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583|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年级语文《浅水洼里的小鱼》听课感想心得评课稿资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7 17:04: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水洼里的小鱼》评课稿

                                                                                          

     陈老师执教的《浅水洼里的小鱼》是一篇能给人带来心灵震撼的文章。成百上千条小鱼被海水送上了浅水洼里,小男孩的做法让我们震惊,小男孩身上折射出的“珍爱生命”的品质令我们感动。陈老师在教学中有几个地方处理得很好,值得我学习: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情境

      上课伊始,陈老师利用了多媒体课件,这不但创设了情境,也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思维的扩展。画面中有蓝色的天空,飞翔的海鸥,绿绿的椰子树,黄色的沙滩,在这样美好的景物里,原先的小鱼们是那么地无忧无虑,开心愉悦。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浪过后,无数小鱼被搁置在浅水洼中,喘气,蹦跳、挣扎,这些小鱼快要死了。前后对比,为了让全体学生都能初步体会到小鱼面临的困境,强烈的反差激起了孩子们的同情,他们激动起来:快去救小鱼呀!

二、落实低年级教学的重点

识字教学由浅入深,从字、词、句层层递进,呈现一种梯度,让学困生觉得学起来也不会太吃力。写字教学新颖又富有童趣,以日记的形式出示小鱼那求救的声音。在练习中指导写字。学生学得愉悦,教师教得轻松!

三、重视语言文字训练。

     本课中,陈老师重视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如:在理解“成千上万”这个词时,进行拓展训练: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条小鱼。——有成百上千————。让学生想象说话。在品读重点句子,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让学生转换角色,变成那一条条浅水洼里的小鱼,水越来越少时,你们怎么了,想说些什么啊?让学生展开想象,巧妙地挖掘一些语言训练点,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四、注重学生情感体验。

      新课程改革指出要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学过程应该是个愉悦学生精神生活,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在教学中,谢老师多次设置情境,让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逐步理解文章内涵,使学生始终处于丰富的情感体验之中。如他设计了“你们就是被困在浅水洼里的小鱼,此时此刻会想些什么呢?”等环节,引起学生们情感共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设身处地为小鱼着想,从中体会小男孩的成功感、满足感。

四、给我的思考

      研读部分,可否再放开些,让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感悟。尤其是“小鱼被困”的部分,只有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鱼的可怜,才能领悟小男孩举止的伟大,才能深刻体会文章“珍爱生命”的意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7 17:04:54 | 只看该作者
《浅水洼里的小鱼》评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

你们好,当初由我来对罗银芬老师执教的那节课进行评课。总的来说,这节课能够说是上得比拟胜利的,而成功的起因有以下多少点:

一、意境含情,情境融合,情更切

这篇文章是有情物,巧妙地与学生的生涯实际挂上了钩。罗老师充分地发挥了电教手腕的上风,创设了小鱼在漂亮的大海中游着,小鱼后面藏着一些词语,让学生认读,接着海上刮起了风暴,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的情境,这既可温习旧的知识,又巧妙的引出了下面要学习的内容,并用话语和音乐为帮助作用,做到意境交融,情真意切,使人如身临其境,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为学生的理解供给了有力的佐证。

二、以情豪情,情染情

罗老师每个教学环节过渡都异常的天然,用本人的情去激活课堂,激发动学生的学习热忱,而这“情”也在这串串情境之中生发出来的。如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会想些什么呢?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将心比心为小鱼着想,从中体会到小鱼的好受。充分尊敬学生的主体性,信任学生,极大的调动了全部学生的踊跃性,让他们纵情地去说,展现自我。

三、情为调,以读激情,情更浓

本文情感赫然,所以如何领导学生体会文章抒发的怜悯和对小男孩的敬仰之情,引起学生的共识,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很主要的,为此,罗老师在教学上采用了步步深刻的教学方法,充足应用了情境领会小鱼的心境,引出大家体会小男孩的心情,牢牢捉住了以读为本的教学方针,采取了多种多样的诵读形式。有齐读、小组读、个别读、老师范读、配动作演读等,如在配动作演读时,先划出小男孩捡鱼的动作词,再让学生出来表演捡鱼的动作,这点做得无比好,既让学生体会小男孩的在乎,又可知足学生的表演愿望,弛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在老师范读时,特殊请求把省略号的意思读出来,并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估,还让学生互评,进步了默读程度。老师器重语感练习,咀嚼语言文字的情境,以读代说,以读促懂得,让学生读得声声有色,有滋有味。

