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941|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矛和盾的集合》听课心得体会评课记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9 18:54: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矛和盾的集合》听课体会感想
昨天听了何老师讲的《矛和盾的集体》第二课时。这节课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课文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把两者结合起来,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说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教学的重点有两个:一是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二是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何老师首先利用复述法把课文串联起来。首先提出问题“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并提示答案的句型结构“先……再……然后……最后……”,让学生在阅读第一部分后组织答案语言。这种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既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训练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在指名两名学生回答后,答案并不理想。老师转为根据发明家发明的思路逐步提示答案,引导学生在一步步的回答中组织答案。在问题解决完之后还利用了模像直观法,展示图像说明发明家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起来发明出坦克的思路,加强学生的感性认知并增强记忆。

接着,老师利用一些坦克的资料过渡。学生在欣赏坦克的资料中培养了对坦克巍然形象的认识,以此水到渠成地引出第二部分——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这一部分的讲解老师偏重于情感上的理解,用红色突出“庞然大物”、“乱成一团”、“一下子”等词语重读,指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悟坦克的发明对战争所起的作用。老师还利用一则写于1916年关于坦克首次上战场的短文作为拓展知识给学生阅读,使学生对坦克威力的印象更加深刻。

第三部分老师联系生活实际,用事实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老师首先通过图文的方式举例铅笔是由笔和橡皮擦的优点集合而成的,再列出两条关于集合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在学生充分理解道理后指名自由举例。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联想充分,对道理的掌握到位。

这节课何老师依旧保持幽默的风格,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在第一部分的讲解中,没有墨守成规地逐段讲解,而是提出问题让学生自由组织语言。这和我在听课前的构思有很大差距,我的构思扔是比较保守地逐段分析,总结出每段的意思,最后才提出问题把发明的过程复述。老师的设计明显更胜我一筹,体现了自主学习的原则,还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权。这也让我明白了,要立足教材,不要把课后习题和教学分割开来。课后习题通常是经过提炼的最贴近教学目标及要求的问题,应该把其贯穿在教学中。另外,在使学生明白道理的部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通过直接经验更准确地把握学习重点。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最明显的在时间的掌控,最后余下10分钟左右的时间,只能通过上网搜一些坦克的图片进行讲解,恰好网速太慢,学生的耐心被消磨,课堂纪律在最后显得有些混乱。我认为时间多的原因有二。一是在第一部分分析完发明家发明的过程后,不应该只由老师口头复述学生做笔记,而应该指名几位学生根据分析组织串联答案,这样才能起到运用巩固的作用。另外是在第二部分的分析上,指导朗读之余还应对重点字词加以分析,引导学生联系句子体会词语的意思。

这就是我对最近听完的一节课的一点想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9 18:55:09 | 只看该作者
《矛和盾的集合》听课后联想
  
11月8日下午第一节课,跟全体语文老师一起参加了校本教研,听了三年级罗洁执教的《矛和盾的集合》一课。“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罗老师抓住这关键句引导学生品读感悟,理解拓展,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然,让我更受启迪的还是这个关键句: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是啊,如果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能像“坦克”那样,集合“矛”和“盾”的优势,那学生心目中老师的形象岂不是很完美?

显而易见,想完美关键在于愿“集合”、善“集合”。

九月,迎接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检查,让教导处的三位年轻的主任忙得晕头转向。从6月开始着手完善资料,贯穿7、8月暑假,各级地毯式检查不下二十回,每回的指导要求不相同。有时同一批指导者,前后标准也不一样,说是有“新精神”。所幸这三位年轻的主任都是“善集合”者,她们工作起来很有章法:分块,每人各自是块的“头”,把住质量关;求助,每块各找得力帮手,集同伴优势;迎检,每项都有行政挑头,聚团队智慧。9月15日,学校圆满完成了受检工作。(好帮手:罗洁、于媛、罗丽丽、周婷婷、周丹、徐念念、胡忠仁、闵琴、丁淑莲、涂小丽、小陈静、余伟、欧阳玮、童瑶)

