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79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活化石》听课心得体会评课稿材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7 21:16: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公开课《活化石》听评课

课前谈话:海边的孩子平时喜欢干什么?

师:江边的孩子喜欢——石头,你们喜欢吗?喜欢用他干什么?

图片出示:鹅卵石 雨花石 钻石

一、质疑导入

1、出示一块化石,老师简单介绍贝壳化石。

2、写字:师板书化石,在田字格中范写“化”,边写边边讲述书写注意点。

3、提问:关于活化石,你有什么问题?

二、整体感知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活化石?

2、反馈:生答,图片出示。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一)读第二自然段

1、自读第二自然段,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认读生词:珍贵 辨认 公孙树

(二)理解珍贵

1、提问:银杏树为什么珍贵,提笔找答案。

2、出示句子:红字几亿年

3、出示图片几亿年前的景象,看图你有什么感受

4、朗读,这么古老,谁能读好。指读——齐读

5、补充资料阅读

问:你读懂了什么?读出十分珍贵

(三)学习叶子形状的句子

1、自读,找出银杏树样子的句子。

2、出示各种样子的树叶,找出哪片是银杏叶。

3、为什么找对,出示银杏叶的句子,齐读。

4、出示:“一片片、一把把”认读

5、朗读:指读——男女分读——齐读

6、归纳:像我们刚才这样认认找找,就叫:辨认

7、说话训练:银杏叶还像什么,学生说话训练。

(四)理解银杏树的名字

1、提问过渡:还读懂了什么?

2、理解“公孙树”

A、为什么叫公孙树,指生回答

B、针对个别学生引说,当某某变成奶奶才能——等某某当上——

C、出示句子:红字“慢极了、公孙树”齐读。

(五)认识白果

1、找一找银杏果的名字——白果

2、把白果放在掌心,把看到的告诉同桌。

3、把白果咬开,果肉是什么样的。

4、尝尝味道怎样,告诉同桌。

(六)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识字巩固

1、课件出示图片认读

2、认读词园中的词语

3、游戏

A、击鼓,在小组里传递词条

拿到词条中有化的起立读出来。

B、含有珍的词语读

C、课件打出所有词语认读。

评课

一、识字和阅读的完美结合

识字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阅读,而低年级的阅读,还在于更好地巩固识字效果。识字要在语言的实践交流中延伸发展,在具体语言情景中才能有效地提高。而陈老师本课地设计就很好得做到了这一点,将识字和阅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1、在导入新课中结合

  导入的环节,老师们一般都会将心思花在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上,而陈老师的导入环节设计非常巧妙。利用一块化石导入,真实化石的呈现很好地抓住了学生的兴趣,但这个环节的作用远不止此,教师马上加入了识字写字的环节,书写“化”字。把写字的环节提到导入时做,非常自然而效果又很好。

2、在口语表达中结合

在“公孙树”这个词语的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说说意思,然后结合具体的学生名字来进行口语训练,在口语训练中识字,并很好地理解了词义。

认识“一片片”、“一把把”时,教师同样是将口语交际与识字相结合,首先是反复地读词语所在的句子,理解了比喻句,然后又用“一把把”来说一句比喻句,在口语训练中很自然地理解了词义,认识了词语,做到了音、形、义的三结合。

3、在朗读感悟中结合

在朗读感悟中结合识字的环节就更多了。教师非常善于运用多媒体、游戏等手段,创设趣味、和谐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参与的欲望,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产生良好的学习心态,做到“课伊始,趣亦生”。在学生心态良好、兴趣高涨的情况下,运用多媒体或者板书等方法出示与本课相关的要认的字,使学生产生视觉冲击力,

课文第二个板块的教学就是紧紧围绕“珍贵、辨认”展开的。在通读第二自然段后就出示两个词语认读,然后提问:银杏树为什么珍贵?在会读之后,让学生在课文理解中理解词义。学生通过读一读,找一找,划一划,自己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阅读段落。然后教师又调动了图片、补充资料等各种帮助学生阅读感悟的途径来理解了珍贵,读出了珍贵。

而“辨认”这个词语的教学就更巧妙了,教师让学生找出描写银杏叶子的句子,自读后出示了各种形状的叶子,让学生辨认。然后,在读描写叶子的句子,最后告诉学生,这个过程就叫辨认。这样一个环节集阅读叶子形状的句子,感知叶子的形状,同时又非常深刻地理解了辨认这个难点词语的意思,这样的多重功效为一身,真可谓是匠心独具呀。

