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555|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秋天的雨》听课心得笔记评课稿整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12:15: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公开课《秋天的雨》听课心得

文井品峰小学 邓祖梅

   《秋天的雨》是人教版第三组课文中的第三篇课文,整组课文都涉及到古诗,叙事文,诗歌,散文等许多与秋天相关的文章。《秋天的雨》在作者笔下趣中见美,美中更见趣,这样交相辉映,给人带来阅读的享受。文章以散文的形式描写秋天的雨。大量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的语言生动活泼。课文以秋天的雨为线索呈现的场景繁多,内容丰富,句式多变,但结构整齐,总的特点就是美,特别适合朗读。听了程燕锦老师的这节课后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一、把握整体,局部突破。

程老师在教学第二课时总体把握全文,引导学生将每个自然段的开头一句话找出来,继而以此为线索展开教学。为了突破重点,程老师抓住第二自然段中的关键词“五彩缤纷”来进行朗读指导。在朗读中遵循学生的个性体验,并没严格按照课文中句子的排列顺序来指导学生朗读,而是根据学生的爱好选择性的进行朗读指导,真正体现了顺学而导,以生为主的教学原则。对句子的朗读指导并没有过多理论上的要求,只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对整个句子所描写的景物既有了形的感知,又有了情的体验,学生通过对重点句子的朗读真正感受到秋雨的颜色美。例如:在教“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和“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啊飘啊,邮来了秋天的凉爽。”程老师先请一位学生读一读,进行评价。接着抓住“扇哪扇哪”和“飘啊飘啊”两个重点词语,让学生体会秋雨的优美。

    二、注重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

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在学习句子时,师能紧扣秋天的特点来学习。让同学自己用不同的方式来感知秋天的美。同学动手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并指导朗读。在教学句式中程老师自然的把整节课的知识融入到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以致用,并结合单元训练的重点对本文的重点句式它把什么颜色给谁,像什么进行了朗读指导,并进行了说话的迁移训练。在课堂中多数老师专门安排养成教育学习,而程老师课中是有声有色的教学让同学走入了课堂的学习。同时该师基备了教师应遵循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亲和力较强自然渲染了整个课堂气氛。在内容讲解中程老师做到精讲精简。板书工整,安排合理。总之整节课设计都值得我学习。

    我个人认为在生仿说练习时,完全可以将课文中另外几个句子进行类似的仿说训练,并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课文中为什么没用同一种句式去描写秋天的景物。在引导学进行表演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12:16:02 | 只看该作者
 《秋天的雨》听课体会
"同课异构"活动已告一段落,值得回味的东西很多,我听了实验小学何老师和本校吴老师的课,深有感触。很多东西值得我学习,在这我就不一一说了。我只说一点个人的想法。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怀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我想在感受秋天的美时可以与课外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比如课前让学生去大自然中观察秋天,让学生有目的的去亲身感受秋天。有了他们的亲身体会,在去学习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这样效果会更好。
在本课的教学目标中,有理解“五彩缤纷”这个词语的意思,在实现这一目标时,本人认为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理解,教会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课文,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其它方法来理解,比如让学生看图理解,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因为课前学生已经亲身感受生活中秋天),方法多样,不同层次的学生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符合多样性的教学课堂。
通过《秋天的雨》这一课听课,我感受到要善于处理好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巧妙地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及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找语文,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12:16:25 | 只看该作者
《秋天的雨》听课体会

                                  期待花开

    听了宋广宇老师的课,深有感触。

    新课伊始,朱老师用“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甜美的声音”深深吸引住了学生和听课的老师,激发学生对秋天的雨的喜爱之情,调动孩子们的读书欲望。看得出朱老师教学基本功深厚,瞧!她制作的课件多么精美,她的普通话多么标准流利,范读课文声情并茂,教态自然大方,亲切随和。可以感觉到朱老师在备课上不少下功夫,吃透了教材,教学设计环环相扣,段落之间衔接紧密,过渡自然,教学手段更是灵活多样,重视朗读,体现朗读的多样化和趣味化。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教学中朱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考考你的记忆力:不看书背出或说出课文中描写颜色的比喻句或拟人句,说对了奖水果卡片。”学生纷纷举手,气氛十分活跃。这样既能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又可以多给学生一次语言文字训练的机会,同时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收获到成功的体验,这个做法让我耳目一新,感谢朱老师又让我学了一招。

