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245|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公开课教案观摩课教学设计教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11 17:40: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优质课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点: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约3分钟)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板书课题《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齐读)(师拿出世界地图,让学生观察)
2、提出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顺,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2)抓住重点词、句、段来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3)课外资料收集展示。
(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全员参与)(约30分钟)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至少约束8分钟)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完成)
1、我会读、写生字新词。
静泌、精神大振、枉费心机、浩如烟海、资料、召开、起源等。
2、我懂得“静泌、不可思议、浩如烟海”等词语的意思。
3、我会用词语说一句话。(如:不可思议、浩如烟海)
4、我会流利读课文。
5、我会自主完成每课一练中的题目。
(二)学文悟情展示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生动地讲述了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创立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赞扬了魏格纳善于发现、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我会悟。
(1)悟文本。
生1:从“1910年的一天,年轻的魏格纳因病住进了医院。病房洁白宁静,就连穿着白大褂的医生也是脚步轻轻。”中,我知道这两句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并着力渲染了一个洁白宁静的环境,为下文的展开埋下了伏笔。
生2:从“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泌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中使我体会到魏格纳好动的性格不能适应病房的[宁静与舒适的生活。
生3、从“魏格纳兴奋极了,将地图上一块块陆地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从海岸线的相似情形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块都能够较好地吻合在一起。”中,使我知道了这一自然段讲魏格纳仔细观察世界地图,发现地球上所有的大陆都能够较好的吻合在一起。
生4:从“他开始在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中进行考察,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中,我知道这句写魏格纳如大海
捞针般搜集资料,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从“浩如烟海”这个词语中可以推想出他为了取证所经历的艰辛与挫折。
(2)悟写法。
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叙述的,每个部分连接自然,运用“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于是……”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等过渡句。使文章浑然一体。
(三)创作性展示(以小组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组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的一段话。
2、小组展示自己仿写的一段话。
3、展示心得体会。
三、激发知识冲突(约5分钟)
怎样巧妙地使用过渡句?
四、知识拓展延伸(约2分钟)
1、展示自主收集的资料。
2、同学们,魏格纳的故事是不是让你很受启发呢?你在玩耍过程中有哪些发现和收获?告诉大家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11 17:41:00 | 只看该作者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案例
新课标上说到:课堂是生成的。我开始是半信半疑的,但在一次《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的教学中,有了深刻的感触。

  课前,我按照传统的惯例,写了一篇教案,虽然谈不上严密,但结构还是很清晰,上课时,我让学生讲述文章的主要内容,(我按自己备课的程序在讲),在我给他们转动地球仪时(学校可用的就这一个),我的脑海里突然闪出一个念头;何不画幅简单的世界地图呢?我在黑板上简单的描画出了世界地图的大致轮廓,并用彩色粉笔涂出了水和陆地(图略,这是学生给我的灵感)。接下来,我按照教案的步骤进行着,在最后一个环节里,我让学生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他们可兴奋了??这是他们展示的好机会。他们都找了很多自己认为很好的句子,并说明了原因,我很是为他们的精彩发言而高兴。

  突然,一位学生站起来问:“老师,我有个问题想不通,漂移是漂浮、移动的意思。我查字典知道的。我看世界地图上,地球主要由水和陆地构成,而且我知道水能淹没陆地,那这个陆地是怎么漂的呀!”

  这位“半路上杀出来的程咬金”,给了我一个“意外,我放眼一看:有的孩子脸上显现出一个大大的问好号!而有的孩子却把手高高的举起,一副迫不及待想帮助他们的样子。我灵机一动:何不让孩子们小组讨论呢!!课堂马上沸腾了起来。看着孩子们的眉头,时而紧缩,时而舒展时而紧缩……我的心也随之起伏……我结束了小组讨论,请孩子们汇报。

  生1:我们组讨论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地球在围绕太阳转的原因引起的,他在转的时候,把陆地转到一边去了。

  生2:我们小组讨论认为是地震、火山震动时引起的移动。

  生3:我个人不赞成他的观点。地震、火山也没那么大的力量呀!但我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漂的。

