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楼主 |
发表于 2012-7-10 08:27:41
|
只看该作者
《掌声》一课听课反思
事情有时真的很凑巧,前一段时间学校派我到松庄小学去支教,执教的是《掌声》一课。周四程校长来我们班进行的也是这课的教学。因为是同一课,而且我去松庄小学支教时还参考了程校长原来执教这课的教案,所以在听课时我无形之中就多了些对比,对比自己与校长教学的不同,对比校长自己前后两次教学的不同。
有几点感受颇深:
1、教材的处理顺应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过渡自然。我借鉴了校长先处理1、4段的方法,对比掌声前后的英子。但导语的不同造成了两种不同的效果:一种是水到渠成;一种是教师指到哪学到哪。这里边文字投影的出示也起着一些作用,因为没有文字投影,所以我就得借助自己的话语告诉学生要读哪一段,而自己又没有很巧妙的导语。
2、主题的升华直入学生的心底。这个单元的主题就是“爱”,校长在教学中直入主题,借助图片、“爱的奉献”这首歌和一首关于爱的小诗打动了学生的心灵,最后又出示了青年志愿者的图片及“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句话,升华了主题。而我去松庄小学支教时,考虑到孩子们的理解程度,是先借助一则央视的公益广告——“鼓掌”,拓展了学生对掌声的理解,掌声不仅仅是鼓励与赞扬,是所有爱的体现,然后让孩子们谈谈自己感受到的爱。当时觉得孩子们理解得很到位,真正地走入了文本,但看到今天的孩子们,好几个课下都是噙着泪的,我才发现:读懂文本与打动心灵是多么的不同,“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3、学习方法“润物细无声”。开课《课间十分钟》歌曲的播放, 校长本是告诉孩子们要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勇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只是一个揭示课题的环节。但当发现孩子们回答根本不听歌词意思时,紧紧抓住一个正确回答了的同学,说说为什么说是下课,并且激动地告诉大家“这是我今天结交的第一位小朋友”,巧妙地教给孩子们学习的方法,还有类似“熟读精思,必知其义”这样的话语,处处在教给大家怎样学习。课下我就在想: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怎么可能学得完如浩瀚海洋般的知识,有些问题是要靠借助已有知识来猜测、推测的,也就是我们所谓的“蒙”,能“蒙”得出、“蒙”得对也了不得的。
今天的课堂还有一个小细节不得不提。孩子们认为校长就是校长,走到哪里都是校长,新来的一校之长来自己的班里讲课,那多荣幸!可程校长一再引导孩子们,来上课就是老师,没什么激动,也不必觉着荣幸,话语自然,听着特别的舒服。真的,我们的孩子们需要这样的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