教学永远是一门有着遗憾的艺术,在学习着收获着的同时,对于本课的教学我还有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1、《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怀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在黑板上板贴生字卡片让学生说形近字时,只指名学生说了一个,仍有举手的老师却不再提问,如:与“裳”相近的,只指名说了“常”,还有“堂”等,我想应该多提几位学生说,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汉字的积累。

    3、分自然段读课文时,有个别学生朗读不到位,教师没有及时指导,另外让学生划出每段有代表性的句子,指名说时,学生说出不同意见,教师没有肯定谁的对使学生也模糊不清。

    4、课文从三方面写了秋天的雨所带给我们的有什么,我认为还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思考秋天的雨还会带给我们什么。

    5、在学习生字中,让学生互相提醒应该注意哪些生字的读音;“爽”字笔顺容易写错,应提醒书写时注意些什么,让学生指导老师书写,生生合作书写互相评议。

    通过《秋天的雨》这一课听课,我感受到要善于处理好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巧妙地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及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找语文,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12:16:49 | 只看该作者
《秋天的雨》听课感受
     《秋天的雨》是一篇语言优美,情深意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作者以秋雨为线索,描绘了一个丰收美丽快乐的秋天。文章的语言富有儿童气息,通过比喻、泥人等手法生动地表现了秋天的美景,并运用了总分总的写法,从秋天的色彩、秋天的香味、秋天的小动物几个方面描绘了秋天。通过美的、充满诗意的语言体会秋天的美好,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朗读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节成功的语文课,琅琅的书声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今天听了金老师和朱老师的两节同课异构的课,感受颇深:
       一、在读通课文上,舍得花时间
      朱老师在让学生初读课文时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总体感知时把各段的总起句找出来读一读,再组成一首小诗让学生读,初知全文内容。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第一遍默读,圈出颜色词,第二遍自由读,找出秋天的雨把颜色送给了谁。
     金老师先让学生齐读课文,然后在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时分别让学生读这段。
      从今天学生学习的情况来看,读通课文至关重要。
      二、在读准字音上,舍得下功夫
      检查自学情况时,朱老师、金老师都舍得花功夫。她们按分类分行出示了词语,先让小老师分行带读词语,再分行让学生说出特点,在指导读词语,有轻声的五个词语,有多音字,有前后鼻音的字,最后再去掉拼音读,再在学生读句子时读错时纠正。两节课老师都非常重视字词的教学,那么学生读准句子,读准课文应该没问题了。
       三、在理解词语上,要讲究方法
       第二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要做重点的教学,今天两节课不约而同都教学了第一、第二两个自然段,也都把重点放在了第二自然段。第二自然段其实就可以抓住一个重点词来教学,就是“五彩缤纷”,而且这又是在总起句里。那就先要让学生理解这个词,可以像朱老师一样,想让学生找出颜色的词,然后让学生再把颜色的词分分类,照样子再说几个,然后告诉学生,这么多的颜色就是五彩缤纷,再给五彩缤纷找几个近义词。这样学生对“五彩缤纷”这个词,应该理解得很透彻了。还有“你挤我碰”,“频频点头”这两个词可以让学生用动作来演示一下,进行理解。朗读时也可以让学生配上动作,增加趣味性。
     四、在朗读指导上,要落到实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该学习用标准的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已成语文课堂上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特别是写景散文,指导学生美美地读是教学本文的一个重点。在这两节课中,两位老师很重视朗读,都能引导、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充分地读,把“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默读、配乐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感悟课文的语言美、情感美。但是再让学生读的同时,教师也要参与进去,在学生读不好时,教师要适时的示范指导,如今天的两节课中,学生对“轻轻地,轻轻地”“飘啊飘啊”“扇啊扇啊”都没读好,教师要进行示范,让学生仿照读一读。要抓重点句进行指导,不要每一句都指导,平均用力,这样一句也读不好。像有两句话,句式是一样的,只要指导好第一句,第二句就可以让学生仿照第一句来读了。节省指导的时间。
      五、在语言的积累运用上,要铺设阶梯
      丰富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成为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熟读成诵,这是一种积累方式;品读好词佳句,也是一种积累形式。
      金老师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有一个环节是教师课件出示了写银杏叶和枫叶的两句话“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这两句句式相同,都先写把什么颜色给了谁,都运用了生动的比喻,而且学生通过朗读也体会到了其中的轻柔美与动感美。然后老师出示了一个填空题,要求学生仿照例句来说一说。学生前半部分说出来来了,后半部分不太说得出来。我想是不是可以先出示图片,让看看图片进行想像来降低难度,或者第一句,只填前半部分,第二个练习在填两部分,最后最好让学生自己写个完整的句子。这样层层铺垫,水到渠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12:17:05 | 只看该作者
授课年级:三年级