四、环环相扣,节节含情,情扣情

罗老师充散发挥学生想象的翅膀,如让学生思考故事接下来怎么发展么发展呢?课文中的我看到了小男孩的举措后又会怎么做的呢?等等的教学环节中引起同学门的同情心,引起感情共鸣。

罗老师留神谆谆告诫的引诱学生理清思路,而非老师先入为主直接给出结果,并在教学中抓住了重点句进行教学。为了充分施展学生的主观能动的作用,老师引导学生应用“自读讨论法”,控制“读”、“想”、“划”、“议”、“结”的学习方法,如画出“被困的小鱼多的句子,”从中可以用“成千盈百”来概括小鱼的多,接着还用这成语来造句。

老师还送一首有感而作的小诗歌给同窗们,用这作为小结,更加深课文的主题思维,并奇妙地把文章的主题升华到维护动物、爱护性命的意识。这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体现了学语文的乐趣,还激励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做训练,使学到的常识得以及时利用,从而反应出课堂的教学效果。

至于课后功课也较机动,就是想想假如你是小鱼,你会对小男孩说些什么感激的话呢?让学生把这节课想说的都可以一吐为快。

五、教也“情”,学亦“情”

老师在整节课中都是精力焕发,笑颜可掬,龙飞凤舞,可能以美的形象吸引学生,师生之间的对语,使人发生亲热之感。在学习的进程中,老师在教学顶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及时地表彰学生,使全部过程学生都伴有满意感跟成绩感,体现在学生踊跃举手发言,兴高采烈的朗诵探讨,使学习氛围十分的活泼和民主。

六、板书是情,心溢情,情升情

板书设计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板书简略、明白,凸起重点和难点,整个板书设计形成同一的一个整体。

总得来说,这节课合乎了课程尺度,培育学生浏览的才能,整节课除了据说读想等语文基础运动还要进行察看设想,以不同的情势浮现学习的成果。在造就语文能力的同时,构成语文学习的兴致、立场、办法等,教学中的每个学习板块是一个绝对完全的学习范畴,教学形式与方式多样,拓展视线,教养后果良好,到达了预期的目的。

