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0732|回复: 10

《爬山虎的脚》观摩课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11 12: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公开课 《爬山虎的脚》教案

一、教材分析:

《爬山虎的脚》是小学语文第七册里的一篇观察描写植物的精读课文。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叶圣陶在本篇课文中用细致简洁的文笔分别介绍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来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本篇课文是安排在本册中的第二单元组中,其目的是在读懂,理解字、词、句、段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继续学习和进一步巩固怎样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知识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们观察事物的能力,具有留心身边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背诵2~3自然段。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本课词句的理解,进一步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这是课文的理解难点。

四、教具准备】

1、爬山虎实物展示。

2、学生准备水彩笔及白纸一张。

3、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八张。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出示实物,你在哪儿见过?爬山虎是一种植物,一般的植物都是怎么组成的?(由根、茎、叶组成,可爬山虎还有脚,觉得奇怪吗?)

学了这篇课文你就会明白爬山虎的脚究竟是怎么样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写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2、介绍作者(课件出示 )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他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我国现代文学史世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

二、初读检查

1、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找一找课文中那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脚,剩下的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什么?

检查交流:

1、开火车读,齐读词语。(课件)

嫩绿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漾起 拂过

叶柄 蜗牛 紧贴 蛟龙 枯萎 逐渐 牢固

随机理解“叶柄”、“重叠”

2、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脚?(3——5写的是爬山虎的脚)

剩下的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什么呢?(剩下的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生长的位置和叶子。)

3、小结:作者按顺序先写    再写     最后写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  作者在哪儿看到了爬山虎?
  这两处地方有什么共同点?(都在墙上)
  2、教师小结: 作者这样写是以这两处的爬山虎生长的情况,告诉我们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 其实爬山虎还可以长在岩石上。
  3、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两句话除了告诉我们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外,你还能从句中看出爬山虎的什么特点?
    从“满是”,“一大片”看出爬山虎长得很茂盛。

4、再读第一自然段。
    四、讲读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

2、小组交流,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

3、品味语言。随机理解:新鲜、舒服、均匀、拂过、漾起等词语。

新鲜指爬山虎的叶子绿得醒目,叶子生长旺盛,充满生机。

舒服指看上去会让人觉得赏心悦目。当你心情烦躁的时候,看一看爬山虎,会觉得所有的烦恼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当你悲伤的时候,看着它心情会舒畅。当你疲惫的时候看到它会觉得神清气爽。

      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这句话写出了爬山虎的动态美。我们一般描写植物只会写植物的静态,而叶圣陶爷爷把爬山虎的动态也写得惟妙惟肖,值得我们借鉴。

区别“荡起”与“漾起”的含义。

5、指名朗读,要求读出对爬山虎叶子的赞美之情。

6、练习填空。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     ),看着非常(       )。叶尖(     )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      ),没有(      )起来的,也不留(        )。一阵风(     ),一墙的叶子就(       ),好看得很。
7.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用~~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出示课件,读相关句子。

交流讨论:生长位置在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
脚的样子:枝状的——指六七根细丝构成的样子,像蜗牛的触角——指每根细丝的样子。

脚的颜色——嫩红的。
3、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茎上添画叶子和脚,要求学生在几种彩色粉笔中,选择正确颜色画脚。
以课文的语言为根据,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议。

4、再次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爬山虎的脚,如此细小的脚作者却描写得那么细腻,这都是因为作者在仔细的观察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注意)?

指导写作方法。我们不了解爬山虎的脚,但是看见过蜗牛的触角,即使没有看见过蜗牛的触角,你也能想象得出龙的爪子,所以说采用比喻的写法能让我们对描写的事物了解得更加具体、形象。那么爬山虎的脚有什么作用呢?它究竟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1 12: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爬山虎的脚》详案

柳林完小      丁夕丽

教学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虎”等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背诵重点段落。

3、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掌握爬山虎脚的特点。

4、   学习叶圣陶老先生长期细致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积累、背诵重点段落。

教学难点

学习叶圣陶老先生长期细致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请看黑板,认识这个字吗?板书生字“虎”。组个词:老虎 很好!仔细看这个字,是不是象老虎一样有高昂的头,尖锐的牙,有力的尾巴,还有粗壮的四肢,看好了,伸出小手和我一起写两遍。老师还有一个新词:爬山虎。对它有多少了解,谁起来说一下?

