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8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析课堂教学目标定位的困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1-9 07:4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节课怎么上,首先要考虑的是教学目标的确立。在本质上,课堂教学的具体呈现形式是由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来决定的。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我们时不时会遭遇价值定位的困扰。
  一、自主建构与知识技能落实之抉择
  学生通过学习,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并能够形成较为熟练的技能是我们衡量一节好课的重要尺度之一。可如果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建构新知,则可能会占用巩固知识技能的时间,导致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
  前不久,听了一节“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教学课。执教老师从“订一份牛奶每个月要28元”的生活信息开始,启发学生提出“订一份牛奶一年要多少钱”的问题。在列出28×12的算式后,引导学生能否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学生们积极开动脑筋,巧妙地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提出28×6×2、28×3×4、28+28+……+28(12个28相加)、28×10+28×2等计算方法。在学生交流各种计算方法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最后一种计算方法引出竖式,介绍竖式计算的过程和方法,这也是本课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之后是巩固练习,内化竖式计算的方法,但教学时间已所剩不多……
  由于本课在自主探索算法的过程中用时较多,导致后面练习时间不足,因而有一些学生在用竖式计算时出现错误,没有过关。我们在潜意识里期望的教学效果是既让学生经历自主建构的过程,又使计算的正确率达到令我们满意的水平。如果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教学目标又该如何定位呢?笔者认为,类似本课教学中的技能要求,是否可以理解为那是一个阶段以后的要求,在第一课时中,重点应是掌握计算的算理和算法,而计算技能的形成则可以在日后的教学中逐渐习得。
  二、“数学味”与“生活化”之抉择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于是,情境创设就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情境创设得好,既可以将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又可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可如果一味地追求情境创设中的“生活化”,有时则会适得其反,丢失学习材料的“数学味”。
  例如,在“平行与相交”一课中,一位教师创设了汽车在道路上行驶的情境。
  画面一:两辆汽车在交*的两条道路上行驶,快到路口时,车暂停。教师问:“此时要注意些什么?”(小心驾驶,否则即将相撞,因为这两条路是相交的。)
  画面二:两辆汽车在即将相交的道路上行驶。教师问:“这两辆车会碰到一起吗?”(虽然这两条路暂不相交,但肯定还是相交的。)
  画面三:两辆汽车在平行的两条车道上行驶。教师问:“这两辆车会碰到一起吗?”(不会,由此抽象出平行的概念。)
  这样的情境设计,虽然找到了与学习内容相似的素材,但却不严谨。汽车在交*道上行驶就会相撞吗?在两条平行的车道上行驶就不会碰撞吗?而且,学生不方便用数学语言表述他们见到的现象。如果换一种引入方式: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三幅情境图,然后提出要求:“请你根据这三幅图画出三组直线,看看两条直线有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之后,再交流、比较、分类,引出相交与平行的概念。这样引入,便于操作,效率又高,学生容易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一句话,情境中的“数学味”更浓了。因此,我们要认真推敲,从最有利于揭示学习内容本质属性的角度创设情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11-9 07:50:00 | 只看该作者
 三、隐性目标与显性目标之抉择
  数学教学目标有隐性目标和显性目标之分。过去的教学更多地是关注显性目标,而忽视了隐性目标。现在我们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三维目标的落实,也就是关注了隐性目标。特别是,数学教材中安排了“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这一领域的内容对落实隐性目标很有意义。比如,四年级(上册)“一亿有多大”,通过“数一数”(先数出100本练习本,看需要多少时间,再列表推算出数1亿本练习本所需的时间)、“排一排”(量出10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的长度,推算出1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的长度)、“称一称”(数出100粒米称出重量,再推算出1亿粒米的重量)等活动,帮助学生体会1亿有多大。教师认真准备了卷尺、天平、米、练习本等材料,引导学生在小组里开展活动,教学效果很好。特别是“称一称”的活动,学生通过操作和计算,惊奇地发现:全国13亿人,每人每天节约1粒米,节省下的粮食竟然可供1个人吃大约二百多年。课上到这里,教师毋需再多说什么,学生肯定感受到了思想上的强烈震撼:要节约每一粒粮食。
  可是就同样的教学内容,我们了解到另一位教师迥然不同的上法。教师只是带领学生读一读教材上的相关内容,利用教材给出的数据在表格中照样推算一下,就算完成了这一实践活动的教学。因为这节课上,没有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特别是这一教学内容不作为考试的要求。
  如果这样教学,许多有价值的教学目标都会被我们在不经意中淡化或弱化。虽然我们对于这样的内容花了很多力气和心思,也不一定对提高学生考试成绩起多少作用,但是舍弃那些最易开启学生兴趣之门、点燃学生想象之火、照亮学生思维之光的有价值的学习内容,我们于心何忍?难道我们还要满足于以牺牲大量的时间、消耗太多的精力为手段去挣得高分数的功利主义行为吗?
  四、面向全体与尊重差异之抉择
  面向全体是教育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但是在现今的班级授课制模式下,具有不同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和知识基础的学生必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当有的学生还在为某一问题苦思冥想时,有的学生早已报出答案。有的学生课前预习就已经基本解决了新知,有的学生却需要教师绞尽脑汁地启发、引导。照顾了学习困难的学生,就意味着有一部分优秀学生的学习活动受到挤压。反之,则会使后进生面对更大窘境。这样,在教学时间分配、教学进度安排上,教师面临着两难的抉择。
  对上述问题,我以为在班级授课制的背景下是没有办法彻底解决的。我们的文化传统更强调学习活动的社会性质,客观的现实条件也不允许我们进行个别化教学。这就需要我们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特别是透彻地把握某一年龄段学生群体所共有的特征,先解决好面向全体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再去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乃至课堂教学之外发展学生个性的问题。
  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价值定位受到多种因素的困扰。有的是因为教师对课改理念的理解程度不同,有的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相对欠缺,有的是受目前的教学评价体系的影响。教师应该辩证地看待教育教学过程中暴露的问题,理性地反思教学目标的定位,通过自己的探索,实现教学目标定位的科学性、合理性和人性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7:0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