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hlzds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信息技术课外阅读资料

[复制链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10:35:00 | 只看该作者

WWW浏览提示信息释义







在你使用浏览器(这里,以Netscape的浏览器为例)时,有时输入网址后,过了一会儿并没有出现你想访问的网页,而是一些数字或英文提示,那么它们是什么意思呢?


1.404NOTFOUND


含义:这是最常见的提示信息,它表示该网页不存在或者URL地址输入错误。


解决:检查URL地址或隔一段时间再试。


2.403Forbidden


含义:表示该页受到保护,禁止访问。


解决:提供合法口令。


3.409FirefloodandPestilence


含义:无意义。


解决:重新连接。


4.TooManyUsers


含义:限制访问的网站,比如限制访问人数或访问时间。


解决:稍后再试。


5.PleaseEnterUsernameandPassword


含义:该网站需要用户名和口令才能进入。


解决:输入合法用户名和口令。


6.ConnectionRefusedByHost


含义:连接被拒绝。


解决:稍后再试。


7.FailedDNSLookup


含义:域名解析出错。


解决:检查URL地址输入是否正确。


8.DocumentContainsNoData


含义:网页存在,但无数据。


解决:稍后再试。


9.TheLocationIsNotRecognized


含义:URL地址出错。


解决:检查URL地址。


10.TheServerDoesNotHaveaDNSEntry


含义:URL地址不存在或地址有错。


解决:检查URL地址。


11.NetscapeIsOutMemory


含义:内存溢出。


解决:重新启动Netscape浏览器。


12.ConnectionRefused


含义:线路忙。


解决:稍后再试。


13.ANetworkErrorOccured


含义:主机繁忙或URL地址出错。


解决:检查URL地址或稍后再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10:35:00 | 只看该作者
赫曼·霍列瑞斯

──数据处理之父





在计算机发展史上,曾记录了一批业余发明家的丰功伟绩。他们既不是数学家,也不是专门从事电器设计的工程师,美国人口调查局的统计专家赫曼·霍列瑞斯(HermanHollerith,1860-1929)博士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公元1880年,美利坚合众国举行了又一次全国性人口普查,为当时5000余万美国人登记造册。在人口调查局从事统计工作的霍列瑞斯,静静地坐在他的办公室里,望着那汗牛充栋的人口登记册发愁。据他的估算,分析这些千辛万苦收集到的数据,人口调查局普查至少要花费7年时间。也就是说,美国政府和公民们,几乎要到下一次人口普查时,才能得知这次普查的人口状况,这岂不是太误事?


霍列瑞斯曾多次与同事们一起,走乡串户收集资料,深知每个数据都来之不易。他也曾终日埋在“数据堆”里,用手摇计算机“摇”得满头大汗,一天下来,也算不出几张表格。他心里默默地想,此时此刻再来作什么改进,当然于事无补。但是,“亡羊补牢,犹未晚矣”,为下一次人口普查“未雨绸缪”的事,应该早一点提到议事日程。想着想着,他随手取过手摇计算机,“摇”出了更一个惊人的数字:到1890年,美国人口还将增加1200万,若按老办法统计,即使再添加人手,没有10年以上的功夫,是根本搞不出什么结果的。他们迫切需要一种机器,帮助完成繁重的统计制表任务。


霍列瑞斯1860年诞生于纽约州北部一个德国侨民家庭。他从小喜爱数学,一般人看来枯燥乏味的数字,他却有浓厚的兴趣。19岁那年,他从哥仑比亚大学矿业学院毕业,获得博士学位。虽然学的是采矿专业,却在人口调查局谋到了一份职位,充当他老师特里布里奇的助手。调查局的工作性质要求他“不仅掌握技术知识,而且经过了严格的科学训练和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而霍列瑞斯在大学里就承担过研究课题,他特别注意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除掌握必修的物理、化学等课程,他也涉猎过几何、制图、测量和统计分析等各种知识。此外,他还经常到工厂和商店考察和实习,接触社会。这一切,都给他后来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在人口调查局工作期间,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霍列瑞斯爱上了一位名叫凯特·比林斯的漂亮姑娘。热恋和求婚的过程,使他有机会接近凯特的父亲——约翰·比林斯(J.Billings)博士,美国陆军派往人口调查局主管卫生统计的军医。比林斯博士学识渊博,曾长期担任美国军医署署长,主持制定了7种医药管理制度,亲手创办了世界上最大的医药文献中心,担任卡内基协会主席长达10年之久。尽管比林斯肩负重任,但他特别关心有才华的青年人,在与霍列瑞斯交往过程中,丝毫没有“权威”派头。