  生4;我在课外书上看过,但印象不是很深了,讲的大致内容是:地球的内部有一种像火伤喷发的岩浆那样的东西,他在地球里流动,所以陆地才会移动……

  生5:我课前预习时,看了相关的资料(他拿出了自己收集的资料):在2亿年前,地球上的硅铝层,漂浮在硅镁层之上,大陆曾经大规模地水平移动过,在2亿年前,地球上的陆地是一块统一的连续题体,叫“泛古陆”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在加上日、月潮的作用,自2亿年前的中生代开始,漂浮的硅镁层山的硅铝层逐渐的自动向西移动,到第四纪初期,形成现代地球表面的海陆表面的海陆分布轮廓。

  生6:我还知道大陆漂移说问世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自20世纪60年代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理论提出后,大陆漂移说才重新被人们重视。

  生7:……

  我为孩子们的回答鼓掌,并表扬他们会思考,会学习,会提问,会收集资料……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孩子们发出了幸福的笑声,看着他们脸上洋溢出快乐的微笑。我竟也品出了与众不同的味道。课堂是生成的,用死板的教学想要框住灵活的课堂是不可能的。老师写教案是非常辛苦的,但当学生能够提出更值得探讨的问题时,老师应该勇敢的推翻自己的教案,给予学生发展的机会,让我们的课堂生成出更新的东西来。

新课标上说到:课堂是生成的。我开始是半信半疑的,但在一次《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的教学中,有了深刻的感触。

  课前,我按照传统的惯例,写了一篇教案,虽然谈不上严密,但结构还是很清晰,上课时,我让学生讲述文章的主要内容,(我按自己备课的程序在讲),在我给他们转动地球仪时(学校可用的就这一个),我的脑海里突然闪出一个念头;何不画幅简单的世界地图呢?我在黑板上简单的描画出了世界地图的大致轮廓,并用彩色粉笔涂出了水和陆地(图略,这是学生给我的灵感)。接下来,我按照教案的步骤进行着,在最后一个环节里,我让学生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他们可兴奋了??这是他们展示的好机会。他们都找了很多自己认为很好的句子,并说明了原因,我很是为他们的精彩发言而高兴。

  突然,一位学生站起来问:“老师,我有个问题想不通,漂移是漂浮、移动的意思。我查字典知道的。我看世界地图上,地球主要由水和陆地构成,而且我知道水能淹没陆地,那这个陆地是怎么漂的呀!”

  这位“半路上杀出来的程咬金”,给了我一个“意外,我放眼一看:有的孩子脸上显现出一个大大的问好号!而有的孩子却把手高高的举起,一副迫不及待想帮助他们的样子。我灵机一动:何不让孩子们小组讨论呢!!课堂马上沸腾了起来。看着孩子们的眉头,时而紧缩,时而舒展时而紧缩……我的心也随之起伏……我结束了小组讨论,请孩子们汇报。

  生1:我们组讨论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地球在围绕太阳转的原因引起的,他在转的时候,把陆地转到一边去了。

  生2:我们小组讨论认为是地震、火山震动时引起的移动。

  生3:我个人不赞成他的观点。地震、火山也没那么大的力量呀!但我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漂的。

  生4;我在课外书上看过,但印象不是很深了,讲的大致内容是:地球的内部有一种像火伤喷发的岩浆那样的东西,他在地球里流动,所以陆地才会移动……

  生5:我课前预习时,看了相关的资料(他拿出了自己收集的资料):在2亿年前,地球上的硅铝层,漂浮在硅镁层之上,大陆曾经大规模地水平移动过,在2亿年前,地球上的陆地是一块统一的连续题体,叫“泛古陆”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在加上日、月潮的作用,自2亿年前的中生代开始,漂浮的硅镁层山的硅铝层逐渐的自动向西移动,到第四纪初期,形成现代地球表面的海陆表面的海陆分布轮廓。

  生6:我还知道大陆漂移说问世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自20世纪60年代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理论提出后,大陆漂移说才重新被人们重视。

