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桃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优质课说课稿选集

[复制链接]
29#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7 13:02:00 | 只看该作者

《乘法估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
  《乘法估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是在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的基础上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是通过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来计算的。教材把乘法估算编排在口算整十乘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后面,这样的安排既能够使学生提高口算能力,又能够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乘法估算方法。
  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当掌握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估算活动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材把估算方法的应用设置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还列举了多种估算方法,切实体现了“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改革理念。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我准备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并且能够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乘法估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4、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增强学生学好估算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过渡语:如何把教材的内容以生动活泼、清楚明了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是重中之重。这涉及到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法和学法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
  《课标》中指出,第一学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当选择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素材。例如选择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选用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素材内容,相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应该创设运用估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体会估算的意义,形成和掌握估算的技能。在教学中,还要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不同的估算方法,发展学生灵活运用不同计算策略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开拓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法:
  学生在轻松、开放的课堂气氛红,积极参与到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适合自己的估算方法,开展组员间的合作学习和交流,实现智慧的碰撞,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能够在思考和探究中学习到估算的不同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互相交流中共同进步。
  教师的“教”将要做到: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鼓励探索、引导发现;学生的“学”才能做到:勇于尝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产生兴趣。因此,本节课在探索新知识之前,创设了去超级市场购物的情境。
  同学们,下午我们将会举行一个联欢会,我们还要买很多很多水果,让我们一起去超市购物吧!
  今天特价:柚子每个3元。假如要买21个,大约要花多少元钱?
  这是学生以往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是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来进行估算的。这个环节不仅使学生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点进行了复习,也为新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还让学生热情地投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从而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新知识的探索。假如有350名同学参加联欢会,这个小礼堂能坐得下吗?
  在实际生活当中,像这样的问题我们也不需要它的实际数据,可以运用估算的方法算出它的大概数据就行了。
  现在就让我们估一估350名同学能不能坐得下?
  这样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的必要性。
  (二)、探索新知
  叶圣陶先生说过:“当教师就像帮助小孩走路一样,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因此,我在教学中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已有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经验会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进行估算,我估计学生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不成问题,我运用知识迁移这个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在积极主动参与中领悟到乘法估算的方法。
  1、独立思考,想一想你会怎样估算?
  2、然后小组交流自己的估算策略。
  郑毓信教授曾经这么说过:“没有经过个体深思而匆忙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性和创见。”我们的课堂需要静思默想,表面的热闹只会掩盖学生的思维,学生有自己想才会有交流的欲望。因此,合作交流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3、让学生汇报估算方法,并引导说出估算思路。(一边展示算法,一边小结估算方法。)我估计学生会出现这样的几种估算方法:
  把两个因数看作与他们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他们积的范围。
  ①18×22≈400(个)
  2020
  把其中一个因数看作与他们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他们积的范围。
  ②18×22≈440(个)
  20
  ③18×22≈360(个)
  20
  当学生说出估算思路时,老师可以及时适当进行赏识性的表扬。
  与此同时,教师对各种估算方法都不急于评价,而是积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在刘兼教授的访谈录中,曾经有这么一句话:在提倡算法多样性的同时,老师要不要提出一种最好的解法呢?所谓最好的方法,要和学生的个性结合起来,没有适合全体学生的方法。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都是独特的,我们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不能以一个或一批学生的思维准则来规定全体学生必须采用的所谓最好的方法。
  因此,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个性的思维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探究新知后,我安排有层次性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增强估算信心。
  (三)、巩固提高
  1、基本练习
  “学以致用”,学习新知识后的练习是学生内化知识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巩固估算方法的环节。
  出示“做一做”,教材第59页。
  A、看图并独立完成,选用自己喜欢的估算方法。
  B、完成后请与同桌互相说说估算策略。
  让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及时反馈,巩固了估算方法。
  2、提高练习
  如果脱离了丰富多彩的背景材料,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基本练习后我把提高练习设置在情境之中,。让学生在具体生活情景中灵活运用乘法估算,提高估算能力。(教材第61页,7、8题)
  用生动活泼的动物园图片把学生带进动物园,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估算,再在小组内进行介绍。
  在这道练习中,学生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难点:“1分钟”与所给条件的单位名称不一致,老师在这关键处应及时提醒学生。
  第8题的练习比第7题更深一个层次,文字中没有把数学信息列举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图中找数学信息。培养了学生搜集数学信息的能力,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设置“玩”的环节是针对儿童这一特点及教学目的所考虑的。学生在游戏竞赛中表现自己,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同时估算技能得到提高。
  估算抢答比赛,以组为单位,答对一题奖一个苹果,答错一题倒扣一个苹果。
  通过游戏,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寓练习于游戏之中,学生将会带着激情参与活动,估算能力得到再一次的提高。
  3、开放练习
  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能力展现的空间,更能照顾到全班每一个学生。
  乘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使用,而且呀!估算的世界也是多姿多彩的。现在就请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编一道乘法估算的应用题。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到“课虽尽,而意无穷。”有助于学生继续保持学生的兴趣,增强估算意识,感受到乘法估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参与总结,既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享受成功的喜悦。
  (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写一篇与乘法估算有关的数学日记。
  评课
  本节课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充分了认识估算的意义,掌握了乘法估算的多种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能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习在学习中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喜欢学估算。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过程中,能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来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充分获得成功的体验,贯穿本节课,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能积极投入到探索之中,在合作交流中获得共同发展。
  课堂就像广阔的天空,每个学生能在这片天空中领略乘法估算的无穷奥妙。真正在教学中实践了“双领四清”的基本教学思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7 13:02:00 | 只看该作者

