情深厚。最该关注的对难点的突破:引导学生感知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关顾到中年级孩子对“贬义词”的理解与认知水平,弱化了这一概念,重点通过引导学生读演说,体会作者与白鹅的深厚情感。整节课,学生不仅感受到文字的味,更能体会到生活的美!

  在教材的处理上,老师是睿智的;在教学过程的推进上,老师是扶放自如的;在学生认识水平发展上,教师是负责任的!还有一个小小的遗憾,这班孩子的唱读现象严重。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感知文字温度的方式方法传递给孩子们?示范是最直接的最快捷的。老师在开课前期也做了,但是不如后期学习到白鹅的吃相准备得那么充分。如果开始就能将段的朗读放在前面,孩子们的感知觉会更充分调动起来,效果也许更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8 19:5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