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去年的树》听课有感心得评课笔记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7-12 08:54:17 | 只看该作者

《去年的树》心得听课体会

《去年的树》一文,让我感触很深。作为一个读者,读完故事后的第一个感觉是淡淡的忧伤,这种忧伤的由来,可能是因为结局的不完美,可能是因为小鸟和大树略带悲壮颜色的友谊绪动了我。所以第一次读文章,我以为这是一篇纯粹赞颂友谊的文章。但读着读着,我又生出许多体会:这篇文章是作者特意写给人类的,去年的树,今年不复存在,是在控告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大树被做成火柴,体现了生命存在的价值;生命情势的不同存在,信念的执着与追寻……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重要通过小鸟与树间约定展开了故事情节,并以几次对话推进了故事的发展,情深意浓,但又有些许的伤感。课文用朴素的语言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间的诚挚情义。

     这堂课老师很好地处置了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学生奇特体验的关系,抓住“友谊”这条主线,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懂得做人要信守诚诺,珍惜朋友间的诚挚情义。为了更好地解读文本,连老师抓住了三个场景,运用多媒体等适当的手腕,使学生快速地入情入景,老师又通过不同情势的朗读,让学生居心肠体会,以达到与文本的对话。如:在教学鸟儿千辛万苦寻找大树的场景时,老师出示:鸟儿----------地问树根:“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

鸟儿----------地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大树在哪儿,你知道吗?”鸟儿---------地问女孩:“小姑娘,你能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在音乐的渲染下,老师带领学生一步步地走进了小鸟的心里,这时老师在学生还沉静在鸟儿的担忧与忧伤中时,又出示了体现鸟儿找树过程中的艰辛:“鸟儿-------地寻找好朋友树”四处填空,使学生在前面铺垫的基础上懂得了这就是鸟儿对大树最诚挚的情义啊!又如在高潮部分时,小鸟面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唱的歌。因为这一部分作者留给了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再一次把学生的情绪晋升到高点,发生了共识,有的师生早已动情,哽咽了,接着连老师趁热打铁地说:“此时此刻,你心中的小鸟会想什么?”“让我们拿出笔来对鸟儿说说心理话吧!”------学生都纷纭走进了鸟儿和大树的世界,表达了各自的心声。这样的设计很好地丰盛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了他们的想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7-12 08:54:43 | 只看该作者
《去年的树》评课记录



瓦房店市复州湾镇苇塘小学    姓名:巴学艳



这是一个优美动人的童话故事。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文中那一个个人性化的角色,一定会感动孩子们纯真、善良的心。

    本设计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了“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

     过自主读文、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总体来说,张老师讲课思路清晰,教态自然是一位有前途的老师。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教材的处理比较恰当,抓住两次小鸟唱歌的句子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特别是引入部分小鸟为大树唱歌和结尾小鸟对着油灯唱歌这两个动画场景。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教师可以更加放手一点,如果合作学习这个环节设计得更好一点,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分析、比较、朗读,不会合作学习后又回到教师设计好的思路上来,造成教师牵得过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7-12 08:55:04 | 只看该作者
走进经典,感悟生命

                               —— 评王燕老师执教的《去年的树》

      听了王老师执教的《去年的树》,使我又一次被经典的童话所打动。记得远程研修时,要求老师精心研读《去年的树》之后,设计出可行的教案。在反复研读文本的过程中,我情不自禁流下了热泪。因为我在故事的小鸟身上,读出了祝英台对梁山伯的深情。今年再一次听王燕老师的讲解,不禁又回忆起当时的情境。走出课堂好久,我的心里却依然充满了挥之不去的悲伤。我想经典的魅力就在于能够震憾我们的心灵,启迪我们的人生。

我觉得王燕老师虽然很年轻,但是她用自己较高的文学修养带领着学生深情地走进了经典,有多处地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吟诵,走进小鸟的心灵。

  《去年的树》情真意切,小鸟那种诚信守诺的品质,对朋友的真切情感和寻找伙伴时表现出来的执著精神令人感动。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王教师十分关注让学生进行分角色的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小鸟与树根、门、火柴、灯火对话时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使学生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惭惭走进了小鸟美好而纯洁的心灵,对小鸟和大树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和怜爱,对伐木人产生了憎恨。虽然孩子们的体会有点肤浅,但是足以看出多数孩子已经读懂了文章,理解了小鸟对友情的执着和它对大树的深情。

二、通过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伤感。

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王老师放了一段凄惋的音乐,这段音乐使读者和听者的心都不由自主地随着课文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悲伤。尤其是在学生读完课文以后,王老师没有急于关上音乐,而是继续让伤感的乐曲在教室中曲荡,这让孩子们悲伤的情绪在淡淡的音乐声中得到了抒发,虽然大家只是在沉默中倾听音乐,但是却起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在听课的过程中,有几点不太成熟的想法和建议。