以上是我对罗老师那节课的点评,如有不妥之处,请在座的各位引导、老师提出可贵的看法,谢谢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7-7 17:05:09 | 只看该作者
《浅水洼里的小鱼》听课心得
   预设与生成,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处理好的一对矛盾,预设是教师的预先设置,是相对静态的;生成是学生思维碰撞的智慧火花,是活化了的知识、技能,是相对动态的。在教学中最忌把教师预先埋伏的答案,或者教师预料中的结果作为学生的生成。不过,我们虽然无法预设到一切,但总可以尽可能多的预设一切,课前精心预设,教师才能更好地调控没有把握的课,才能使课堂上出现的精彩的生成,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
  以上两位教师截然不同的预设很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为什么第二位教师的教学设计更精彩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是这位教师在预设时做到了“新、巧、活”三个字,从而成功地处理好了预设与生成这一对辩证统一的矛盾。
  一、使用教材——新。
  精心预设首先体现在“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这也是新课标反复强调的。叶老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学必须立足教材,超越教材,充分利用教材这个“例子”,进行学一篇带多篇的训练,从而“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很欣赏第二位教师的做法,她在精心预设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浅水洼里的小鱼》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感受男孩对小鱼的在乎,体会生命的珍贵,树立珍惜生命的意识。如果不深钻教材,就会象第一位老师那样把第二段(2—6自然段)作为教学重点,通过让学生分析小男孩扔鱼时的动作来体会小男孩救小鱼时的急切心情,这样一种常规教法,比较老套,而且这样教学,学生似乎还不能深刻理解小男孩的这一行为。可贵的是,第二位老师打破了常规,把文章的第一段(1自然段)作为教学重点极度渲染,为什么她要这么处理教材呢?我想是因为第一段写成百上千条小鱼困在水洼里,生命危在旦夕,就是在这危急的情况下,小男孩挺身而出,援救那些小鱼,正是有了这种特定的情境,小男孩的行为才更让我们震惊,令我们感动。所以第二位老师对教材的大胆处理非常高明,令人耳目一新。
  二、创设情境——巧。
  精心预设还体现在巧妙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体验。创设的情景并不等于学生的学习情景,只有当学生融入到故事情景中去体验了、感悟了,正如常言所说的入情入景了,我们才能称之为学习情景。如第一位老师执教的片断中,让学生想象,如果你是这条小鱼,你会怎么呼救?由于学生还未能深入地理解第一段,因此还不能完全融入其中去体验,而且很快就被老师以训练为主的学习所取代。第二位老师则精心设计,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情境之中,如播放鱼儿以前在大海里快活生活的录像,学生兴奋地看着录像,嘴里不时发出惊叹声,接着老师一声叹息:“可是这样的生活已经慢慢地离它们远去了,它们现在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学生通过两个情境的对比体验,体会到小鱼的心情,再读“它们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就能读出难受的样子。再如,用课件出示浅水洼,水越变越少,音乐响起,老师动情地说:“小鱼儿,你们怎么了,你们在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此时学生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小鱼,师生完全融入到情景之中,一个学生在朗读“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时几乎是沙哑着喉咙,红着眼睛读的。
  三、即兴预设——活。
  课堂教学同时也是一个富有变化的动态生成系统,是一个不断前进发展的环境。随着教学进程的深入,随着学生生成状态的不同,教师要启动课堂教学机智,及时进行即兴预设抓住来自现场生成的动态资源,使课堂大放异彩。在片断一中,老师引导学生体会“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个水洼前弯下腰去,拾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一句时,学生突然提出:“老师,我觉得小男孩的这个方法不好!他这样是拾不完的。这本是一个可使课堂绚丽多姿的亮点,可惜老师先是一愣,若有所思,随后不加理睬,仍顺着预先设计的教学继续下去,因而失去了一个大好的机会,其实学生的这个想法对于课文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它内涵丰富,直接关系到课文主旨的揭示:小男孩的这个方法的确不太好,不但自己累,效果也不大好,但小男孩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恰好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因为小男孩很在乎那些小鱼,那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虽然自己一条条地扔,的确累,但是为了尽快救那些小精灵,他已经顾不了许多了,至于学生所说的更好的方法,也正是课文要延伸拓展的,那就是让更多的人都和小男孩一起关爱生命。在片断二中老师重拾这一珍贵的教学资源,灵活调整预设思路,她先是赞许地点点头说:我和你的想法一样,我也想对小男孩说:“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条小鱼,你是拾不完的。”接着她让学生联系生活理解“成百上千”的含义,用手指着大屏幕说:“他明明知道浅水洼里的鱼儿是拾不完的,但他还在一个劲儿地拾呀!”从而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从小男孩身上折射出的“对生命无限珍爱”的光芒,然后她又问学生有什么好的方法才能拾得完呢?学生说了很多方法,教师总结说:“只要我们在沙滩上的人你捡,我捡,叫爸爸妈妈来捡,叫同学们一起来捡,就能把它们捡完了。”最后老师进一步拓展升华:“看来,所有爱小鱼的人都在乎!”正是老师这一精彩的动态生成使课堂出现了高潮,老师、学生思维的火花互相碰撞,发出夺目的光芒。可见,这位老师面对着课堂上学生“精彩的发挥”能够来个“精彩应对”,这也恰恰是她“正在预设”或“将要预设”的结果。老师的精心预设和动态生成使课堂更加绚丽多姿。
  比照两个案例,我感触颇深:其一,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要精心预设,面向全体学生,备教材,备学生。其二,教师对于学生在学文时的即时质疑,应高度珍视,敏锐捕捉,善于利用。其三,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真诚地尊重学生的发现,巧妙地启迪学生的思维,使课堂生机盎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7-7 17:05:19 | 只看该作者
《浅水洼里的小鱼》评课

八区一小董庆芬

《浅水洼里的小鱼》这是一篇通俗易懂的故事。本课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看到成百上千条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尽管没有人在乎,但是小男孩却在乎每一条小鱼的感受,他一条一条地捡起来,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的事。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们认识到当小动物受伤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用爱心来帮助它们;通过思想品质的教育,从而美化孩子们稚嫩的心灵。全文主要是讲小男孩怎样拯救被困的小鱼,这就是文中的主要内容。我觉得戴老师执教本课有几处亮点:

