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616|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奇怪的大石头》教后随笔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10:12: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奇怪的大石头》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来历的故事。

我在钻研教材时确定了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我引导学生围绕“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课上,我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语言文字中涵泳,从语言文字中获得信息。引导学生从“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中的“孤零零”,知道了石头是独立的一块;从“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这句话知道了这块石头非常大;从老师说的话“ 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明白了这块石头已经有很长很长的时间了;老师说它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但李四光又想这么大的石头“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从“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爸爸也说不清楚”知道石头来历不明。太多太多的疑问,足以说明这是一块奇怪的大石头。

孩子们发现“怪”的过程,正是探讨李四光内心疑惑的整个过程,跟着这种思路把学生们引入课本内容的学习中,从而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我把课件做成了超级链接的形式,做到课件与学生发现的内容保持一致,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对句子的理解和感受,达到了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举两得。这是传授给学生的捕鱼之术,更是一种学习的技巧。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使得情感教学目标水到渠成。

因为课是在9月30日下午第二节上的,也就是“十一”长假前的最后一节课,孩子们有注意力不太集中的现象。另外,课文比较长,没有布置过预习,因此,课堂上给了比较多的时间读课文,初读,要求读通,同桌之间对读,要求读流利,三读,找相关句子。这样,用去了比较多的时间,以至于后面的教学有点匆忙走过场的感觉。另外,“奇怪的大石头到底怪在哪里”是否是学生所关注的,是否是学生急于想弄明白的呢?我也在反思,因此,“解学生所疑,思学生所思,想学生所想,把语文课堂真正地还给孩子们”的要求还很远。这也应该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10:12:39 | 只看该作者
7、奇怪的大石头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懂课文,体会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并学习这种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课前准备:

学习生字词语。

读通课文。

了解一些疑难词:陨石  地质学家   第四纪   冰川   秦岭   突兀



教学程序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谈话:第二单元给我们介绍了许多名人故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列宁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名人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

一、            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1、        让学生观看李四光照片,学生介绍李四光

2、        师评:刚才同学们介绍的非常精彩,那李四光是怎么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奇怪的大石头》。

3、        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感知巨石的怪

1、出示词语

著名  藏在后面  孤零零  悄悄   躲闪  陨石  大坑

卧进   突兀     旅行    考察      秦岭   流域

遗迹   奇怪    严严实实   平整   震惊
(指名读、齐读)

2、读课文,提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度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课文围绕大石头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谈

三、  品读欣赏,体会感悟

1、是啊,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那时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块大石头怪在什么地方?

(出示课件,看图提问)默读第二段,画出写石头的句子。

2、接着汇报交流,让学生说说对句子的理解,出示重点句子

(1)、第一句,抓住“巨石”和“孤零零”者两个词,体会石头之怪,了解李四光善于思考,会提问。

(2)、从这个句子“遮得严严实实的,找不到他”继续了解石头之大,加深对巨石的了解,指导朗读。

3、说说李四光他心中的疑问他怎么去解决的?(问老师、问爸爸)在这里你有什么体会?(体会他的好问。)
    概括出李四光的问题

4、分角色朗读3——8自然段,读好对话,从读中体会李四光善于思考,善于提问的特点。

三、            解开巨石之谜,感受李四光执着探究的可贵品质。

1、李四光心中的疑问问了老师,问了爸爸都没有能解释这块巨石的是怎么来的,它为什么是孤零零的,如果当时是你的话,你会怎么样呢?李四光是怎么做的呢?后来的疑团解开了吗?

