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021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风筝》公开课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12:02: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观摩课 《风筝》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风筝》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组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以“走进秋天”为专题,抓住秋天的特点,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的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快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的美好景色。这些课文语言生动优美,可以让学生感受秋天的韵味,体会秋天的美好。本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本文语言朴实,笔调亲切、温馨、自然,自始自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能借助拼音识字,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但三年级的学生情感体验和积累还远远不够,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本文贴近生活,学生对风筝并不陌生,并有放风筝的生活体验,因此对于理解文中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心情并不难,但要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仍然比较困难。

【教学目标】

1.会认“依、歇”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等6个生字,理解“憧憬、大惊失色、垂头丧气”等词,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重点词句,联系自己的体验,体会孩子们心情的变化。

3.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体会孩子们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心情的变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孩子们心情的变化。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你们放过风筝吗?那你们放风筝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2.风筝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快乐,那你们知道风筝的秘密吗?老师这里有段小资料(在中国,风筝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的风筝是用木头做的,叫木鸢(yuān),后来改用纸做,叫纸鸢。在纸鸢上装上竹哨,风吹竹哨,便发出像古筝一样的声音,因此有了风筝的称呼。山东潍(wéi)坊(fāng)是著名的风筝之都,从1984年开始,那里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国际风筝节。世界最大的风筝博物馆也在潍坊。)小朋友先自己读一读。你从这段资料中知道了风筝的哪些秘密呢?

3.这不起眼的风筝藏着这么多的秘密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风筝》,(板书:风筝)看看贾平凹先生笔下的风筝又藏着什么秘密?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风筝写了哪几件事。(出示要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读好了课文,我们来看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  希望  依然   憧憬   歇息

拼命  抖动  寻找   继续   田埂

   磨坊  奔跑  倏地   精心

千呼万唤    凌空而起    翩翩飞舞

垂头丧气   大惊失色

(1)自读

(2)指名读:我们来比赛,每组请一个小朋友,比一比谁读得又正确又响亮。(“拼命”前鼻音,“田埂”、磨坊、倏地(shū dī 轻声)

(3)领读:

第一行:你们能为“希望”这个词找些朋友吗?(希望-期望、愿望、渴望)

“憧憬”都是竖心旁,你能说几个这样的词吗?(懊悔、愉快、惧怕……)

第二行:“继续”,老师这里有个小练习,你们敢挑战吗?【继续(连续下去),陆续(有先有后,时断时续),连续(一个接一个)】

选词填空:陆续、继续、连续

1.开学了,同学们(   )地来到学校。

2.她成绩很好,(  )几次都考了满分。

3.只要(   )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田埂”是什么呢? (出示图片,这就是田埂,田埂就是田间小路)
第四行:这些都是用来表示(动作)的词语,你能用一个词说句话吗?

第五行:“垂头丧气”是什么样子?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对,“垂头丧气”就是耷拉着脑袋,神情沮丧。“大惊失色”是什么意思呢?(非常吃惊,脸色都变了)这些都是用来描写(神态)的词语。

(4)齐读: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2.现在老师把生字单独拿出来,你们还认识吗?

出示生字:精   希   却   依   拼  命   奔   村   抖   丧   磨   坊

(1)我们来开火车。

(2)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需要提醒我们大家的?

(3)教师范写:丧、却、磨

(4)请小朋友们自己在本子上写一遍,注意写字姿势。

3.还记得刚才的问题吗?大家找一找,课文围绕风筝写了哪几件事?(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板书)

做风筝是哪一段?(2)放风筝呢?(3-4)找风筝就是(5—8)

4.分段读:你们喜欢哪一部分?(请同学读,第1自然段我们一起来读)

三、细读“做风筝”,感受快乐

过渡:现在就让我走进这群孩子的生活,去感受做风筝的过程吧。请同学们认真读第2自然段,用“—”划出描写孩子们心情的句子和词语。(出示第2自然段)

1.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1)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又是从哪个词语中体会到的?(“精心”孩子们做得很认真,心中充满了希望)

(2)理解“憧憬”。同学们,这里有一个词“憧憬”(板书),它是什么意思呢?(向往)

(3)想象说话:是的,它们都是竖心旁,心里有着向往,有着希望。那么他们做风筝时,心中有什么向往,有什么希望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

(3)朗读:这是他们的憧憬,可能也是你们的憧憬。让我们带着向往的心情一起读。

2.

