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氏联合制碱法
我国化学家侯德榜于1938年到1940年用俩年时间,成功研制出联合制碱法,后来定名“侯氏联合制碱法”。
侯氏联合制碱法的反应原理和氨碱法相同,不同的是,生成的氯化铵不与生石灰反应回收氨,而是在分离出碳酸氢钠的滤液里(这滤液的成分是氯化铵,没反应的食盐和碳酸氢钠)加入食盐,使氯化铵成晶体析出,分离出氯化铵后,继续通氨气又制得碳酸氢钠,食盐得到充分利用,氨是由合成氨厂供给,即把纯碱厂和合成氨厂联合起来,既生产纯碱又制得化肥。而且无素尔维法氯化钙毁占耕田问题。在用氨碱法生产纯碱以前,我国华北一带纯碱的供给依赖于内蒙一带的碱湖。河北省张家口是华北地区著名的纯碱集散地,所以也有人把纯碱叫做“口碱”。口碱约含碳酸钠50%~77%,另外还含有碳酸氢钠、氯化钠和硫酸钠等。我国第一个碱厂于1922年在塘沽建成,但由于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排挤,几次濒于倒闭。
抗日战争初期,塘沽厂西迁四川省五通桥,拟用当地所产井盐代替原用海盐生产纯碱,但井盐成本太高,这时,侯德榜回国,在侯德榜的领导下,自行研究,经过三年的时间将纯碱生产和化肥生产相结合实验成功,1943年中国化工学会在重庆开会,将此法定名为“侯氏制碱法”。但这仅是萌芽并没有大量生产。日产纯碱和氯化铵各15 t的中间试验厂是解放后,1952年在大连化工厂内建起来的。1964年通过国家技术鉴定,投入大规模生产。
|