在一次交谈中,两人不约而同地提到人口普查统计机械化的问题,也同时想到这种机器可以由杰卡德编织机改造而成。真可谓“英雄所见略同”,他们与巴贝奇的灵感同出一辙,都受到“穿孔纸带”的启示,只是霍列瑞斯和比林斯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他们提出:纸带上的这些“小孔”不仅能控制机器操作的步骤,而且能用来运算和储存数据。德高望重的比林斯,后来谦虚地把全部荣誉归功于青年人的创意,但霍列瑞斯坚持认为,比林斯在机器发明中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他告诉我,机器完全可以承担制表和其他统计工作。他的构想是某种分布式的机械,采用卡片来储存个人资料,这种卡片可以用小刀刻出槽口,槽口就是杰卡德的‘小孔’……”


得到比林斯的鼓励,霍列瑞斯信心倍增,从此以全部身心投入到制表机的研制中。他设法弄到一台杰卡德编织机,剖析它的构造和原理。在此期间,他曾到麻省理工学院任教,一边教书,一边刻苦学习机械和电气技术。为了掌握发明的技巧和熟悉专利法,霍列瑞斯还到一家专利事务所工作过一段时间。


霍列瑞斯最初设计的制表机,几乎就是杰卡德编织机的“翻版”。将人口普查的数据制成“穿孔纸带”没有多大的困难,每个人的调查数据有若干项,诸如性别、籍贯、年龄等等,他可以把所有的调查项目依次排列,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在每人的相应项目位置上穿孔。例如,约翰先生是40岁的男性公民,就在“性别”栏目“男”的名下打个小孔,在“年龄”栏目“40”之下也打个小孔,如此等等。当穿孔纸带的栏目统统被打上小孔之后,它就详细记录了某一次调查的结果。霍列瑞斯在他的专利申请书里描述过这种方法:“每个人的不同统计项目,将由适当的小孔来记录,小孔分布于一条纸带上,由引导盘牵引控制前进。”


基于这种设想,1884年,霍列瑞斯制作完成了第一台制表机。机器上装备着一个计数器,当穿孔纸带被牵引移动时,一旦有孔的地方通过鼓形转轮表面,计数器电路就被接通,完成一次累加统计。当年,他把机器运到巴尔的摩人口登记办公室去进行实验,尽管存在着许多问题,机器统计的先进性还是受到人们的欢迎。


原始的制表机工作不太可靠,迫使霍列瑞斯继续寻求改进。问题之一在于用“穿孔纸带”输入只能统计出总数,无法对个人数据进行分类和修改,也无法重新登记。


那一天,霍列瑞斯乘火车出差到美国西部办事,仍在苦苦思考改进的办法。他慢慢走向检票口,从口袋里掏出火车票,低头一看,一道灵感突然闪现,他顿时愣在那里。


检票员不断地催促:“先生,请您剪票!”


霍列瑞斯把车票递上前,检票员不耐烦地一把夺过去,只听“卡嚓”一响,属于他“个人”的这张车票,当即被“穿”了一个小孔。霍列瑞斯眼睛一亮,车也不上了,转过身,居然朝车站大门口走去。


此时,他的脑子里不断有个声音在说话:“一个人一张车票,车票就是每个人身份的个人记录。”穿孔纸带造成数据无法分类的困难就这样迎刃而解,解决的办法竟然如此简单:“把连续的“穿孔纸带”换成每人一张“穿孔卡片”,这是比林斯早就预言过的,我怎么就把它给忘记了呢?”