《笔算乘法》说课稿

、说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针对本年级组提出的“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专题研究而设计的。设计的过程中力图体现出本专题的研究成果,把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各种方法融入了教学当中。同时在本节课设计中,我也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形式上采用多种形式交替变换,注重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另外,我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也没有忽视素质教育,一方面注重各学科间的渗透和联系,另一方面注意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的熏陶。
二、说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设计是以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练习为依托,通过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巩固练习,把本年级的研究结果——培养计算能力的方法孕育其中,本节课我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针对实际情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设计了一些有趣味、有时代科气息的练习,但实际并没有改变知识内容和结构。下面我对本节课知识点做了简单分析:
     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是本册的重点内容。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先是从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开始的,然后是接近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接着是由浅入深的学习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不连续进位、连续进位的乘法,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安排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和熟练,也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和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做好铺垫,又是为以后学习多位数乘多位数计算打好基础。在这节课中学生在巩固练习的同时,我把提高计算能力的方法:培养计算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加强口算、掌握算法,理解算理等方法融入整个教学中,使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计算速度,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基于以上认识,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教学目标:
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使学生初步理解提高计算能力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体会成功的快乐。
初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2、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熟练地计算。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难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从素质教育着眼点来看,要贯彻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原则,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更要使学生会学、乐学、主动去学。
     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能够自主学习,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谈话激趣、回忆交流、讨论归纳、强化练习等教学方法,循循诱导,让学生在比赛、游戏、练习、合作中自主学习,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这种设计理念出发,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计算能力得到真正发展,我对本节课设计如下几个环节: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知识?想一想。学生可能会根据教材说学习新知。是啊,从课本的内容看这节我们要学习一个因数中间有0乘法,但是老师想让大家看看最近几次的作业,拿几本错多的作业给学生看看但是老师想问问:这几天我们学的知识,你们都熟练了吗?作业得怎么样?(可以拿几本错多的作业给学生看看)引导学生说一些学生还不太懂,应该再练习。……那就巩固复习一下,使我们计算能力再有所提高,计算的准确度也能提高一些,可以吗?师板书课题。
(这样设计导入主要是让学生觉得我们是有必要上这节课,明确学习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最大的发挥)