十月,学校承办团市委、团区委纪念建队六十二周年“红领巾心向党  我与祖国共成长”活动。接受任务时间是9月26日接到任务,9月27日班子开会酝酿出方案,9月28日召集指导教师商议筹备细节,9月29日向全体教师宣布整个活动框架,接下来是“安静”的分头准备(要知道哦,真正的分头准备时间可只有9月30日,因为接下来就是国庆7天长假)。10月8日继续准备(其实又是开始,歇了7天,孩子们哪能记得?);10月9日学校审查准备的活动,看不出眉目;10月10日学校再审,雏形已成;10月11日市区审查,气势形成;10月12日下午4:00,参与6个节目的千余祖国的花朵绽放校园!(三(2)、三(6)班、六(3)班,四、五年级组班主任老师的智慧汇集,千余名学生的激情参与;兴趣班谭艳、袁凯、罗丽丽老师,艺术团李文春、黄玉霞老师的精心训练,吴芙蓉老师的精彩串词,电教组老师的音响保障,胡忠仁老师及后勤组的男同胞们的周到服务……指挥白校,导演文静主任,责编雷校、杨主任、曾主任、刘主任各司其职才能的积聚……以及和谐松柏大家庭每位成员能帮则帮的传承。)活动结束后,前来观摩的校长问我:你这活动准备了好久吧?我笑答:五天!也有校长问我:你借了哪个学校的节目吧?我笑答:都是松柏学校的师生呢!是的,看完整个活动我也惊呆了,因为我是当天早晨从外地赶回参加,全程都是6位班子成员依靠老师们干出来的。看来松柏小学“忘我”的日子更精彩!

上面两例不难看出: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只有聚集体智慧,集人人所长,才能所向披靡!

新学期里,我们一年级组有的班主任老师工作遇到困难,全体组员会妥善安排好自己工作后全力支持;罗洁、周婷婷老师送课下乡,我们三年级语数老师会群策群力做课、听试教,信息技术组老师会加班加点做课件;姚宇、刘莉、周婷婷、罗丽丽老师进入西湖区“新秀杯”决赛,雷校、曾主任、刘主任、文静主任会集语文、数学、体育中心组校本专家之力做好选手赛前教材教法吃透培训工作;甚至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碰到困难,班级任课老师都会牺牲休息时间积极帮助。

这也是善于把他人的长处集于一身或一事,而让事情结果更圆满!

其实每个人都有“悦纳”自己、而“不屑”他人的本能,但如果调适不好自己的心理,不知道集长处而是集短处,或是集个人利益于一身,恐怕结果就会危害我们自己的声誉、危害学校声誉。新学期里,我们有个别组里也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现象,可能老师会想,组里老师都认同的事不就是民意?不就是好事?可能有些“点子”表面是为同伴“减负”,但那是减不得的负啊!您想过没有,你们的行为损害学生利益了吗?损害家长利益了吗?您希望您孩子遇到的老师也这样做吗?对孩子丧失责任的事我们千万不能做啊!

有时看到一些本不该发生的事,我也会不由自主地想:老师们各方面素质都不错,绝大多数时候都能想学校之所想,急学校之所急,齐心协力支撑松柏这个和谐的家。可为什么有时候会出现个别很离奇的现象呢?是我安排不科学?是我管理不人性?是我心地不善良?其实和老师们都相处三年多了,感受了大家工作的拼命,感受了大家爱心的炽热,感受了大家支持的鼎力,可为什么我的工作不如您意时您不给点意见让我改进?真的,虽然我老但我不固执己见,能笑纳益生、益师、益校的各种意见和建议。

我在反思,我要如何克服自身的缺点,尽可能的善于集他人优点于己身,让松小的老师们快乐工作;当然我也希望我的松柏同伴们也要善于集他人优点于己身,让松小的学生们都幸福成长。那样,松柏小学在社会的口碑才会真正越来越好。