由于改用“穿孔卡片”输入数据,霍列瑞斯把他的制表机做了较大的改动。他用一种压力装置替代了牵引盘,数据卡片被夹在上下两个压力板中,下部压力板静止不动,上部压力板则带动卡片向前移动。更为巧妙的设计在于“自动统计”。改进的机器有若干只盛满水银的小杯,穿好孔的卡片必须经过水银杯。卡片正上方有几排精心调好的机针,连接在电路的一端,而那些水银杯则连接于电路的另一端。当机针遇到某张卡片有孔的地方,便自动跌落下去与水银接触,把电流接通,启动旁边的计数装置前进一个刻度。


统计分类问题解决之后,打孔的困难接踵而至。过去给穿孔纸带打孔,他用的是一种小型手持式装置,常常因用力过猛把纸带打破;而改换较厚的卡片后,打孔却变得非常费力。为了做试验,霍列瑞斯几乎每天都要不间断地给许多卡片打孔。他的岳母回忆说:“霍列瑞斯先生星期五从巴尔的摩回来,看来疲惫不堪。他说每天都要处理1000张卡片,每张卡片至少要打一个孔。可怜的孩子只好亲自动手做完这一切,手臂疼得都抬不起来……”不久之后,当霍列瑞斯再次回家,他告诉岳母,问题已经完全解决了,因为他改造了这种费力的打孔装置,设计出一个被他称为“缩放仪”的东西,即一种半自动打孔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他还高兴地讲,因为有了新的打孔设备,他已经雇佣了一些女职员来从事过去繁重的体力劳动,平均每个人一天能轻松地处理700张卡片。以我们今天的眼光看,这些女职员可能就是世界上第一批“数据录入员”。


霍列瑞斯的制表机现在已经可以经受实战考验了。1888年,这台机器被比林斯介绍给一家军队医院,用于医药资料的统计,试验获得圆满成功,还被送往巴黎国际博览会展出。美国军方对这种制表机大感兴趣,向霍列瑞斯提供了资助,使他有了进一步改进机器的财力,满怀信心迎接人口普查的挑战。


1890年,第12次人口普查即将开始,人口调查局以向社会招标的方式,征集计算设备和统计方案。前来应征的共有三个人。霍列瑞斯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威廉姆·亨利和查尔斯·皮格金,其中,亨利还是人口调查局的头头。他俩提供的方案都是用有色卡片来记录资料,以便于区分数据类型,但统计工作仍然靠手工完成。只有霍列瑞斯运来了一套前所未有的自动制表机。


招标需要经过严格的测试,以相同的数据完成统计任务,并根据时间快慢决定胜负。经过数天的紧张“比赛”,结果已见分晓:录入数据的过程,亨利和皮格金分别用了144小时和100小时,霍列瑞斯的机器只用了72小时;数据统计的过程,亨利和皮格金分别耗费44小时和55小时,霍列瑞斯制表机再次夺冠,仅仅用了5小时28分钟。制表机以无可置疑的优势,让霍列瑞斯赢得了这个合同。


第12次人口普查共设立了235个调查点,动用了超过5万人来负责组织登记和填写表哥。调查内容也比往年增添加了许多,包括性别、婚姻状况、有无孩子等40个项目,数据总量比1870年的普查增加了6倍以上。从正式登记日起,霍列瑞斯机器的速度和可靠性一直令人感到惊讶。每一台制表机都连接着40台计数器,处理高峰期,一天能统计2000~3000个家庭数据,总共处理的人数达到600万人。在霍列瑞斯制表机支持下,第12次人口普查的统计工作仅用了6个星期时间,其中一部分时间还被用来处理上次普查的遗留问题。这种制表机为人口调查局节省了约500万美元费用,是霍列瑞斯本人估计的10倍。人口调查局在报告中写道:“用这种机器,在不增加费用的前提下,过去许多无法编制的表格现在都有可能统计出来了。”


霍列瑞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使他看到了一个有巨大前景的市场。1896年,他趁热打铁创办了一家专业制表机公司,影响力甚至扩大到俄罗斯、加拿大和挪威等国。然而,统计学家毕竟缺乏经商才干,他的公司不久便因资金周转不灵陷入窘境,只好任别人收购。经过几次改组,这家公司最终发展为著名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公司)。


虽然霍列瑞斯的发明并不是通用计算机,除了能统计数据制造表格外,制表机几乎没有别的什么用途,然而,制表机的穿孔卡第一次把数据转变成二进制信息。在早期计算机系统里,这种用穿孔卡片输入数据的方法,一直沿用到20世纪70年代,数据处理也发展成为电脑的主要功能之一。