  生7:……

  我为孩子们的回答鼓掌,并表扬他们会思考,会学习,会提问,会收集资料……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孩子们发出了幸福的笑声,看着他们脸上洋溢出快乐的微笑。我竟也品出了与众不同的味道。课堂是生成的,用死板的教学想要框住灵活的课堂是不可能的。老师写教案是非常辛苦的,但当学生能够提出更值得探讨的问题时,老师应该勇敢的推翻自己的教案,给予学生发展的机会,让我们的课堂生成出更新的东西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7-11 17:41:30 | 只看该作者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的重要意义。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在读文后能将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2、难点:
  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课前准备】
  地球仪和世界地图。
【教学过程】
  一、读题,设疑导入
  1、板书课题,读题。
  2、设疑:
  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去阅读课文。
  二、自读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自学反馈。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4、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
  5、找出课文的相关段落,再次朗读。
  三、细读课文,观察印证
  1、一边读课文的相关段落一边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找到南美洲巴西的陆地和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湾看看是否相魏纳格说的那样。再看看其他陆地与海岸线是否相似。
  2、细读第五自然段的“崭新的奇想”。说说这个奇想与刚才的观察所得是否相同。
  四、研读证据,探究过程
  1、研读第七自然段,对魏格纳的推理过程进行梳理。
  2、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归纳:
  ⑴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
  ⑵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
  ⑶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
  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联系在一起的。
  五、交流感受,迁移升华
  1、交流习文的感受和启示:
  讨论: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交流并归纳: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2、学生可以继续交流查阅到的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





【相关资料】
  魏格纳(1880~1930)德国著名的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1915年,他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全面论证了大陆漂移学说。在书中,他综合地貌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古生物学、古气候学等方面的知识和事实,从不同学科的角度,系统地论述了关于大陆漂移的观点和论据,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进一步论证大陆漂移的假说,他先后4次赴北极的格陵兰岛进行考察,并于第4次考察时不幸遇难。
  大陆漂移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一种学说,由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他根据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在形状上的吻合性和地层、构造、山脉的连续性,以及非洲、印度、澳大利亚大陆古生物的相关性等事实,认为地壳的硅铝层漂浮在硅镁层之上,大陆曾经大规模地水平移动过。在2亿年前,地球上的陆地是一块统一的连续体,叫“泛古陆”。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加上日、月引潮力的作用,自2亿年前的中生代开始,漂浮在硅镁层上的硅铝层逐渐自动向西移动。到第四纪初期,形成现代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轮廓。大陆漂移说问世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自20世纪60年代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理论提出后,大陆漂移说重新被人们所重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7-11 17:41:59 | 只看该作者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10年。魏格纳在病房的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巨大板块,后因大陆不断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个大陆。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他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找到了许多事实,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经过30年的观察研究,揭开了昆虫世界的许多秘密,创作了著名的《昆虫记》。

九十多年前,有一个科学家在观察世界地图时发现了一个大秘密,一个地球的秘密。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看看是个什么秘密。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自读自悟。

出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思考:谁在什么情况下从世界地图中引出了什么发现?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新词

呈现  凹进  端详  叩开  起源  资料  静谧 宁静 

大陆漂移        精神大振       枉费心机        浩如烟海 

  ①自由读、指读、齐读。

  ②理解词语意思。

  (2)提问:谁在什么情况下从世界地图中引出了什么发现?

  (3)介绍魏格纳。

  三、集体交流,品读感悟

  1.年仅32岁的魏格纳,引起了地质界的震动,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成为一颗耀眼的科学新星。魏格纳提出的假说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1——4自然段,并完成以下要求。出示:魏格纳在观察地图时有什么惊人的发现?把相关的句子用“——”划出。

  (1)出示句子:

  “瞧!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议地吻合!”

  “果然……都能……又能……找到相应的突出部分。”

  “结果发现……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块……吻合在一起。”

  重点研究第一句

  ①“这两个地方”指的是哪两个地方?“吻合”什么意思?

  ②我们看地图找出巴西突出的部分和凹进的几内亚湾,是不是和文中所描述的那样。

  ③“不可思议”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是啊,南美洲和非洲之间隔着辽阔的大西洋,距离相差 6500千米,八杆子打不到边的2个地方却能如此紧密的吻合在一起,这是多少不可思议的一件事啊!读——(引读第一句)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他不断念叨着,读——魏格纳此时欣喜若狂,大声喊着——

  ④在这个发现的基础上,魏格纳有了更多惊人的发现,齐读2,3句。请同学对照地图,看看是否如同书上所描写的那样。

  (2)你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实践,有了惊人的发现,心情怎样?想像一下,当年魏格纳有了一次比一次惊人的发现,心情怎样?(惊喜)从那些地方我们感受到了魏格纳的惊喜。

  出示:

  “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

  “他精神大振,仔细端详着美洲和非洲大陆形状上的不同点。”

  “魏格纳兴奋极了,将地图上一块块陆地进行了比较。”

  ①请同学自由练习,把魏格纳的惊喜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②指读,引读当魏格纳无意中发现巴西突出的部分和凹进的几内亚湾竟然是这样不可思议的吻合,魏格纳——(引读第一句)于是他——(引读第二句)当魏格纳有了越来越多的发现时,魏格纳——(引读第三句)

  (3)伟大的发现总不会轻易现出他的真面目,年轻的魏格纳为什么会发现别人所不能发现的东西呢?(仔细观察)

  你从那些地方看到了魏格纳的认真,一丝不苟?