二、兴趣与能力的充分调动

   整堂课教师花费了很大的心力准备,图片,补充资料,树叶、白果,游戏等等。这些元素在课堂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对于二年级学生老说,注意力的集中时间很短,但整堂课教师却是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一次次掀起了学生的兴趣高潮。而这些兴奋点又都和能力培养点相结合。

兴趣点一:导入化石呈现,孩子们对化石是很陌生的,对于新鲜事物,他们充满了好奇,兴趣高涨,在此时教师就适时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针对活化石提出问题。

兴趣点二:几亿年前的史前图片展示和补充资料的阅读。学生被奇异的景象和教师的讲述牢牢吸引了,同时教师让学生阅读资料,并问你读懂了什么?着力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兴趣点三:辨认树叶。由于前面教学的铺垫学生知道了银杏树的珍贵,这时教师出示银杏树的叶子让学生辨认并送给他们,这对于孩子是多大的诱惑呀,他们争先恐后想获得回答的机会。同时教师又培养了阅读理解的能力和口语表达的的能力。

兴趣点四:游戏拓展识字。通过击鼓传纸条的形式让学生积累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设计巧妙。

三、我的几点看法

在认识白果的环节,教师把白果发到了每个学生的手里,让他们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并和同学讨论,教师的设计意图是很好的,可从实施的过程我们看到课堂秩序有些混乱,学生太兴奋,根本没有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以至于浪费了一些时间。我认为这里应该借鉴小班化小组合作的形式,让一个学生掌握材料,让小组长指导成员按老师的步骤去做,不知道效果是不是会好一些。

另外,游戏环节,设计很好,效果也不错。但那几个词语只有拿到手的学生积累了。教师最后把所有的词语都出示了,黑压压一大片,学生根本看不过来。我觉得是不是提前预设课件,学生读出词语时课件适时出现,并让全班学生跟读,这样效果是否会好一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7 21:16:25 | 只看该作者
《活化石》评课稿

这是一篇科普性的文章,介绍了“大熊猫、银杏树、中华鲟”三种活化石。内容浅显易懂,但是相对来说也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是沈老师的这堂课却摆脱了这类文章讲解的枯燥,显得生动、有趣。这节课的教学主要有这几个方面的特色:

  1、教材的处理大胆灵活。学生对化石的知识了解不多,但是对银杏树和大熊猫特别熟悉。因此本课教学,沈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重组教材,运用跳跃式教学方法先教学第三自然段,这样从学生的识知出发,将学生的生活感受与阅读感悟融为一体,使得原本显得遥远、陌生的“化石”、“活化石”与学生亲近了许多。

  2、注重生活经验和课堂的语言实践,把识字和阅读紧密结合,在本课时中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猜谜语、说说识及字形的办法、组词、造句、找近义词等,使学生学得很扎实。

  3、善用表演的形式融合课内外的知识。学生十分喜欢表演,在学习了银杏树的段落后,沈老师创设了一个情境:如果你是银杏树,你怎么向大家介绍你自己呢?同时要求学生可以用课文中知识也可以是自己收集到的知识来介绍自己,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边说边表演,把其他的同学也带入了一种情景,自然而然对古生物有了亲切感。这样,对古生物认识就更容易一些,更具体一些。而老师入情入境地启发,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关注科学、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4、注重句子的品读和情感的激发。在重点学习第2段时,沈老师抓住描写银杏树特征的句子进行朗读教学,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探究了语言文字,既了解了银杏树的特征,又使学生自然而然的产生对它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5、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前,沈老师让学生查阅有关古生物的资料,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他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

  当然,任何一堂课总会有缺憾的地方,沈老师的这节课也一样。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时候,沈老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银杏树有哪些地方奇异?来朗读课文,再进行问题的解答,随机学习课文,但是可能对于什么是“奇异”学生不太能理解因此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学生答得不好,使得这里的教学有了个“疙瘩”,我想如果把这个问题改为:我们为什么要保护银杏树?学生一定能比较轻松地找出相应的句子来,老师引导的也就不会那么费力了。另外在学习大熊猫这段时也应该渗透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而这点沈老师忽视了。而学习本课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的知识,还要增强他们关注科学,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7-7 21:16:38 | 只看该作者
     听《活化石》后评课

教学常识性课文切勿上成自然常识课,要上成语文课,就得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分析咀嚼,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形成听说读写能力。