2、知道的还真不少!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跟着叶圣陶爷爷去观察了解一下《爬山虎的脚 》来,齐读课题。再来一遍。读完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呢?交流一下:爬山虎的脚什么样子、长在哪里、有什么用处……

   二、初读感知。

真是一群爱动脑的孩子!不过光会问不行,能自己解决问题就更棒!有办法吗?自己读书、查资料、同桌研究、小组讨论……好!咱们先试试自己读书。听好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了哪个问题用笔圈一下。开始自己读吧。

读书真投入!随意抽生:你读了几遍?有比他多的吗?想知道读书遍数的差异吗?好,你们读其他同学做评委仔细听,待会评论一下吧。

发现读书的差异了吧,所以有句老话:书读百遍,其意

自见。还想读书,读出自己的收获吗?请拿起课本,带着问题读书,待会交流收获。

三、精读感悟
      谁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导学。可能有:

(一)、第三自然段的学习
      1、师:来,孩子们,在你们说出你知道的内容之前,谁来把这一段读给后面的老师听听,让他们也能知道你说的内容,好不好?
      2、 生读课文。
      3、 孩子们汇报内容。
     生:“我知道了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师:“那是脚的什么?”
     生:“位置!”
     师: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对。还有什么?
     生: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
     生:还不准确。是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
     生:我知道了脚的形状。像蜗牛的触角。
     师:那触角什么样儿?你知道吗?
     生:长在头上,软软的,细细的……
     师:对,小蜗牛就有触角,想一想它的触角和爬山虎的脚是不是相似。
      生:真的很相似!
      师:什么相似?
      生:形状相似
      生:我还知道了他的触角的颜色,是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师:孩子们知道的可真不少。脚的位置、形状、颜色,那就是它的特点。谁能把刚才说的来总结一下。(随学生复述,师板书: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我们现在都知道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师:你们说爬山虎的脚引人注意吗?不引人注意,所以叶圣陶老爷爷说以前也没注意到爬山虎的脚。可是他现在注意了,所以他就知道了脚的特点。他观察得可真(仔细),而且写得很具体、清楚的。他不仅发现了脚的位置、形状和特点,还知道了他是怎么爬上去的呢。
    (二)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师:小组里把课文读通,看看爬山虎的脚是怎么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注意有几个很重要的动作,你可得好好看看呀。你可以把桌面当墙,也可以把同学的背当墙,来爬一爬吧。一会儿咱们看谁爬的最精彩。
      学生读课文,小组探讨爬的动作。师进小组一起和孩子们做动作。指导准确表达。
      生:(在墙上做动作),我(手做脚)爬的时候先巴住

墙,然后拉那那嫩茎,使它贴在墙上。
      生:巴住墙是不是就样,(做动作),牢牢地贴住,吸住墙?
      师:真好,你感觉得不错。小细丝变成小圆片,巴住墙,就好像是小壁虎的脚上的小吸盘一样牢牢地抓住墙。
      三四名学生演示自己的爬,并边做边说。
      师:我看到爬山虎的脚爬的可真好。它得先触着墙,然后再巴住,细丝由原来的直的变弯,拉住嫩茎,使它紧贴在墙上。师边说边板书:触、巴、拉、贴。
      那我们细看那细小的脚,你会想到什么?
      生:蛟龙的爪子。
      师:叶爷爷观察得认真,写得也很生动。那从刚才脚爬墙的时候,我注意到一个字是触。触到墙的脚和没触到墙的脚不所不同。那我们看到的是触着墙的还是没触到的?

