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课要为真实而喝彩
安徽省安庆师范学院 张俊荣 李宗娟
近两年来,小学语文教学在《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引导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正在向“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协作者、组织者、指导者的新型教学关系转变。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走向语文教学的前台,小学语文教学呈现出了生机勃勃、异彩纷呈的局面。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掌握课程改革的实质,背弃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盲目赶时髦,只在教学形式的浅层面上运作,使语文教学出现了许多华而不实的怪现象。
一、不分内容,滥演课本剧,中心被篡改
课本剧表演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实践活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适合学生表演。在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担当课文中的角色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真切体验,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表现自我的意识,还能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组织能力。因此,课本剧表演逐渐成为一种教学时尚,经常见之于语文课堂。但有的老师不看课文内容,不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乱演课本剧,对学生百害而无一益。
在一次县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中,一位来自偏远乡镇的女老师执教《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教学第二部分时,老师笑容可掬地拿出了礼帽、儿童大盖帽、玩具手枪、墨镜等道具,让学生演一演。一直沉闷的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孩子们纷纷举手,喊着叫着要上台表演,两个个性比较张扬的学生未经允许就跑上讲台,一人抓起一把玩具手枪演了起来。老师又点了几个孩子上台,这几个孩子立刻高兴得手舞足蹈,纷纷从老师手里抢道具,扮演李大钊和侦探,没抢到道具的只好扮演李大钊的女儿。一场闹剧就这样开始了,学生们的滑稽动作和表情,引起了哄堂大笑。老师还嫌学生演得不到位,顺手从学生头上摘下一顶大盖帽戴在自己头上,端着玩具手枪,笑嘻嘻地过了一回特务瘾,结果招来更大的笑声。看着这样的表演,在座的老师多数嗤之以鼻。那么沉重的政治氛围,岂是几个小学生能够演得出来的!好好的一篇感人至深的课文,给糟蹋得体无完肤。大家都知道,《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1943年写的一篇回忆录,回忆了1927年4月李大钊同志遇难前后的日子。赞颂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任的伟大精神,以及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面对凶恶的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格。课文内容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材料,教师应按照课后思考练习的阅读要求,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段适当让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从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的言行中体会他的伟大精神和高贵品质。这位老师却一味地赶时髦,采用了表演法。这就严重冲淡了作者深沉的悲伤之情,损害了文章的内容与中心。别说是几个涉世不深的小学生,连专业演员也不一定能演得炉火纯青。试想,在学生前仰后合的大笑中,哪里还能体会到李大钊同志的沉着镇定、从容不迫,以及敌人的心虚残暴?
二、不选时机,滥用多媒体,教材被冷落
教育的技术化趋势,成为近年来教与学改革引人注目的特点,而且日趋活跃。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话题。语文多媒体教学符合学生认识世界的规律,能够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多媒体是目前电化教学中较为先进的一种教学手段,它有丰富的声音、文字、图像、动画,呈现的方式形象、直观、具体、生动。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多方面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不足,在难懂的抽象与具体的形象之间搭起了桥梁,使语文以一个崭新的面孔呈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好学、乐学、学得有灵性。但有的老师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性质认识不足,不分内容,不选时机,盲目滥用多媒体,严重影响了学习的实际效果。有这样一节公开课,老师执教的课文是《飞机遇险的时候》。上课伊始,师生汇报课下搜集的关于周总理的资料。3名学生汇报后,老师用课件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学过的关于周总理的课文图片,周总理的生活画面,总理深入学校关心下一代的录像片等。仅导入这一个环节就用了13分钟。接着,又用课件出示课文录音、画面让学生听、看;出示讨论题让学生讨论;出示背景资料指名学生读;出示生字生词检查预习;指导朗读,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全是多媒体出示。一节课仅幻灯片就一二十张,过分强调人机对话,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鼠标代替粉笔,屏幕演示代替教材。学生的眼睛多半时间盯着屏幕,学生手中的教材被冷落在一边。只有在指导朗读描写飞机遇险的四句话时,因为屏幕上的字太小,看不清楚,才让学生翻开课本读了读。多媒体呈现的课文内容一闪而过,学生无法重复学习和回味,对词句的理解往往也不够深刻和充分。整节课教师关注更多的是多媒体的操作和教学内容的演示,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等反馈信息被忽视;学生关注更多的是多媒体所演示的内容,教师的言语鼓励和情感表达常被排斥。一张张幻灯片在学生眼前一晃而过,加之纷繁的动画效果,看似热热闹闹、生动形象,学生获得的知识、能力却很少。
三、过分自主,滥用实验法,主次被颠倒
实验法是学生通过内部思维操作和外部实践操作相结合,进行探索研究,表达交流等探索性活动,进行理智和情感体验,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对于一些实验性强、便于操作的课文,学完之后,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实践一下,使其借助动作思维以外化内部理解,不但能够科学地理解教材,而且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需实验一番的。有一次,我到一所实验小学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研讨课。执教老师上的是《称象》一课。一上课,同桌、小组检查汇报交流预习情况,学生读课文、认字,15分钟后老师小结:课文读得有感情了,生字也认识了。然后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遍课文,读后有什么话说。学生有的坐到讲台边上读,有的来回踱步读,有的两个人挤在一个坐位上读,还有的东看看西看看根本就不读。这样“读”了一遍课文,说了自己知道的内容和不懂的问题,学生互相释疑,又用了10分钟。其间,有学生知道了曹冲称象的过程,教师赶紧用课件出示曹冲称象的图片及步骤。剩下的15分钟让学生分组做实验。学生追不及待地拿出脸盆、矿泉水瓶子、玩具小象、石子、水彩笔做了起来,吵闹声充斥课堂。
语文课堂里的书声朗朗是语文课的一个特质。读书更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传统。新课程标准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阅读实践”,提倡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特别强调“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从学生角度即阅读者的角度出发,首先要关注的是,如何通过阅读,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与价值。刚开始上课,学生就已经把课文读得有感情了,生字也认识了,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说,学习任务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根本看不出老师指导的过程,又怎样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呢?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自制力差,怎么能保证每个人都能在课前自主完成朗读和识字两大主要教学任务呢?虽然任课教师在说课的时候一再强调:她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但实在令人难以置信。很显然是课前准备过渡,上课作秀而已。课堂上教师虽然让学生读了一遍课文,但仍然停留在“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浅层面上,目的是过渡到下语文课堂对学生发言评价的误区张铮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在教育评价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尝试,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促进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但随着教育评价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得到肯定,随着对教育评价研究与探讨的深入,我们以往所进行的一些实践活动也就有许多值得再思考的地方。下面谈谈语文教师对学生课堂发言评价存在的几个误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