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99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爬天都峰》听课感想体会评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08:39: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爬天都峰》评课

在上周的星期三,我和陈明理老师调课,为的就是能听一听何老师的一节课。因为三年级正好是课改,拿到教科书,我大概看了看,所有的课文都改变,识字量增多,课文篇幅较长。在课堂教学上,我进入了困境,因此我带着学习的心态走进了三(2)班。

  从总体上看,我觉得40分钟的课有头有尾很完整。要详细的说,我觉得何老师的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其中课文的第二段是描写天都峰的高与陡的,小作者看到这么高的山时,心里是很害怕的,还担心自己爬不上去。教师虽然抓住了高与陡,但是没有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只是教师带过就完了。我觉得本段可以做重点段来品读,因为只有通过天都峰的高与陡,才能显出爬山的辛苦。 教师没有让学品读就自己带过了,而本段的读很少,在我的记录中,只有全班读一次和一个学生读。我觉得读得太少了,而学生读的也不是很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教师可以范读,再引导学生反复读,读中感悟,读中体会,我觉得这样就更好了。再者,在老爷爷与小作者的对话时,教师虽然要求学生画出他们的对话的句子,但是教师没有走下讲台检查学生的情况。整堂课,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读的少。我觉得,教师要是能多多引导学生读的话,整堂课就很完美了。以上是个人观点,听课是为了互相进步,提高教学质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08:40:31 | 只看该作者
评课稿  上月,在文体馆举办的“国际华语小学语文名师精品课展示研讨活动”中,我班学生有幸与陈老师共上《爬天都峰》一堂课,当时,我只为学生紧张了,也没有好好听。今天,学校组织教研活动,我们又重新聆听了这节真实灵动的课。

陈老师的这节课真实、灵动、巧妙,让人感觉阅读教学其实可以很简单,教学中陈老师疏朗有致,抓住最关键的问题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悦。

1、整节课教学内容体现真实,关注了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价值。课中陈老师一直引导学生怎样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说完整;也一直在教给学生怎样评价,陈老师通过自己恰到好处、恰如其分的评价,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别人,整个课堂气氛和谐、平等、民主。

2、一个“读”字,引领课堂。整篇文章的读层次分明:一读:初读课文,扫清障碍;二读:分段接读,谈你感受最深的,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三读:细读,抓住重点,深入文本;主要引导学生领会“这一老一小是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分为两个板块,先让学生品读天都峰的高、陡,再画,把语言文字转换为直观画面,进行对比;然后把“老爷爷”与“小妹妹”的对话画上问号,慢慢地读,走进人物内心,指导学生多读多想。四读:美读,升华感情,感受这一老一小从对方身上汲取的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08:40:46 | 只看该作者
《爬天都峰》听课心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08:40:55 | 只看该作者
《爬天都峰》一课主要讲了天都峰的高和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解决困难爬上天都峰的。通过对课文的朗读体会善于从别人身上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共同进步解决困难的道理。
徐丽君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眼“爬”,进行议论:爬山的“爬”是什么意思?你认为用“爬山”好还是用“登山”好,为什么?你爬过山吗?请你说说是怎样爬的.
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特点“高、陡”,让学生通过对“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及“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句子的朗读,理解天都峰的“高”和“陡”,要想爬上天都峰是要付出努力的。接着理解我和老爷爷的爬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抓住了我和老爷爷的对话,也理解对话的“也”字,让学生体会到“我”和老爷爷看到对方来爬天都峰都很惊讶,敬佩,从中也深刻地感受到我和老爷爷能相互鼓励,相互学习。
小小建议:如果徐老师能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是文中的小姑娘来想像,看到老爷爷来爬山自己会怎么想,也许学生会体会地更深刻些。
在整篇课文中, 丽君老师始终指导学生以读为主,边读边想,同时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八至十自然段采用自读的方式,讨论:老爷爷为什么要谢“我”?“我”为什么又要谢老爷爷?“居然”是什么意思?在这里用上“居然”这个词强调了什么?如果用上别的词语效果一样吗?举例。分角色读“老爷爷”和“我”的对话。齐读爸爸说的话,讨论:“吸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吸取”力量的?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让学生充分的接触语言文字诗进行感悟的有效途径。“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就是要以读为主,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自主读,动情读、入境读中反复吟咏,用内心去感知文中的情感,进入文字所描绘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最后,更值得一提的是:丽君老师在扩展延伸中,以励志的图片展现在大家面前,并结合班里学生的自身特点.谈谈自己心中的想法.突出中心.
整堂课中,本人最值得学习的地方就是:
徐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借助集声、色、光、音于一体的视频片段图象,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形象思维训练。从图中理解,读中理解、体会;教师通过“教、扶、放”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让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情景教学法”激发兴趣,使其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初步的分析能力的培养就这样“润物细无声”地开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08:41:28 | 只看该作者
《爬天都峰》听课心得

