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714|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蟋蟀的住宅》听课心得体会评课稿记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11 17:29: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蟋蟀的住宅》评课记录资料
1、教师抓住了题眼“住宅”,在读写迁移中品“巢穴”“住宅”之间的不同含义及文字背后的不同情感。循着作者的思路,带着学生梳理课文,此环节设计得十分巧妙。
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好好地去欣赏住宅,对住宅做进一步的了解和新的发现,在不断的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这是伟大的工程,情感的升华水到渠成。
3、根据学生普遍对住宅特点感兴趣的情况,教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重点研读住宅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读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方法,这节课教师非常重视读。除此之外,还运用了多种方法。比如对比读中抓住关键词品蟋蟀不随遇而安,慎重选住址的特点;在读思议结合中品草“半掩”的高明……
4、我感觉在学完住宅样子之后可否顺势引导学生将上下文联系起来学,发现段落之间的联系,感悟小蟋蟀舒适的住宅和他的不肯随遇而安、慎重选址密不可分。此乃个人看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11 17:29:53 | 只看该作者
《蟋蟀的住宅》评课

市一小     严曼

《蟋蟀的住宅》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在课文中,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用拟人的手法,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筑住宅的才能。作者在第一自然段点明蟋蟀的出名“不光是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首先引起了读者的兴趣。后来作者通过富有情趣的语言表达了对蟋蟀的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的赞许。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二是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好语言的。教学本课的重点是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词语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通过让学生全篇解读课文,不仅要去感悟蟋蟀在建立时选址的慎重,住宅的特点,还要理解蟋蟀修建住宅的艰苦。卢老师教学这篇文章有以下几点值得我借鉴:

1、教师抓住了题眼“住宅”,在读写迁移中品“巢穴”“住宅”之间的不同含义及文字背后的不同情感。循着作者的思路,带着学生梳理课文,此环节设计得十分巧妙。
    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好好地去欣赏住宅,对住宅做进一步的了解和新的发现,在不断的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这是伟大的工程,情感的升华水到渠成。
    3、根据学生普遍对住宅特点感兴趣的情况,教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重点研读住宅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读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方法,这节课教师非常重视读。

听了卢老师的这堂课,我觉得在引导学生学完住宅样子之后可否顺势引导学生将上下文联系起来学,发现段落之间的联系,感悟小蟋蟀舒适的住宅和他的不肯随遇而安、慎重选址密不可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7-11 17:30:30 | 只看该作者
   《蟋蟀的住宅》评课稿
《蟋蟀的住宅》选自小学课标人教版第七册的第二单元,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课文内容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之前,刘老师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寻找相关资料,准备教学流程,可谓费尽了周折,刘老师对这篇课文的教学充满了期盼,却忽略了最应该关注的群体——学生。上完之后,效果却令人失望,因为整个课堂气氛太过沉闷。
这节课,留给我的启示很多:
  (一)、课前预习必须到位,才能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流程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当前学习状况。这堂课前,可能刘老师认为这篇文章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即使他们预习不好,也不会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只是简单地布置了预习任务——读几遍课文,疏通文章的字词,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可并没有认真地落实。结果,上课时,让学生去选择蟋蟀的住宅在北岸还是南岸时,当教师寻问可以从哪个自然段寻找到相应的帮助时,积极参与的同学很少。当学生选择好后,让学生体会“随遇而安”、“慎重”的含义时,主动回答的学生也不多。若上课前教师把预习落实到位,这样的局面必然不会出现。课上到此,教师似一只折翅的鸟儿,早已无法飞翔。
  (二、)朗读形式应多样性,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情。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享受语文,让阅读成为一种对话,让表达成为一种倾诉,让思维成为一种习惯。在教学这篇课文,为了让多数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教师多次采用了全班齐读这种形式,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很少采用另外一些阅读形式,如,分组读,个别读,赛读,范读,使得学生的情感体验受到了压制,让他们内心的那种惊叹,那种惊讶无法呈现,可谓一大憾事。如果,在朗读这一过程中,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最后,让学生谈参观完蟋蟀住宅后有什么感受时,必然会水到渠成,答案也会精彩纷呈。
  (三)、对于课文中拟人句的教学处理显得很不妥。对于拟人句的概念,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已经形成,教师只需要适时点拨即可。另外,刘老师在教学本课的过程中,自己也模糊了概念,这点在课堂教学中是决不允许的,今后一定要注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7-11 17:31:03 | 只看该作者
评课《蟋蟀的住宅》

