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21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找骆驼》听课感想笔记评课记录资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18:59: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观摩课《找骆驼》评课稿

洋县南街小学   马  虹

    《找骆驼》  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专题是: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找骆驼》一文记叙一个商人丢失了一头骆驼很着急,一个老人凭着自己的观察,进行了合理的分析、推理,指出了商人丢失的骆驼的特征,最后在老人的指点下找到了丢失的骆驼。文章告诉我们:遇事要仔细观察,勤于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文情节简单,对话多。学生对这类的文章兴趣很高,内容也较容易掌握。教学时王丽老师先指导学生多读,运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并结合课文巧设悬念,引人入胜的特点,抓住课文对话背后的情感主线,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通过什么方法发现这些特点,理解老人看到的现象和他所作的判断之间的关系。然后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探究老人是怎样指点商人找到骆驼的。教学重点是围绕课前的提示:1.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2.老人是又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根据课前提示进行小组学习讨论和展示,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解决疑难。最后梳理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指导今后的自主阅读。想尝试在教学中引入生本理念,重视课堂上信息的灵活处理和过程的及时调整。通过展示资料,拓宽学生视野及更好地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课前提示的导读很好地引导了学生一下就能抓住文章的重点,另外一方面也在暗示学生课前提示的重要性。课堂上老师的引导很到位很及时。如:设计四幅图画,即骆驼正常脚印与跛了脚的脚印,骆驼正常牙印与缺了一颗牙的牙印。创设了情境,再现了老人观察、思考、分析、推理、判断的过程,使教学难点“老人为什么会这么详细地知道商人的骆驼的情况?”迎刃而解。当学生朗读不尽人意的时候,老师巧用几个用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掌握了人物心理和朗读语气。老师自制的卡制表格填写这一设计很好,足见老师花了不少心思,虽然耗时但是已尝试生本,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学有所成。如果每组的表格填写分成两个人填写,就会为后面的课堂提供更多的扩展空间。

教学时,王丽老师重视学生说的训练。说话是写话基础,而三年级又是从说到写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在这一课时中,教师重点抓住老人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之间这个因果关系来进行说话训练,通过运用关联词“因为……所以……”进行说话练习。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积累了语言。

    写商人与老人的对话时有两处加了提示语:一是写商人见老人详细描述了骆驼的样,却又声称自己并不知道骆驼的下落后“忿忿地”指责他;二是写老人“不紧不慢地”回答商人的质问。虽然只有两处,却显出人物此刻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点。教学时,教师以此为切入口引导学生研读两人的对话:“忿忿”是什么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商人确实很生气?“不紧不慢”该怎么读?从老人“不紧不慢”的叙述中,你明白老人是怎么知道商人走失的骆驼的样儿了吗?通过课文具体语句的阅读感知,学生读懂了课文,感受到了人物的情态。

    教学结束时,教师的小结:本单元的重点,就是要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学会观察,而本单元的习作也是以此为点。从中可见,教师在备课时,注重了单元的整合,将单元的训练点,重点融入于每一节课。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18:59:18 | 只看该作者
《找骆驼》评课稿
     《找骆驼》一文记叙一个商人丢失了一头骆驼很着急,一个老人凭着自己的观察,进行了合理的分析、推理,指出了商人丢失的骆驼的特征,最后在老人的指点下找到了丢失的骆驼。文章告诉我们:遇事要仔细观察,勤于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情节简单,对话多。教学时刘莹老师先指导学生多读,运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并结合课文巧设悬念,引人入胜的特点,抓住课文对话背后的情感主线,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通过什么方法发现这些特点,理解老人看到的现象和他所作的判断之间的关系。然后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探究老人是怎样指点商人找到骆驼的。
建议:1、“能不能用‘因为……所以……’这组关联词把刚才观察和判断连起来说?相信大部 学生根据已有的观察和判断,会答道:“因为骆驼的脚印左边浅,右边深,所以我知道骆驼的左脚有些跛。”“因为我看见路的左边有些蜜,右边有些米,所以知道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因为我看到骆驼在树叶上留下的牙齿印,所以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齿。” 这样教师对学生的聪明和睿智给予肯定。此时,教师再次引导学生:“现在,你想对文中的老人和商人说些什么呢?”在拓展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侦探故事,让学生去动脑筋破案,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使教学效果显现于课堂。此时老师相机小结:“只要肯动脑筋,认真思考,仔细观察,我们就都是聪明的‘老人家’。”在这样的教学片断中,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18:59:27 | 只看该作者
《找骆驼》评课稿

八区一小  戴轶群

《找骆驼》这篇课文位于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组,全组课文围绕“观察中的发现”这一专题组合。刘老师正是从落实单元专题的内容及形式这两方面的要求出发,来制定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和设计教学过程的。

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可圈可点之处不少:

一、善于唤醒阅读期待

阅读心理学表明:一个人在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后,就形成了他独特的阅读心理结构。在阅读过程中,会出现预测和设想,这就是阅读期待。刘老师在检查完学生的预习,归纳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后,紧接着说:“商人走失了骆驼很着急,已经到派出所报案了,你们现在就是一位位小侦探,重任在肩啊。”