1923年,霍列瑞斯博士出版了关于计算机的著作,对计算机未来做出了许多正确的预见,为穿孔卡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此,他还获得了西方好几个国家的近50项专利,几乎垄断了这一领域的全部发明权,并使他跻身于“数据处理之父”的行列。


摘自:赛伯时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10:36:00 | 只看该作者
克兰德·楚泽

──数字计算机之父





1945年,就在盟军攻陷法西斯德国的首都柏林后不久,从阿尔卑斯山区偏僻小镇欣特斯泰因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一个粮仓地窖里发现了德国研制的先进计算机。


两名英国情报官闻讯匆匆赶到了欣特斯泰因。在攻占该镇的法国士兵带领下,打开了粮仓地窖大门。地窖里面确实存放着一台机器。情报官凑上前仔细打量,这机器怎么看也不像是德国的“先进计算机”,充其量是某个印刷厂遗弃的排字机。两人互相对视着苦笑了一阵:“德军再傻,也不会把这么重要的设备放在交通极为不便的山区。”过了很长时间之后,西方计算机界终于认识到,这台貌不惊人的机器,的确是当时最先进的计算机,它研制成功的时间,要比美国、英国的同类发明更早;更重大的意义还在于,它是最先采用程序控制的数字计算机。这台机器的名称是Z-4,它的发明人叫克兰德·楚泽(KonradZuse,1910-1995),一位靠自费起家的土木建筑工程师。


克兰德·楚泽1910年6月22日生于德国维尔梅斯多夫,在东普鲁士接受的早期教育。东普鲁士的文化传统相当保守,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他进入一所比较开放的学校,直到高中毕业。1927年,楚泽考进柏林工业大学,学的是土木工程建筑专业。他从小爱好绘画,具有非常好的美术功底,因此很快就学会了如何设计房屋结构和外观。多才多艺的楚泽兴趣广泛,修理机器的活也很拿手,时常动手制作出一些稀奇古怪的玩艺,让班上的同学大吃一惊。


求学期间,楚泽需要完成许多力学计算的功课,诸如桥梁、材料强度设计等等,必须自己动手根据公式算出结果,往往一整天都算不完一道强度核算题目。一天,在疲惫不堪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楚泽突然发现,写在教科书里的力学公式是固定不变的,他们要做的只是向这些公式中填充数据,这种单调的工作,应该可以交给机器做。


1935年,楚泽获得了土木工程学士学位,在柏林一家飞机制造厂找到了工作,主要任务恰好是他最挠头的飞机强度分析,繁琐的计算现在变成了他的主要职业,而辅助工具只有计算尺可用。楚泽想制造一台计算机的愿望愈来愈强烈,他在这家工厂里只呆了短短的几个月,便辞职回家做他的“发明梦”。


在父母的帮助下,他把家中的起居室隔出一间,改造成“实验室”兼“制造厂”,孤身一人开始了漫长的研制生涯。楚泽生活在法西斯统治下的德国,无从得知美国科学家研制计算机的消息,甚至没有听说巴贝奇和霍列瑞斯的名字。在这一点上,他远没有美国发明家幸运,无法得到大学或政府机构的任何资助,只有几个朋友“赞助”了很少的一点钱。


几乎用了两年时间在黑暗中摸索,楚泽凭着顽强的毅力独自奋斗。他认为,计算机最重要的部分不一定是计算本身,而是过程和计算结果的传送和储存。因此,他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存储器上,设计了一种可以存储64位数的机械装置——数千片薄钢板用螺栓拧在一起的笨重部件,体积约1立方米——然后与机械运算机构连接起来。朋友们都不太懂他想干什么,只能提供有限的帮助,例如,帮他用切割设备加工了数以百计的金属片。其它的薄钢板,只好靠手锯在圆钢上一片一片锯下来。以这种简陋的条件,1938年,楚泽居然完成了一台可编程数字计算机Z-1。他花光了仅有的几千马克,还是无法买到更合适的零件。因此,Z-1计算机实际上是一台实验模型,虽然可以完成3×3矩阵运算过程,但始终未能投入实际使用。