没有个性就没有鲜活的人的发展,就没有创造性人才的出现。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背景下学习,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使学生天性得到保护,个性得以张扬。

     在学习《蟋蟀的住宅》一课时,教师鼓励学生把书中描写的蟋摔的“大厅”、“平台”、“卧室”画了出来,而且还把想象出来的蟋蟀的“储藏室”、“卫生间”等也画了出来,把对课文的理解、孩子的童真童趣用笔墨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并把他们的创作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让他们结合课文一一介绍画画的意图和独创之处,使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为了张扬学生的个性,教师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充分地结合自身爱好特点,所学知识和已有经验,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表现手法,自己给自己设计特色作业。学生的创造空间有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再也不像过去那样,面对单一的语文、数学、英语等作业题,感到枯燥乏味了。学生的兴趣有了,自己本身的潜在力也就发挥出来了。如学生自己给自己设计的课内特色作业,“比比谁的手最巧”、“生活中的语文”、“生活中的数学”、“给文配画图”等。学生给自己设计的课外特色作业,“美丽的童年文选”、“双语手抄报”、“照片积累”、“数学乐园”、“小课题日记”、“小课题研究报告”、“书画天地”、“我的画像”、“我的设想”、“我的童话”等。看着学生这些富有个性特色的作业,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和高兴。我们知道,这些特色作业是学生怀着极大的热情去精心设计的,这里闪烁着孩子的创造和智慧的火花。随着特色作业的不断出新,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不断丰富,课堂学习变得更加生机勃勃,多姿多彩,为新教学注入了旺盛的活力。  通过实践探索,教师帮助学生构建了一些符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式,合作交流式,体验感悟式,操作实践式,发现质疑式,问题探究式等,从而实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单一“封闭型”向多样“开放型”的根本性转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11 17:31:32 | 只看该作者
《蟋蟀的住宅》听课有感
每个周三下午都是高年级段老师的教研活动,我是属于低年级段的。虽然,周三下午没有课,但总没有时间去听高年级老师的课。上周三,刚好是陈老师上课,说也惭愧,早听说陈老师的课上得很好,可是至今才听过一次。手里一堆试卷,办公室里的作文本,让我很犹豫。最后,还做了个两全其美的选择——带着试卷去听课!

   走进教室,黑板上已经写好了课题———《蟋蟀的住宅》,四年级上册的课文。我坐在不起眼处,开始了我的一心两用:手里改着试卷,心里想着这样的课文我会怎样上?

   只听到陈老师说:有一个小家伙,它的名字叫蛐蛐,长大后它叫(   )。

   学生接着说:蟋蟀。齐读蟋蟀。

   师:这个小家伙,喜欢唱歌,今天我们一起去它的住处看一看。齐读课题。书写“宅”字……

   不知不觉中,我手里的红笔已经停了。自然地引入课题,轻松地认识蟋蟀,小蟋蟀在老师的描述中很是可爱,仅仅开头就让人感觉是很值得听的一堂课,我赶紧拿出听课本记下我的感受。

1、以学生为主体,应对了学生的需要。

    在一次培训中,某老师曾提到,评价一位老师的课堂,可以看她是否以学生为主体,应对了学生的需要。陈老师的这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体。

    在精读课文时,陈老师提了这样一个要求:读课文1—6小节,划出蟋蟀住宅样子的句子。然后请几名学生板书句子,再根据学生书写的顺序逐句找出蟋蟀住宅特点的词语。这个环节,我们见过很多,反馈句子如果是多媒体,老师会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现,而这节课陈老师是在教室里上没有课件,那根据学生自己的发现随机板书自己的句子,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在逐句学习句子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原来老师是把学生写的句子标了号,按顺序学习的,而课中有两个学生总是没按顺序学,发现了自己想说的句子和词语就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堂的生成就是这样,发现陈老师很巧妙地说:好,那我们就先说这个句子。

   老师问:这个句子里,你从那些词语发现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当学生说出特点时,就马上在旁边写下词语,尊重学生的发现,根据学生的需要,对学生以后读书做旁注也是很好的一次示范!