(三)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生从课文中找出脚变化的语句,读出来。
    (大多数)生喊:是触到墙的脚。

师:哦,为什么呀?从课文中找一下答案。
      生回答:“萎的意思干枯。应该是没有痕迹了。我们看到的应该是触到墙的。没有触到的就没了。”
       板书:触到墙的,没触到墙的。
       师:真好。看我们自己动动脑就读懂了书上的内容。   
       三、总结点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 学习了课文三、四、五节,课文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叙述。是哪三个方面呢?
      爬山虎的脚本来是不大会引起我们注意的。但叶圣陶陶爷爷却写的那么有条有理,叙述具体,这是什么原因呢?
     (观察细致)
      师:生活中有很多我们忽视的东西,他们的美和奥妙要我们来发现。那就让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用心去观察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发现和创造更多的美。
      那么课后,我们就用叶老爷爷写这篇课文的写法来写一种植物的片断,不用着急,老师给你们足够的时间去观察,看看谁是观察最细致的孩子!

  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你们!

板书设计:

爬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山   特点 样子:枝状的六七根细丝

虎      颜色:嫩红



脚   爬  触→巴→拉、贴(牢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1 12: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

4、利用信息网络,拓展性学习。

5、品味文中生动、形象及准确、精当的语言,并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爬山虎的脚的特点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习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2、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观察法    提问法

教具准备

爬山虎   多媒体课件   大字课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欣赏爬山虎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爬山虎是一种植物,在生活中,同学们也知道了,葡萄和黄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9课《爬山虎的脚》。

板书:19  爬山虎的有脚

欣赏爬山虎图。(多媒体课件)

二、       新授

1、 分析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

(2)师:作者在哪两处地方看到爬山虎。

:学校操场北边的墙上,我家小院的西墙上。

师:这两处的爬山虎都长在什么地方

:都在墙上。

师:从“满是”“占了一大片”这两个词中可以看出爬山虎的什么特点?

:看出爬山虎长得很茂盛。

教师小结:

作者这样写,也正是以这两处的爬山虎生长的情况,告诉我们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

(3)总结段意: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板书)

2、分析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

(2)师:这个自然段讲了什么?(爬山虎的叶子)

(3)分析:

师:爬山虎叶子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

——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师:爬山虎长大了的叶子颜色美吗?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师:我们再看一下爬山虎的叶子还有什么特点?

爬山虎的叶子长得很整齐。

——叶尖一顺儿朝下。

爬山虎叶子长得很均匀。

——没有重叠起来,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师:我们再来看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这个句子中“拂”字用的好。这样当风吹过时,满墙的叶子也很美丽。

(4)请同学看动画。

(5)教师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能很好的感受到爬山虎的叶子是非常的美。也说明作者的观察是非常仔细的。

(6)总结段意: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

板书设计:







3、分析第三自然段。

导入:我们欣赏到爬山虎的叶子的美。接着我们看看作者又写了爬山虎的什么。读第三自然段。

分析:

(1)第一句说什么呢?(以前没注意过爬山虎的脚)

是啊,以前没注意,所以不知道爬山虎有脚。

(2)第二句是说──(今年,我注意到爬山虎有脚。)(出示教具)

为什么我以前不知道爬山虎有脚,而今年我知道了呢?找这句话中的一个词语来说明。(注意)

小结:说明作者在写文章前,经过了仔细观察。

(3)第三、第四句、第五句说什么呢?(爬山虎的脚长的地方、样子和颜色)

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

脚的样子:枝状的——指六七根细丝构成的样子,像蜗牛的触角——指每根细丝的样子。

脚的颜色——嫩红的。(用动画演示)

作者写爬山虎的形状像枝状的。像蜗牛的触角。为什么这样比喻?(指出这样更形象,是作者仔细观察的结果。)

总结段意:爬山虎脚的颜色和样子。(板书)

4、分析第四自然段。

(1)          导入、读课文。

(2)          分析

师:同学们看看这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师: 看动画体会。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爬山虎爬墙的动画,请大家注意它爬墙的动作,细微的变化。

根据课文和动画回答下列问题。

师:谁观察到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

:爬山虎触着墙的脚变成了小圆片,爬山虎的脚原先是直的,后来变弯曲了。那小圆片把它的茎拉了一把。

师:它的细丝刚一触到墙的时候它发生了什么变化?

:变成小圆片了。

师:它变成小圆片对它的脚向上爬起什么作用?