《爬天都峰》这课 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课文开头简单地交代了 “ 我 ” 和爸爸去黄山爬天都峰这件事;接着围绕着爬天都峰,按事情发展顺序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作者站在天都峰脚下看到的情景。讲了两点:一是山峰的 “ 高 ” ,二是山峰的 “ 陡 ” 。第二层讲爬天都峰前的情况。先讲 “ 我 ” 担心能否爬上,接着讲 “ 我 ” 和老爷爷相互鼓励下一起爬。第三层讲 “ 我 ” 和老爷爷、爸爸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讲了爬上天都峰之后的情况。先讲在鲫鱼背前 “ 我 ” 和老爷爷照相留念,接着 “ 我们 ” 互相道谢,最后课文用爸爸的话对 “ 我 ” 和老爷爷讲的话进行总结。


于静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 按 “ 爬山前 - 爬山时 - 爬山后 ” 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指名读课文有关的自然段。抓住题眼 “ 爬 ” ,进行议论:爬山的 “ 爬 ” 是什么意思?你认为用 “ 爬山 ” 好还是用 “ 登山 ” 好,为什么?你爬过山吗?请你说说是怎样爬的。


接着, 于静老师又引导学生 抓住 “ 不再犹豫 ”“ 奋力 ”“ 终于 ” 这些关键词语,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三到七自然段,体验人物的动作。语言: “ 犹豫 ” 是什么意思?爬山前我是怎样的?为什么现在 “ 我不再犹豫 ” 了?课文是怎样写的? “ 我 ” 是怎样 “ 奋力 ” 向峰顶爬去的?课文是怎么写的?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将如何向峰顶奋力爬去。再读课文,通过上下文理解 “ 奋力 ” 这个词。最后大家都爬上峰顶了,用了 “ 终于 ” 一词,体现了 “ 我 ” 什么样的心情。


在整篇课文中, 于静 老师始终指导学生以读为主,边读边想,同时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八至十自然段采用自读的方式,讨论:老爷爷为什么要谢 “ 我 ” ? “ 我 ” 为什么又要谢老爷爷? “ 居然 ” 是什么意思?在这里用上 “ 居然 ” 这个词强调了什么?如果用上别的词语效果一样吗?举例。分角色读 “ 老爷爷 ” 和 “ 我 ” 的对话。齐读爸爸说的话,讨论: “ 吸取 ” 是什么意思? “ 我 ” 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 “ 吸取 ” 力量的?你从 “ 爸爸 ” 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让学生充分的接触语言文字诗进行感悟的有效途径。“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就是要以读为主,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自主读,动情读、入境读中反复吟咏,用内心去感知文中的情感,进入文字所描绘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在这节课中,我看到了 于老师在 教学中充分借助集声、色、光、音于一体的视频片段图象,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形象思维训练。从图中理解,读中理解、体会;教师通过“教、扶、放”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让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情景教学法”激发兴趣,使其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初步的分析能力的培养就这样“润物细无声”地开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3 14:1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