  (4)仅仅会观察还是不够的,我们更要学会从观察中敢于思考、探究。看到这些惊人的发现,魏格纳的脑海里形成了一个崭新的奇想——

  出示:“在太古时代,地球上……它们的海岸线才会惊人地吻合。”

  2.推理想像只有经过反复实践才能成为真理,为了证实这一奇想,魏格纳都做了些什么工作?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第6、7自然段。

  (1)著名科学家柯彭的看法和建议是什么?“也曾有人提起过”,说明了什么?

  (2)在大科学家的劝阻下,魏格纳是怎样做的?那些词语看出考证工作的艰难?(浩如烟海)解释这个词语,经过魏格纳将近2年时间不懈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魏格纳终于找到了证据。

  (3)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魏格纳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

  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

  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

  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四、回归整体,迁移升华

  1.仔细观察,敢于思考,反复求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因素。通过课文的学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是啊,只要我们学会做生活和学习的有心人,就一定会比别人有更多的收获。

五、课外作业

1.熟读课文,将文中的好词好句摘录下来。

2.感兴趣的话再去收集资料,了解更多知识。

  板书设计: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仔细观察

       敢于思考

       反复求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11 17:43:09 | 只看该作者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7-11 17:43:16 | 只看该作者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重在学生自主学习,自读感悟。。

    本文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考证、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本节课,我通过自读、质疑、交流、合作探讨、观察地图、拟小标题等各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品味魏格纳的言行,体会魏格纳的心情,感受魏格纳的品质。教学中,以“发现”为切入点,围绕“吻合”、“奇想”、“中龙”进行教学,经历魏格纳“偶然发现”“艰难考证”的阅读全过程。突破难点时,在课前,我就准备了地球仪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和了解。上课一开始,我通过大屏幕把世界地图放大在学生面前,让每个学生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接着,在引导学生交流读书所得时,我让学生从地球仪上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然后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如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这样几次观察,学生对于如何推理魏格纳提出的假说就自然解决了。这一课上下来,还极大地引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浓厚兴趣。

    另外,一节课的信息交流毕竟有限,应鼓励学生课后上网或找一些相关文章读一读,可以是大陆漂移说和魏格纳的文章,也可以是关于其他发明发现的文章,如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观察壶盖跳动发明了蒸汽机等等,以深化对人物的认识和对“观察”“发现”的认识,达到扩展知识,提高阅读能力,享受阅读乐趣,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同时结合本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注意周围事物的变化,养成观察的好习惯,学会写观察日记,引导学生说说初秋时分,校园、田野、江南路旁的绿化带等方方面面的变化,并把自己说的或听到的写下来。以深化对人物的认识和对“观察”“发现”的认识,达到扩展知识,提高阅读能力,享受阅读乐趣,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7-11 17:43:30 | 只看该作者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反思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里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文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10年。魏格纳在病房的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巨大板块,后因大陆不断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个大陆。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他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找到了许多事实,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
      上述内容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每个部分连接自然,运用“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于是……”“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等过渡句,使文章浑然一体。阅读这篇课文,能让学生懂得段与段之间的有机联系,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文中还有很多具有积累价值的词语,如“洁白宁静、性格豪放、静谧舒适、坐卧不安、不可思议、浩如烟海、飞渡重洋”,对丰富学生的词汇很有好处。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教学时我先先引导学生自读,要求学生边读书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学生自学后,我通过检查朗读和提出疑难问题的方式进行反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以同学间相互解决,有的可以留待深入阅读时理解。接着,按照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让学生边读书边思考: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学生充分读书后,同桌之间或小组内相互交流。最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复述故事,并能把读后的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学生交流读书所得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指导。
      1.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得出来的。
      3.读第7自然段,要让学生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我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
      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
      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
      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4.学生在交流读书感受时,我也参与其中,以一个读者的身份,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这一问题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在学生情感升华、意犹未尽之时,可以鼓励学生继续查阅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以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愿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8 17:3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