Z-1计算机最大的贡献是楚泽第一次采用了二进制数,在薄钢板组装的存储器中,楚泽用一个在细孔中移动的针,指明数字“0”或“1”。他的这种选择,明显地受到莱布尼茨著作的启发,他后来发表的研究报告,副题就是“向莱布尼茨致敬”。这台机器也采用了“穿孔带”输入程序,不过不是纸带,而是35毫米电影胶片;数据则由一个数字键盘敲入,计算结果用小电灯泡显示。由于纯机械式Z-1计算机性能不理想,第二年,楚泽的朋友给了他一些电话公司废弃的继电器,楚泽用它们组装了第二台电磁式计算机Z-2,这台机器已经可以正常工作。这时,他的工作引起德国飞机实验研究所的关注,使他得到了一笔资助。1941年,第三台电磁式计算机Z-3完成,使用了2600个继电器,用穿孔纸带输入,实现了二进制数程序控制。程序控制思想虽然过去也有人提倡,但楚泽是把它付诸实施的第一人。Z-3能达到每秒3~4次加法的运算速度,或者在3~5秒内完成一次乘法运算。1942年,在紧张研究的间隙里,他写作了世界上第一个下国际象棋的计算机程序。Z-3计算机正常工作了3年。1944年,美国空军对柏林实施空袭,楚泽的住宅连同Z-3计算机一起被炸得支离破碎。在德国法西斯即将毁灭前夕,楚泽于1945年又建造了一台比Z-3更先进的电磁式Z-4计算机,存储器单元也从64位扩展到1024位,继电器几乎占满了一个房间。为了使机器的效率更高,楚泽甚至设计了一种编程语言Plankalkuel,这一成果使楚泽也跻身于计算机语言先驱者行列。


因害怕再次被炸,楚泽把Z-4搬来搬去,四处转移,最后带着它飞往德国南部,搬到了阿尔卑斯山区欣特斯泰因小镇,于是才有了前面那一幕。


希特勒战败后,楚泽辗转流落到瑞士一个荒凉的村庄,一度转向研究计算机软件理论,最早提出了“程序设计”的概念。1949年,楚泽把他的Z-4计算机安装在瑞士苏黎士技术学院,并且一直稳定地运行到1958年。这时,美、英计算机界才相信德国有位建筑工程师,比他们更早地研制出程序控制数字计算机的事实。目前,在慕尼黑一家博物馆里,仍然存放着一台Z-3原型机,只是它已经无法正常运作。


随后,楚泽创办了“楚泽计算机公司”,1958年研制出电子管通用计算机Z-22R,距离第一台电子管通用计算机ENIAC诞生已经过去了12年之久。电脑史学家认为,如果楚泽不是生活在法西斯统治下的德国,他可能早就把Z型计算机系列升级为电子计算机,世界计算机的历史将会改写。事实上,早在1938年,楚泽和他的朋友已经在考虑用2000个电子管和其他电子元件组装新的计算机。当他在战后听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早已研制出电子管计算机的消息,不禁感叹地说:“我所能做的,仅仅是摇摇头而已。”


早在1938年就发明了计算机的楚泽,几乎被人遗忘了几十年。他在1941年为Z-3计算机提出的专利申请,到了1967年,法官仍然拒绝受理,理由是“缺乏创造性”。直到1962年,他才被确认为计算机发明人之一,得到了8个荣誉博士头衔以及德国大十字勋章。后来,柏林博物馆还重新建造了Z-1计算机。


20世纪60年代初,楚泽计算机公司已发展为数千员工的企业,销售了近300台各类计算机。1966年,他的公司被著名的西门子公司收购,楚泽担任了西门子公司的顾问。


楚泽活到85岁高龄,一直与夫人居住在富尔达附近的一幢简朴住宅里,于1995年12月19日逝世。值得欣慰的是,全世界都已经承认他是“数字计算机之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10:36:00 | 只看该作者

您了解防火墙吗?