(二)回忆交流,讨论归纳,明确算法,理清算理。
   1、回忆交流
   师: 好,那回忆一下,我们这几天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师:对,这段时间我们就是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那每天学习都一样吗?……
    请学生想一想都学了哪几种情况的乘法,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然后请学生在全班上说一说。
   2、讨论归纳,明确算法,理清算理
     师:你会计算这几种乘法题吗?你能说一说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吗?小组内互相说说,师巡视指导。
    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师据学生汇报板书计算方法。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不错,虽然有些还说不完整,但已有一些进步了。
师生一起来说算法,并理解算理。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计算方法,下面我们就算一算。
(这里这样安排同桌、及小组合作是让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补充,使学生体会小组合作的作用,培养初步合作的意识,体会成功的快乐。然后师生一起说使算法进一步明确,算理更加清淅。)

(三)、强化练习

1、口算铺垫(开火车)
6×4 =           3×8 =              7×5 =             9×4+6=  
2×8+7=        3×6+4=            8×8+7=          4×2+3=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比赛谁快就可以到黑板上来做。然后请做题的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1  5  8            2  6            3  2  7              8  7
        ×       4        ×     5         ×       7           ×    6

3、师:同学们知道啄木鸟会做什么呢?……对,它是益鸟,专门给老树治病的。现在你们也来当一回医生,谁能帮助下面的题治一治病呢?

           1  2             5  2                4  7  6
        ×    7          ×    4            ×         8
           7  4             2  8                3  8  8
集体评价。
师:同学们当医生好当吗?当医生应该怎样才能帮病人查出病来?
师:那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哪些地方?学生说师板书
引导学生说出要细心,不能马虎,注意学习习惯的培养。
(这里设计从口算到笔算再纠错的有梯度练习,并注意练习的针对性和趣味性,一方面是为了学生积极地巩固和扎实所学知识,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计算能力能稳步提高,同时也渗透一些科学和品德方面的教育,注重学科的联系。)
四、拓展延伸
1、师:刚才又是比赛,又是当医生,一定有点累了,那我们轻松一下做个游戏:
老师这里有一棵苹果树,上面结了许多苹果(苹果上有数),这边还有篮子(上面有乘法算式),如果你们摘对了,这个苹果和篮子都归你。你们想来摘吗?……
那我们怎么摘呢?同桌之间互相说说,然后请学生上来摘,并说说为什么这样摘?
(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课堂学习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玩乐中轻轻松松学知识,培养能力这正是我们这节课的追求。)
2、同学们,你们知道杨利伟叔叔吗?他是做什么的?……知道今年我国又有两位叔叔坐着神州六号宇宙飞船在太空生活水平生活了5天5夜,他们是谁呢?
……
   师; 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中国的骄傲。同学们现在我们再来了解一个有关航天知识并来解决问题好吗?
小黑板出示:
    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周需要114分钟,绕地球9周,需               要多少分钟?
    先让学生说说从上面的信息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能先估算一下,再独立解答。
(这里设计一个具有时代气息的问题,一方面是多位数乘一位数应用拓展,因为计算教学如果只重视计算技能的学习,往往比较枯燥。只有把计算教学至于问题解决中去,使学生感受到计算是有用的,是能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会更感兴趣。另一方面是为了开拓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国家的一些大事,渗透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又练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你觉得比以前算得快了吗?算得准了吗?你认为怎样才能算又对又快呢?你还哪些收获?(这样设计学生自己来谈收获,是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在课堂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8 14:42:00 | 只看该作者

