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教后记集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21:38:09 | 只看该作者
略读课就要“略”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是快乐读书屋里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讲述的是一个人种的葫芦叶子上生了虫子,但他只关注葫芦而不理会叶子,结果他没有收到一个葫芦。文章短小精悍,语言活泼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是深受孩子喜爱的一篇课文。

    课标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整节课我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生的学语用文的训练。并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导入环节,学生很有兴趣,让学生有了读课文的期待。另外,拓展延伸部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了解了寓意之后,能帮助种葫芦的那个人改正错误,并且以种葫芦的那个人的语言来表述他的后悔。以讲故事的形式让那个种葫芦的人知错就改。这样也使学生受到了德育教育。

    但是,整节课设计的还是多,我讲的部分还是太具体,分析得过细。既然是略读课,我们为什么总要精讲呢?因此,是略读课,我们就要“略”。何不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时,就围绕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问题来进行呢。然后让学生充分读,自读自悟,不要过多的讲。接着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说一说,你遇到的这样的事,给你什么启发?最后进行拓展延伸,结束。如果这样设计,学生会更好地理解课文,效果也会更好。

    总之,略读课,我们就要“略”讲,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要做到“静待花开”就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21:38:26 | 只看该作者
《我要的是葫芦》课后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讲的是从前有一个人种葫芦,不知道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没有收到葫芦的故事。该文内容浅显易懂,但隐含的寓意学生一时难以领悟。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调动学生生活积累,拓展学生思维想象空间,对课文最后部分作了如下探讨。

    师:从这一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种葫芦的人收到葫芦了吗(老师请一位小朋友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

    生:我知道了这一自然段有两句话,第一句讲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第二句讲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种葫芦的人没有收到葫芦。

    生:我从“一个一个都落了”这句话中知道了那几个小葫芦不是同时掉的,有的先掉,有的后掉,最后全部掉光了。

    生:我还知道了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是因为叶子上的蚜虫更多。

    师:你能结合二、三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具体地说一说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吗

    生:(接着说)小葫芦要靠叶子提供养料,开始时,葫芦藤上长满了叶子,小葫芦长得很可爱。后来叶子生了许多蚜虫,叶子被蚜虫吃了,就不能给小葫芦提供养料,小葫芦就一个个都落了。

    师:你理解得真全面,说明你读懂了这篇课文。让我们齐读这一段。(生齐读)

    师: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心情会怎样,他可能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用“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说:”的句式想象说一句话。(教师用幻灯片打出这一句式,生说。)

    师:请小组长把讨论结果跟大家交流交流。

    生: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后悔地说:“都怪我不好,要是我当初听了邻居的话,我肯定可以收到葫芦。”

    生: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伤心地说;“如果我治了叶子上的蚜虫,我的小葫芦就会长得比大南瓜还要大呢。”

    生: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自责地说:“我真糊涂,我真傻!我当初要是听邻居的劝告,现在不就收到很多大葫芦了吗”

    师:同学们真会想,假如明年你种了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你会怎样做呢

    生:我会把蚜虫捉掉。

    生:我会买来农药把蚜虫打死。

    生:我会捉些七星瓢虫来放在叶子上,让它们把蚜虫吃掉。

    师:同学们的办法真好。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从这个小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生:我明白了今后种葫芦光盯着葫芦是不行的。

    生:我明白了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生:我明白了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课后反思:

    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词和句训练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在这一教学片断中,注重了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把一句话说完整,说具体。首先设计用“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说:”的句式,假想种葫芦的人可能会怎么说,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训练,这样学生说话既有了依托,又有了较大的活动空间。其次,说前组织小组讨论,建立信息交流网,打破课堂教学信息单向交流的封闭状态,打通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通道。这样就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在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中思维得到了碰撞,学生带着这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认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发展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让参与学习的群体获取了新的信息,进而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他的创新能力,教师设计了环环相扣、步步加深的问题:“假如明年,你种了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你会怎样做呢”“你从中明白了些什么”激发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通过回答这些问题,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叶子和果实关系的认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21:38:37 | 只看该作者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短小精悍,语言活泼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是深爱孩子们喜爱的一篇课文。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一至三年级“要培养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要词语的意思,并能在阅读中不断积累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本文讲述的是一则寓言故事:种葫芦的人由于不了解叶子和葫芦之间的关系,于是当叶子上长了蚜虫,他觉得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后来当邻居劝说时他也是漫不经心,不加理睬。到最后,原本可爱的小葫芦一个个都落光了。 在教学过程,我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积极主动地发现、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同时,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同时,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注意句子的标点符号,感受不同的标点用在不同的情况下的不同语境。让学生把这几个句子改成陈述句句意不变的情况下在对比读。让学生品味种葫芦的人的想法。

本课的优点是:通过巧妙地创设情境,使得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也更深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也得到了最突出的体现。

本课的不足是:在读的指导过程中,我没有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当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时,老师迁强地让孩子去达到自己的理解答案,太过注重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反而忽略了学生的创新的思想,没有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如果能让学生结合词语句子自己再去探究,我想学生会改变过来的,教学效果会更好。课堂是灵动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所以在教学中总是存在很多的变数,需要教师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总之,很多不足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渐改正与完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9 04:3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