1、字词

张志公先生说过:“无论阅读还是作文,首要的是字词。” “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只有扎扎实实学词语,才能积累词语,强化语感,才能训练思维,丰富情感,才能逐步提高语文素养。《活化石》一文语言简练、准确。教师在教学中十分重视词语教学。借助图片、实物展示、字理分析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如 “珍贵”、“灭绝”、 “稀有”等词的意思,通过联系课文语境,加强复现,让孩子在边读边学课文中轻轻松松地掌握,为了解整句话乃至整篇课文的内容垫定扎实的基础。

2、句段

在教学银杏树这种活化石时,教师抓住了两句重点句。一是在读中让学生体会银杏树长得慢的特点。通过句子比较,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表达银杏树长得慢可以借助别的事物(如孙子、爷爷)等通过具体实例的展开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二是抓住比喻句进行教学。 “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这个句子除了让学生知道是在写银杏树的叶子很像扇子这一特点外,教师还加强了两个重叠量词“一片片”、“一把把”的训练。通过辨析让孩子们明白,简简单单的语言,背后却包含着这么多深意!

3、说写

科普说明文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也是值得学习的。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形式,每种“活化石”的介绍分一小节,让人感觉段落清晰,一目了然。教师通过填空帮助的方式让学生浏览全文,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这样的科普文,让孩子们复述也有一定难度。在本课,教师通过铺设台阶,先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改为自我介绍;先分句练习再连起来说说的方式,降低复数难度,充分体现了说的“层次性”。

建议: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要多放手让学生自己说说,不要把自己想好的词语(如挺拔)或者说话的表情动作(模仿老公公)等这些外在的东西硬塞给学生。学生有了差错,要耐心停下来及时调整,不要急着赶教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7-7 21:17:09 | 只看该作者
参评-教学研究-《活化石》听评课反思  
周四下午刚开完教代会,在回学校的路上碰到刘校长,刘校长说:“明天上午讲课,知道了吗?”“讲课?讲什么课?”心里格登一下。“去问问王俊萍”。找到王俊萍之后,王俊萍说:“明天三小的老师来听课,进行听课指导。”明天听课,今天晚上能准备出来吗?以我的水平,恐怕不行,实在不行,那就讲《活化石》吧!

      前些日,学校让没有使用过多媒体教学的青年老师再讲一节课,必须运用多媒体教学。于是我准备了《活化石》这一课,由于近些日的揣测、检查、迎检。。。。。。学校事情繁多,课也没有讲,现在,不正是一个机会吗?晚上,把教案熟悉了几遍,课件也看了一遍,确保没有问题之后,上床休息了。

      第二天讲课,我被安排在第一节,使用的是二年级一班的学生。与我班学生相比较,二年级一班的学生各方面的学习习惯都非常好!整节课从导入到结束,基本上是按照我设计的思路进行的,但是讲课过程中,也出现了几次小插曲:计算机重新启动了三次,不仅耽误了时间,而且其中我设计的一项内容也闪了过去,有点小遗憾。

      讲课结束了,第三节评课时,指导老师给我提出了以下建议:

      1、在学习“银杏树”这一段中,其中有这么一个重点句: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辩认,一片片叶子就像一把把小扇子。我设计的内容是让学生说出几个像“一片片,一把把”这样的词语,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有点简单,可以引导学生说出几个这样的比喻句,如:成熟的柿子就像一个个小灯笼。这样既训练了学生掌握词语的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理解比喻句、运用比喻句、积累比喻句的能力。

      2、在学习“中华鲟”这一段时,句子中有一个词语“稀有”,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词,我让学生给“稀有”找一个词代替它。指导老师点出,在理解这个词时,可以先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查字典理解、运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等,然后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老师的任务不仅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3、在学完“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这三种活化石之后,我设计了:假如你是活化石中的一种,要给前来参观的游人介绍自己,你会怎么介绍呢?这中间缺少了一个总结。可让学生把全文再通读一遍,然后进入这个环节的教学。对于这一点,教案中我也设计到了,但由于中间的“小插曲”,我给删掉了,直接进入了介绍活化石的环节。

      4、板书过简。板书体现的是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写出来能让听课的人感到一目了然。由于我使用了课件,感觉既然把课文的重点段落、重要内容出示出来了,就没必要再写板书了,所以这一环节的设计也不够恰当。

      听完指导老师的点评,才感觉到自己的教案漏洞百出。原来一个词语的理解、一个句子的学习,还可以换另一种方式去进行,我怎么就想不到呢?看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更好地去研究教材,理解学生,寻求最佳的教学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2 09:4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