如此为学生创设阅读情境,造成阅读悬念,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激活学生的阅读欲望,从而引领学生走入文本,以此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阅读的效率。

二、有目的地训练说话

《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规定:“中年级的学生要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样需要反复细品,而应该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学会说话,学会表达。在本课中,王老师设计了很多环节训练学生说话,如“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小侦探破骆驼走失案”的汇报、用“因为老人看见……所以知道……”句式说话等。这样的训练不仅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积累了语言。

三、重视学法指导

迁移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是略读教学的重点。在本课的教学中,王老师对找出骆驼的第一个特点时,对孩子们进行了学法指导:找特点——判断依据——说一说,再让学生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去学习第二三个特点。学生通过这样的锻炼提高了阅读能力,掌握了阅读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18:59:54 | 只看该作者
《找骆驼》听课记录及评课
  上海小学二(4)班  授课老师:金燕



一、眼力大比拼。

1、(出示图片),说说这些是哪些动物的脚印?(鸡、6、猫……)

2、(出示图片)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上,你发现了什么?想到什么?(学生:骆驼的脚印)

3、老师板出“骆驼”两字全班齐读“骆驼”一词(老师指导学生学习“骆驼”的音、形、义),并出示课题;《找骆驼》。

二、学习新课

1、全体朗读课文,了解文中发生的事情(借助拼音,读通、读准生字),思考:课文写了什么?

2、说话训练

      一个_____(谁)丢失了一只______,在一位______(谁)的指点下找到了_____(什么)。

3、友情提示: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想一想:老人问了商人哪三个问题?然后用直线划下来。

(3)、边读边圈出表示商人说话时语气的词。

4、读好句子:

第一个问题:“你问的那只骆驼是不是左脚有点跛?”(指导学生学习“跛” “跛”字的意思,读词语“跛脚”。给“跛”字换部首变成新字:破、坡、波……

。)

第二个问题:“是不是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指导学生学习“驮” “驮”字什么结构?怎么记住?生书空)                             

第三个问题:“是不是缺了一颗牙齿?”

5、师引读。

6、理解“不紧不慢”,试着用这样的语气读老人的话。

7、用“~”划出老人看见的东西。

8、师生合作读。(老师读的是老人的判断)

9、练说:

老人看见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知道它的___________.

老人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道它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

老人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知道_________________.

10、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话。

11、探究学习:为什么老人从没见过骆驼却能说出骆驼的特征?你认为这是什么样的一位老人?(同桌交流、讨论)

12、学生自读相关段落

“仔细观察”、“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善于观察”、“善于分析”

三、   拓展练习

我看见蜻蜓飞得很低,就知道_____________。

我听见雷声轰鸣,就想到_____________。

我看见_____________,能判断_____________。

四、   总结全文(讨论发言)

         在老人的指点下,商人终于找回了骆驼。商人____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商人此时的心情?我们学到了什么?



板书:      37、找骆驼

            老人——不紧不慢——指点

             商人——着急——找到骆驼

评:首先,本课的教学设计非常好,并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如从动物的脚印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朗读课文,文中故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了了解故事的欲望。其次,生字的教学环节也较好,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生字,学生更容易理解字形、字义,从而达到学习生字的效果;另外,问题的设计和练习部分的安排也很好,如在学生朗读课文时提出“老人问了商人哪几个问题”、“老人从没见过骆驼,但为什么知道骆驼的情况呢”……;练习如:从课文练习,老人看见……就知道……;老人看见……就知道……;老人看见……就知道……。到拓展练习,我看见……就知道……;我看见……就能判断……等等,并让学生探究,商人找到骆驼后会说些什么话?年?他会有哪些感慨?本课较好地突出了教学目标要求、解决了教学重点,如生字的教学获得较好的效果;学生了解了故事的前因后果,并知道在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不断推理的好习惯的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19:00:13 | 只看该作者
评《找骆驼》
1、重视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在这一课时中,我抓住教学难点,即“老人为什么要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而不是顺着米和蜜或树叶去找”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由于抓住了合作的时机,所以学生有效的参于了合作学习。

  2、重视学生说的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规定:“中年级的学生要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说话是写话基础,而三年级又是从说到写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很注重学生说的训练。在这一课时中,我重点抓住老人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之间这个因果关系来进行说话训练,通过“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的形式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积累了语言。

  3、缺少个性化阅读
  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阅读教学是为了引导和帮助学生阅读,老师对课文的解读,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与理解。同样阅读一个句子、一段课文,学生和教师的感受很可能迥然有别。教师一眼带过的词语,在学生眼里或许很难记住;教师不厌其烦地分析的句子,学生也可能“不屑一顾”,不以为然。

  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个性阅读的意义还在于: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倾听不同的声音,见识各种各样的观念。而我在实际操作中却忽视了这一点,以致在理解课文前半部分时气氛比较沉闷。这与平时自己不太注重有着莫大的关系。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思想产生碰撞,自然会产生一些个人体验。当然,学生的个性阅读得出的结论有时难免有不大成熟或不够完善的地方。对于体验中的局限性,我不要轻易否定,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给予学生犯错误的权利,让学生意识到“与其重复一句正确的话,还不如试着说一句错误的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6 04:2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