一、采用比较开放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参与

学习第一自然段时,让学生自由读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主要抓住几条线:1、鱼儿回不了大海了,体会小鱼当时的伤心难过;2、被困的小鱼有成百上千条,鱼儿很多很多;3、小鱼很快会被干死,多担心这些小鱼呀,让孩子们把内心的感受用朗读表达出来。

    二、重点指导学生的朗读,通过朗读来感悟。

很喜欢朗读这篇课文,也在课堂上创设了比较多的情境让孩子们读一读。自由读,指名读,教师范读,男女比读、配乐朗读等,让孩子们在读中感悟,往往比老师说得要更深刻。但是今天我个人觉得第二自然段的朗读还不够到位,和教师的指导有关,“走得很慢”、“不停地”这些地方都没有很好的去深入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7 17:05:47 | 只看该作者
《浅水洼里的小鱼》听课评课
今天,王老师给我们带来了《浅水洼里的小鱼》的第一课时,我认为她上得还是比较成功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使用教材有新意。
  王老师在预设时体现了“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这是新课标反复强调的。《浅水洼里的小鱼》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感受男孩对小鱼的在乎,体会生命的珍贵,树立珍惜生命的意识。如果不深钻教材,我们一般就会把第二段(2—6自然段)作为教学的重点,通过让学生分析小男孩扔鱼时的动作来体会小男孩救小鱼时的急切心情,这样一种常规教法,比较老套,而且这样教学,学生似乎还不能深刻理解小男孩的这一行为。可贵的是,王老师打破了常规,把文章的第一段(1自然段)作为教学重点极度渲染。为什么王老师要这样处理教材呢?我想是因为第一段写成百上千条小鱼困在水洼里,生命危在旦夕,就是在这危急的情况下,小男孩挺身而出,援救那些小鱼,正是有了这种特定的情境,小男孩的行为才更让我们震惊,令我们感动。所以王老师对教材的大胆处理非常高明,令人耳目一新。
  二、创设情境很巧妙。
  精心预设还体现在巧妙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体验。王老师精心设计,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情境之中,如播放鱼儿以前在大海里快乐生活的画面,学生兴奋地看着,嘴里不时发出惊叹声,快乐地说着自己看到的令人愉悦的画面。接着王老师一声叹息:“可是这样的生活已经慢慢地离它们远去了,它们现在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学生通过两个情境的对比体验,体会到小鱼的心情,再读“它们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就能读出难受和痛苦的样子。再如,用课件出示浅水洼,经过太阳的蒸晒、沙粒的吸收,水洼里的水越变越少,此时,王老师动情地说:“小鱼们,你们怎么了,你们在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此时学生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小鱼,师生完全融入到情景之中,几个学生在朗读“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时几乎是沙哑着喉咙,神情痛苦地读的。

三、字词教学很到位。

这堂充满浓浓语文味的课,让我看到了怎样把单薄的汉字变成厚实的艺术。细细品味这堂课,我觉得王老师的字词教学很到位。如“困”字的教学,王老师利用字典里对“困”的诠释,一步一步引领学生深层次地理解“困”字在文本中的含义。不过,最让我感到绝妙的还是王老师对“蒸”字的教学。王老师在教学“蒸”字时,从字音到字形再到字义,层层递进,这样的教学可谓是水到渠成。从翘舌音、后鼻音的教学到聚焦四点底再到全方面地诠释“蒸干”,从字面到揣摩文字背后的故事,这大概就是“披文以入情”的境界吧。都说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学生的面部表情是一张晴雨表,成功与否要看学生是否得到了真正的发展。那么,我们看到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浅水洼里的小鱼即将干死时那紧张的神情足以见证了学生是有收获的,王老师的教学也是有实效的。这样的教学,达到的效果是:学生对“蒸”的四点底理解得很到位,而且相信学生在今后再遇到类似的字也肯定能够举一反三地去理解;学生在理解蒸干是“太阳蒸干”和“沙粒蒸干”两方面时,就自然教给了他们多角度思考的思维方式;学生透过细致地分析,对小鱼的处境有了充分的认识,当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自然就更深刻了。透过这个“蒸”字的教学,我们可以看出首先王老师理解文本理解得很有深度,她能把简简单单的一个字做出这么长的文章来。其次,从对四点底的讲解中,可以看出王老师对汉字的造字规律有一定的了解。再次,可以感受到王老师对课堂的引领是顺理成章的,一切都是那样娓娓道来,水到渠成。