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1)从这个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心情怎么样?(快活)(板书)

(2)理解“依然”。你能为“依然”找个近义词吗?(仍然、依旧、还是)

(3)我们精心地做着,结果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为什么说“我们依然快活”?

预设:1.因为这是我们亲手做的。

      2.因为我们做风筝时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指名读:请你带着憧憬读一读。

      3.因为这是我们最大的快乐。

指名读:请你把快乐带给大家。

(4)风筝上寄托着我们的憧憬和希望,虽然做出来的风筝什么也不像,但是我们的心中仍然很(快活)。快乐就快乐吧,但风筝就是风筝,为什么把它叫做“幸福鸟”呢?想一想,它寄托着谁的幸福?(“我们”、孩子们的幸福)

(5)那为什么又要把自己的名字写上去呢?你们是怎么想的?(学生不会回答时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你们放过孔明灯吗?那你们有在孔明灯上写上自己的愿望吗?)

预设:1.希望风筝能把自己的愿望带向远方。

      2.希望自己能像风筝一样在天空飞翔。

      3.希望把自己的幸福放飞。

(6)朗读:是啊,虽然做好的风筝什么也不像,但那里面有着孩子们的快乐、憧憬和希望,寄托着孩子们的幸福。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小结:怪不得作者说童年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憧憬和快乐美美地读读第2自然段。

四、作业布置

1.《课堂作业本》

2.摘抄喜欢的句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1 顶 踩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12:03:15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风筝》,谁来说一说课文围绕风筝写了哪几件事呢?(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我们一起感受了孩子们做风筝(快活)的心情。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风筝》。请同学们读3—4自然段,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描写“我们”放风筝时心情的句子和词语。

二、细读“放风筝”,感受乐与悲

1.放风筝时他们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快乐)你是从哪句话中体会到的呢?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着。

(1)我们自己读读这句话,读了这句话,你一定深有体会,你体会到了他们怎么样的心情?从哪几个词可以看出来?(“快活地喊叫,奔跑”说明我们很快乐)
(2)是的,那你们想一想,当手中的风筝凌空而起时,他们会喊叫些什么呢?(风筝飞起来了,飞起来了)

    A.谁来喊一喊?(请两个小朋友喊一喊)此时你的心情怎么样?(开心、激动)

    B.指导朗读:那你开心地读一读。

                开心中带有激动,那你来读出激动的心情。

当风筝越飞越高,他们又会喊叫些什么呢?(再飞高一点,再高一点)

(2)朗读:是啊,他们是多么激动,多么快乐啊,谁能带着激动和快乐读一读?

(3)让我们来看看这一幅令人激动的画面吧,看看他们是怎么放风筝的。自己读读第3自然段,并圈出他们放风筝的动词。(托着、牵着、跑、喊叫、奔跑)

(4)看图想象:你看他们多快活呀。看着插图,用“看着风筝越飞越高,有的_________,有的_________。草地上________。”的句式来说一说。先自己说一说。

(5)齐读:是啊,他们是多么激动,多么兴奋,多么快活,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一下放风筝时的快乐,一起读第三那自然段。

2.正当我们欢呼雀跃时,忽然来了一阵风,线断了,风筝怎么样了?(飞走了,不见了)

3.风筝不见了,孩子们是怎样的心情呢?你是从哪句话中体会到的?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1)我们一起来读读,读了之后,你体会到了什么他们怎样的心情?(孩子们很着急,很伤心)你呢?你呢?

(2)都体会到了他们着急、伤心、担心的心情,那你们是从哪几个词语中感受到的?(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3)“大惊失色”是什么意思?(非常吃惊,脸色都变了)那“千呼万唤”是什么意思?(呼唤很多次)

(4)同学们,只不过是一只风筝不见了,我们为什么会“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呢?(结合上节课学的知识想一想,风筝上有什么?)

预设:1.因为这只风筝是我们精心做的。

      2.风筝上有我们的名字。

      3.风筝上寄托着我们的憧憬和希望。

(5)指名读:是的,它是我们的“幸福鸟”啊,它飞走了,就意味着我们的幸福也(飞走了),所以刚才脸上还洋溢着笑容,一下子(没有了),欢呼声也(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剩下的只有(着急,伤心)。

(6)指名读:谁能读出着急、伤心?谁能读得更着急,更伤心?

