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听课笔记评课稿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7-9 14:20:34 | 只看该作者
 程老师上了《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学习课文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二是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积累好词佳句。
  程老师的这堂课,是一节预设和生成相结合的课。以词句训练为基础,以“读”为教学主线,努力营造一种“平等、信任、激励、自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们主动地学,自信地学,兴趣盎然地学,达到扎实有效的课堂效果。教学过后,我们发现有许多值得回味的地方,现整理出来与大家共享。
  一、阅读训练扎实有效
  读是学生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读是学生理解、感悟、思考的前提。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直接与本文对话,通过“你感受到了什么?”“你从中找到了什么?”等问题,引导学生以读代讲,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词语。比如在指导学生感悟描写鱼多,鱼美的优美……句子的同时,进行了“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子训练,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谴词造句的艺术。
  二、运用媒体开放教学时空
  西沙群岛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更是个遥远、模糊、神秘的地方。程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接触文本,感知其形象;再运用多媒体教学图片,重点展现西沙群岛海里形态各异的鱼儿,奇形怪状、色彩鲜艳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以及海滩上的鸟。由形象的画面理解再度升华到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自始自终地调动着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的情绪处于兴奋状态,思维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地发挥。
  三、创设情境拓展教学
 程老师在引导学生感知文本中,让学生欣赏图片,使得原本对西沙群岛模模糊糊的认识变得清晰起来。在教学鱼时,程老师不仅仅局限于对课文的理解,还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想说的话,既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珊瑚时,图片展示,创设了情境,似乎把学生带到了海底,让学生说说看到的珊瑚还像什么,学生说像扇子,像树,像圆球,等等。既感知文本,又跳出画面,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走进西沙群岛,与西沙群岛进行零距离的对话,同时,运用恰当的拓展安排,让获得了感知,并使语言文字升华为自我感受。然后借助形象感悟进行理性提升。
  程老师的这堂课还有很多闪光点,如词句教学方法多样、思想教育不着痕迹等。当然,本堂课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教学“海滩”时,大家不难发现,程老师已出示课件海龟图了,又让学生说贝壳的五光十色等多处重复教学,教学环节不太清晰,如果这一环节调整得好,会挤出大量时间的,把这些时间利用到最后写话中去,相信这堂课将会更加完美。

检查是否有新评论文章评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7-9 14:21:26 | 只看该作者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按总分总的结构,分别从海面、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由于课文篇幅较长,沈老师选择了“海底”作为教学内容,带领学生感受了西沙群岛海底的富饶。个人感觉她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讲解导入,图片辅助了解。

课始,沈老师让孩子们跟她一起书写“岛”字,并告知学生:那些被水围绕的陆地和山就叫“岛”。然后板书“群”,过渡到“群岛”——许多的岛组成了群岛;我国有四大群岛,西沙群岛就是其中之一,出示地图,一边板书“西沙”一边介绍“西沙群岛”,并理解“海防前哨”。虽然只是一群岛屿,可是人们都说这是个富饶的地方。师板书“富饶的”,再齐读课题。最后出示句子“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齐读。整个环节很简洁,但很巧妙。

二、词语教学。

沈老师将词语分成三排,其中第二排的词语很有特点,全部都是动词——“绽开、蠕动、产卵、栖息”。老师一问,学生很快就能说出这些词语都是表示动作的。而对于“蠕动”一词的教学,则需要斟酌:怎样的爬行叫蠕动呢?学生只有在观察字形、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才能理解。这里,我觉得是否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几个动画:蜗牛或者小虫子的爬行过程,这样,他们就能一目了然,原来“蠕动”就是“一伸一缩慢慢地爬行”。

三、巧用多媒体,拉近时空界限。

西沙群岛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好地方,但对于孩子们来说,它是遥不可及的、神秘的地方。如果只是停留在书上的讲解,就显得非常枯燥,孩子们的兴趣也会大大下降。而如果此时给孩子们一个视觉享受,让他们目睹一下西沙群岛的丰富物产,那就拉近了孩子们与西沙群岛的距离,课堂效果将截然不同。而这节课,沈老师就做到了,从孩子们的表情以及叹声中,我们听课的老师也能被孩子们专注的样子感染。我想,在多媒体的帮助下,那些“形态各异的鱼儿,奇形怪状、色彩鲜艳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以及海滩上的鸟”都将久久地烙印在孩子们脑海里。再由这些形象的画面过渡到课文内容的感悟,孩子们都会积极参与。

四、通过分类,帮助学生理清写作顺序。

在教学3—6自然段时,沈老师先让孩子们圈一圈课文都写到了哪些物产,然后生说一个物产师贴一张词语卡片,接着师请学生上台将这些词语贴在简笔画“海底、海滩、海岛”相对应的位置,理清了“海底的——珊瑚、海参、大龙虾、鱼”,“海滩上的——贝壳、海龟”,“海岛上的——海鸟”,学生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课文的描写是按“海底、沙滩、海岛”三方面来写的。在理清文章内容的同时,也使学生明白了写作和表达都要有顺序。

五、小练笔的设计。

最后,沈老师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小小解说员。先出示视频,再进行填空练习——西沙群岛海底的物产可丰富啦!海底的岩石上长着_____,有的_____,有的_____。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_______。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______,样子______。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_____,好看极了。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游动的时候______;有的______,鼓起气来 ______。各种各样的鱼_______。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______,_______。

从以上的填空练习,我们可以看出沈老师是想通过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积累课文第3、4自然段。但结合我们的研训主题“拓展性小练笔”,我想这个填空并没有进行拓展。

值得商榷的地方:读的形式不够多、读的指导不够到位。文章语句很美,很适合朗读,但课堂上的朗读形式很单一,师的指导也不是很到位。这其实也是我的一个弱项,希望与沈老师一起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 05:2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