四、重视指导学生的朗读。

王老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逐步理解了文章的内涵,又通过换位思考,使学生明白了小鱼也是一条珍贵的生命,理解了小鱼也想快乐自由地生活,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让学生们真正地感受到了文章中小男孩的举动是多么的伟大,从而也想加入到救助小鱼这个行列中来。学生的情感在王老师的一步步指引下逐渐升华,使学生懂得了珍爱生命,保护小动物,人人有责。

五、板书设计独具匠心。

王老师的板书设计简单、明确、富有新意,突出了重点和难点,整个板书设计构成统一的一个整体。

在写字教学中,王老师准确抓住低段目标,细致进行写字指导,规范进行书写示范。教师的书写示范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

然而,教学永远是不完美的艺术,教学中也有一些地方值得我们去探讨,如在教学“困”字时,列举了“困”字在字典里的几种意思后,如果能同时把之前学过的句子出示出来,比较理解“困”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思,这样的教学,就能真正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难点问题。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发言及时做出准确到位的评价,帮助学生更准确、深入地理解文本,让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激发对知识的渴求,这也是我在教学中需要努力做到的。

以上是我本人的一点看法,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7-7 17:05:59 | 只看该作者

听《浅水洼里的小鱼》有感





星期五下午,镇教研课上林老师上了《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我听后深有感触。那可以说是第四次听林老师上这一课,每一次,感觉都不一样,同样的课文,同样的老师,每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设计,以及课堂上学生有时的意外回答,让我感觉到没有一模一样的课堂。也让我感觉到要上好一节课,不是花多少工夫就能解决的,那其中的精力是挺折磨人的。《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尽力拯救那些被暴风雨卷上岸来,困在浅水洼里的小鱼的感人场面。文章的后半部分主要写的是一位先生和小男孩的对话,从两人的对话中,我们知道小男孩明知自己这样做无济于事,但仍尽自己的力量奋力拯救小鱼。

本课堂有很多亮点,值得我学习:

1.创设情景,铺垫情感。

课堂伊始:林老师充分地发挥了电教手段的优势,(点击课件)“有一天,一个可怕的巨浪击中了一群来不及躲避的小鱼,它们被抛出了大海,被困在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成了一群浅水洼里的小鱼。如果这些小鱼一直待在浅水洼里将会怎么样呢?让我们打开书本一起去看一看,请大家仔细读读第一自然段。”利用课件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然后相机点击课件播放小鱼快被干死的小动画,感受小鱼的可怜。这样适时的运用课件创设了情景,铺垫情感,给学生更多的感受,也有助于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朗读。

2.想象补白,强化情感

想象直接指向学生的内心世界,并推动着情感。例如:现在你就是被困在浅水洼里的小鱼,你的心情怎样?你心里怎么想?创设想象空间来说话,来感受此时小鱼的感受,让学生走进文本,融入到课文中去,讲出此时不同的感受。在课文结尾部分,又进行想象,现在这些小鱼回到了大海,会对男孩说什么话?通过几次想象补白,学生与小鱼的情感已融为一体,体验角色的心理活动,强化感受,从而产生共鸣,在共鸣中入情,在共鸣中动情,在共鸣中生情。
3、延伸拓展,升华情感。
   在学生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你说我说”说说小鸟受了伤、顽皮的小兔子撞伤了自己的脚等,你会怎么说,怎么做?让每个孩子都有表达爱心的机会,最后教师小结要保护动物,送给学生一句话:“珍爱动物,就是珍爱我们人类自己。”这样又一次升华了学生的情感,也锻炼了学生的会话能力,更使他们从小树立要保护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整节课中,我感觉林老师注重阅读感悟,在课堂上体现了“以读为本,边读边悟”。这非常值得我学习。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我觉得是关键也难教,在课堂中,林老师采用的方法跟第一节差不多,也是师问生答,如:“怎么回大海?这个男孩为什么用力地扔?小男孩一直这么做下去,他累吗?为什么这么做?……”感觉好象都是老师“逼”着学生回答,学生好象处于被动的地位。而新课程提倡的是开放、探究的课堂教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学习时空,创设心灵交流的平台,让每一个孩子都觉得自己有“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学习的主人。

