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课文”与“教阅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18:5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说起阅读的作用,哪个语文教师都会如数家珍。阅读能培养健全人格,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阅读情感、阅读能力、阅读习惯是学生成长的核心素质;阅读是学生最基本的学习手段,也是现代人的基本素养。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学校几乎每一科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来学习的,甚至可以说,阅读是今日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要素。



正如上文所述,,阅读的作用之大人人皆知。然而,怎样才能教会孩子阅读,却是一个不太容易回答的问题。因为,很多人会告诉你,那是语文教师的事。语文教师怎样教阅读,自然是在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学的课型中有一类叫“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教会孩子阅读的主要阵地。如果问我们的语文教师:阅读教学教什么?很多人会不假思索的回答:教课文呗!



那么,“教课文”和“教阅读”是不是一回事呢?分析一下,二者有很大的不同。“教课文”是“指定篇章”的教学,它的教学目的非常明确:获得知识,满足考试。教学方法上老师的主导性强,一般都是由教师提出学习目的和标准,一般会沿用“传授——讲解——批改”的套路,一篇篇地读,篇章结构一篇一篇地讲。评价的尺度则定在“紧扣课文内容,注意字词句的测验,题题有标准答案。”“教阅读”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个人兴趣,解决生活问题,形成个人观点,从而达到“从阅读中学习”,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然后再通过阅读“装备自己”,丰富自己的知识经验,达到终身学习和个人发展的最终目的。在教学方法上它更强调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更加注重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教阅读”势必会打破“教材”的局限,学习材料会更加多元。在学习方式上,“教阅读”更加提倡边阅读边思考,注重个人对内容的理解,重视文本与文本、书与书、书与人之间的交流。评价方式上,“教阅读”会将视角更多的停留在各种理解层次的问题,更加注重批判与反思。



这样来看,从发展学生能力、为其终身服务这个角度来说,“教阅读”实在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值得每一个语文教师认真对待、悉心研究并努力做好。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怎样教会孩子阅读,是要讲究策略的。



一、解题预测



我们对一篇文章、一本书的阅读,首先是从标题开始的,题目是中心、是灵魂。学会“解题预测”是有很多好处的。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常问的一个问题是: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这发问实际上就是“预测”的开始。从已知的事情猜测将要发生的事情,这“预测”是绝无“对”与“错”之分的,“预测”的“对”与“错”无须评判,只要认真读一读书就知道了,但是切不可因为它简单而不去做。预测文本的发展可以让学生更加投入地参与阅读,预测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二、读文联结



这里的“联结”是指我们在读完文本后与自己旧有的知识、已知的事物进行联结。“联结”可分三类:文本与自身生命的联结;新文本与旧文本的连接;文本与生活的联结。先说文本与自身生命的联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当文本的思想与人的感情体验产生共鸣的时候,文本阅读会产生它最大的效能,这就是我们读书为什么常常或潸然泪下,或义愤填膺,或忍俊不禁,“书呆子“不是说读书者脑子有问题,而是说他读书太入迷。再说“新旧文本的联结”,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经历,不管你读过多少书,总会有给你印象深刻的文章或句段,当一个新的文本真正直抵心灵的时候,有时会让我们由此及彼,想到许多优秀的作品。如读着《雷雨》,我们会自然地想到易卜生《玩偶之家》;望着狼牙山的硝烟,我们会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壮士悲歌。至于文本与生活的联结,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文学的源头是生活,生活中的人和事有时和文本中的人与事如出一辙。记得鲁迅先生完成《阿Q正传》之后,当时社会上的很多人对号入座,怀疑鲁迅先生写得是他,于是破口大骂不止,殊不知,鲁迅先生要表现的正是那些病态社会上以“精神胜利法”自欺欺人的“不争”的世人。



三、置疑提问



说到提问,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新课程改革提出“自主、合作、探究”三大理念之后,“请提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一时间成为一个“时髦”的问法,课堂上老师这样问,试卷上老师这样考。可是,作为学生,应该怎样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才算有价值的问题?这些却是我们的老师很少涉及的。提问有不同的需要,有不同的层面,提问的问题可以是从文本中直接提取信息就可以回答的基本问题,也可以是带有分析性和评价性的问题。提问有大学问,我们做老师的课堂上经常是“自己会的问题反复问,自己不会的问题又大胆回避”,很少有教师敢于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尤其是公开课,生怕在学生面前出丑。长此以往,学生会认为,只有老师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问题,于是乎,越到高年级,我们越看不到学生高举的置疑的手臂,于是乎,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只能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幌子、成为教师的奢望。



四、文本图象化



文本是死的,读书人却是活的,我们经常说不要读死书,要把死书读活,怎样才能“把死书读活”?把文本内容转化为图象就是一种很好的办法,读书的过程,还大山以青绿,还大海以澎湃,还人物以活跃的姿态,这样一来,文本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人,变成了具体生动的形象,读书成为欣赏,阅读成为体验,文本也会焕发出它应有的魅力。想象对于儿童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在《孩子的眼睛》一文中写道:“儿童的眼睛是奇异的。世界在儿童的眼里犹如童话一般。孩子看山,好像山洼里会走出一个白胡子老爷爷,坐下来跟他讲故事。孩子看云,云儿在飘,好像大白马在草原上奔跑,咦,马儿跪下来,还等着他骑呢。……我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啊,真的,那山那水也瞧着我,那花那树点头微笑,诱惑着我和孩子们投入她的怀抱。”想象对于孩子是多么重要!



五、推论作结



一篇文章或是一本书,出乎口,入乎心,当它真正走进了人的心灵,那么读者就会知其所言,又知其所未言,就会利用文本的线索和已有的背景知识,对文本中没有明确表现出来的意思进行推论、思考,读者与作者便开始了心灵的对话与交流,这不是用标准答案就能介定的,“一千个读者心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常说,读书要读出自己的感受,感受从何而来,不经历这个过程,怎能有所感悟。



六、统整汇总



在经历了上述五个步骤的阅读之后,对于文本我们已经有所了解,但要作为有实效的阅读,还要经历去粗取精,统整汇总阶段。首先要在前期阅读的基础上抓住要点,比如故事的主旨、中心,比如文本的重要资料,然后对新旧知识进行整合,正如我买来新衣服,要把它放在衣柜的什么地方,才便于我日后拿取。然后还要想一想,这次阅读的过程我用了什么办法来帮助自己学习,特别是不懂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以便日后举一反三。



这六个方面,怎么看也不像课堂教学的流程,其实它根本算不上什么教学流程,它只是一个阅读者要经历的阅读过程,也是语文教师必须要教给学生的。当然要实现这一点,我们要做的努力还很多,比如,解除教材的束缚,提倡多元解读;课文教学要向问题教学倾斜;要给学生多一些自由阅读的时间;释放学生的学习力,关注学生的兴趣等等。总之,在阅读教学正走向实效的今天,我们有责任提醒每一个语文教师:你教会孩子阅读了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9 22:4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