(7)看着风筝越飞越远,越来越小,我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我们千呼万唤,那我们会呼唤些什么呢?(风筝,回来/风筝,等等我们……)

(8)齐读:我们的“幸福鸟”飞走了,我们该有多么着急,多么难过啊,让我们再一起来读。

三、细读“找风筝”,感受忧伤

过渡:任凭孩子们怎么千呼万唤,它也不停下来,依旧随风飞翔,直至不见踪影。此时“我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读5—8自然段。找出表现“我们”心情的句子和词语。想一想你从哪些词语或者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心情。

1.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1)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话。你读明白了什么?
预设:“哭了”说明孩子们很伤心,很难过。

(2)是的,这段文字中还有哪个词也表现了我们很伤心?(垂头丧气)那垂头丧气是什么意思?(耷拉着脑袋,神情沮丧。)

(3)谁能读出孩子们的沮丧和难过?

(4)多沮丧,多难过啊,自己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

(5)还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可以这样引导:风筝不见了,难道他们只是哭,垂头丧气地坐着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这说明了什么?(孩子们很着急,想要急切地找到风筝)。

(2)引读:精心做的风筝不见了,我们能不伤心吗?所以——

           我们的“幸福鸟”飞走了,我们能不着急吗?所以——

(3)是啊,我们边哭边找,穿过田野,走过小桥,找遍了各个角落,还是不见风筝的踪影,最后只好(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2.那他们放弃寻找了吗?(没有)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1)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这句话中的哪个词告诉我们他们没有放弃寻找?(继续)

(2)可是他们也不确定风筝在不在那边,为什么还要苦苦追寻着呢?(老师给你们给小提示:想一想风筝上寄托着什么啊?)

预设:风筝上寄托着我们的快乐,憧憬和幸福。

      风筝上有写着我们的名字,有着我们的希望。

      风筝是我们精心做的,有着我们的希望。

(2)你们真会读课文。是的,对于我们这群孩子来说,风筝就是快乐的象征,就是幸福,就是美好的憧憬,所以作者说: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出示)所以丢失了风筝,“我们”伤心地(哭了),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3)那我们最后找到风筝了吗?(不知道)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省略号)

(4)写话:是的,文中的省略号给我们留下了悬念。现在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我们向那房子跑去,后面可能有发生什么事呢?最后“我们”找到我们的“幸福鸟”了吗?请同学们拿出本子,写下来。

四、课堂总结

我们随着贾平凹先生体验了做风筝的快活,放风筝的乐和悲,找风筝的执着,不论怎样,风筝给我们带来了最大的快乐。老师这里有一首诗,也有描写放风筝的情景的。我们一起来读读。

村居(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五、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本》、《课时特训》

六、板书           

风筝

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

憧憬     喊叫                    哭了

                快乐                         忧伤

快活     奔跑                    垂头丧气

          大惊失色

                     着急,伤心

          千呼万唤



【教学反思】

整堂课下来,整体效果不错。但是在第一课时的时候只分析了重要的词句,没有回归整体,忽略了其余的文本内容,这是最大的不足。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已经回归到由篇到段,有段到句,再有句到段,由段到篇。因此我的教学忽视了这个最重要的原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12:03:49 | 只看该作者
《风筝》教案

      分析教材

      采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设计的内容是第五单元第21课:鲁迅先生的作品《风筝》。本文是鲁迅先生写于1925年1月24日的一篇散文,选自散文诗集《野草》。关于本文的主旨,历来有多种理解:有鲁迅的兄弟之情,有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有鲁迅的自省精神,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

      分析学生

      初一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认知水平较低。本文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文章,由于他们不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而且文章中疑难的问题较多,所以学起来有难度。

      设计理念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尊重和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独创性的理解,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在交流互动中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训练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能比较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2、过程与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表达的浓浓的亲情;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在阅读中,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明辨是非,追求真、善、美。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主旨。

      2、教学难点:结合个人生活体验及阅读感受,领会作者自我解剖的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法选择

      激趣。以和风筝有关联的小诗引入,同时让学生回忆放风筝的经历,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

      引导。在学生自主阅读、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教师对阅读的步骤、重点等问题给予必要的引导,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点拨。在学生学习遇到疑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在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之后,教师给予必要的点评。

      学法引导

      1、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的基础上解读文本。

      2、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阅读、感悟。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平等对话中交流,互动。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ppt课件出示小诗,学生自读。