   当学到一些句子学生不能马上发现特点时,陈老师总是抓住重点提醒与引导,不以自己的发现代替学生的发现,这点很重要。这样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

2、 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给学生朗读和学习词语的方法。

    在学生自读课文和读词语时,我注意到了这样几个要求:“我们就应该这样读书,读大声,读得摇头晃耳。”“请一位小朋友读,其他人心里跟读。” 心里跟读词语,也是巩固词语的另一种方法,避免了多次机械跟读和齐读。

   学习词语时,老师问:这么多词语你对懂了那些?

   师:住宅是指人居住的地方,课文里指(蟋蟀住的地方)。

   生:粗糙是说不光滑。

   师:你运用了反意词来理解词语。

   生:随遇而安是说随便住在哪里。

   生:(读词语手册里的意思,更模糊了)

   师:让我们打开课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读有这个词语在的句子。

……

   师引导:其他动物随便选一个地方居住,而蟋蟀不肯这样,要慢慢挖掘洞穴,——读句子

        这就是(随遇而安)。

   这一片段教学里,陈老师实际上是教给了学生几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对学生自身能力发展作用很大。

    3、过度语自然亲切,抓住蟋蟀的可爱和儿童的心理特点展开合理想象。

       学习好句子后,师问:住在这样的地方,想象一下夜深人静时蟋蟀会唱什么歌?

       学生对这样的问题很感兴趣。

       孔子曾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在听课的时候,如果我们都能这样做,那么每一堂课的闪光点都会成为我们今后教学的灵感。

   一叠试卷换来这样的收获还是很值得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7-11 17:31:46 | 只看该作者
《蟋蟀的住宅》听课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7-11 17:31:57 | 只看该作者
《蟋蟀的住宅》是小学六年制第九册第七组中的一篇课文,是法布尔写的一篇察看笔记。初读这篇课文时髦趣不大,感到文章有点散,线索似乎不太清晰。但是当我们沉到文本中,细心研读时,就会发现,这篇课文不是按照蟋蟀修建住宅的次序写的而且法布尔在富有情趣的语言中,表达出了他对蟋蟀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努力改造自己生活的那种欣赏和赞叹。

    我听的是师傅的第二课时教学。给我最深的感觉就是师傅的课很有“语文味”。思路清晰,大问题中带小问题,整个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一般,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

    课的一开始师傅宣老师就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兴趣。请学生读上一课时自己写的课后小练笔(抓住动物的特点描述某种动物),学生猜!从而总结出描述事物的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

    字词教学是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块,它是引导学生顺利展开阅读进程的奠基石。阅读教学若是不基于字词理解之上,则是舍本逐木、空中楼阁。字词教学从形式到内容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情境再现、唤起体验……本课是《蟋蟀的住宅》的第二课时,以阅读教学为主,教学中,宣老师在引导学生对字词的理解上,突现“感性化”这一解词理念。让学生在感同身受中,不知不觉走进词语的意境之中,调动学生的感性体验,激活印象。当词语带着音、形、义的印象与意味融进了学生的脑海中,一定会有更多的情趣。

    宣老师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理解蟋蟀用简单的工具建造房屋时,根据提示词,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建造的过程。总之,师傅的课每个环节环环紧扣,语言丰富而又简洁,使学生在一节课中可以吸收到更多的知识,教学极大优化。这个“功力”要慢慢磨练,值得我们新教师好好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8 19:5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