陈升、世杰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了。要想保证网络的安全,应做好对服务器漏洞、操作系统漏洞、网络传输入侵的防御。其中,针对网络传输入侵,我们可采用防火墙来进行防御。


防火墙能干什么


要想知道防火墙能干什么,首先就要了解防火墙的定义,因为防火墙的技术含量比较高,因此其定义也比较晦涩:防火墙是建立在两个网络边界上的实现安全策略和网络通信监控的系统或系统集,它强制执行对内部网络(如校园网)和外部网络(如Internet)的访问控制。通过建立一整套规则和策略来监测、限制、转换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实现保护内部网络的目的。防火墙的功能主要有访问控制、授权认证、地址转换、均衡负载等。


防火墙的分类


防火墙有很多种分类方法:依据采用的技术的不同,防火墙产品可分为软件防火墙、硬件防火墙和软硬一体化防火墙;按照应用对象的不同,防火墙产品可分为企业级防火墙与个人防火墙;根据防御方式的不同,防火墙产品又可分为包过滤型(PacketFiltering)防火墙、应用级网关型(ApplicntionLevelGateway)防火墙和代理服务型(ProxyService)防火墙。


防火墙的防御机理


想要真正了解防火墙,就得了解一下它们的防御机理。防火墙技术很深奥,以下我们将尽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将它阐述清楚。


1、包过滤型防火墙:数据包过滤技术是在网络层对数据包进行选择、过滤,选择、过滤的标准是以网络管理员事先设置的过滤逻辑(即访问控制表)为依据的。防火墙通过检查数据流中每个数据包的源地址、目的地址、所用端口号、协议状态等信息,来确定是否允许该数据包通过。包过滤型防火墙的优点是效率比较高。


2、应用级网关型防火墙:应用级网关是在网络应用层上建立协议、实现过滤和转发功能的。它针对特定的网络应用服务协议,采用不同的数据过滤逻辑,并在过滤的同时对数据包进行必要的分析、登记和统计,形成报告,大大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应用级网关型防火墙和包过滤型防火墙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仅仅依靠特定的逻辑判定是否允许数据包通过。一旦满足逻辑,则防火墙内外的计算机系统就建立起直接的联系,防火墙外部的用户便有可能直接了解防火墙内部的网络结构和运行状态,从而使非法访问和攻击容易得逞。


3、代理服务型防火墙:代理服务也称链路级网关(CircuitLevelGateways)或TCP通道(TCPTunnels),也有人将它归于应用级网关一类。它是针对包过滤和应用级网关技术存在的缺陷而引入的防火墙技术,其特点是将所有跨越防火墙的网络通信链路分为两段。防火墙内外计算机系统间应用层的“链接”由代理服务器实现,外部计算机的网络链路只能到达代理服务器,从而起到了隔离防火墙内外计算机系统的作用。此外,代理服务器也对过往的数据包进行分析、注册登记,形成报告。当发现被攻击迹象时,代理服务器会向网络管理员发出警报。


应用级网关型和代理服务型防火墙大多是基于主机的,价格比较贵,但性能很好,其安装和使用也比采用数据包过滤技术的防火墙复杂一些。


配置防火墙的小例子


在对防火墙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我们现在来讨论一下防火墙的配置。


笔者曾将学生机房局域网内的PC通过Linux路由器与校园网相连,并进一步通过校园网进入Internet,同时在Linux路由器上配置了防火墙,实践证明,防火墙有效地控制了学生对非法IP地址的访问,并成功地记录下每个IP地址的网络流量,为计费和网络管理提供了依据。Linux的防火墙配置可以通过简单的命令逐条进行,也可编好Shell程序放到系统的启动目录下自动执行。其命令格式非常简单,现举例如下:


#ipfwadm-A


#ipfwadm-I-aaccept-s192.168.0.0/16/*接受来自192.168.0.0的所有数据包*/


#ipfwadm-I-adeny-s10.89.0.0/16/*丢掉来自10.89.0.0的所有数据包*/


#ipfwadm-O-areject-s202.102.32.0/18/*丢掉来自202.102.32.0的所有数据包,并发送拒绝信息包给请求者*/


摘自:《中国电脑教育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10:36:00 | 只看该作者
黑客简史







黑客的早期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麻省理工学院(MIT)率先研制出“分时系统”,学生们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电脑终端。不久后,MIT学生中出现了大批狂热的电脑迷,他们称自己为“黑客”(Hacker),即“肢解者”和“捣毁者”,意味着他们要彻底“肢解”和“捣毁”大型主机的控制。


1961年,拉塞尔等三位大学生,在PDP-1上编制出第一个游戏程序“空间大战”。其他学生也编制出更多更“酷”的玩艺,例如象棋程序、在分时系统网络里给别人留言的软件等等。MIT的“黑客”属于第一代,他们开发了大量有实用价值的应用程序。


60年代中期,起源于MIT的“黑客文化”开始弥散到美国其他校园,逐渐向商业渗透,黑客们进入或建立电脑公司。他们中最著名的有贝尔实验室的邓尼斯·里奇和肯·汤姆森,他俩在小型电脑PDP-11/20编写出UNIX操作系统和C语言,推动了工作站电脑和网络的成长.