《角的分类和画法》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角的分类》。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借助两把折扇的实物素材认识平角和周角,通过观察、动手实践、探究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从而体会“学数学”、“做数学”的乐趣。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平角、周角。通过观察掌握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经历分类的探索过程。体会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平角、周角,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认识周角。
  三、教学设计:
  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的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
  《课标》中也指出,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这节课我根据新课程的理念,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学生而言数学的学习应当是生动的、有趣的。所以我从猜谜语入手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那我来考考你们“一件东西手中握,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夏季摇来乐陶陶。”打—生活用品。这时学生兴趣高涨,我的说是陀螺,有的说是风车,有的说是扇子。对了,就是一把扇子。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把扇子!这时我出示三幅图,看一看,它们都是什么角,请看大屏幕。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适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也为本节课后续学习做了铺垫。
  2、演示操作、明确概念:
  同学们,除了刚才找到的锐角、钝角和直角外,这把折扇中还有特殊的角。(课件演示:平角的形成,然后抽象出图形演示。请学生描述平角形成,然后板演平角的画法。)
  现在老师又给同学们带来一把扇子,课件演示周角的形成,然后抽象出图形,周角的顶点,两条边在哪?(板演周角的画法)
  这一环节的设计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同具体的实物结合起来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
  活动一:动手实践、感悟数学
  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认识的基础,为此我为学生提供了操作机会。
  首先动手操作,用活动角感受平角和周角的概念。
  然后再动手操作,研究平角、周角的度数。
  这一环节中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实践,为学习角的分类作了铺垫。
  活动二:小组合作、探究分类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个万宝囊,快去找一找里面有什么,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量出角的度数,并标明度数,小组研究怎样分类。
  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出:锐角小于90º
  直角等于90º
  钝角大于90º而小于180º
  平角等于180º
  周角等于360º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发现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吗?学生情绪又一次高涨,纷纷举手说:
  1个平角=2个直角
  一个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提高量角的技能。然后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意识,为学生亲身经历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3、课堂练习:
  1、排一排:(明白五种角的有序排列)
  ()角<()角<()角<()角<()角
  2、在46º、130º、90º、270º、25º、107º、180º、360º这些角中()是锐角,()是直角、()是钝角,()是平角()是周角。
  3、你能只量一个角的度数就知道其他三个角的度数吗?
  1
  2
  3
  4
  ∠1=40º∠2=()
  ∠3=()∠4=()
  4、时钟在十点时,时针与分针成()度角。
  5、将一张圆形纸对折三次后展开,可以得到哪些度数的角?
  本节课我设计了五道习题,内容由浅入深,逐步提高,让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感,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总之,这节课我本着以兴趣为先导,以活动为载体,以三维目标的落实为目的,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推理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8 14:43:00 | 只看该作者

《角的度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六单元“角的度量”,它是本册教学几何初步知识的第二节课。教学几何初步知识,不单纯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图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前几册教学几何初步知识时,已经注意通过一些操作和作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但是限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操作和作图都比较简单,在本册适当提高一些要求,通过教学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等知识,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以及操作和作图的技能。在备课时,我曾经想过把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的知识安排在一个课时内完成,但发现课堂容量非常大,学生学得不扎实。在本次教学中,我把教学内容适当进行了调整,在一节课内集中教学角的度量,使学生在牢固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后再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操作探索中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懂得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无关,而与角的两条边*开的大小有关。
  2、能力目标:进行观察对比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认真细致有序操作的良好习惯。
  3、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形成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
  三、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要达到目标,形成能力,就必须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让课堂焕发生命的力量,教师要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法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
  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我将教学思路拟订为“激趣导入——自主探究——巩固内化——拓展延伸”,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这节课的知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直线,线段和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最基本概念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本节课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直观演示,旧知过度,设疑引入,感受新知。教学角的概念.通过师生的操作,利用动态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引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通过直接的比较,学生初步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开的程度有关,为引入角的度量进行间接比较角的大小作了铺垫。
  第二部分,认识量角器,让学生观察,初步认识量角器上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建立角的计量单位度和符号“°”。
  第三部分,教学角的度量.在学生认识度量工具——量角器,及其单位、符号的基础上,再介绍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最后通过实际测量说明: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开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本节课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如口答,判断选择,实际操作等),围绕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重点,达到巩固和运用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8 14:43:00 | 只看该作者