2、指名读9、10自然段思考:李四光是怎么知道这块巨石之谜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从“许多年、直到---才”感受李四光的执着探究的可贵品质)

3、指导朗读体会李四光的可贵的钻研精神。加重朗读好“许多年”和“直到---才”这两个词。

4、李四光的执着的探究精神你还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

出示句子“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终于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带到这里来的。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从“专门考察、终于、进一步”这几个词中感受他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5、指导朗读,读出执着,从读中感受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6、正因为李四光有着这样执着探索的精神,使李四光取得了一项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这个研究成果就是什么?(板书:发现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

四、            回忆整体,体会感悟

1、一个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想跟李四光爷爷说吗?让我们用“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这样的句式写下你想说的话。

2、展示交流。

3、补充阅读资料:是啊,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的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其实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很大的价值。李四光凭着这种精神后来取得了很多的成就。

出示李四光的一些成就介绍。

4、小结:愿我们小朋友都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问,多思,不懈追求,也去揭开我们学习生活中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出贡献。

.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二、指导书写

1 、"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2、各自练写,评价反馈。

3、听写并互换批改

四,作业设计
练习册

板书:

7、奇怪的大石头

善于提问——善于思考——执着探索





奇怪          发现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奇怪的大石头》这一课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自己通读了教材,认真钻研了教学用书,确定了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我引导学生围绕下面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1)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2)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

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我让学生反复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展开讨论,进行探讨。学生抓住“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中的“孤零零”,知道了石头是独立的一块;但是孩子们忽略了老师说的话“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说明这块石头已经有很长很长的时间了;通过这几方面,学生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知道了这块大石头确实“怪”。在学生们反复读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理解它的“大”。从“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这句话知道了这块石头非常大;正是因为这样,李四光才产生了疑问。

紧接着,我引导学生讨论第二个问题。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老师和李四光的对话,感受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虽然老师和父亲都说不清楚石头的来历,但是李四光没有放弃求索,我教育学生要学习李四光这种执著求索的精神品质,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最后几段,重点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等关键词语来体会,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解决了第三个问题,进一步理解了李四光执著探索的可贵品质。

反思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时,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和体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注意这一点。还有就是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新教材,对这篇课文读得不够透彻。只重视了文中重点词句、语言训练点和思想感情的渗透,忽略了这篇文章的结构体系。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两部分:一到二段为第一部分,主要讲这块石头的“大”,从而引发了李四光孩提时的疑问。其他段落为第二部分,讲述李四光不断探究问题的答案,终于成为了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最后在学完课文之前,结合板书指向课题,石头“大”,来历“怪”,怪不得叫“奇怪的大石头”呢!齐读课题下课。

归段的能力,是三年级重点要培养的,但一次错过了一次好机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10:12:56 | 只看该作者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我把目标定位为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体会李四光善于思考和执着的精神。我引导学生通过多读、多思考来理解课文,把学生带入情景,扮演李四光和老师进行对话感知问题,学生对扮演李四很感兴趣;最后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一读再读,深入思考问题是怎样解决的,经过共同的讨论,我们得出结论:1、李四光思考了许多年2、李四光在英国学习了地质学知识3、李四光专门回家乡对石头进行了考察。4、继续研究发现长江流域有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通过这样的结论和总结,我立即引导学生谈收获,通过看李四光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学生一开始不太敢谈,只有几个举手的,但我抓住这几个同学的带动作用然后启发,学生就谈的好多了:不放弃、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永不放弃、爱思考、不轻易放弃,甚至连士兵突击里许三多的名言“不抛弃、不放弃”都有学生谈到。我又抓住学生平时积累成语的习惯来激励学生,有同学用上成语了,你也可以用平时积累的成语来描述,学生又谈了不少,而且让人感觉到学生对课文的主旨体会的比较到位,最后以我的“锲而不舍”做了小结。一节课下来,我发现不少学生在启发与鼓励下变的更爱思考了。也更会思考了。第三节课,我乘着东风让学生写上课的收获,结果有的学生写了两页还多,从知识方面到精神方面,学生确实能把收获谈出来了。我又趁势告诉学生,能写出这么好的收获,你就已经会写很棒的读书笔记了,在收获前边再加上对课文的介绍和对重点句段的体会等等,一篇很棒的读书笔记就诞生了。孩子们为自己的这一收获兴奋不已,纷纷举着手告诉我,“老师,我写了两页多收获呢!”