一、如何梳理好教学各环节小目标与教学大目标的关系

我看到王老师将目标定为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朋友间的真挚友情,懂得做人要诚守诺言,并要保护环境,做到环境和人的和谐相处。这其中,我觉得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小目标做引子,所以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读书时是随意的,感想有些零乱。要引导学生重点感悟出做人要信守承诺、珍惜友情的情感。就要通过问题的设计或情境的创设等具体教学手段,将大目标分解到各段落的具体教学过程中。

二、应根据文本特点分割各课时教学内容

《去年的树》一课是一篇童话,本节课王老师重点引导学生阅读分析了6至15自然段,对于前几个自然段的学习则一笔带过。如能够在教学中加强前几个自然段的教学,通过激情朗读,想象情境和课件展示等环节,使学生对小鸟与大树之间的深情感受得更准确,那么对小鸟一路寻找大树从急切到悲伤到绝望等的心情变化才能够体会更透彻。本节课学生直接学习小鸟寻找大树,感觉有些突兀,学生情感储蓄明显不足。

三、练笔要有学生独特真实的情感参与,不能为写而写。

本节课王老师的练笔环节体现了读写结合的理念,但是因为阅读不够扎实到位,因此练笔时学生激情不足。如何引导学生用心灵拥抱语言,用语言表达心灵?我想可能还是与读的层次有关,我们只有阅读中使学生能够从课文的语言文字中寻找到了生命里期待已久的那份感动,才能真正实现“情动而辞发”的真情流露。

有位老师这样设计课堂练笔。教师配乐激情演讲:“灯火不是树,它只是找到了留有树的一丝气息的灯火,是用树制作成火柴点燃的灯火啊!鸟儿纵有千言万语,又能说什么?又会对谁说呢?它深情地凝视着、默默地诉说着,这情景让人多么忧伤、多么感动啊!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话想对鸟儿说,请同学们拿起笔,写下你心中最想对鸟儿说的话。
  书写感言。交流感言。教师总结:从你们的感言里,我听出来了,很多同学被鸟儿对朋友的真诚友情感染了,被它们之间美好的约定感动了。谁读了不会被感动,不会难以忘怀呢!你们知道吗?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总在想:假如不发生意外,树依然在,鸟儿又飞回来时,它们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文字,再来感受鸟儿与树那依依惜别的场面和美好的约定。读故事的开头1一6自然段。此时再读开头,拓展续编:它们见面时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它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发挥你的想象,也来创编一则童话故事。

    以上评课如有不当之处,敬请王老师批评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7-12 08:55:20 | 只看该作者
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个性化朗读指导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第7册的课文。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以及后来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教学中,卢老师首先组织同学找出描写树和小鸟是好朋友的句子,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学生一起体会鸟与树的情深义重,再围绕鸟找树的对话,引导学生读读、划划,品品、议议,充分联系生活体验,感受小鸟为了寻找朋友不辞劳苦,有情有义,让学生进入角色,加强朗读指导。这样,情景交融,有理性的思考,也有感性的认识,有统揽全局的大气,也有精雕细刻的细腻。在朗读中引导学生一次次地和文本、和老师、和同学展开对话。在此基础上,教师抓住了本文最耐人寻味,最体现作者思想,最有深意的地方——鸟儿的 “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歌德曾经说过:“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换句话说,就是教师要教会学生用两条视线读书:一条是生理视线,即眼睛看到的文字;一条是心理视线,即心灵对文本的感悟体验。“你用心去品读,假如你是那只小鸟,一年之后,你满怀期待回来寻找自己的朋友,然而曾经的大树,如今却只是一缕轻烟了,你的心情会怎样呢?你想对谁说些什么?”此处的留白真的太精彩了,不禁要感叹作家的伟大,真正是“此处无声胜有声”。每读到这里,总会有一种酸楚涌上心头。然而年幼的学生能体会到小鸟复杂的心情吗?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小鸟的那一双“瞪大的眼睛”中,真的蕴涵着太多的话语。教师抓住这一亮点,既是对文本的补充,也是学生情感的一次提升。

本课教学中令我印象犹为深刻的还是卢老师的朗读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几乎成了读课文的统一标准。但怎样读才叫做有感情,却没有统一的答案。纯粹靠朗读技巧读出来的感情只是教师强加于学生的,这样硬生生的东西不能叫感情。指导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的句子时,卢老师问一孩子:“你的好朋友是谁啊?你们在一起什么感觉?”该孩子回答说:“我们在一起玩感觉很温暖!”“好!带着这种感觉读读这句话!”