《直线、线段、射线和角》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教材内容包括直线、线段、射线和角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线段、角和直角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几何形体知识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认识三角形等图形的知识以及进一步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基础。

学生学习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时,已会直观描述它们的特点。本课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有限”到“无限”,引导学生认识直线和射线,掌握角的概念。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认识射线;知道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认识角和角的符号,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比较角的大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综合、记忆及动手协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习惯,增强合作探究意识,教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观察事物,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射线,知道射线与直线、线段的区别和联系;在射线概念的基础上说明角的概念,渗透运动的观点。
  2、难点:角的形成。

学生准备:活动角、一副三角尺。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动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学生操作为主,辅以谈话启发法、引导发现法、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学习、去探索,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在学法上,选用指导学生观察、操作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学习。

说教学程序:

1、 注重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做一做,在各种感官协调参与下初步认识角。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讨论,全班展示交流,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既发展了求异思维,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认识。
    2、巧妙运用多媒体,变抽象为直观,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初步认识角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先在实物上闪动角,再去除实物中非本质的属性,抽取出角的本质属性,引出角的图形,帮助学生清晰地建立了角的表象。

三、说教学程序

一、评价欣赏线条美

1、同学们,你觉得今天老师穿的衣服怎么样?漂亮在哪里?

2、人们用线条创造了美,给大家以美的享受,你们有兴趣走进线的王国,去研究有关于线的数学问题吗?

(分析:教师创设学生喜欢的线条情景图,引出了直线概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认识射线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宝贝,想知道是什么吗?(出示手电筒)

你用数学的眼光看它是一条什么线?

你能把这条线段画下来吗?

介绍一下线段。

2、打开手电筒,请看,这线穿过窗户、透过云层、射向宇宙……

张开你想象的翅膀,你能想象出这是一条什么样的线吗?

你能把他画下来吗?(指名画出不同的)

你觉得谁画的比较合理,为什么?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到过这种线吗?

我们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的线叫-------射线。

三、认识直线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宝贝,想知道是什么吗?(另一把手电)

你猜猜老师会怎么玩这两个宝贝?能玩出什么来?

1、拼、打开成一直线,有什么想说的吗?(两端无限延长)

2、你能画下来吗?

3、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三种线,你能用动作和语言相结合把他们表示出来吗?大家一起来做一做。

4、在你看过的书或看过的电影中有没有象直线这样两端可以无限延长的情况?

四、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之间的关系

1、   看黑板上的图说一说,射线、直线是怎样得到的?

2、   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3、线段、射线与直线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完成板书:

图形名称
相同点
        不同点

  线段
都是

直的
2个端点
有限长

  射线
1个端点
无限长

  直线
没有端点
无限长



4、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判断,并说明理由   

5、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1)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射线和直线,经过一点能画几条直线呢?

学生动手操作。  说明:过一个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2那么经过两点能画几条直线呢?

学生动手操作。  说明:过两点只可以画出一条直线。

(3)打开书16页,了解这个知识的实用性,并指名说说生活中的例子。

(分析:在抽象出角的图形后,引导学生再回到生活情境中,在周围的物体上找角。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对角的表象积累,而且进一步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6、完成想一想

(1)      学生独立观察图并小组交流:哪条最短?你还能想像出连结A、B两点的其他线吗?那些线与线段AB相比,长度怎样?

(2)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两点中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7、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

五、认识角

老师还要玩这两个手电筒,你再猜猜老师还会玩出什么?

1、拼成角。打开电筒。

2、你想象得出这个图形吗?(板书:角)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角的知识。

3、教师边讲解边演示画角:先点一个点,再从这一点出发引出两条射线。4、角是怎样组成的?

5、画角时应该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教师演示

6、学生练习画角(指导学生画不同方向的角)

7、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

8、角的两边可以延长吗?为什么?角的大小改变了吗?