MIT的理查德·斯德尔曼后来发起成立了自由软件基金会,成为国际自由软件运动的精神领袖。他们都是第二代“黑客”的代表人物。


1975年,爱德华·罗伯茨发明第一台微型电脑“牛郎星”。美国很快出现了一个电脑业余爱好者在汽车库里组装微电脑的热潮,并组织了一个“家庭酿造电脑俱乐部”,相互交流组装电脑的经验。以“家酿电脑俱乐部”为代表的“黑客”属于第三代,他们发动了一场个人电脑的革命。史蒂夫·乔布斯、比尔·盖茨等人创办了苹果和微软公司,后来都成了重量级的IT企业。


新一代“黑客”伴随着“嬉皮士运动”出现。艾比·霍夫曼是这代黑客的“始作俑者”。霍夫曼制造了许多恶作剧,常常以反对越战和迷幻药为题。1967年10月,他领导了一次反战示威,号召黑客们去“抬起五角大楼”。他还创办了一份地下技术杂志TAP,告诉嬉皮士黑客如何在现存的体制下谋生,并大量介绍电话偷窃技术。


从70年代起,新一代黑客已经逐渐走向自己的反面。1970年,约翰·达帕尔发现“嘎吱船长”牌麦圈盒里的口哨玩具,吹出的哨音可以开启电话系统,从而借此进行免费的长途通话。他在黑客圈子里被叫做“嘎吱船长”,因盗用电话线路而多次被捕。


苹果公司乔布斯和沃兹奈克也制作过一种“蓝盒子”,成功侵入了电话系统。


1982年,年仅15岁的凯文·米特尼克闯入了“北美空中防务指挥系统”,这是首次发现的从外部侵袭的网络事件。他后来连续进入到美国多家大公司的电脑网络,把一些重要合同涂改得面目全非。1994年,他向圣迭戈超级计算机中心发动攻击,将整个互联网置于危险的境地。米特尼克曾多次入狱,指控他偷窃了数以千计的文件以及非法使用2万多个信用卡。他是著名的“世界头号黑客”,


80年代初,计算机地下组织开始形成,出现了早期的计算机窃贼。1984年,德国汉堡出现了一个名叫“混沌”计算机俱乐部(CCC),其成员竟然通过网络将10万美元从汉堡储蓄银行转到CCC账号上。1987年,CCC的成员攻入了美国宇航局的SPAN网络。


1984年,美国黑客戈德斯坦创办著名的黑客杂志2600:TheHackerQuarterly;10年后,这份杂志已有可观的发行量,1995年达到了2万册。


1988年11月2日,美国康奈尔大学23岁学生罗伯特·莫里斯,向互联网络释放了“蠕虫病毒”,美国军用和民用电脑系统同时出现了故障,至少有6200台受到波及,约占当时互联网络电脑总数的10%以上,用户直接经济损失接近1亿美元,造成了美国高技术史上空前规模的灾难事件。


1995年,俄罗斯黑客列文在英国被捕。他被控用笔记本电脑从纽约花旗银行非法转移至少370万美元到世界各地由他和他的同党控制的账户。


1999年3月,美国黑客戴维·史密斯制造了“梅利莎”病毒,通过因特网在全球传染数百万台计算机和数万台服务器。


2000年2月,全世界黑客们联手发动了一场“黑客战争”,把整个网络搅了个天翻地覆。神通广大的神秘黑客,接连袭击了因特网最热门的八大网站,包括亚马逊、Yahoo和微软,造成这些网站瘫痪长达数小时。FBI仅发现一个名为“黑手党男孩”的黑客参与了袭击事件,对他提出的56项指控只与其中几个被“黑”网站有关,估计造成了达17亿美元的损失。