课后,我思考,这篇课文的教学真的收获不小,单单是意外地教会了学生写读书笔记就让我很是欣慰。以后继续努力,尽可能多的营造这样多方面丰收的课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10:13:15 | 只看该作者
《奇怪的大石头》让我反思有很多
《奇怪的大石头》一文教学结束了,而我却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中。李四光的老师面对他的学生的提问这部分是这样写的:李四光跑去问老师,老师想了想,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作为老师,他用自己的推测回答学生的提问。“想了想”“恐怕”“听说”“也许”这些词反映了老师的谨慎。现实生活中,在面对学生的提问而当自己又没有确切把握时,我们是否也这样对学生敷衍塞责?面对李四光的穷追不舍,老师无言以对。读着这部分内容,我陷入沉思:今天的孩子,拥有超强的媒体轰炸与信息输入以及越来越先进的信息搜索技术,作为教师该如何更好地引导他们,启发他们去发现、去思考?或许,你我的学生会成为李四光这样的人。为人师的我们,又该如何让自己成为孩子人生的引路人,引领他们迈向知识的海洋?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年修订)中第六条指出,教师要“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终身学习”是现实的要求,更应是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的追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10:13:36 | 只看该作者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一、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奇怪的大石头》这一课讲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玩耍时,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在老师和父亲都未能解答的情况下,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本文是通过李四光与老师的对话表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追求的可贵品质。

      2、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的特点和新课标中对中年级学生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利用查字典、看图、视频、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突兀、秦岭、长江流域、遗迹、陨石、冰川、恐怕”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特别是3-7自然段,通过对话揣摩人物的内心,通过朗读体现人物的内心。感悟李四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刨根问底,不盲从、不放弃的优秀品质。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体会李四光的问题很有逻辑性,李四光的思考是层层深入的。

      4、教学准备:课前布置预习,完成教科书课后按课文内容填空,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

      5、教学时间:本课打算3课时完成。

      二、说学情

      本篇课文讲述的是地质学家李四光的故事,学生把握课文内容难度不大,但要透过内容体会人物的高贵品质,从中受到熏陶,对于刚上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难度,教学中注意加强指导。

      三、说教法

      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判乐趣。依据课标精神,我主要采用“质疑课题,以读代讲,读思结合,层层深入”的方法来引导学生通过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自读自悟,领会文章所要表达的内涵。

      四、说学法

      依据以上教学方法,本节课中我始终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自主式探究性学习为主,鼓励学生采用“读——思——练”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本课计划3课时,第一课时:完成交流资料,识字学词,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教学任务,学习资料袋和第一自然段,初步了解李四光的贡献。质疑,搜集资料理解“冰川、陨石”等词语;第二课时:学习课文2-8自然段,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特别是3-7自然段,通过对话揣摩人物的内心,通过朗读体现人物的内心。感悟李四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刨根问底,不盲从、不放弃的优秀品质。第三课时:学习最后两段,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交流小练笔,完成作业本的练习。

      下面我就第二课时重点说说我的教学程序。我的课堂教学分为以下环节: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义是问号。因此上课伊始,我引导学生:“同学们,请你仔细的再看看课题,读读,在你的脑中产生了怎样的疑问?”学生交流,师梳理出以下问题:

      1、  大石头怪在哪里?

      2、   这块怪石头和李四光有什么关系?

      (众所周知,题目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正确地理解课题,从中得到学好这一课的启示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这一课,我舍弃以往较为繁琐复杂的导入方式,而是紧扣课题,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进行质疑,既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也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的兴趣所在,找到整体教学的切入点。)

      学生带着疑问走进文本,兴趣就更加浓厚了,为下面的探究学习做了铺垫。

      接着进入第二环节:   

      (二)走进文本,认识怪石

     “奇怪的大石头”到底是一块怎样的大石头呢?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课文的有关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并画出有关的句子。

      学生读书,小组交流。

      针对这部分的学习,我主要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通过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探究学习。如,“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孤零零”说明了其中一怪,它是独立的;“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说明这块巨石的体积庞大。老师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说明时间久远;老师说它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但李四光又不明白“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并且连父亲也不清楚,说明它的由来连大人都弄不清楚。综合上述几个方面,都说明了大石头“真怪”。

      (本环节,教师先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文中的语言文字来感受巨石的怪异,接着教师出示课件,更是直观形象地将巨石呈现在学生面前,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来认识这块巨石,同时又是一块怪石,为下文李四光的提问埋下了伏笔。)

        (三)抓住重点,感受人物

      正是因为大石头有这样几“怪”,李四光才产生了疑问,那么他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呢?本环节的设计,我主要围绕这一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学习的。

      1、自读课文的3—8自然段,找出李四光围绕巨石提出了哪些疑问?