9、教师说明角的符号的写法。

10、学生练习书写。

(三)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

(分析:教师先让学生通过制作活动角判断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然后制造认知冲突,想办法比较两个大小不明显的角,再演示教材上的比较方法,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学习了新的比较方法。最后教师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长方行去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通过设计让学生在身体上找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达到了高潮。)

四、课堂小结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2、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9 15:03:00 | 只看该作者

《1亿有多大》说课稿

 开始:各位专家领导,下午好!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1亿有多大?》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
  《1亿有多大?》是人教版新教材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内容。教材在数概念的教学中,十分重视数感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但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因此在“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后,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称一称”“数一数”“排一排”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一亿有大,并能结合实际,以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对一亿大小的感受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主动参与和乐于合作的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
  三、教学理念:
  数学教学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应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得新知识能力,培养学生敢于自主学习、尝试新知的研究学习。小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为其独立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可能。为此,在教学“延伸性、迁移性知识”时,我直接让学生自己自主尝试、积极探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推理、发现和总结,给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空间、时间,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发展。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知一亿的大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学法和教法上谈谈:
  五、学法
  四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抓住了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有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训练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六、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尽力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着重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研讨法。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七、教学程序及设想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大约有多少人吗?那么你知道一亿有多大吗?揭示课题:一亿有多大。
  在黑板上写出100000000和1亿。后引导学生从数的组成理解1亿的大小:由1个亿组成的、由10个千万组成的、由100个百万组成的、由1000个十万组成的、由10000个万组成……由100000000个一组成的。
  谁能说说,“100000000”这个数给你的感受是什么?(特别的大)
  二.实践操作
  (一)称一称