对于本课小鸟寻找大树的三次询问,如何进行朗读指导,老师给学生自己去评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体会,找出自己的感觉,结果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卢老师用饱满深情的语调过渡:“他们就这样依依惜别,并做了约定。第二年的春天,小鸟满怀期望地跑回来找它的好朋友大树。然而,往日朝夕相处的伙伴却不见了。她不顾一切地找啊,千里迢迢地找啊,历尽千辛万苦,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有了下面的三次询问。老师想先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面合作来练读,好吗?你们可以自己选定一个角色练一练。”教室里安静极了!学生个个睁大眼睛,一副迫不及待的样子。话音刚落,有些小组马上有模有样的读起来。老师巡视了一圈,看看大部分学生都已认真地练了一两遍:“好。哪一组先向我们来展示一下,读一读?”学生热情得让人感动,恨不得把手举到老师的眼皮底下。“好,请你们这一组。”学生很荣幸地站起来认真地读了,朗读得很一般。当时老师没给他们点评,而是问道:“同学们,他们这一组读得怎么样?”有些学生闭嘴不回答,有些学生犹豫着说:“好。”“都觉得好?”这么一问,有些学生就按捺不住举起了手,“这样吧,你们有意见可以提。觉得好,可以夸夸他们,咱们跟他们直接对话,好不好?”这时,刚才朗读者也流露出了洗耳恭听的样子来。

生1:我说小鸟应该读得更焦急些。我觉得这样子还不够焦急。

生2:(又一学生补充道)我觉得小鸟有些失望了。她不怕辛苦,不分昼夜地找,连水都顾不上喝,可还是没找着。

生3:大门的话应读读冷淡一些,每天进进出出那么多树,大门都习以为常了。

生4:我觉得树根应该读得悲伤一点。因为树根和树它们两个是命运相连的。就等于是好朋友一样。如果哪一方不见了,或者死去了,他们应该是很悲痛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啊!学生终于走进了文本!凭借着这种珍贵的感悟,老师继续让学生在朗读中加深体会文本的蕴意。一下子教室里书声琅琅,学生练得可投入了。

该让他们展示成果了:“想读了,是吧?好,你先任选一句读。”举手的学生还是很多。这一阶段,老师请了不同层次的学生朗读,多给学生机会,也能从中指导朗读,并了解他们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孩子们一个个接着读,使朗读层次一次比一次递进,同时也明显地感受到了着急的语气,为更好的个性化朗读打下了基础。

                                         

                                                      (郑  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7-12 08:55:37 | 只看该作者
     评课

执教者:李秀林    年级:四年级   课题:《去年的树》

评课内容:

这篇童话情深意浓,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整篇童话的语言朴实无华,全文没有华丽的词句,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略去了鸟儿在寻找朋友过程。课文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课文略去了鸟儿在寻找朋友过程以及面对灯火时的心理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在平淡的语言中有一种深挚透明的美。这些语言特点,为教师如何掌握文本,处理教材留下了空白处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一、 抓对话语言层层深入,体会心理变化的空白。

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分别是鸟儿和树、树根、门先生,还有小姑娘之间的对话,每一次读都不不样,每一次的着急程度越来越深,每一次当时的心理变化不一样,随着小鸟寻找朋友的一步步逼近,每一次的着急程度越来越深。这些都为学生展开了阅读的空间。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品词赏句,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小鸟与大树木深厚的情谊。“明年我再来”小鸟为了坚守自己的承诺,即使大树已经面目全非了,它依然在它的面前唱完去年唱过的歌。为学生留下情感印记的同时,又让我们留下了淡淡的愁绪。

二、 看图切入,图文结合,体会教材语言的空白。

次此教研活动课的主题是同课异构,我的理解是同样的课文,进行不一样的课堂架构。针对

课文同样的第一自然段,文字朴实易懂,教师无须多讲解。曹老师用学生说话的方式,谈谈哪里看出他们是好朋友,由于学生对文本的不熟悉,不能紧紧地针对文本。而李老师,结合教学图片,让学生从视觉感官和听觉感官上,充分地了解到,它们是一对有着深厚友谊的好朋友,接着循序渐进,深入寻找语言,体会树鸟之间的情谊。

在这里,我认为,“同课异构”不应该只是在于教师对于同教材细节方面所采用的教学策略的些许不同。而在于,同一教材不同的处理方式以及同一教材所侧重的教学主题不同。

前一堂《去年的树》,经常听到一些课堂看似书声琅琅、轰轰烈烈,实则只是海市蜃楼、天马行空。教师一句又一句的"你来试一试""读出你的感受",试图借此让学生触摸情感的温度。然而,缺失的是对文本的研读,对字眼、词眼的探究,泛泛的朗读只会让我们的语言课堂教学苍白无力。我想,李老师的此次教材处理方式值得我们学习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7-12 08:55:52 | 只看该作者
《去年的树》评课稿