2000年5月,菲律宾学生奥内尔·古兹曼炮制出“爱虫”病毒,因电脑瘫痪所造成的损失高达100亿美元。全世界反黑客、反病毒的斗争呈现出越来越激烈的趋势。


摘自:赛伯时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10:36:00 | 只看该作者

网上安家







要在网上建立自己的个人主页,首先你的电脑上应该有一个Modem。目前常用的都是56K的。在选择时,最好选硬“猫”。


当电话接通后,你就可以上网了。上网可以有三种方式:


1.直接拨163:打开控制面版,点击新建链接,在电话号码内写上“163”。完成“我的链接”后,点击它开始上网,在用户名内填“163”,密码也是“163”,点击连接就可上网。这里有个选项问:是否保存密码,如果你保存了,下一次就不用输入密码了,如果该项前不打对勾,每次连接网络时都必须重新写密码,不过重新写的好处就是不泄露你的密码。这种上网方式价格最贵。


2.申请帐号上网:电话接通后你就可以到邮局申请互联网帐号了。目前的资费标准是:163的开户费为100元,上网后每小时2元的网络使用费和4元的电话费,共6元/小时。263有两种包月标准,第一种“60元/月”,最多网费为60元,但是你不上网,每月也交60元。另一种是“80元/月”包月,当网费不到80元时,按实际网费收取,该多少钱就是多少钱,当网费超过80元时,按80元收取。


3.电话卡上网:该项也比较方便,价格也不是太贵。1小时的网络使用费不足2元。在建立“新建连接”时电话号码一定要写上网卡上的号码,如我买了20元的163上网卡,在电话号码栏内必须填成“163”。


如果你还没有电子信箱,你上网后应该首先申请一个电子信箱。许多大网站都有这项业务:如网易、搜狐、洪恩等。打开它们的网页,击“免费信箱”即可。


要在网上安家,下一步就要申请一个主页空间了,网易、搜狐都有100M的免费主页空间可以申请,其它网站如多来米、深圳在线等也都有这项业务。


申请了主页空间,就要上传你的网页了。先制作一个精美的页面,然后配上丰富的内容,就可以让大家浏览你的网页了。


最后一步是宣传你的网站,在大网站的搜索引挚上注册你的网站,在你的网上放上友情链接。这样才会增加别人对你的网站的了解。


在网上建一个家,最重要的是丰富的内容和对读者负责的态度,这些都是你的网站赢得大量读者的法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10:36:00 | 只看该作者

ISDN简介







ISDN,英文全称是IntegratedServicesDigitalnetwork,中文称呼是"综合业务数字网",是一个采用数字传输与数字交换的网络,它将电话、传真、数据、图像等多种电信业务综合在一个统一的数字网络进行传输和处理,用户需通过一个电话端口即可实现电话、传真、数据、图像等的传送。中国电信称其为"一线通"。


ISDN起源于1967年。CCITT(现ITU-T)对ISDN是这样定义的:“ISDN是以综合数字电话网(IDN)为基础发展演变而成的通信网,能够提供端到端的数字连接,用来支持包括话音在内的多种电信业务,用户能够通过有限的一组标准化的多用途用户──网络接口接入网内。"


ISDN主要应用于Internet接入、话音新业务、公司网络的互连或远程接入、大型商业用户专线连接备份和流量溢出备用、桌面可视系统及视频会议等应用。是专为高速数据传输和高质量语音通信而设计的一种高速、高质量的通信网络,用户可以用申请模拟电话线相同的方式申请ISDN线。作为一个全数字的网络,ISDN是与其他计算机系统、其他网络,诸如Internet、LAN进行通信的理想工具。


ISDN入网具有以下特点:1.上网速度更快,最低传输速率64Kbit/s(1B信道),最高可到128Kbit/s(2B信道)。拨通时间只需几秒钟;2.上网的同时还可接、打电话或收发传真(ISDN线有两个信道,利用一个信道上网时,另一个信道照常可以接听电话);3.稳定可靠,数字传输比模拟传输更不会受到静电和噪音的干扰,更少错误和重传;4.可支持局域网或多台PC机单向接入互联网。


最近几年,由于Internet、居家办公和远程接入等综合业务的发展,人们对信息传递方式的多样性和信息传递高速率的要求不断增加,ISDN的发展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1 17:1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