  那么100000000到底有多大呢?大家想不想切实感受一下啊?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叫刘恩的大臣,他非常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有一次黄河又泛滥了,波涛汹涌的黄河水不知冲倒了多少房屋,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无家可归。当刘恩得知这一灾情后,他非常的着急,立刻用了最快的速度写了一份奏折给皇帝。皇帝看了刘恩的奏折后就下令让他到灾区去救灾。刘恩到了灾区后,立刻展开救灾工作,他和老百姓吃住在一起,同甘共苦,最后终于让老百姓重建了家园,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灾区的人民非常感激刘恩,家家户户都挂上了刘恩的画像,可是皇帝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的嫉妒。他就不愿意奖赏刘恩,但是又害怕老百姓会说他的闲话,于是他就想了一个自认为很好的办法,一天他把刘恩找来,先是夸奖他救灾的功劳,然后对刘恩说:“民以食为天,你在灾区救了那么多的老百姓,朕就奖赏你每月奉禄多加100000000粒大米吧。”皇帝刚说完,其他的大臣都笑了,心想,皇帝这哪是在奖赏刘恩啊,100000000粒大米才有多少一点点。可是刘恩却是很高兴的谢了皇帝。你能知道刘恩为什么很高兴的谢了皇帝吗?
  你能猜想出1亿颗大米到底有多重吗?
  (学生猜想)
  我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巧妙的称出1亿大米到底有多重?
  (学生讨论)
  师引导出设计方案:把1亿粒大米称一下
  方案1、先称出100粒大米的重量,再除以100,再算出1粒大米的重量,最后乘1亿,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或用倍比关系算)
  方案2、先称出10克大米,再除以大米的粒数,最后乘1亿,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
  3、教师提出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案计算出1亿粒大米的质量,请写出计算过程以方便后面的汇报,可以用计算器来帮助计算。
  4、学生分组计算
  5、各组汇报结果,教师板书,感受1亿粒米的多少。
  通过刚才活动我们知道了1亿粒米大约有2500000克=2500千克=5000斤重,现在知道刘恩每月奉禄多加100000000粒大米,为什么很高兴的谢了皇帝吧?
  而我国有13亿人口,如果每人每天节省1粒米,那么全国一天下来大约能节省多少克大米啊?如果每人每天吃400克大米,这些节省下来的大米可供一个人吃多少天?大约合多少年呢?
  (学生计算)13×(2500×1000)÷400=81250(天)≈223(年)
  知道这些信息后,你有什么感想?
  (教育学生要爱惜粮食)
  2、数一数。
  (1)小组活动,动手数一数。
  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拿一些练习本,和在一起,以循环的方式一本一本的数,数到100本告诉老师,老师立刻告诉各小组所用的时间,组长记录下来。完成后各小组交流所用时间。
  (2)小组合作,提出问题。
  谈话:如果照这样的速度,我们数一亿本练习本要用多少秒呢?
  出示书上的表格(可把90秒改成全班认同的秒数),请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推算,并把结果填入表格。
  反馈,指名读得数。
  (3)进一步探究。
  谈话:9千万秒,这段时间长吗?这么长的时间用秒作单位来表示显然不合适,你认为应该采用哪个时间单位?(年)怎样换算成多少年?学生说出方法后看书上的算式。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出结果。提问:看了这个结果,你有什么感想?
  3、排一排。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数一数从时间上感受了一亿的大小,大家还想不想通过其他的方式,再来感受一下一亿的大小?
  (1)实际测量长度。
  请10位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师生共同测量出长度。(取整米数)
  (2)列表进行推算。
  提问:照这样计算,一亿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有多长?
  出示表格,根据表格形式,各小组也依据刚才的测量数据列表格填一填,并反馈推算结果。
  (3)从绕地球的圈数来进一步感知一亿有多大。
  指名读出推算出的长度。
  谈话:对于这个长度,大家都会感觉到很长,但究竟有多长可能还感受不深。地球赤道全长40000000米,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可以饶地球赤道多少圈?用计算器算一算。如果学生的计算器只能显示8个数位,就要把米换成千米来算。
  指名说说计算结果。
  提问:看了这个数据,你又感受到什么了?
  三、在活动中提升认识、升华情感。
  读一读下面的信息,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1亿滴水大约可以汇成3333升水,能够装四辆大型运水车。
  1亿张纸叠在一起,约有10000米高,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
  我国的小麦产量近年来稳定在1亿吨左右。
  新明日报2004年2月26日电,联合国粮农组织周三宣布,爆发禽流感的亚洲迄今已杀鸡1亿多只。
  2001年中国移动电话的数量已经突破了1亿部。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五、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想研究哪些有关1亿的问题呢?
  (可能的情况:1亿张纸的厚度、1亿个一元硬币的厚度、1亿个人的质量、1亿秒有多长……)
  你能把你想研究的有关1亿的问题,设计方案写出来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9 15:03:00 | 只看该作者