      首先我引导学生正是因为石头的“大”,才引起了李四光的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四光去向老师请教。老师讲到了石头的几百年的历史,可是李四光并不知道“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于是老师推测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李四光按照老师的推测进一步思考,这么的的石头,要是从天而降,应该砸一个大坑,课时为什么没有呢?对此,老师和父亲都说不清楚,这也又进一步证明了石头的怪——来历不明。

      由于这部分主要写的是李四光与老师的对话,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分角色表演朗读的方式,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李四光表示疑问的句子,在反复诵读中感受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

      在指导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我主要抓住李四光的这一句话,引导学生进行重点朗读,在读好的基础上,出示句子:“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                 。它应该           。可它                  ?”

      (结合完成《作业本》第5题的第一题,填空后让学生通过朗读的练习,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增强对人物的感受。完成5(2))

       (本环节,我主要以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朗读感悟相关的句子,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产生互动对话,重点思考李四光是怎么提问题的;以问题带动思考,以读书促进思维,从而领悟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提问的可贵品质。教师随机进行板书:勤思、善问)

      2、那么李四光心中的疑惑到底解开了吗?又是怎么解开的呢?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画出李四光解决疑问的句子。

      出示相关句子:“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让学生再来读读这几句,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许多年、直到……才”等,通过朗读体会,教师引导,李四光没有因为老师和父亲都未能解决自己的疑问而放弃求索,“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对这个问题研究的时间长,一直没有放弃,直至找到答案,从而使学生对于李四光孜孜不倦、执着探索有了更形象、更深入的理。

      (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中,我力求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让学生在读、议中感受李四光那执著追求的科学钻研精神。教师板书:执着)

      (四)交流感想,内化认识

      1、李四光从一块巨石质疑,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的成果震惊了全世界,让我们再次回归课文整体,再次通过朗读感受李四光

      的优秀品质。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以“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为题,交流感想。

      (本环节,我引导学生回归课文整体,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将作者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认识,提升了对李四光的崇敬之情。)

         (五)拓展延伸,设计作业

      语文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巩固和内化所学内容,使之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提倡多阅读,少做题的前提下,我依据课标精神,设计以下作业:

     阅读练习:阅读有关李四光的故事;自主阅读《捉迷藏》,思考后面的问题,按要求划出句子。进一部感受李四光研究石头全神贯注的精神。

小练笔:仿照3-7自然段,合理想象,写出小李四光和爸爸的对话,可以写出人物说话语气神态的提示旁白。

    这样的设计实现了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不仅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巩固了课内所学,同时也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六、说板书

      本课的板书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系统记忆。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我力图体现

      “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理念,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当之处,敬请指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10:13:56 | 只看该作者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我把目标定位为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体会李四光善于思考和执着的精神。我引导学生通过多读、多思考来理解课文,把学生带入情景,扮演李四光和老师进行对话感知问题,学生对扮演李四很感兴趣;最后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一读再读,深入思考问题是怎样解决的,经过共同的讨论,我们得出结论:1、李四光思考了许多年2、李四光在英国学习了地质学知识3、李四光专门回家乡对石头进行了考察。4、继续研究发现长江流域有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通过这样的结论和总结,我立即引导学生谈收获,通过看李四光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学生一开始不太敢谈,只有几个举手的,但我抓住这几个同学的带动作用然后启发,学生就谈的好多了:不放弃、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永不放弃、爱思考、不轻易放弃,我又抓住学生平时积累成语的习惯来激励学生,有同学用上成语了,你也可以用平时积累的成语来描述生又谈了不少,而且让人感觉到学生对课文的主旨体会的比较到位,最后以我的“锲而不舍”做了小结

一节课下来,我发现不少学生在启发与鼓励下变的更爱思考了。也更会思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6 04:3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