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93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小摄影师》听课有感笔记评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10:05: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听课随想
0
推荐今天上午,听了周老师讲的《小摄影师》,心头不由得生出了许多感慨。

说实话,如果让我来挑选文章,我不会讲《小摄影师》。除了因为它离孩子的生活太过遥远,更重要的是课文比较零乱,对话太多,文章也太长。对于刚刚上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确实是一个挑战。周老师敢于选择这篇文章,确实需要莫大的勇气。也因此,让我不由自主地进入教材,决定好好地研究一番。

《小摄影师》其实就是讲一个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的前前后后,从编者的角度来看,是要告诉孩子高尔基是怎样一个人。但是,据实际情况来看,我发现,孩子们对高尔基是怎样一个人倒没有多大兴趣,再怎么样渲染,他已经是一个光辉的形象,没有任何悬念,倒是对小摄影师有着浓厚的兴趣。也许,因为这个形象和自己的年龄差不多吧。如果让我来教,我会这样来设计:

首先,在导入部分,要引导孩子了解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师”,为什么叫“小摄影师”?

其实,我发现,这个“小摄影师”并不仅仅是对小男孩的一种称谓,更是饱含着高尔基对孩子的尊重。从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孩子们要从高尔基身上学到的,可能并不是像教参上说的“关心爱护下一代”那么深奥。我想,文中高尔基之所以那样配合孩子,更重要的在于他人格的魅力,在于他对每一个人的尊重。他把孩子的拍摄当成一种职业来看待,来尊重,也许正是这儿才是孩子最应该学习的地方。

如果顺着这个思路下来,应该把课文最后一部分提上来,将杂志社的大摄影师和这个没有什么摄影水平的普普通通的小摄影师进行比较,让孩子初步认识到大小两位摄影师的区别,了解高尔基对他们不同的态度。

所以,在导入这一部分就应该埋下伏笔,让孩子妈心头升起一个问号,那就是,为什么高尔基不愿意接受大摄影师的采访,而愿意接受一个没有技术的小摄影师的采访?

其次,应该引导孩子深入读课文的前半部分,从扔纸团开始,到小男孩跑掉结束。在反复的朗读中,运用想象的方法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指导孩子读好人物对话。

指导朗读怎样进行?怎样让朗读有效地进行?我也很模糊。对于这一课,我有一些初步的设想:

第一,让孩子画出小男孩和高尔基的对话部分,自己尝试朗读,朗读的同时要琢磨一下,我究竟该怎么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第二,同桌两人进行分角色朗读。教师穿插其中,结合学生的朗读情况,随时打断全班同学,进行点评。这一招是学习靳家彦老师的《陶罐与铁罐》,我自认没有靳老师那样高的技巧,但目前为止,也实在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了。在打断进行点评指导的过程中,强调孩子带着动作读,在反复上下打量后,在摆弄了很久很久后,在坐在地上哭泣的时候,运用想象加动作的方法,可能更加激起孩子的共鸣,朗读会更投入。

第三,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体会高尔基对孩子的尊重,对孩子的耐心。一个鼎鼎有名的大文学家甘心情愿受一个小男孩的摆弄,因为什么?因为对孩子的喜爱,因为对孩子的尊重,因为对孩子的关心。这时,高尔基这个形象可能会更加丰满。

最后,仍然回到刚开始的问题,高尔基为什么不让大摄影师进来呢?大小摄影师来的目的是什么?我想,这时,再给孩子提出高尔基对宣传自己不感兴趣,对关爱少年儿童成长特别热心这一中心,可能会更好。

杂七杂八想了这么多,但仍然没有解决朗读中的根本问题。真应该坐下来静静地思考些什么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10:06:39 | 只看该作者
《小摄影师》评课稿
今天我们语文组对刘维丽老师执教的《小摄影师》一课结合自己的观察课堂量表对她的课堂进行了点评。刘老师从自己的设计意图到施教过程中出现的自己意想不到的问题都做了详细的剖析,各位老师对课堂中出现的细节性的问题也都直言不讳的提了出来,看到同事们这种评课的态度,令我很受感动。对于刘老师的课,我觉得做到了三个实;实在、扎实、真实。

 一、教学伊始,激情导入,让学生讨论:读完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使学生准确理解课题是准确把握课文内容。深刻理解课文的基础。
  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课文,要求学生仔细体会高尔基和小男孩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边读边想沟通,批注的读书方法,抓住重点段落,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基本方法,也是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途径。