      春衣称体进清明,风急鹞鞭处处鸣。忽听儿童齐拍手,松梢吹落美人筝。

                           ——清·杨韫华《山塘棹歌》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高鼎《村居》

      这两首小诗写了什么内容?“鹞”和“纸鸢”是什么?(风筝)

      同学们都放过风筝吗?现在,就请大家敞开记忆的门,搜索一下自己放风筝的情景吧!(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学生的交流情况,创设一种回忆温馨生活的情境)

      当鲁迅先生看到天空有一二风筝浮动的时候,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鲁迅先生的《风筝》,随他去回忆那些关于童年、关于游戏、关于风筝的往事。(板书课题、作者)

      二、了解作者:

      出示鲁迅先生的图片(也可引导学生看教科书上的图片),引导学生交流对鲁迅先生的了解,然后进行必要的梳理记忆: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本文写于1925年1月24日,选自散文诗集《野草》。鲁迅先生写的回忆童年往事的作品还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等。

      (还可让学生继续搜集有关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的资料,看谁了解的资料多。)

      三、初读感知课文。(教师不给任何提示,给学生一个自我感受的空间)

      1、交流字词障碍。就自己感觉生疏的字词和同学们交流,互相帮助解决。共性的障碍要引导学生查工具书解决。

      2、交流读后的感受。让学生畅所欲言,谈对课文的初步理解和感受,教师不作过多的点评,对学生的富有个性的独特发现和感受给予恰当的肯定和鼓励。

      四、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1、小组内轮读课文或分小节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中写了什么内容,作者是怎样将这些内容融合一体的。(小组交流中,能把握文章重点写了少年时我对弟弟的精神虐杀的一幕和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同时能够把握文章由现实到回忆再回到现实的写作思路)

      2、在你的朗读和听读过程中,让你感受最深的地方是哪里,请结合文中语段、语句或词语来说说你的感受。(引出对课文的重点研读)

      五、重点研读。这个环节是在学生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读重点段、重点句以及重点词,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情况预设:(学生可能感受较深的地方)

      (一)第三段:“我”对放风筝的态度;文中“我”的小兄弟对风筝的喜爱,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

      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进行体会:

      “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神态描写,显出小兄弟对风筝的向往和痴迷。

      “惊呼”、“跳跃”——动作描写,显出小兄弟一门心思牵挂着那空中的风筝,对风筝的喜爱到了极点。

      (二)第四段:小兄弟怀着一颗天真无邪的童心,痴心迷恋着他的风筝,可“我”这个作兄长的却无情地把这一切给虐杀了。

      用心体会:(1)小兄弟制作风筝被我发现以及被我折断、踏扁风筝后的表现。

      惊惶、失了色瑟缩着、绝望——神态动作描写,小兄弟着实让人可怜!

      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体味小兄弟当时的感受。

      (2)“我”当时的表现

      “我”破获秘密时的满足、“我”的愤怒、“我”的暴行(抓断、掷、踏扁)以及“我”的胜利和傲然。——可恨吗?

      (引导学生展开辩论,结合文中语句,深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3)作者回忆这一段往事时的心情

       引导学生通过语句体会对小兄弟的同情和对自己深深地自责。

       (三)第五段:我思想变化的转折点

       体会“惩罚”、“不幸”的含义。

       (四)开头两段和结尾一段:春天带来的回忆,悲哀无可把握的原因。

       以上内容不一定面面俱到,根据学生的感受引导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对话,加深学生通过文本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体味、领悟。

       六、讨论探究文章主旨:

       回忆童年的往事带给作者的是无可把握的悲哀,那么,在这篇弥漫着浓浓的悲哀气息的文章中,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各组整合小组意见派代表发表观点。学生的看法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如:

      ——表达兄弟之间的亲情;

      ——告诉我们游戏是儿童的正当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人的思想行为需要用科学思想来指导(读书可以祛除愚昧)

       ——告诉我们,有些错误是永远无法补过的;

       ——抒写作者为童年时的精神虐杀而产生的深深的痛苦、悲哀和忏悔;

      ……

      学生畅所欲言,对学生的看法,教师要有适当的评价,引导和点拨。

      七、拓展延伸:文中关于游戏的论述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我想他应该说出了你们的心理话。回忆你的生活中有过什么玩具,玩过哪些游戏,选一个你最难忘的和大家分享!

      本环节意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八、总结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去小结本课所得。

      结束语:童年的生活中,会有美好的回忆,也会有些许的不快甚至悲伤,在温馨与和美中有亲情,在误解和冲突中也会让我们有更多的思考,珍惜我们曾经拥有的一切吧,多少年以后,它将成为我们永久的的珍藏!