授课教师:毕洪玉

授课过程:

一、复习生词,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秋天的雨(师板书课题,生跟着书空。)

2、  提醒学生“秋”、“天”的捺要写得舒展。“雨”的两点要对齐。

3、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词语。

(1)课件出示生词,指名读。

(2)师提醒学生注意生词的个别读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绵绵的秋雨,一起感受秋雨的清凉。

1、  生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秋雨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  交流初读感悟:谁来说一说秋雨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指名说)

三、深入局部,品读“秋雨”。

1、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秋雨给你留下什么感受?

(2)指名说。(秋天的雨像一把钥匙,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3)师指导朗读,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走进秋天的大门,我们会看到很多颜色,哪个自然段描写了颜色呢?(第二自然段)

2、  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寻找描写的颜色词语。一边读一边把描写颜色的词语画下来。

(2)谁能说说,你画了哪些词语?(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描写颜色的词语变成相应的颜色。)

(3)这么多的颜色放在一起,你能用一个词概括吗?(五彩缤纷、五光十色……)

(4)谁给同学们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找一找哪些描写颜色的句子是你喜欢的?(指名读)

(5)同桌互相读,互相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

(6)全班交流。

四、小结写法,加深体会。

1、学生讨论第二自然段的写作特点,进行交流。

2、教师小结并板出:1、真情流露,2、联想丰富,3、句式变化。

3、出示句子,练习说话。

出示:秋天的雨把(    )给了葡萄,

(    )的葡萄像(       )。

1、指名填空。

2、让学生模仿以上句式练习说话。





板书过程:

                                                     

                                                        11、秋天的雨

                  一把钥匙         1、真情流露

                五彩缤纷的颜色        2、联想丰富

                               3、句式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12:17:32 | 只看该作者
《秋天的雨》评课稿

林城镇中心小学  叶小平

《秋天的雨》是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语言可谓是联想丰富,充满童真童趣。在作者笔下,秋雨是神奇的,它好似一把钥匙打开了秋天的大门,它把五彩缤纷撒向大地,又把香香甜甜送给了果林,吹起的小喇叭,预示冬天的到来。仔细领略课文,你会感受到作者眼中的秋天是美丽,丰收而且快乐的。秋天在哪里?就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就在那跳跃的文字里。叶老师抓住了文本的特点,从孩子的生活实际出发,符合低年级孩子认知的规律,精心设计了教案。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诗化语言,美不胜收

根据课文的特点,叶老师在《秋天的雨》一课的教学中进行诗化语文课堂的创设。在教学本课时,先让学生找出各段的中心句,组成一首小诗,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二、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该学习用标准的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已成语文课堂上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

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所以,教学本课主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雨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中,积累语言。今天叶老师采用了形式多样的朗读。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默读、开火车读、齐读、带着动作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感悟课文的语言美、情感美。以“秋天是一把钥匙”为切入点,打开秋天的大门:抓住颜色、气味、声音进行教学。叶老师重点指导第二自然段:秋雨的颜色。让学生在在读中抓住两个重点句子:“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呀扇呀,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 红红的枫叶像像一枚枚邮票,飘呀飘呀,邮来了秋天的凉爽”。她发现有孩子读“扇哪扇哪”“飘呀飘呀”读得特别有感情,就抓住这二个动态词语,进行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读,体会其中的轻柔美与动感美,进而读出其中的韵味。同时,恰当借助多媒体课件,再现了秋天的美景,在美妙的音乐中,在孩子们一声声惊叹声中,以情助读。学生在多种形式、分层次的反复朗读中,自然而然地领略到了五彩缤纷的色彩美和生动形象的语言美,体会到了秋天的美丽和欣赏美景的愉悦之情。