  教学就是一个不断尝试,然后不断发现不足,加以改进的过程。在日常教学中,在深入领会贯彻新课程精神的前提下,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发挥孩子们身上蕴藏着的无限的创造潜能,多给他们成功的鼓励,少给他们严厉的训斥,让创造的“幼苗”在如母爱般的呵护中茁壮成长。我坚信只要长期坚持训练,他们一定会成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10:06:53 | 只看该作者
《小摄影师》评课稿

王  宁

     听完黎老师执教的《小摄影师》受益匪浅,收获有三。
  一、教学伊始,激情导入,让学生讨论:读完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使学生准确理解课题是准确把握课文内容。深刻理解课文的基础。
  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课文,要求学生仔细体会高尔基和小男孩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边读边想沟通,批注的读书方法,抓住重点段落,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基本方法,也是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途径。
  三、教师在整堂课中,没有繁琐的字、词、句、篇的讲解,给了充足的时间让孩子们来表演课本剧,先是四人小组自主表演,然后推荐小组上台表演,同时相机指导理解重点词句,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到心与心的交流,使学生再次感受高尔基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对高尔基的崇敬与热爱之情,最后设计的拓展、延伸让学生猜想以后发生的事情,续编故事的结尾。这样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10:07:20 | 只看该作者
《小摄影师》评课稿
上星期五第一节课,有幸聆听了张丽荣老师《小摄影师》一课,感觉受益匪浅。张老师的课令人耳目一新,整堂课自然、充实、目标明确、达成率高。
    从教师的课堂设计和操作方面,我觉得张老师的几点做法很值得我借鉴和学习:
    首先,张老师特别注重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在字音、字形、朗读训练上严格要求,训练方法灵活多样。她在上课一开始结合学生情况出示了自读题目,对于读文过程中字词学习提出了详实的要求;接着又通过自己范读出错的方法,督促学生认真倾听,寻找问题,积极改正,加深对一些重点字词的印象。接着,张老师又设计了认字组词的练习题,考查学生的初读情况。在练习中,进一步提示记字的方法,如拆分法、猜谜法。学生兴趣高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争先恐后。最后,她更让学生结合生字的识记,理解文中的词语,如此循序渐进,学生理解起来水到渠成。
    其次,张老师对于学生课堂常规要求严格,能关注特殊学生群体。课堂上有两个细节令我很有感触。学生在读完课文后向老师举手示意,有一个女同学举起了右手,老师很自然的走到学生身边提醒,并让她举起了右手。一开始我很纳闷,后来一想恍然大悟。原来张老师的课堂要求学生完成任务举左手,回答问题举右手。试想一位教师连对学生举手之类的小事都能严格要求,那她在学生习惯培养方面定然是下了一番不小的功夫,令人叹服。课中,有一位女同学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四顾,我认识她,她是一位智力障碍学生。只见张老师亲切的拉起她的手,轻轻的安抚,在之后的上课中她一直很安静,很守纪。我相信这是老师的关怀滋润了她有效的心灵。
    作为一位年轻教师,张老师有扎实的课堂基本功,上课中的举手投足,范读讲解均能看出她非常投入,更对学生给予了最大关注,态度亲切,丝毫没有压抑学生的表达和表现。
    从学生角度来看,整堂课上所有学生都有极强的参与意识,举手回答问题的人数很多,学生丝毫没有因为听课表现出拘谨、胆怯。另外,学生在朗读、朗读评价、问题表达中都体现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见,他们平时训练到位,学生习惯很好。
    总之,我觉得张老师的这堂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对我今后的教学也有很大的帮助。最后就一点问题提出来与张老师及其他老师共同商榷。三年级作为从以识字教学为重点的二年级到以知识态度、情感价值等因素训练为重点的高年级过渡的一个转折性年级。语文第一课时的教学我觉得侧重点应转向关注初读的感悟,指导学生建立段和篇的认识,并能使他们渐渐抓住学习的重点。我们力争给学生建构一个整体性的课文学习轨迹,避免支离破碎,这会影响学生发现文章的美和人物的鲜活。对于三年级的语文我可以说是个门外汉,五年级学生是我带过的最小的学生,所以评张老师的课与其说是评课,不如说是给了我一次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因此有说的不妥之处,敬请张老师及诸位老师指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03:3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