:它会巴住墙,不容易掉下去。

师:在墙上巴的怎么样?

:牢固。

师:它的脚由直变弯,它的茎发生了什么变化?

(它的脚由直到弯缩短了距离,所以产生了拉力,它的茎被它的脚拉了一把,长了一块,爬山虎就是这样往上爬一脚的、)

师: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

 触--→巴--→拉--→贴

师:大家看,如果老师把这个“触”字换成“贴”,你们看好吗?

:“触”字表示刚碰到墙,而“贴”是碰到很久了。

师:爬山虎的脚触到墙就变成小圆片了,说明速度快,“触”换成“贴”不行,那“巴”换成“贴”好吗?

:“巴”是特别有力,而“贴”没有力气。

教师小结:作者在写这段话的时候用词很准确,

师: 如果仔细看那细小的脚,你会产生丰富的联想。你想到什么呢?

:蛟龙的爪子。

教师小结:

这个自然段主要讲爬山虎是怎样爬的。我们要学会作者的用词的准确。

5、分析第五自然段。

(1)师导入。

(2)分析。

  师: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怎么样?

: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出示实物,体会这种植物的“厉害”、“不简单”、 “神奇”……)

师: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又怎么样了?

: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了灰色。巴在墙上相当牢固。

师:从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结果,可以说明什么?(说明墙对爬山虎的作用多么重要,同时也照应了开头,回答爬山虎顺着墙往上爬的原因。)

6、总结全文。

(1)给课文分段。(先写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再写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最后写爬山虎脚的特点,写爬山虎脚的特点时,先写脚的样子,再写怎样爬,然后写脚的变化。)



变化

板书设计:             样子、颜色


爬山虎的脚    怎么爬(触,巴,拉,贴)

                                没触着墙,萎了

                                触着墙,   牢固

三、小结。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具有留心身边事物的习惯,同时增强他们具有爱自然保环境的意识。

四、作业

根据这节的课的讲解和自己的体会正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9爬山虎的脚

           生长的地方

                刚长出来   嫩红

           叶              嫩绿

                长大了     整齐均匀

                           风拂过好看得很

                 样子,颜色

                 怎样爬(触,巴,拉,贴)

           脚           没触着墙  萎了

                 变化

                        触着墙    牢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1 12: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示范课《爬山虎的脚》教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1 12: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虎、叠、痕、逐”的写法,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抓住事物的颜色、形状、动作的变化特点进行仔细观察,培养细致、有序、持续的观察习惯。

3.能背诵2、3、4自然段,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全文背诵。积累描写细致具体的好句子,如第二段中描写爬山虎叶子特点的句子。

4.学会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能进行积极讨论、思考。

教学重点: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认识“爬山虎”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 书写“爬山虎”,注意虎字,学生抄写题目。

2.提问:这是什么植物?老师介绍爬山虎。

3. 看课件:满屋的爬山虎。美在哪儿?

4.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他写的爬山虎的叶子也是你们说的那样写得吗?

二、直奔第二节——描写爬山虎的叶子

1.指名读1-2节

2.学习生字词:均匀 铺满 一顺儿  重叠

多音字:占了大片地方  空隙

书写记忆:均匀  叠

3.研究作者观察到了什么的?

(1)读第二节第一、二句,体会作者是如何仔细观察的?(刚  不几天  就 不大 引人注意的是)

(2)齐读句子,哪些词句给你美感?同时让你觉得作者观察的很仔细。

绿得新鲜,铺的均匀,密不透风,风吹波动。

小结观察方法:颜色、动作、样子。

(3)指导读书,熟读成诵。

指导背诵方法:嫩叶——长大的叶子——绿——铺得——一阵风——

(4)讨论问题:课后习题。

4.积累句子:抄写第二段的倒数后两句,一次。

三、再次审题:题目就取做“爬山虎的叶子”好吗?因为重点在观察爬山虎的脚。

猜猜: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观察了什么?

如:脚的位置在哪儿?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作用?颜色是怎样的?如何爬上去的?