      附:板书设计

                 风   筝

                              鲁迅

               春天的回忆——无可把握的悲哀

                  游戏天性   精神虐杀

                  全然忘却   深沉感慨

             (此处原有一风筝图案)永久的珍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12:04:17 | 只看该作者
《风筝》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字,认识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放风筝时孩子们的心情,感悟童真童趣。

3、把读文和想像结合起来,知道孩子们放风筝是在表达自己的理想,懂得童年美好的理想,只有不断去追求才能实现。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知道孩子们的理想和愿望,明白童年美好的理想,只有不断地去追求才能实现。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句子,说清楚自己想扎一个怎样的风筝,理由是什么。

教具准备:风筝、课件

学习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拿出几个风筝)问:这个东西大家不陌生吧?(板书课题)

2谈话:你们放过风筝吗?谁能谈谈你放风筝时的情景、感受以及风筝的样子。

3、出示课件,创设情境。

4、观察说话,导入新课:谁能把看到的画面向大家说一说?

5、导入课文。

(教学时把课文所表现的内容和情节通过情景再现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时,就会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自然地产生和课文内容有关的联想和想象,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欲。)

二、检查生字,初读课文。

1、课件出示生字“风筝”,如果生读正确,生字“风筝”就会飞上天空。

(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

2、自由读课文,先读正确、流利,再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围绕着风筝给我们介绍了哪些事情?

3、根据学生的自由述说,相机反馈,并总结概括出下列内容:

(1)放风筝是件很快乐的事情,是在放飞我们的理想。

(2)课文写了几个小伙伴在一起放风筝的事情。

三、朗读感悟,体会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心情,感悟放风筝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并引导学生初步树立理想。

1、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描写了哪些小朋友的风筝,找出描写他们风筝样子的句子多读几遍。

2、再次播放课件(风筝飞舞的片断),引导学生理解并读好含有“无边的大海和翻滚的波浪”、“威武”、“翩翩起舞”等词语的句子,说说自己还会看到怎样的景象,想像未来的水兵“我”、飞行员小强、昆虫学家薇薇、建筑大师小明、音乐家根子会是什么样的?他们会做些什么?

3、芳芳的风筝别具一格,芳芳会想些什么呢?她想好了没有?

4、指导学生读出孩子们放风筝时快乐的心情,体会他们在表达自己理想时的兴奋和向往。

5、分小组练习朗读,比赛朗读。

6、展示性朗读。

(在教学中发挥学生想像,发展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多姿多彩的放风筝的画面;在朗读中感悟,想像中体会孩子们美好的理想和为之追求的愿望。)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自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想像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风筝带着我们的理想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2、根据学生回答,指导学生读好这一段,读出脑海中所浮现出的画面,闭目想像空中的“风筝图”,体会空中的热闹,体会孩子们的心情。

3、结合实际,思考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理想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4、如果要你扎风筝,你会扎一个怎样的风筝?为什么?想一想,再写下来。

5、小组交流,全班反馈。

6、生齐读课文第一、二和最后一自然段。

(让学生在表达自己理想和愿望,在切身的体会中触景生情,激起写作的欲望,然后再练笔。)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教材的开放性表现在教材要和生活实践相结合,要课内外结合,要学用结合。作为教师要突破教材对学生教育的禁锢,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应该做教材的主人。所以在一开始我就把课文所表现的内容和情节通过情景(实物,利用有声音、画面的多媒体)再现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自然地产生和课文内容有关的联想和想象,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因势利导的引导学生树立理想,引导学生明白要想使“我们的理想越飞越高,越飞越远”就要不断的去追求,去努力、去奋斗。

     但不足之处在于,课堂评价方面很单调,没有起到激励和指导的作用。自己的教学体态语还不够大方,自己的语言还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没有行云流水般的自然与洒脱。有些过渡的语言还不是很熟练,有些牵强。对学生说的话,我的评价性语言不够准,不够活。没有适时地将学生的心灵唤起,适时地激励和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我想我应该丰富自己的内涵,不断的学习、读书,积累自己的语言。还要倾听学生的回答,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12:04:33 | 只看该作者
《风筝》教案

