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2-7-12 08:30:45
|
只看该作者
《幸福是什么》听课反思
这次有幸听了一节本校教师徐水跃老师上的《幸福是什么》这篇课文,有一些体会,在这简略地记录点感受。
《幸福是什么》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童话故事,故事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先讲三个牧童发现树林里一口老泉已经不涌泉水了,他们主动带来锄头、铁锹,疏通泉眼,开沟引水,砌井加盖。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让人们能喝到干净的泉水。再讲智慧的女儿看见了他们的所作所为,称赞他们做了一件好事,并祝他们幸福。这时,三个牧童并不理解什么是幸福。智慧的女儿没有直接告诉他们幸福是什么,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弄明白。接着讲十年以后三个牧童又在小井旁边相遇。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的好处:有了泉水,树木茁壮成长,人畜可以随时饮用。他们为此感到快乐。回顾各自十年的生活经历,他们对幸福是什么有了比较深刻也比较一致的体会:因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益处感到幸福。最后讲智慧的女儿再次出现,她概括了他们的体会,揭示了幸福的含义。
徐老师的课堂无疑体现了学校倡导的集体备课效果,注重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小组学习模式,管理模式都初步建立,他首先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读后的体会。交流时,重点引导了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谈谈对幸福含义的理解,徐老师在这部分环节时,只侧重让学生懂得“幸福要靠劳动”没有再做拓展。其实我认为,现在的学生对劳动的理解是片面的,他们就认为是干活、工作。不管是他们自己的体验还是父母、老师的教育,都会有意无意地灌输一种“劳累”的思想。父母会说,我这么辛苦上班供你上学,你还不好好学习;学校里老师会说,老师要辛辛苦苦为你们主课、批改作业;而他们自己,更喜欢玩而不喜欢干,这样,孩子们如何能体会到劳动带来的幸福?在这一点上老师若能引导好,学生完全可以说出很多感觉“幸福”的例子:我在母亲节时给妈妈做了很多事,妈妈夸我懂事,我觉得很幸福;教师节那天我送鲜花为老师祝福,老师笑容满面并对我称赞感谢,我觉得很幸福;我在校运动会上获得了第一名,感觉很幸福;我的作文在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感觉很幸福……像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应该会有很多。而像这样的“幸福”,教师都可以引申为通过努力、劳动获得成功的感觉。在这层次理解的基础上,可以再拓展,让学生写写“幸福是___________。”把自己对课文的感悟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作一番心灵的表白。
课尾还可以布置学生课后收集关于“幸福”的名人名言,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幸福要靠劳动”的真正含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