四、速读3-5节,看看自己能解决什么问题了。边读边划。

1.指名读,纠正字音。茎上、叶柄、触角、痕迹、逐渐、萎了。

2.指导书写:触、逐、茎(点画要注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1 12: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校对补写。

二、导入:看过爬山虎的脚吗?看图,说说脚的位置、样子、作用。

三、对照课文学习。

1.指名读第3节。

(1)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请同学复述。

(2)对比句子: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出七根细丝,每根都像细丝。

原句(略)

能去掉这些词语吗?感受表达之准确。

(3)朗读指导

2.自由研讨第4节。它是怎么爬的?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贴切的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触、巴、拉、贴)“一脚一脚”换成“有步一步”有什么不同?(看课件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

3.交流话题: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呢?

谁能汇报你读这段的收获?(没有触着墙的,枯萎了,触着墙的,脚巴在墙上的相当牢固。)“……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可见爬山虎的脚巴住墙是多么牢固啊。

风能掀下它,不让它继续往上爬吗?雨能阻挡它向上攀登吗?可见爬山虎的脚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啊!现在你对爬山虎的脚产生了什么新的感受?请带着这种感受再读最后一自然段。

朗读指导。

4.速度3-5节,发现:哪些词体现了作者是长期观察爬山虎的?

  四、引导发现,总结写法

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脚,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

2、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可以结合句子来谈吗?(1)观察细致。(2)要抓住特点观察。(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具体的观察方法,使理论和实际例子相结合,学生更容易掌握。)

五、拓展文本,课堂延伸

1、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也可以观察豆子的发芽过程。蜻蜓飞行。

2、课外查询资料:(1)本文作者叶圣陶的生平。(2)爬山虎的有关知识。

 六、当堂作业:

  



板书设计: 

               6. 爬山虎的脚

         叶子美:嫩红 嫩绿 绿得新鲜 匀称整齐

         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脚怎么爬:触--→巴--→拉--→贴

                   脚的变化:牢固 萎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1 12: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6、 爬山虎的脚

    【学习目标】

  1  学会本课五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   自觉运用抓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实际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5  学习作者细心观察、连续观察的方法,激发留心周围事物的兴趣。

【重点难点】    ’

    1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难点)

    2  领悟作者细心观察、连续观察的方法。 (重点)

    3  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地、有顺序地写下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课前游戏,激疑激趣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猜两条谜语,看谁猜得又对又快。

第一条: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打一种植物,是什么?(葡萄)

第二条,上搭架,下搭架,开黄花,条条青龙藤上挂。也打一种植物。(丝瓜)

2.如果种葡萄和丝瓜啊,还要做一项特殊的工作,什么工作?(要给他们搭架子。)

不搭架子行不行?(不行,不搭架子,他们就没法儿往上爬了)

    二、揭示课题,感知文题

    过渡:刚才我们都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而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板书课题)

谁知道老师为什么把“脚”这个字写得这么大吗?那按照他这个意思,这题目该怎么读呢?指名读。

老师把脚这个字写这么大,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相信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会有新的理解。

三、交流预习,理清脉络

  (一)交流对爬山虎脚的初步了解

1.学生交流:课前,通过预习,你们对爬山虎的脚有了哪些了解?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介绍)

2.教师参与:课前,老师也了解了爬山虎的脚,我还从这本书(出示《十万个为什么》)中了解到,爬山虎的脚其实是它的另一种根,因为它生长在空气中,所以叫气生根。你看,老师这是怎么了解的?观察、读课外书、查找资料都是预习的一些好的方法啊。我们运用这些方法都对爬山虎的脚有了一些了解。那么,叶圣陶爷爷他是怎样写爬山虎的脚的呢?请同学们看第6课。

(二)初读感知,读准词语

1.检查字词。出示课后生字,指名读。

2.出示:     嫩  茎     一顺儿   漾起波纹

             触着墙     痕  迹    蛟  龙  

强调多音字及儿化音的读法。

3.快速读读课文,看一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爬山虎的脚呢?

   (1)谁知道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爬山虎的脚?(3.4.5)   

   (2)课文除了讲爬山虎的脚,还讲了什么?(叶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8 19:5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