--------------------------------------------------------------------------------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2、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布置预习。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出问题。预习课后练习,准备与同学交流。
    老师: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把课后练习融于教学的过程中。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出问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的设计:
整体感知:
1、  导入:亲情是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温馨和美的亲情动人心弦,感人至深,在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也是真挚而令人难忘的。今天学习的《风筝》就是鲁迅回忆自己和弟弟周建人小时侯围绕风筝发生的一件事。无论是当年管错了,还是醒悟后的自责及无法补救的沉重,都洋溢着浓浓的亲情,手足情。《风筝》就像一曲人情美的赞歌,让人沉醉在自然、和谐、水乳交融的诗情画意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篇文章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板书课题并出示学习目标。
2、  检查预习。
(过度)要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验作品的情感和美,就要先听读课文,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
教师范读或学生分段读课文。
3、  质疑探究。
A、 课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请你概述一下。
B、    听读课文后,你有那些感受?
C、 课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大家一起研讨。
(小结)这篇课文的意蕴很丰富。有手足情;游戏对儿童的意义;“我”的自省精神;小兄弟无怨恨的思想内容。又集中表达了我的惊异、悔恨、补过、悲哀的情感。抓住我的情感经历这条线,为感悟课文思想内容做准备。因初步感知,教师要及时引导,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
自主质疑,合作探究
    学生四人小组设疑,可小组内互问互答,教师巡视指导、点拨、补充,不同意见全班讨论。教师做好准备,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深入下去。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
教师小结:作者在北京的冬季看到天空中风筝所引发的惊异和悲哀,在春光明媚的画面了展开了对往事的回忆,使现实中严冬的“寒威”与回想中春日的“温和”互相映衬,既增添了回忆往事哀婉动人的力量,又使文章带上几分明丽的色彩,透露出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光明天地的心情。
布置作业
1、  精读课文,再提问题,继续研讨。
2、  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3、  阅读《满天的风筝》,说说文章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第二课时
导入: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中兄弟之间的手足情,明白了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感悟到鲁迅严于解剖自己、知错必改的精神,感受到了作者由惊异、悲哀到后悔自责及心情沉重的感情经历,初步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我们还能从中感悟写什么?本节课继续研度课文。
精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声音、语调、语速、感情)
指明朗读课文(3—12段),对课文主体内容再一次整体感知,同时布置思考问题准备探究。
朗读时,可分读,齐读或重点读。
在预习与思考前提下,小组内交流,选共性和有代表性的问题合作探究,小组之间相互派代表问答,教师引导深化,不同意见全班讨论。(教师应引导学生解决好如下问题)
合作探究
第一组:
1、  从语段中找出小兄弟观望他人放风筝的语句,分析一下作者从哪几方面写的?他为我们勾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儿童形象?对小兄弟流露出什么感情?(结合书中插图体会)
2、  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请用你自己的话概括。说说作者在文中是什么样的形象?对“我”的描写,流露出了怎样的感情?这时小兄弟是怎样的处境?
3、  这部分一些动词和形容词用得很贴切传神,找出来,说说为什么用得好。
4、  通过3、4段的的学习,你进一步感悟到了什么?
第二组:
1、  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行为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
2、  从第五段中找出一句有关文章主旨的句子,说说反映了什么主题?
3、  我懂得游戏的意义后,心情沉重,总想不过,这说名什么?
4、  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从中你又感悟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作者一接触到科学思想,就认识错误,设法补过,并不因为自己当初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不因为当初的想法是受了传统思想的影响而原谅自己,也不因为时间相隔久远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么沉重,可见他是多么严厉地解剖自己,他的为人是多么严肃认真,他的精神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第三组:
1、  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
2、  为什么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教师小结:
作者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我因无法补过而心情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既意想不到,又“无可把握”,想摆脱也不能。当年虐杀者与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彼此都比以为有什么错,现在虐杀者有了觉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已经全然忘却。课文一再强调我的沉重和悲哀,不仅表象个人的悔恨,而是对这种普遍的精神麻木状态的忧虑和痛惜的感情。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得到极大的教育意义。
体验拓展:
1、  请学生根据练习三准备的作业在全班交流。
2、  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小时候也做过许多游戏,玩过不少玩具吧?请选择一个最难忘的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如以上练习课堂时间不够,可放到课后练笔中写)
教师小结:《风筝》不仅表现了人内心美好的感情,而且给人以深沉的思想力量。深刻的主题,无论从哪个角度阅读,都有意在言外的收获。通过学习课文,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反复思索以后并用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让自己的感情更真挚、美好,思想更丰富、深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03:2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