《亿以内数的读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内容: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七册P1—3的例1、例2以及相关的课后练习题。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个级的所有计数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高一级数(万级)的读法,教材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数级的学习,让学生明白生活中较大的数用个级来计数是不能满足的,从而理解学习亿以内数的必要性。
  2、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懂得如何正确读亿以内数的读法,并且弄清楚中间有0和未尾有0的数的读法。为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和亿以内数的加减法打下基础。
  3、说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是引导学生弄清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和数位表;引导学生正确读亿以内较大的数,特别要注意纠正学生在读中间有0和未尾有0的数时所出现的错误。
  4、说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法难点主要表现在各数级中间或未尾有0的数的读法。必须让学生明白哪些情况下读0,哪些情况下不读0。
  5、教材编排的特点:
  本课教材是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编排的,首先教材列举生活中较中的数据,如北京的人口数量一千一百零八万,光的速度每秒三十万千米等,这些都是很大的数,用个级的计数单位来表示很困难,从而引出万级数的学习,并且让学生懂得学习亿以内数的必要性。教材编排时很注重科学性和合理化,先提出学生熟悉的记数单位个位、十位、百位和千位,然后引出万级的计数单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等计数单位,由于万级数都小于亿,所以教材把此部分的内容称为亿以内数,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既有数学的科学性和严肃性。教材共安排了例1和例2两个典型内容和一些相关练习题,不仅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还有助于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消化及巩固。
  6、教具准备:计数器或算盘一个。
  二、说教法
  1、本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观察法和发现法,老师要适当地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从观察中发现数的读法原则,之所以采用这两种教法,是针对学生以前在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懂得了个级数读法而设置的,用原有的经验和方法来解决本课的问题,应该是可行的。
  2、本课在提问方式上,应多用启发式提问,首先让学生质疑,然后让学生经过自身的经验寻找解决的方法。
  三、说学法
  根据我的学生情况,我认为本课的学法,应该是以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为主,学生通过观察以及总结来解决问题,在这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不需要做太多的讲解,只适时作适当的引导。为什么采用此种方法,主要是因为学生已经有了个级数读法的经验,移植到本课,用来解决本课问题是很自然的,大多数的学生是可以独立完成的。
  四、说教学设计
  根据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以及本课的教学内容步步逼进的特点,我认为本课教学应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设置问题,巧妙导入
  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先列举一些比较的大的数,如:北京市的人口一千一百零八万,光的速度每秒三十万千米等较大的数,然后让学生用口头来描述,学生觉得用原来学的计数单位(个级)很难正确描述这些数据,从而引出新的课题,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导入新课内容。并板书:亿以内数的读法。
  (二)复习旧知,先立后破
  1、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先以复习旧知为基础,先唤起学生对个级(千位、百位、十位、个位)的印象,为达到这个目标,教学可以这样设计:
  师:我们已经学过个级的计数单位,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然后板书:一万。
  由于学生以前学过一万,对这样的知识不会感到陌生,因而教学可以用步步递进的方法引出后面更大的计数单位。
  2、教师接着问学生:十个一万是多少?学生经过思考可以得结论,知道是十万。根据回答板书:十万。
  3、教师可用类似的办法,让学生继续观察,得出后面的更大的计数单位: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主要是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然后顺理成章地引入新的内容。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方法,是因为学生已经认识计数单位,在此教师只不过引导他们提升对更高一级计数单位的认识,所以要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总结。
  4、引学生看数位表,并说明个级和万级。个级有四个数位(个、十、百、千),万级也有四个数位(万、十万、百万、千万)。
  (三)通过观察,找出规律
  教师可以这样设计,用计数器演示,个级的各个数位,然后让学生观察找出万级的计数单位,学生很快从中找出万级的计数单位,知道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和千万位,这时为了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可以通学习例1和例2的内容。
  学习例1,教师出示例题内容:470000、3080000、40500000。为了让学生直观地看出以上数所占的数位,可以用计数来帮助,把相应数位相互对齐。学生经过观察可能发现其中的道理,以470000为例,4对应十万位、7对应万位、后面全部是0,学生很快读出这个数,读作47万。用相似的方法来学习其它内容,学生会总结出这些数的读法。
  接着学习例2,情况和教学内容虽然稍有不同,但经过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肯定能够掌握,由于方法相似,在这里就不展开讨论。
  通过以上两个例题的学习,学生应该明白了亿以内数的读法了,不过由于0在各种情况下出现,其也有不同的读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清在何种情况下如何读中间有0或未尾有0的数,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必须让学生掌握。
  最后要引导学生总结亿以内数的读法,总结出亿以内数读数的方法。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找出学生补出学生的错误,并加以纠正,最后总结亿以内数的读法:
  先读万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不管每级未尾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四)加深理解,巧设习题
  适量完课后的习题,以加深理解,巩固新知。
  五、说板书
  例1
  470000读作:四二七万
  3080000读作:三百零八万
  40500000读作:四千零五十万
  例2
  24600读作:二万四千六百
  6407000读作:六百四十万七千
  10030040读作:一千零三万零四十
  板书简洁,突出重点,列举了亿以内数的各种情况下的读法,对学生对亿以内数的读法有很大的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7 22:5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