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439|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年级语文教后记《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随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7 09:30: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蓝色的树叶》课后反思

《蓝色的树叶》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没有借的一件事。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以后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整体感觉上得还不错。

本课教学,识字环节较扎实,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如: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较好。不仅读准字音,了解字形,也明白了字意,并能在此基础上,运用词语说句子。教学时,注意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指导学生朗读。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考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也存在了许多不足之处:

1、导入新课时,我问:“你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说见过绿色的、黄色的、红色的树叶,此时还应引导学生联系季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春天有绿色的树叶,秋天有黄色的树叶,半绿半黄的树叶。。。。。。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

2、整节课之中,让学生自由读文过多,要在读书的形式方面多变化。低年级的孩子,不太适合这种集体的自由读文,教师也不便于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

3、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要进一步细化。在几名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小声的说”“吞吞吐吐”“我怕你”“只好”等词,是训练低年级的孩子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的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或者教师范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

4、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学生读书时拖音、低着头读书、不认真听别人发言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改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7-7 09:34:04 | 只看该作者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蓝色的树叶》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没有借的一件事。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以后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这篇课文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引得了很多同学的共鸣。

孩子们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了课文的情境中,在揭题后,我问学生,读完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孩子们自然而然就问出了“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呢?”于是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开始了这篇课文的学习。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孩子们从中找到了答案,原来是林园园不愿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李丽,李丽只好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课文结尾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当同学们读到这儿时,我问: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有学生回答:“因为她觉得自己太小气了。”有的说:“她觉得没有把绿铅笔借给李丽,有点不好意思。我又问:“那你们想对林园园说些什么呢?”一个孩子很聪明,一下子说出:我想告诉她当别人碰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帮助她。

的确,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也正是如此,告诉孩子们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希望孩子们能把自己的理解运用到以后的生活中去,学会关心他们,帮助他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7-7 09:33:53 | 只看该作者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蓝色的树叶》是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一节美术课上,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没有借的一件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
    本课的教学,我感觉识字教学比较到位,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如: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的比较扎实,不仅读准了字音,记住了字形,也明白了字义,大多数同学能够运用词语说句子。
    在课文的教学中,我注意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指导学生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适时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1、整节课中,我非常注重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朗读,但是读书的形式太过于单调,以后要注意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
     2、在引导学生读好对话时,引导还要细致一点。在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要注意分析其中的原因。如“小声地说”“吞吞吐吐”等词,是训练低年级学生通过语言揣摩人物心理的好机会,可以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教师范读或读得好的学生的朗读,很容易就能读得准确。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地钻研教材,学习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用新的理念来丰富自己,不断地进步,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7-7 09:33:35 | 只看该作者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蓝色的树叶》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也是一篇很老的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没有借的一件事。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以后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整体感觉上得还不错。

本课教学,识字环节较扎实,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如: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较好。不仅读准字音,了解字形,也明白了字意,并能在此基础上,运用词语说句子。教学时,注意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指导学生朗读。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考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对于这种人文性很强的文章,我并没有花很多时间去辨别谁对谁错,相信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就已经做出了判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7-7 09:33:12 | 只看该作者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蓝色的树叶》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讲读课文的第二篇。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教学中为了诱发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学习的探究行为,我在设计时让学生边读边想: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这种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读书方式,使学生读书就有了目的性,为今后不动笔墨不读书,打基础。学生提出问题后,再让学生带问思考,小组合作讨论,为学生营造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氛围。在这个环节中如果学生没有提出课文的重点问题:“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那么教师可以代为提出,使学生不是盲目的提问和学习,而是为了突破文章的重点而研读。

教学中,我还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我先引导学生抓住李丽有礼貌地借和林园园的自私行为,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重点词句理解,并通过朗读感悟读懂三次对话,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第二段采用引读,先指导学生着重读好第一次对话,然后运用第一次对话的学法,学习第二、三次对话。

讲读最后一段时,我引导学生思考: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从林园园的神情联想她在想什么,答案让学生自悟自得,我只作相机诱导,轻松地突破了课文的难点,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7-7 09:32:56 | 只看该作者
教后记  《蓝色的树叶》,主要讲李丽的绿铅笔找不到了,向林园园借,而林园园找了许多借口,并不乐意借:先是以自己没有画完为借口,接着以怕弄断为托词,后来又嫌李丽画的内容太多而不乐意。读到这里,一个活生生的小气鬼出现在孩子的眼前,这与我们平时所倡导的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思想大相径庭,这就是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意义所在。文中的林园园无疑是个反面典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感悟到:同学间应该互相帮助,团结协作。

  王燕骅老师举到过这么一个例子,整堂课,按照老师课前的预设顺利地开展着教学活动。就在学习第五自然段即将顺利揭示中心的时候,意外发生了。老师提的一个问题“看着李丽画的这些蓝树叶,你想说什么?”打乱了这堂课的和谐。按照课前预设,学生会对林园园说:“你应该把绿铅笔借给李丽。”可没想到,第一个学生站起来就说:“我想对李丽说,你可以用红铅笔来画呀!枫叶是红的!”

  顿时,教室里议论纷纷:“是呀!为什么一定要画树叶呢?”“可以画白云、蓝天、高山嘛!”……有的小朋友甚至嘀咕开了:“李丽真笨啊!”“她不动脑筋。”……我并没有预料到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看着学生七嘴八舌的样子,老师只能委婉解释道:“你们真聪明,能自己解决困难!可现在李丽没有想到这些办法,那如果你是她的同桌,你会怎么办呢?”尽管在老师的努力下,有的学生又回到了主题: “我应该帮助她。”

  其实,反思以下这堂课和这篇课文,我们完全可以从这两个角度去处理文本:一是站在被借者的角度上,即林园园的角度上。作为林园园,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主动去帮助别人。二是站在借者的角度上,即李丽的角度上。这也就是学生所议论的:当碰到困难时,首先应该自己先想办法解决困难;实在解决不了,再去寻找帮助。换言之,也就是抛弃了李丽在文本中扮演的弱者角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7 09:32:34 | 只看该作者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在课文的教学中,我注意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指导学生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适时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也存在了许多不足:

1、整节课中,我非常注重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朗读,但是读书的形式太过于单调,以后要注意根据低年级的孩子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

2、在引导学生读好对话时,引导还要细致一点。在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要注意分析其中的原因。如“小声的说”“吞吞吐吐”等词,是训练低年级孩子通过语言揣摩人物心理的好机会,可以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教师范读或读得好的学生的朗读,很容易就能读得准确。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地钻研教材,学习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用新的理念来丰富自己,不断地进步,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5 00:2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