市一小   严曼

《去年的树》这篇童话情深意浓,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整篇童话的语言朴实无华,全文没有华丽的词句,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略去了鸟儿在寻找朋友过程。课文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课文还略去了鸟儿面对灯火时的心理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在平淡的语言中有一种深挚透明的美。这些语言特点,为教师如何掌握文本,处理教材留下了空白处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听了蔡淑琼老师执教的《去年的树》,我觉得有很多值得我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一、情感主线简明,教学版块清晰有层次
  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本文的情感定位在赞颂鸟儿珍惜友情和信守承诺的品质上,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情感主线。将感情目标分成:“整体感知、初步体验;感情朗读、逐层体验;引导想象、升华体验”三步达成。通过与文本三次亲密接触,层层深入,步步递进,让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感受鸟儿诚信。
    二、在多种形式的“读”中体会小鸟的真情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应该是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以读为本”应该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而在阅读教学中,朗读和默读,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必须同等训练,比翼双飞。
  《去年的树》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合学生的感情朗读。同时,文中留白较多,供学生思考的空间也很大,他们更需要有一个细细品位、静静思索的“场”。蔡老师抓住这一文本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指名读、加提示语读、分角色读等等,并将朗读与默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读与悟、品与思并重,且对每一次的“读”都有不同的要求,尽量让学生在每一次的读中都能有不同的收获,不同的体验。

三、抓住两个“看”,引导想象,深化主题
  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文字很简单,作者略去了鸟儿面对灯火时的心理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蔡老师抓住文中的两个“看”加以想象与比较:
  第一次鸟儿“看着”灯火,他仿佛看到了什么?第二次他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他又会想些什么呢?这两次有什么不同?学生交流后,感慨较多,在多元理解中,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诚实守信。
    教学永远都是遗憾的艺术。蔡老师的这堂课对字词的教学落实不到位,教师在学生初次接触生字时,就应该明确点出,强调容易写错的笔画,引起学生的注意,甚至还可以让学生动手写一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7-12 08:56:15 | 只看该作者
《去年的树》评课记录今天,我听了我校杨教师作的一堂课——《去年的树》,课后,听课的领导要我对本课进行一个评说。对此,我将听课的一点感受作以简单评说:本节课,总体上来说是非常成功的,是我对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具体情况有以下几点。

一、   本节课存在的优点:

1.这堂课亮点,我认为它很好的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四字”方针,即“读、思、悟、说”。本节课杨老师抓住了小鸟的四次对话,让学生展开形式多样的反复诵读,同时抛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并不时的加以引导,去体会每次小鸟的思想变化,使学生的思想认识不断的得到升华,进而明白,小鸟与大树之间还很注意珍惜友情,信守诺言,而人也应该如此,特别是同学之间更应该如此。

2.本节课的另一个亮点,即:本课的结尾很有特色,课堂即将结束时,杨老师提出了两个问题,⑴.学习完本节课,你想对小鸟说些什么?⑵.学习完本节课,你还想对谁说些什么?引发同学们的讨论,使课堂再掀起一个高潮,学生的思想认识再次得以深化。让后进行了两次的在读课题,结束了本课教学。整节课很好的体现了一个教师良好的业务素质,能够做到有放有收,收放自如,弩驾课堂的能力得到了体现。

使学生紧跟教师的主导,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二、人们常说:好课总在下一节。那么本节课同样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1.本节课的课堂气氛不是十分的活跃,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我认为有这几个方面:⑴.今天参加听课的教师比较多,学生的思想上比较紧张造成的。⑵.缺少掌声,整堂课下来,掌声一共响了一次。我想如果杨老师能够在学生回答问题后,给回答的学生一个简单的评说,更能激发学生内心深层的思维。课堂离不掌声,因为只有掌声才能激发学生的灵感。对此,我认为应该让表扬和鼓励成为教师的口头禅,去激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思维火花,使学生的思想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想认识更全面,跟深刻。

   2.本节课学完后,杨老师出示的两个问题,刚才已经提过,我想说的是:教师的课堂设计是很好的,但是学生的回答很肤浅,一句话便完结了。对此,我认为应该再进行深度的挖掘,如果能够用三两分钟,让学生写下来,形成一段话,既是课堂得到深化,又是学生得到一次练笔的机会,效果会更佳。

总之,通过本节课,使我再一次认识到,要想上好成功的一堂课,教师要苦练自己的基本功是很有必要的。人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嘛。以上是我的一点看法,有不对的地方,仅供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4 21:0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