三、民主平等,营造和谐氛围

叶老师的课堂教学中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课堂上没有喝斥、没有讥讽、没有批评,有的只是老师那始终带着微笑的脸,以及鼓励、赞赏、期待的眼神。学生因为有了信心,有了勇气而变得想说,敢说、愿说。“你读得真好,小朋友们都想来试一试,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一句话,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能表现得最活跃。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能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如一学生把“扇哪扇哪”的“扇”音节读错了,老师范读了一遍,马上说:“我相信你会读的,再读一遍”一句鼓励的话语,消除了学生的紧张心理,如此一来,学生不会因为怕出错而产生畏缩,影响今后课堂上的表现了。再加上叶老师甜甜地笑和柔柔的动作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轻松。

四、重视了语言积累与训练。

丰富语言积累,成为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熟读成诵,这是一种积累方式;品读好词佳句也是一种积累形式。如“红红的枫叶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等这些句子,学生细细地品读着,仿佛感觉真的很凉爽。老师在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时,也重视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比如: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来概括颜色的多种多样。

在阅读教学法中,突出语言文字训练是很必要的。老师不仅注意让学生反复读书,还重视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说话能力。例如:在第二段时,让学生仿写句子;在讲读第四段时,教师善于挖掘教材,让学生想像秋天的味道,这样的说话训练不仅巩固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语文教学就是读、写、说的教学,学生这三方面的能力强了,我们的语文也就教好了。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有一些细节与叶老师商榷,如在教学“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这一部分时,读中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句子并同桌讨论,再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然后拓展训练“……像……”的句式,这样就会加深学生对比喻句的理解,更起到了写法迁移的作用,真正提高了学生写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12:17:52 | 只看该作者
《秋天的雨》评课稿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很美的写景散文,指导学生美美地读课文是教学本文的重点。听了徐老师的课,总感觉很轻松,她那亲切的笑容,自然的教态,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总的给我的感觉有以下四点:
1、读中有悟,学中指导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已成为语文课堂上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明理,在读中得法。学生读着读着,就自然而然点起头,露出笑容来,不用老师多讲,就把课文读得美美的,我们着实感受到“文贵自得,熟读自悟”所带来的喜人效果。在这节课中,徐老师正是把读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感悟课文的语言美、情感美、景色美。而随机地进行点拨与指导,让学生顿有云开见月明的感情,如这一句:“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老师用柔美深情的语调读,学生一下子就明白像这样的句子该怎样读,同时也理解了它的意思:秋天是在我们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的。
2、民主平等,营造和谐氛围
课堂教学中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课堂上没有喝斥、没有讥讽、没有批评,有的只是老师那始终带着微笑的脸,以及鼓励、赞赏、期待的眼神。学生因为有了信心,有了勇气而变得想说,敢说、愿说。“你读得真好,小朋友们都想来试一试,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一句话,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能表现得最活跃。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能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如一学生把“扇哪扇哪”的“扇”音节读错了,老师范读了一遍,马上说:“我相信你会读的,再读一遍”一句鼓励的话语,消除了学生的紧张心理,如此一来,学生不会因为怕出错而产生畏缩,影响今后课堂上的表现了。
3、重视语言积累、运用
丰富语言积累和运用,成为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熟读成诵,这是一种积累方式;品读好词佳句也是一种积累形式。如“红红的枫叶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等句子,学生细细地品读着,仿佛感觉真的很凉爽。徐老师在注意语言积累的同时,也注意了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好词佳句,比如:“五彩缤纷”引导学生换一个描写颜色的词,学生说了很多:五颜六色 五光十色  色彩斑斓……
4、图文结合,注重语言训练
在阅读教学法中,突出语言文字训练是很必要的。徐老师不仅注意让学生反复读书,还重视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说话能力。例如:在导入课文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怎么样的雨;在整体把握文章大意时,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同学们读着读着,觉得秋天的雨很神奇,并用句式“秋天的雨是(      );秋天的雨是(      );秋天的雨是(     );秋天的雨是(      )”说一说。这样的说话训练不仅巩固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6 17:4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