您说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7-9 18:55:43 | 只看该作者
矛和盾的集合》评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7-9 18:55:51 | 只看该作者
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中,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的道理。学习本课时,沈老师从题目入手,先让学生知道“矛”“盾”分别是古代的兵器, 然后出示图片让学生说出这两种兵器的优缺点,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如果集合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子呢?进入课文学习。学生基本在读了课文后就可以理解大概内容,运用填空形式帮学生理清课文主要内容。为了学生理顺文章的顺序,沈老师让学生明白了发明家在比赛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认真思考,发现了各自的优点,然后再不断思考,想到了发明一种新的东西,使它集合两者的优点,发挥更大的作用,于是发明了坦克。交流朗读,层次清晰,环环相扣。例如,什么叫大显神威?坦克为什么能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学生在交流中不难发现,课文中“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这生动具体的描述无疑是对“大显神威” 的最好诠释。其原因在于坦克巧妙地将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既有保护自己的铁屋子,又有进攻的枪口或炮口;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发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实践的优秀品质。在学生找到了发明家是在恩怨把矛和盾结合的句子,接着再引导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说,相机指导学生品味了“雨点般向他 刺来;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固然安全”等词语来理解。最后再抓住 “进攻、自卫、合二为一、大显神威”这四个词语统领全文,突破重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9 18:56:31 | 只看该作者
《矛和盾的集合》评课  《矛和盾的集合》这篇课文是三年级上第七单元的开篇文章。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不一样。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从以上单元目标和课文的具体特点看,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的思维过程即把矛的自卫和盾的进攻合二为一的过程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  

胡晶老师讲授的这节课,我认为以下几方面是值得肯定的: 一、教学思路清晰,各教学环节紧紧相扣;教学重点突出; 二、重视学生读的训练,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走进文本、亲近文本;反馈时能以小老师、开火车读等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注重重点词语的理解落实及方法的指导:如联系上下文、做动作等等。 四、教态较以前更具亲切感,与学生也走得更近、交流更紧密了;上课时的肢体语言也更自然了;对于学生的评价语也丰富起来了!加油!现提出几点建议:

一、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这样的生字词教学感觉还不够扎实:揭题后应让学生齐读课文;课题中有两个生字,胡老师在板书课题时可放慢速度提醒学生字形上需要注意的地方,如“矛”的一撇学生经常会落写,这时的提醒加红笔标注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在教学“履带”时可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认识履带的作用及与坦克的关系,从而为下文的教学打下伏笔。

二、在各教学环节过渡时,教师的措辞用语还需再设计设计,这样才能更顺利地将学生引入下一环节。如在初读了课文做好反馈之后胡老师欲将学生引入研读的环节,胡老师突然提问:“发明家和朋友在比赛,现在比得怎么样呢?”学生感觉莫名其妙,而且这问题也没有值得探究的价值,课堂上的提问要做到少儿精就需要老师深入研读课文,精心去组织好课堂用语:如刚才的问题可以改为:“矛和盾是两种相对立的物体,怎么会合二为一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设疑引导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给出学生探究文本的方向,整个课堂也会显得更顺畅了!类似的问题还有这里不再一一例举!

三、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课堂上还需加上一些写的内容,对于第一课时我们可以适当让学生书写一些重点字词等;否则一堂课下来都是老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如此高密度的学习恐怕学生消化不了,课堂效果也会打折扣!

四、胡老师的板书设计上还需再斟酌斟酌,不仅落了一些东西,还有比如“合二为一”这既能解释课题中的“集合”二字的重点词是否也应结合在内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7-9 18:56:55 | 只看该作者
《矛和盾的集合》评课材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7-9 18:57:01 | 只看该作者
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中,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的道理。学习本课时,卢老师从题目入手,先让学生知道“矛”“盾”分别是古代的兵器, 然后出示图片让学生说出这两种兵器的优缺点,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如果集合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子呢?进入课文学习。学生基本在读了课文后就可以理解大概内容,运用填空形式帮学生理清课文主要内容。为了学生理顺文章的顺序,卢老师让学生明白了发明家在比赛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认真思考,发现了各自的优点,然后再不断思考,想到了发明一种新的东西,使它集合两者的优点,发挥更大的作用,于是发明了坦克。交流朗读,层次清晰,环环相扣。例如,什么叫大显神威?坦克为什么能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学生在交流中不难发现,课文中“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这生动具体的描述无疑是对“大显神威” 的最好诠释。其原因在于坦克巧妙地将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既有保护自己的铁屋子,又有进攻的枪口或炮口;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发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实践的优秀品质。在学生找到了发明家是在恩怨把矛和盾结合的句子,接着再引导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说,相机指导学生品味了“雨点般向他 刺来;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固然安全”等词语来理解。最后再抓住 “进攻、自卫、合二为一、大显神威”这四个词语统领全文,突破重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05:2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