我曾在一则教案上看到,在教学2—6自然段时,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课件展示小男孩捡鱼、扔鱼的画面,引导学生向小男孩质疑,先把自己要提的问题告诉小组长,然后小组长代表全组同学向小男孩提问……有的小组问:“小男孩,浅水洼里这么多鱼,你捡得完吗?”有的小组问:“你为什么要把们扔进大海,而不带回家呢?”还有的小组问:“捡不完的鱼,你为什么还不停地捡,到底谁在乎呢?”……这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我觉得非常袄,教师引领着孩子深入文本,进入文本角色,让孩子与孩子们交流,让孩子与文中的角色交流,和谐、轻松地营造了一个多方位交流的平台,使合作学习更加地愉悦,使孩子们更加地积极主动。也更容易体会小男孩救鱼时的执着与专注。然后引导学生重点读好小男孩的话,演好小男孩的一系列动作。“我知道”要读得干脆些。文中最后一节出现了六个“这”,都要读得重一些,以表现小男孩救小鱼态度的坚决和专注。我想关键是教师能否在教材与学生生命之间找到连接的点,并带着学生一起走进心灵世界,使朗读在教师的引领中不断增值。孩子们为小鱼紧张,为小鱼忧虑,为小鱼着急。这种自然情感的流露,不是靠刻板的讲解,空泛的提问实现的,而是在教师的引领中自己去体验,自己去感悟,水到渠成的。曾看到这样一句话觉得很好,把它记下来了“朗读是发现感动的方法,是承载感情的载体,是师生共同交流的平台。谁拨动了孩子们心中的那根“情”弦,孩子们的琅琅读书声将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

其实说的容易,做的难,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该怎样适度点拨、引导,不让学生朗读只能停留在个别学生的初步感悟中,对于我这样平常的教师也像是被困在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样,其实我也就是浅水洼里的一条鱼而已。因为我所具有的一些新理念就如浅水洼里的水一般少。每次听课后,我觉得都是一次学习,让我这条浅水洼里的小鱼离新课程的海洋更近了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7-7 17:06:35 | 只看该作者
《浅水洼里的小鱼》听课感受  
    今天,听了研修平台里面的《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文的视频和教学实录,以及教学探讨,我感受到了老师身上的那股积极向上的热情与努力。更被她的激情所感动,一次次不厌其烦地改课件、修改教学设计以及敢于尝试不同的课型......这些,都是值得我学习的!在这节课中,我是听得特别仔细,记得特别详细的,这次听课,带给我几点感受:

    一、课是要打磨的:

    可以看出,老师为了上这堂课是学习了很多,有过多种教学设计。整堂课无论是设计还是组织教学环节,都可见她花了很多心思。全课紧紧抓住“被困的小鱼有几百条,甚至有几千条。”和“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弯下腰捡小鱼,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展开教学,本课目标明确,学生的情感也被适时地激发出来。与第一次的课比,我觉得余老师的课堂调控能力越来越强了,对学生的评价语也更加恰当了。

    二、亮点呈现:

    1、阅读教学与识字教学相结合。在小鱼“叨叨”的那封向好心人求救的信里,老师巧妙地把生字放进去,以达到巩固的效果。因为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第一课时所学的生字还需要在第二课时进行巩固。这样,就改变了原本枯燥的识字教学方法,使学生从中学会了如何运用生字。

    2、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倾听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倾听老师的讲述,是让学生养成会倾听的一种途径。此外,老师让学生找出小男孩捡鱼、扔鱼动作的词。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边读书边做记号的方法,如果从二年级就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3、多媒体的介入,为课堂添光彩。在这节课里,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课件制作精美,紧紧围绕教学,使学生能感受到小鱼被困的艰难处境:浅水洼的水浅以及太阳炙烤大地时小鱼的难受等。在音乐声中渲染情感,使学生的情感有了共鸣,有了与小男孩同样的想救小鱼的心声,以致有学生就说到:“它们的生命和我们的生命一样宝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2 09:4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